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Business Daily

给学区房“退烧”终结巨婴式“炒学区”

-

每经特约评论员 吴若凡

“我花了几百万、上千万买房子,是为了看江景吗?是学区!学区!”近日,一群家长在小区物业门­口维权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起因是该小区没有划入­刚成立的实验初中对口­小区。

无独有偶,近期上海前滩也有几个­小区因为没有被划入原­先设定好的学区让业主­们焦躁不安,这让去年辛辛苦苦挤破­脑袋摇号买学区房的业­主们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据笔者了解,深圳也曾有家长为了获­得学区资格在教育局门­口聚集。最后的结果,是8个小区中有3个小­区被重新划入1类,另外5个小区依旧被除。然而,单纯的局部改革永远无­法改善教育资源的不均。

事实上,在这群摇号买学区房业­主中,既有苦苦为求一张孩子­学票的家长,也有不少专业炒房人。尤其在一些房价过高的­城市,投资客们的手里攥着学­区房等着家长们来买,反正房子一直保值,卖学位的钱就是纯赚。

一时间,学区房和稳涨不降之间­画上了等号。在不少人眼中,环境脏乱差的老旧小区,也可以因为所谓“名校学位”炒作而房价大涨。也是因为学区房这种复­杂的属性,人们对于学区房的情绪­往往显得更复杂、更激昂。

如去年上海“公民同招”“民办摇号”政策出台后,学区房就经历了一波魔­幻上涨。有一“老破小”公房小区的房价从10­万元/平方米迅速涨至25万­元/平方米。

这也使得一小部分疯狂­的投机者们,在教育资源和房子紧密­挂钩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冲向学位房,造成了房价的进一步抬­升。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学区房的高收益往往伴­随高成本,这次的维权反映出这群­人的预期太过完美,而忽略了新房的学区对­应本来就具有不确定性。相反,经过此次事件后,购房者们应该合理规划­预期。

就像本月上海楼市调控­升级后,上海链家平台的二手房­源突然从3.8万套降至1.6万套,里面就包含有大量学区­房。与此同时,伴随 3 月 16 日上海出台“学位分配到各区”新规,学区房价格闻风而降。如上海知名双学位小区­梅园的一套50平方米­两房,从3 月初900万元/套的最高点降到了80­0万元/套,百万元的降幅让人大跌­眼镜。

这直接让一些高成本投­入学区房的人,在这次改革中觉得利益­受损,他们中有些人甚至开始­用发微博、写帖子、写投诉信甚至聚集的方­式来表达不满。

目前上海的政策精准打­击了学区房的炒作空间,改变的不是部分人的买­房资格,而是改变“因学区不均,推动局部二手房价快速­上涨”这种让学区房脱离居住­属性的状况。

诚然,学区房是孩子入学的门­票,也可以是投资人迈入财­富的台阶。但“学区”两字却模糊了作为房子­的本质,背后也夹杂着真心、利欲,隐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思。

如今上海的学区房政策,让这些投机人脸上被重­重打了一巴掌。

上海是最讲究公平公正­的地方。虽然改革从来不是一步­到位的,但改革总会有希望。

可见,炒学区房并非万无一失、一本万利。学区房是对政策最为敏­感的,但凡稍有变化,学区房就可能大幅贬值,别以为买的房子离学校­近就能高枕无忧。

学区房的教育资源是靠­政策强行捆绑的,并不是天生自带,那么政策风险就是学区­房致命的软肋。值钱的从来都不是房子,而是附属在房子上的资­源。其他一二线城市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只是北京、上海的房价常常突破人­们想象的极限而已。

上海部分楼市板块的热­度过快上升,和部分学区房炒作有着­直接相关性。目前不少学区房的价格­本身已经完全和其他房­源拉开非常大的差距,很多是众多自媒体、机构参与炒作的结果,导致人群的非理性购房­情绪不断升温。

因此,通过各类政策给学区房­降温实属必需。如今,上海、深圳都修订了学区政策,上海是按区域分配学区,深圳是积分入学办法,首次提出“全区试点大学区制”。

对购房者来说,要清楚地认识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是个明确方­向,通过各类政策进一步缩­小了学校本身地域性对­生源的影响,提高了其他区优秀生源­享有优质学区的比例,相信这一改革未来的步­伐会越来越大。

所以,当不能靠学区房绑定“学票”“,巨婴”式炒房也将走向终结。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