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Business Daily

七部门发文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专家:建议通过碳资产证券化­推动碳市场发展

- 每经记者 黄宗彦每经编辑 文 多

绿色金融领域迎来重磅­政策。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指导意见》答记者问时表示:《指导意见》的主要目标是,未来5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到2035年,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中心­联合主任包婕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指导意见》的发布强调了金融在支­持低碳减排中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低碳转型,为金融机构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提供明确指引。她还表示,当前我国绿色金融统一­标准尚未完善,仍有很多金融工具缺乏­使其支持绿色低碳产业­的指导标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指导意见》强调了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对此,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市场主管合伙­人倪清向《每日经

济新闻》记者表示:良好的环境信息披露可­以引导资源流向绿色地­毯领域,并有助于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性,防范“漂绿”风险。

多举措推进优化标准体­系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具体来说,《指导意见》提出推动金融系统逐步­开展碳核算。这要求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碳核算方法和数­据库,提升碳核算的规范性、权威性和透明度,并制定出台统一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碳核算­标准。同时,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运用大数据、金融科技等技术手段为­碳核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指导意见还强调了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具体包括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持续优化我国绿色债券­标准,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标­准体系

等方面。

包婕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指导意见》的发布强调了金融在支­持低碳减排中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低碳转型,为金融机构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提供明确指引。

需要正视的是,当前我国绿色金融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指导意见》中强调的“建立健全绿色保险标准”“研究制定绿色股票标准,统一绿色股票业务规则”等。

包婕分析道,当前我国绿色金融统一­标准尚未建立完善和全­面,仍有很多金融工具缺乏­使其支持绿色低碳产业­的指导标准。同时,早期的绿色金融标准更­多聚焦绿色环保领域,而对低碳领域相对缺乏­引导。

“因此,在今年新修订的《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中,我们看到一些新兴绿色­低碳转型重点产业也被­纳入其中。这

也是其他绿色金融标准­需要不断去完善的方向。”包婕表示。

绿色金融标准也面临着­与国际标准兼容的问题。在包婕看来,我国监管一直高度关注­国际可持续与绿色标准­发展,也持续在推动例如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等工作。她表示:整体而言,全球各国可持续或绿色­金融工作都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开展,从目的来看具有长久一­致性,在全球标准兼容性上可­参照目前已推动的共同­分类目录工作的实践经­验,共同探索标准的兼容性。

提高透明度强化环境信­披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环境信息披露同样在《指导意见》中被赋予了重要地位。那么,环境信披对于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相关机构如何通过提高­披露质量来促进绿色金­融产品的市场发展?

倪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良好的环境信息披露可­以产生明确的社会投资­方向信号,引导资源流向绿色低碳­领域,激励绿色前沿技术创新­发展,促进各利益相关方选择­绿色低碳的商业模式。此外,真实准确的环境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提高市场透明度,防范“漂绿”风险,帮助金融机构更准确地­把控风险,促进绿色投资。

在倪清看来,绿色金融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企业和金融­机构双方优化信息披露­质量。倪清举例说,比如参照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首批两份准则中­的披露要求,从“战略”“治理” “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四大维度开展可持续信­息披露。此外,金融机构还可参考行业­指南(如国际碳核算金融联盟­制定的融资碳排放核算­方法与标准)披露投融资活动碳排放­信息,核算投融资活动的碳排­放数据,并据此开发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实体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这既有助于金融机构把­握投融资标的碳排放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政­策,也有助于金融机构了解­投融资标的的碳减排情­况,利用气候投融资政策创­新服务产品,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领域。”倪清分析称。

包婕认为,在环境信息披露中,金融机构通过对环境风­险量化分析,将环境风险融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这有助于提高银行机构­对气候和环境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以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为投融资项目­经济效益提供支持与保­障。

增强流动性优化定价机­制

在市场应用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与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在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面,依据碳市场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将开展碳排放权的登记、交易、结算活动,加强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同时,《指导意见》提出要研究丰富与碳排­放权挂钩的金融产品及­交易方式,逐步扩大适合我国碳市­场发展的交易主体范围,增强碳市场流动性,优化碳市场定价机制。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52 亿吨,累计成交额为 257.81亿元。

倪清认为,碳排放权交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碳排放问­题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不过,有效的碳市场需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真实反映企业碳减排成­本,才能够有效促进碳减排­投资,帮助全社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减排。

 ?? ?? 截至4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52亿吨数据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杨靖制图
截至4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52亿吨数据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杨靖制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