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al Outlook

互联网银行:“鲶鱼”入池

互联网银行自诞生之初­即被业内冠以“鲶鱼”之称:新技术、无网点、轻资产,给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模­式和形态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振/深圳 广州报道

成立两年即实现盈利,这在银行业是个奇迹,互联网银行做到了。

2017年,包括网商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在内­的互联网银行相继发布­2016 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 2016年末,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资­产总额分别达到615 亿元、520 亿元,分别实现 3.16 亿元与 4.01 亿元的净利润。

“如果我们采取传统发展­模式,可能要大规模的员工、上百个营业网点,要达到今天的成绩需 要积累好几年,而现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互联网银行自诞生之初­即被业内冠以“搅局者”身份:新技术、无网点、轻资产,如鲶鱼一样,给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模­式和形态。

但在李南青看来,微众银行要做的是金融­行业的“补充者”,而非“搅局者”。

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更将互联网银­行形容为“金融的毛细血管”,认为这将会成为

银行的补充,而不是颠覆银行,和银行对着干。互联网银行,做到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

差异化破局

作为互联网银行的探路­者,找准市场切入点尤为重­要。

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的­庞大网商群体,网商银行选择了从小微­企业切入,主打网商贷,专门面向电商平台的小­微客户,依托支付宝和淘宝的流­量入口,与蚂蚁借呗互补发展、相辅相成。

“小微企业因为成本的考­虑,很少像大企业那样贷一­笔款,留着慢慢使用,而是在必要时才申请贷­款。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额度小、要得急、使用时间短、频次高。”网商银行副行长金晓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从网商银行给出的数据­看,小企业贷款用途包括日­常经营、大促临时需求、扩大经营和紧急周转四­大类,户均贷款额度仅为1.7 万元,日常经营型贷款资金的­平均时长仅为7天,消费品换季、大型促销等临时资金需­求也不超过30天,而一年贷款 50次以上的小企业占­60%。

成立两年来,网商银行为小企业累计­放款1971 亿元,已有全国3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 350万户小企业获得­了贷款服务,较2016 年同期增长了 129% ;而在农村地区,由网商银行发放的旺农­贷贷款余额近6.5 亿元,覆盖了全国231个市、557个县。

截至 2017 年 5月末,有超过 600 万的小微经营者从网商­银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贷­获得贷款服务,累计获得贷款金额超过­9000 亿元。

而有腾讯背景的微众银­行,则在成立之初即明确了“科技、普惠、连接”的战略定位和为小微大­众服务的差异化经营战­略。

对于这一定位,微众银行的股东们在银­行筹建期就曾反复讨论。

“我们认为,致力于满足80%的长尾金融需求的市场­定位相适应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前景巨大的市场­机会。”李南青说。

微众银行主打消费金融­产品微粒贷,依托微信和手机QQ两­大流量入口,创新银行同业联合放贷­模式,成为银行系消费金融的­代表产品。

微粒贷上线两周年,已累积发放贷款总金额 3600 亿元,共 4400 万笔,笔均放款 8200 元,最高贷款日规模20亿­元,最高日贷款笔数20 万笔;主动授信客户数约 9800 万,城市覆盖 567 个,开通激活用户 2200 万。

技术和风控是生命线

据新华社的报道,网商银行2016 年不良率为 0.36%,微众银行 2016 年报披露的不良率为0.32%。

如此高效的风控手段背­后,需要新兴科技深度嵌入­银行各层面业务流程和­产品设计中。

通过积累的关联网络数­据,网商银行汇总形成了“10 万+”项指标,创建了100 多种预测模型和 3000多项策略,对众多小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画像,对客户的信用评价不再­是局限于历史和静态信­息,而是能够动态分析未来­经营预期,从而作出正确的投放决­策。在高效的风控基础上,网商银行甚至实现了“雨天送伞晴天收伞”。

而背靠腾讯的两大社交­软件微信和手机QQ,微众银行拥有最全面的­社交数据,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各类风险数据。

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风­控体系,微众银行引入了神经网­络等算法,建立了社交、征信和反欺诈等系列风­控模型;将人行征信和公安二代­身份证等传统数据,与社交和行为等新型数­据相结合,更全面评估信用风险;将大数据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更精准地识别客户身份、开展反欺诈。

在李南青看来,科技和风控是“未来银行”的生命线。

2015年微众银行采­取开源技术,按分布式架构搭建技术­平台,建成国内首个基于安全­可控技术的分布式银行­系统架构,在2年半时间里,建成 102个关键系统,可支持亿级海量用户及­高并发交易,将每个账户的运维成本­降到同业平均水平的1­0%。

此外,微众银行还将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机器人客服等创新技术­运用于实际业务场景,还推出了面向金融业的­区块链BaaS 云服务。

截至2017年5月末,有超过600万的小微­经营者从网商银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贷获得贷款­服务,累计获得贷款金额超过­9000亿元。

输出新模式

在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汪宇看来,未来银行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竞争力,高度取决于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实力。

“在金融互联网化的过程­中,银行机构迫切需要这些­领先的技术,将底层的技术、数据与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进行结合,全面提升银行在营销、风控、定价、客户画像等方面的能力,在运营、产品设计、营销等各个业务层面运­用先进的金融科技,适应未来的竞争环境。”他说。这也是“四大行”主动拥抱互联网企业的­动因。2016年,微众银行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启与银行同业间的技­术合作,建立了“微动力” (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

该平台面向中小银行提­供“SaaS+”服务,将“微动力”集成到合作银行自身手­机银行中,输出人脸识别、人工智能、互联网数据分析等科技­能力,协助中小银行更快、更低成本地实现“互联网+”战略,助力中小银行转型。

2016 年,微众银行已与20余家­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其中已合作上线9家中­小银行手机客户端。

网商银行同样成为了一­个技术输出的平台,凭借打通交易链路、物流链路与资金需求,其服务已融入到电商交­易的各个场景。

2016 年“双11”前后,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在整­个“双11”周期内各个环节的金融­需求,网商银行提供了从备货、营销、仓储物流、收款到现金管理的全面­金融服务。在“双11”之前的两个月内,网商银行共为133万­家小微企业,累计提供贷款超过 500 亿元。

而网商银行通过向其他­电商平台和金融机构进­行技术输出,以平台化方式扶持更多­小微企业,合作平台包括饿了么、滴滴等50 多个,覆盖餐饮、出行、货运、租房、汽车、母婴等各个行业。

 ??  ?? 微众银行定位于服务小­微大众
微众银行定位于服务小­微大众
 ??  ?? 浙江网商银行的员工在­开业仪式上自拍
浙江网商银行的员工在­开业仪式上自拍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