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Business Daily

护航“一亩稻田”,保护“一棵古树”中国平安创新绿色保险­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记者 潘婷

秋收时节,遍地金黄。进入11月以来,广东省阳春市的晚稻已­陆续进入收割期,走进阳春市胶面镇智慧­三农(阳春市)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微风细浪,饱满的稻穗迎风摇摆,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丰收的背后不仅有农户­辛劳的耕种,也有保险为农业生产增­收保驾护航的身影。今年5月,平安产险阳江中心支公­司成功开出阳江市首单­商业性水稻收入保险,为阳春市明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托管生产的1­04亩水稻田,提供近10.4万元的风险保障。截至 11月,水稻收入保险续保和增­保到423亩,保额达到42.5万。

阳江的稻田种植业引入­水稻收入险,在广东全省属于首创。有了保险公司的兜底,不仅提高了农户抵御水­稻种植自然风险能力,更保证了农户收益,提高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减少了丢荒,为保障农业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悉,水稻收入保险是中国平­安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保­险的重要创新举措,也是中国平安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大力推动“保险下乡”,让保险走进田间地头、山野林间,助力农村产业发展的探­索创新和大胆尝试。

水稻收入保险护航水稻­田增产增收,农户当上“放心掌柜”

在阳春市胶面镇三朗村­委会独石仔的稻田间,可以看到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身为阳春市明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同时也是智慧三农(阳春市)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牵头人的吴柔婷,正在田间操作展示无人­机给水稻田地喷水的场­景,动作干净利落,操作熟练。

“平时6台机一起作业时,一天8小时可以完成1­500亩施肥或杀虫的­田间作业,并且无人机工作已设定­好航线,可自主作业”,吴柔婷说。

2020年,由阳春市明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当地­11家专业合作社组成­智慧三农(阳春市)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合社”),建立“联合社总部+镇村分部+基层服务站”三位一体的农业生产托­管发展模式,为农户生产提供全链条­的优质服务。

一直以来,农业靠天吃饭。传统小农户种植不仅收­入低,遇到天灾收入更是没有­保障。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谁来护航?这一直是围绕农村种植­业的难点。

为帮助农户种得好、卖得出,去年,联合社在阳春市石尾村­建立水稻托管示范基地­600亩,探索以村集体为单元整­村推进水稻全程托管模­式。

虽然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为大规模农业生产提供­了便捷,但是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水稻种植通常会­遇到各种天灾病虫害、价格波动等风险,给农户和托管机构带来­了难题。

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扮­演了“护航员”的角色。为此,2022年5月,联合社在阳

江首创引入水稻收入险“。保险保证了农户种植收­入不低于1000元/亩,而超过这一

保底收入的所有收入均­归农户所有,联合社只收取一次托管­费用。”吴柔婷介绍。

为阳江的农业产业化种­植和农户提供水稻收入­险的,正是平安产险阳江中心­支公司。据平安产险阳江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王晨介绍,商业性水稻收入保险能­保障农业种植收入因价­格、产量波动而导致的损失。当粮食作物收入低于预­期约定收入时,损失的部分将由保险公­司赔付。

实际上,水稻收入保险与普通的­水稻补贴保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普通的水稻补贴保险是­按照水稻的生长周期损­失进行理赔,不足以弥补农户的成本­支出。而水稻收入保险保的是­每亩最低收入,可以按照保险金额的1­00%进行赔付,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户收益。

对此,吴柔婷说,保险公司的兜底极大提­高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农户们轻松当上了“放心掌柜”。购买水稻收入保险后,我们为农户提供生产托­管服务就有了保障,农户们更愿意把田地给­我们托管,甚至原来因为劳动力不­足无法耕作的田地也都­种上了粮食,丢荒的田地越来越少,推动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模式­转变。平安的水稻收入保险为­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落地阳江,保护“一棵古树”助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

平安产险不仅在阳江开­创性地推出了水稻收入­险,为当地农业种植保驾护­航,还为当地数千棵古树提­供保护救治保险保障支­持。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就是平安产险在当地探­索绿色保险创新之一。

在广东,榕树不仅是特殊的生态­树种,也是广东当地居民文化­精神的象征。“当村里的小朋友生病,家长会在榕树上挂红绸­祈福平安。”在阳江市那龙镇历屯村­就有两棵树龄超百年的­榕树,这两棵榕树不仅见证了­历屯村的发展历史,也承担着村民的感情寄­托。据阳江市古树名册显示,像这样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有2512­棵。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大规模伐木以及管理养­护不到位,一些散落在阳江各地的­古树处于濒危、损毁状态。为此,平安产险推出古树

名木保护救治保险,为阳江市那龙镇历屯村­委会2棵超百年的榕树­提供10万元的风险保­障,这也是平安产险首次在­阳江市落地的商业性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

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判定为衰弱状态的15.77 万株,濒危2.63万株。

保护古树名木,已经刻不容缓。但目前古树名木的修复­与救治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物力成本,如何守护、谁来守护这些“活文物”成为一道难题。

今年9月,在阳江市林业局、阳江银保监分局的指导­下,平安产险依托保险保障­优势,创新推出古树名木保护­救助保险,为阳江市那龙镇历屯村­2棵树龄超百年的榕

树提供5万元的保险金­额保障,作为百年古树的施救保­护资金。

截至目前,平安产险已为安徽、山西、广东、江苏等地2272棵超­百年的古树名木提供专­项救治修复保障金额,总保额达7577万元,助力当地城市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

细究平安发展步伐可以­看出,平安通过绿色保险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22年前三季度环­境类可持续保险产品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105亿元人民币;旗下保险业务累计理赔­案件超 55860万件,理赔金额达15068 亿元人民币。

而近年来,中国平安更是积极推动­绿色保险创新发展,在加强环境等风险管理、助力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技术新成果应用、加强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资料显示,在产品研发上,平安产险创新推出巨灾­保险、环境责任保险、草原生态险等产品,覆盖绿色生态、绿色产业及绿色生活三­大领域,其中,开发农业绿色保险产品­近2000个。

在科技服务上,打造“科技+服务+保险”模式,提供前期预警、中期定损、后期快赔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切实提升绿色保险服务­质效。在环境治理领域,联合科研院所设立自然­灾害实验室,助力防灾减灾;依托卫星遥感技术推出­森林碳汇指数保险,促进森林资源培育等。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绿色投融资规模约­3198亿元人民币,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约­1842亿元人民币。

对此,中国平安表示,将时刻铭记反馈社会、报效国家的使命,坚持以“金融为民”为中心,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和作用,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和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