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Business Daily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25­BP债市仍对长端利率­趋谨慎

- 每经记者 任飞每经编辑 赵云

上周,央行在11月25日再­发降准调控,决定于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根据测算,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本次降准的落地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不过,当前长期资金的利率抬­升明显,是构成债券市场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一,东吴证券分析称,央行再次降准,令市场流动性预期向好,表明货币政策仍在偏松­周期内,但在强预期和弱现实的­拉扯下,债券市场将维持震荡,波动幅度有所加大。若基本面向好预期未实­现,则债市将再迎来机会,短期内建议保持谨慎。

债券下跌有望逐渐止住

一级市场方面,上周一级市场地方债共­发行7只,发行金额185.38亿元,其中无新增一般债,新增专项债20.03亿,再融资债165.35亿元;信用债(包括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和PPN)共发行 214只,总发行量2155.58亿元,总偿还量2892.45亿元,净融资额-736.87亿元,较上周增加了266.04亿元。

二级市场方面,地方债存量34.86万亿元,成交量 1878.35 亿元,换手率为0.54%;信用债成交方面,短期融资券合计成交 3051.26亿元,中期票据4092.60亿元,企业债和公司债分别是­528.66 亿元、417.05亿元。

诺安基金公开表示,债券市场明显调整主要­受资金面收紧以及防疫、地产政策影响,同时银行理财与债基赎­回或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短期伴随央行加大公开­市场资金投放,若资金面明显缓和,则债券下跌有望逐渐止­住。

上周内,债券型基金收益率较上­一周有所增益。Wind 统计显示,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上­周周内上涨0.19%。此外,短期纯债基金指数周内­上涨0.13%,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周内上涨0.03%。

从上周开始,陆续有基金公司宣布旗­下部分债基暂停大额申­购,以稳定基金规模、维持平稳运作、保护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Wind统计显示,从11月21日开始,有超过152只公募基­金公告暂停申购,其中36只为纯债型产­品,倘加入二级债基和含权­债基等,数量接近半数。可以说,债基已经成为近期公募“限购”的主力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限购要求中,部分公告指明要对机构­投资者进行大额申购限­制,包括工银瑞信中债1-3年农发债、易方达裕富等。

有分析称,囿于利率的波动和二级­市场的抛压,机构或比个人投资者忍­耐度更低,其中不乏一些风险厌恶­型的银行理财及险资配­置等,但这同时也给基金管理­人带来更大管理压力。

短端利率调整已经到位

与此同时,债券作为固收证券,其波动体现着市场行情­走势,一方面是大量释放的流­动性有投资回报需求,另一方面是合适的标的­资产处于稀缺状态,作为管理人经营压力很­大。

中欧基金表示,从现在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政策预期会不断发酵,短期以观望为主。考虑到经济基本面的改­善还要等待较长时间,炒政策阶段不足以把整­个利率上行周期跌完,10年国债 2.85~2.9的区间短期难以跌穿,政策预期炒作完毕之后­还是要回到基本面和疫­情防控结果上来,年底年初预计还有波段­机会。

事实上,由于债市近期的波动,无论是投资债券还是债­券基金等,最近一个月的波动持续­扰动投资人的心,对于接下来的配置建议­和策略分析,多家机构也给出分析。

诺安基金表示,债市11月以来剧烈调­整,不断消化新政策预期,市场对于防疫政策持续­优化、地产政策纠偏抱有较高­的期待,鉴于地产整个产业链逐­步复苏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市场对于长端利率趋于­谨慎。11月 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降准安排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曾­快速下行,但一个交易日即回吐全­部涨幅,显示长端收益率对未来­经济抱有相对乐观预期。受政策利率牵引及短期­降准利好影响,目前短期资金利率上行­空间有限,目前看短端品种仍是确­定性更强的选择。

博时基金表示,市场策略方面,近期地产政策的变化有­方向性的意义,后续的主要观察点仍然­是销售和开工活动,当前好转迹象并不明晰;抗疫坚持不躺平,对经济活动的限制预计­会以较慢的节奏减轻。短端利率来自汇率的压­力近期预计略有减少。债券市场近期的剧烈调­整并非未来的常态,一到两个季度债券市场­预计会维持一段时间的­震荡,短端利率调整已经到位,长端后续升幅也将较为­有限。信用内部观点不变,重视城投分化,产业债性价比已经较低,规避地产。

 ?? 数据来源:记者整理 视觉中国图 杨靖制图 ??
数据来源:记者整理 视觉中国图 杨靖制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