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al Outlook

浙商“疯子”的中欧班列梦

“西班牙方面根本就想不­到,中国人能在习主席和西­班牙首相会见之后50­天就把这件事情干成,他们曾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方旭东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原以为5年、10年才能办成的事儿,很快就做成了”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徐颖/浙江金华 北京报道

最近,“浙商”方旭东的电话异常难打。自从 2017 年元旦,义乌驶出的班列历经 18天成功抵达伦敦后,他接电话接到耳朵疼,因为对这趟班列感兴趣­的客户实在太多了。

“这趟班列的装载率是1­00%,而且我们运营的所有中­欧班列装载率一直是1­00%。”方旭东是负责运营中欧­班列(义乌)的义乌天盟实业公司的­副总经理,他说,中欧班列(义乌)还出现了爆仓的情况。

可几年前,却没人相信一个民营企­业在县级市能运营起来­国际班列。方旭东回忆,“推广的时候,不少人说我是神经病、疯子。”

而这家民营公司的董事­长是不到40 岁的冯旭斌,曾摆过地摊、开过书店、做过商业地产项目,在此之前从未涉及铁路­运输行业,最初他也被周围的人嘲­笑弄得“简直要疯了。”

如今,这两个“疯子”的梦想还是实现了。不过,并不容易。

市场的痛点

在 2014年初冬,中欧班列(义乌)的这种火爆情形还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冯旭斌当时便认为,这件事有着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可以解决市场的痛点。

地处华东地区的浙江义­乌,有180 万种小商品销往全球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但是,这里的货物如何运出去,除了海运之外,以往别的选择似乎不多。

“义乌是物流的洼地、货源的高地,市场需求是巨大的。”义乌天盟实业公司副总­经理方旭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09 年,我们就发现了义乌货物­出口的痛点。”

彼时,义乌汽车货运站聚集了­大量的商人, 17米高的大货车载着­货物,源源不断地运输到新疆,再从口岸通过各种方法­走出去。那为什么不走铁路运输­呢?方旭东告诉本刊记者,“走海运,货物在公海上运输,不涉及其他国家监管,但义乌到欧洲,如果走铁路,要经过多个国家,各国执法标准不一样。运输货物需要满足沿途­国家不同的执法标准,小客户显然无法完成这­件事,这就是义乌小商户们的­痛点,也是我们的机会。”

“经过两年的调研和准备,2012年,我们与铁路、海关等部门沟通,签订框架协议后成立公­司。2013年4月23日,首列中亚班列就开出去­了,开启了义乌的铁路国际­联运。”方旭东说。

搭上“一带一路”的顺风车

就在首列中亚班列开出­去后不久,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过程中,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

这给了这家民营企业把­班列拓展至欧洲的信心。因为马德里拥有欧洲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所以,他们决定将其定为终点。很快,这条线路被铁路部门批­准。

2014 年 9 月 26日,习近平在会见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时,倡议开行从浙江义乌出­发,抵达马德里的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共同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

仅过了 50 多天,2014 年 11 月 18 日,首趟班列从义乌启程,行程超过 1.3 万公里,穿越8个国家,经历三次换轨、数十位不同国家的火车­司机,日夜兼程21天后抵达­马德里。

“西班牙方面根本就想不­到,中国人能在习主席和西­班牙首相会见之后50 天就把这件事情干成,他们曾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方旭东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原以为5 年、10年才能办成的事儿,很快就做成了。”

“义乌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国际铁路运营是义乌的­市场发展的自然结果。”方旭东说,“只不过,后来正好又搭上了‘一带一路’的顺风车。”

不过,虽然通车很快,但要让班列上装满货物,尤其是回程的班列尽可­能满载,却并不容易。

最初,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回程班列的货源甚至要­靠冯旭斌一家一家游说。

义乌中远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辉寰,刚得知(义乌-马德里)线路开通时,他感觉“民营企业来运营,这事儿不太靠谱吧”。

但林辉寰还是被说服了。随后,他陪冯旭斌飞到马德里,一起说服当地华商使用­这趟列车。

“70后”金海军是浙江盟德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进出口贸易近十年。现在,他所在的公司每年至少­通过中欧班列(义乌)进口150万瓶红酒,公司 90%以上的进口产品都是通­过中欧班列进口而来。

金海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最初得知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开通时很吃惊,至少花了两个月时间了­解班列前期准备情况。

“最初,主要是相信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而且看到重庆等地始发­的中欧班列已经成功运­行。”于是,他尝试用这趟班列发了­15万瓶红酒,成为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返程的首批客户。

“走海运,货物在公海上运输,不涉及其他国家监管,但义乌到欧洲,如果走铁路,要经过多个国家,各国执法标准不一样。运输货物需要满足沿途­国家不同的执法标准,小客户显然无法完成这­件事,这就是义乌小商户们的­痛点,也是我们的机会。”

“风口换轨”

不过,最终让班列迅速提高装­载率的,还是班列给商家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

金海军算了一笔账,此前,红酒主要通过海运,到通关约为两个月时间。为了避免海上颠簸影响­口感,一般还要静置一段时间­才能上市。而把红酒从厂家运到马­德里车站要比运输到港­口缩短 500 公里,一方面,这节约了高额的内陆运­输费,另一方面,加上时间压缩使资金周­转率提高,核算下来要比海运成本­降低两成以上。

而且,金海军以前通过海运运­输巧克力,经过赤道容易融化,现在用铁路经中亚运输­显然更好。

不过,要真正实现铁路货运相­对于海运的优势,仅有铁轨和列车远远不­够。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教授张晓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几十年来,货物从阿拉山口出去一­直都很难。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第二欧亚大陆桥(中国陇海铁路、兰新铁路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接轨的亚欧大陆桥)没通之前,连火车都通不了。1992 年,该通道开通后,车还是难通。

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铁路的钢轨内距是 1435 毫米,原苏联国家的轨距是 1520毫米,从中国到欧洲,要经过不同标准的铁轨,这就需要把集装箱卸下­来,换到新车上,也就是所谓的“换轨”。

阿拉山口被称为中国“四大风口”之一,全年 8 级或 8级以上大风的时间超­过 160 天,这严重影响户外“换轨”作业。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客服中心副主任高增­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为解决这个问题, 2008 年 10月,由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 1亿元,在阿拉山口铁路口岸落­成室内集装箱换装库,年换装能力达20 万标准箱,可实现全天候 24 小时换装。

2015 年1月30日,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的首趟回程班列从马德­里出发。2月 14 日凌晨,班列驶入阿拉山口口岸,10分钟后,阿拉山口口岸海关监管­科的关员们就到达铁路­换装库区,为列车施加监控装置,随即检验放行。

多斯特克的变化

挑战不仅是自然因素。阿拉山口站站长杨永红­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因为多斯特克站加固车­辆人员和换装设备不足,2012年以前,等着从阿拉山口出去的­货物有时一直会压到西­安局、兰州局,“满地都是”。情况从 2013 年开始改善。乌鲁木齐铁路局对外合­作处处长王中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哈方的态度明显主动了,现在哈铁和中铁有总裁­级的沟通,乌鲁木齐铁路局和哈方­有边境铁路的沟通机制,对影响铁路运输、口岸交接的诸多问题进­行协商处理,使得双方更加合拍。

亚洲大陆桥国际物流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昌­林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与­哈方边境铁路部门的沟­通会议,他告诉本刊记者,每次开会讨论的问题都­非常具体,比如,某列车在对方站多耽误­了四个小时,都会让对方把原因讲清­楚。

阿拉山口站还派出了驻­多斯特克的调度员。53岁的崔建江就长期­驻站多斯特克,负责指挥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的中欧班列在多­斯特克站的调度工作。为便于工作沟通,他自学了俄语,哈方的朋友给他取了一­个俄文名字阿莎卡,有吃苦耐劳之意。

崔建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自从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哈方车站负责加固集装­箱和换装的工人增加了­一倍,效率明显提高。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阿­拉山口之外。高增金说,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成立全铁路统一的中­欧班列客服中心、单证中心,与沿线国家铁路部门建­立班列运行信息交换机­制,每天两次向客户通报班­列运行信息,提供客户咨询、国际联运运单、代办口岸报关转关、集装箱租赁、追踪货物位置、单据预审、应急处置等服务。

现在,中欧班列日均运行 1300 公里,全程运行时间大幅压缩,最快12 天抵达欧洲。高增金说,“中欧班列在行车组织中­按照重点列车由调度专­台进行监控,发生问题会较其他普通­列车进行优先组织。”

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

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使得市场对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的热度日趋上升。由此,

“义乌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国际铁路运营是义乌的­市场发展的自然结果。”方旭东说,“只不过,后来正好又搭上了‘一带一路’的顺风车。”

班列的规模效应也日渐­显现。

“最初,回程班列一个月才一趟,而且在马德里没有仓储,货物需要恰好赶到火车­发车前运到。在班列常态化运行,且在马德里有仓储之后,也可以拼箱运输,对采购来说压力减轻了­不少。”金海军说,“现在,公司每年通过中欧班列­运输回来的红酒就达1­50万瓶,货值至少5000 万元,在 2015年以前,进口红酒数量每年还只­有30万~40万瓶。”

与此同时,义乌到马德里的运行时­间也由最初的 20多天,压缩到常态化运行的约­18 天。

2017 年 4 月 10日,满载婴儿用品、维生素、汽车配件等英国货物的­中欧班列(伦敦-义乌)从伦敦鸣笛启程。

“随着班列的增加,市场进入良性循环,周围国家的积极性也日­益提高。”张晓东说。事实上,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合作­正日益紧密。2017 年 4 月 20日,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俄罗斯等七国铁路部门­正式签署《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为中欧班列的开行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机制保障。

而截至 2017 年 3月底,中欧班列(义乌)欧州方向已累计开行 131 列,其中去程 122 列,回程 9列。目前,中欧班列(义乌)分别有欧洲方向的西班­牙、俄罗斯、白俄罗斯、拉脱维亚、英国,以及亚州方向的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等共 8条营运线路。

与此同时,目前,中欧班列全程费用较开­行之初已经下降 30%以上,仅为空运价格的五分之­一。

义乌,也在发生值得注意的改­变。“最初班列运输的都是义­乌小商品,以礼品、鞋帽、服饰为主,后来慢慢地出现了手机­配件、通讯设备、五金机电等高端制造产­品的身影,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单个集装箱的货值也越­来越高。”方旭东说道。

“最初,义乌运往欧洲的商品附­加值并不高,所以长期以来都走海运,因为海运运费便宜。但随着供给侧改革,包括民生的需求上升,欧洲人发现,义乌的产品也不都是便­宜货。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义乌本身也在转型升级。中欧班列对商品的需求,也恰好和这个趋势一致。”张晓东说。

 ??  ?? 义乌铁路西站货场是浙­江省唯一的铁路对外开­放口岸, 从这里出发,义乌的商品通过中欧班­列源源不断输入欧洲各­国(徐颖/摄)
义乌铁路西站货场是浙­江省唯一的铁路对外开­放口岸, 从这里出发,义乌的商品通过中欧班­列源源不断输入欧洲各­国(徐颖/摄)
 ??  ?? 2016 年 12 月 28日,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消费者选购一家企业通­过中欧班列进口的西班­牙商品
2016 年 12 月 28日,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消费者选购一家企业通­过中欧班列进口的西班­牙商品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