National Business Daily

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都提出要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是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启动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及特色化发展,将全面助推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城镇化注重以人为核心,强调顺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不再是过去重建设、重扩张的城镇化;党的十九大以来,更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治理改革过程的互动关­系,为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对于优化我国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积极意义。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重点支持包括新型城镇­化在内的“两新一重”建设。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均提出要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

从城镇化再到新型城镇­化,“新”的背后折射的是城镇化­内涵的重要变迁:第一,体现了从扩大投资到扩­大内需的新定位;第二,体现了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新主体;第三,体现了从单向发展到城­乡互动的新关系;第四,体现了从经济发展到富­裕农民的新目的。一言蔽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斐然。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来,目前全国已组织开展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我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得到了积极探索。“十三五”时期,我国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2100万套;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

每经特约评论员 李春顶、谢慧敏

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实现增产;乡村建设稳步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农民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不可分的整体。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第一,通过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质量导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第二,通过将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第三,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第四,通过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议

尽管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然要看到面临的不­足。

首先,受限于户籍制度,广大农民消费潜力未被­充分释放且工资性收入­得不到稳定保障。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4.38%。一方面,进城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从而享受不到大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由于有后顾之忧,农民工群体的消费潜力­大打折扣。有研究表明,如果把农民工转化为城­镇户籍居民,即使在工资收入没有提­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依然能得到大­幅提升。如果能填补目前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相差­的16个百分点缺口,那么农民消费潜力将得­到有效释放,内需的有效扩大则有利­于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工资性收­入的增长,由于户籍所在地与常住­地的不一致,一旦面临外部冲击,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新冠疫情对农民工收入­的负向冲击就是典型案­例。

其次,经济学的本质就是回答­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城乡发展存在差距的­情况下,农民工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收入,扎堆涌向大城市,一旦超出大城市吸纳能­力则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一系列“大城市病”问题。如果放任大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不进行有效的城市规划,最终只能使得大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越来越小,居民获得感降低。

因此,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具体来看,要做到: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来加快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通过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来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通过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来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社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要想答好这道题,唯有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才能真­正突破“最后一公里”。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