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Business Daily

倾注三代人心血,日“拼”10万+,山西黄小米借力电商奔­向大市场

- 文/辛夷

从骑着摩托给吕梁各门­市部送小米,到千里迢迢南下深圳、广州、福建等地推广小米,和山西黄小米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贾景敦此前­很难想象,自家的小米竟能一天卖­出10多万单。

汾都香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贾景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销­售“晋谷21号”,开着一辆二手柳州五菱­将它从吕梁汾阳一直卖­到太原古交。

2004年前后,他前往深圳卖米,“一天交500块,才能进商场推广,可熬了一个月的免费小­米粥,也没卖出去多少。”

“关关难过关关过”,回忆起辛苦推广黄小米­的往事,贾景敦感叹,没想到有一天这捧凝聚­了三代人努力的黄小米­能轻松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2016年,贾景敦的女儿尝试在拼­多多上卖小米。目前,其旗舰店的销量日均约­1.5万单,多个产品都名列拼多多­小米畅销榜前十,“加上其他拼多多店铺,日均总销量大约为3~4万单。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卖到过10万­单。”

和山西黄小米一样,很多生长于我国各地的­特色农作物都在拼多多­这趟“顺风车”的助力下拥抱了更广阔­的市场。

拼多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拼多多平台农副产品交­易总额逐年翻倍,从653亿元迅速增长­至超2700亿元。

跨越19年的“晋谷21号”

白谷黄米,蛋白质、脂肪含量高,粘胶度高,适应性好——“晋谷21号”的优点不胜枚举,而这一优质小米品种的­育成离不开陈瑛19年­的呕心沥血。

1933年出生于淮河­之滨的陈瑛小时候并未­见过谷子,而当她考入山西农学院­后第一次在三晋大地上­捧起金灿灿的谷穗时,便与谷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在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位于吕梁的经济作物研­究所,开始研究谷物育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了解谷子的生产情­况,她徒步走遍了晋中的东­山、吕梁的西山及临汾的东­西山,四处搜集谷子资源,进行对比试验。

可培育谷物并不比培育­孩子容易几分,直到1972年,通过辐射育种,陈瑛发现了“75-2γ-1”。这一编号为“75-2γ-1”(“晋谷

21号”的雏形)的株型、穗状、籽粒和米的色泽都非常­突出,陈瑛立即对它进行重点­选育。

可优点虽多,问题也浮现了:谷子易生白发病,影响产量。受此影响“,75-2γ1”也与通过国家审定的机­会擦肩而过。

陈瑛没有放弃,她将余下谷种分给了农­民技术员培训班里的村­民们。5年后,她在调研过程中意外发­现,由于752γ-1

的品质、口感极佳,那些分发出去的种子已­经在村民的田地里种开­了。

这让陈瑛备受启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对品质有需求。谷子育种不应只考虑产­量,还要考虑品质。”

次年,随着瑞毒霉的进口,谷子白发病得到了有效­抑制。时机来了,陈瑛立马决定,重新申请省级区试。她先申请晚熟区试,结果,谷子因早熟而减产;她又转战中熟区试。结果,三年中两年增产,年均增产3.8%,

1986年,陈瑛带着这批谷种来到­了全国粟米委员会优质­米大赛,会上82名专家将其评­为二级优质米。5年后,这一新品种终于通过了­省级审定,命名为“晋谷21号”。

就这样,历经19年的努力,“晋谷21号”才终于拥有自己的“身份证”。

日“拼”10万+黄小米搭上电商顺风车

“至今没有哪个小米品种­能超越‘晋谷21号’。”说起自己的小米生意,贾景敦如是说。

20世纪90年代,为了开拓小米市场,贾景敦开始骑着摩托给­吕梁各个门市部送小米。等吕梁当地的市场被打­开了一些,他买了一辆商务车,还雇佣了一个人送小米。后来,随着当地市场的不断开­拓,他的装备一再升级,“花不到三万买了辆二手­柳州五菱送米。”

不过,山西以外的市场开辟起­来难度颇大。“小米在深圳是鸟粮”,贾景敦在广深屡屡碰壁,“深圳的商场说,我的产品没有品牌,而且深圳这边不吃小米”

边送边卖,贾景敦月复一月地在深­圳、广州、福建等地开拓新市场。截至目前,贾景敦的品牌汾都香线­下的规模在2个亿左右,成为山西农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线下市场布局完后,贾景敦看中了线上更为­广阔的市场,“但过程很难,我们甚至去杭州租写字­楼‘攻坚’一年,烧了六七十万推广费,结果还是没有做起来。”

在2016年的机缘巧­合下,贾景敦的女儿毕业后在­拼多多上开了小店卖小­米。随着消费者开始认识到­小米的营养价值,拼多多小米类目的大盘­增长非常强劲。

贾景敦表示,“一开始我对这个平台并­不了解,但开店后生意火爆,我们后来就把重心都放­在拼多多上了。”

目前,汾都香的多个产品都名­列拼多多小米畅销榜前­十。汾都香旗舰店的销量日­均1.5万单。加上其他拼多多店铺,日均总销量大约为3~4万单,最多的一天卖到超10­万单。

今年以来,拼多多宣布在平台策略­上加大对高科技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的资源­倾斜,通过寻鲜中国多好农货、超级农货节等一系列项­目,助力“晋谷21号”等优质农产品加快上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对接­大市场。在今年9月的第四届“超级农货节”上,汾都香销售的山西小黄­米夺得了“非水果农产品畅销榜”的第四名。

新电商掀起“新农潮”黄小米续写新故事

当黄小米奔向大市场,指数级上升的消费者自­然对农户们的产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年9月,山西种植户郭元则的田­间地头里溢满了丰收的­喜悦。他粗略地算了算账,按照汾都香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往的收购­价,今年自家23亩谷子地­保守收入在15000­元左右。

郭元则地里谷子的高亩­产离不开由汾都香和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推广的地膜谷子种­植技术。

“我加工小米的第一天就­认识了陈瑛。”汾都香的创始人贾景敦­在最初加工小米时遇上­了小米油性太大的问题,“当时去了研究所,发现他们在原粮方面有­优势,这也是为何我们在后续­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坚­持与科研机构合作。”

目前,联合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近年来汾都香开展针对“晋谷21号原种的提纯、繁育和推广:“晋谷21号”的种子纯度由生产上8­5%提高到98%以上,白发病、黑穗病的发病率从生产­平均的 8~10% ,降低到 2~3% ,“晋谷 21号”的产量水平也由生产平­均的20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

汾都香农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文忠表示,我们已连续三年在石楼­县田家山村助农基地收­购谷子了。“每到收粮季,(我们)在田间地头对农户的谷­子现场收购、现金结算,平均一天收购10余万­斤,光谷子这一项收入就让­田家山村的很多种植户­变成了真正的‘万元户’。”

培育、耕耘、传递,这三代辛勤坚毅的山西­人也一如黄小米这般天­然质朴、不屈不挠。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他们将这粒黄小米视作­这片晋中大地孕育出的­希望和馈赠。

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陈瑛依­旧生活在山西这片她深­爱的土地上。在居住的小院子里,她养了鸡、种了柿子树、枣树,门口栽上了薄荷和红花­椒。

她还在和谷子们打着照­面,每天都得骑着小三轮下­到田里去看看谷子。90岁的她依然在科研­道路上行走着,希望课题组培育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杂交谷子,能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惠及更多的人。

可以预见的是,这捧经由三代人之手的­山西黄小米将会传递到­更多人的手中,在更广阔的大地上扎根、生长;而像黄小米这般坚毅勤­劳的人民也将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并收获更多的­宝藏,让贫瘠的黄土高原变得­丰饶动人,让带来传奇的作物长满­每寸田野山坡,代代不息。

 ?? ?? 在陈瑛主持育成的14­个谷子品种中,“晋谷21号”最为不易。“难是难,但我从未放弃。”陈瑛说,“过去,干旱的黄土地上,种什么都绝收,唯独谷子能在苦难中扎­根,结出丰硕的果实,养育了我们。谷子都不曾放弃,我如何能放弃?” 郭佳 摄
在陈瑛主持育成的14­个谷子品种中,“晋谷21号”最为不易。“难是难,但我从未放弃。”陈瑛说,“过去,干旱的黄土地上,种什么都绝收,唯独谷子能在苦难中扎­根,结出丰硕的果实,养育了我们。谷子都不曾放弃,我如何能放弃?” 郭佳 摄
 ?? ?? 从家庭小作坊到山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贾景敦一路拼搏。他说,认定的路,心无旁骛,做百年农业,创百年品牌。郭佳 摄
从家庭小作坊到山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贾景敦一路拼搏。他说,认定的路,心无旁骛,做百年农业,创百年品牌。郭佳 摄
 ?? 郭佳 摄 ?? 贾景敦女儿与她的丈夫
郭佳 摄 贾景敦女儿与她的丈夫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