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al Outlook

最严“限令”发布之后:共享单车违停如何管

共享单车不能因为“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公共需求,就“零成本”享受政府给予公益事业­般的资源支持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周琳/上海报道

暂停在沪新增投放,否则纳入企业信用档案;及时清运违停车辆,第三方费用由单车企业­承担……上海交通部门日前发布­了史上“最严”单车限令。

本刊记者近日探访违停­单车临时停放点发现,杂草丛生的“僵尸车山”仍未彻底终结。专家认为, “限令”对单车总量进行了严格­控制,而要解开违规停放的“结”,还需要尽快明确责任分­担。

线下运维成企业“软肋”

由于违规停放清运工作­一直在进行,增加的管理成本并不少。本刊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中兴路 鸿兴路附近的两个违停­单车临时停放点,这里已经集中了超过3­万辆、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航拍画面显示,杂草与单车相互交错,有不少车被杂乱生长的­绿色植被完全覆盖。

“主要都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由于违停违放,陆续从各个路面运送过­来的单车。到目前,一个停车场已经停放了 19000多辆,摆放比较齐整;另一个停车场车辆是乱­堆放的,还没有统计,但也有1万多辆。”停车场一位尤姓工作人­员说,其中有不少是因居民举­报而被统一收缴的,“上海像这样的停放点几­乎每个区都有。”

据工作人员介绍,近期也有单车公司来领­走部分车辆,但领的速度远远低于违­停运送过来的速度。最多的一天,停车场接纳了近120­0辆违停单车。“这块地很快就要开始施­工了,这么多车,如果企业还不来取,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新的­地方放。”

8 月 22日,摩拜与 ofo的相关负责人先­后来到上海市静安区这­处违停单车临时停放点,与静安区相关监管部门­商谈取车方案。企业表示,将与监管部门积极沟通,尽快取车;增加重要点位运维人员,并通过扣除信用积分等­方式增强对用户的约束。

上海市静安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表示,从2017年1月将区­内的违停单车清运到这­个区域以来,区里就多次约谈相关企­业,提出加强线下运维的要­求,希望企业尽快取回被清­运至此的车。只要企业的线下管理到­位了,这些车无偿还回去也没­问题。

该部门副主任张拓说,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在区内暂停投放新车;二是每天把调度和更新­计划报给交通部门,尤其是投放区域,提前告知街道;三是加强用户管理,要有明确和严厉的处罚­措施,规范违停行为。“但遗憾的是,几个月来,这三点没有共享单车企­业完全做到,车辆反而越堆越多。”

最严“限令”剑指总量控制

过去在上海,非机动车停放都是由相­关政府部门划设停车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聘请社会力量管理。共享单车大量出现后,平衡被打破,南京、北京等地,这种集中收缴的“僵尸车山”持续曝光。

鉴于当前共享自行车企­业为抢占份额,急于投放,疏于线下运营管理,已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秩­序和形象,近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已对­各大共享单车企业出具­告知书,要求企业暂停在上海新­增投放车辆,一旦发现,将作为严重失信行为纳­入企业征信档案。

根据上海交通部门的要­求,企业要加强对违规停放­车辆的清理,特别是对交通枢纽、轨交与公交站点、小区、医院等重点区域,及时清运违停和积压车­辆。如不及时清运,相关部门将委托第三方­代为清运,所需费用由共享单车企­业承担。

监管部门要求各企业按­照已发布的团体标准配­备运维人员,及时组织现场运营调度,加强停放秩序管理,调运车辆一律不允许投­放到规定停放点外,确保停放秩序。企业要及时召回不能提­供服务 的车辆。对于组织实施上述措施­不及时、不到位的企业,交通部门表示将向社会­通报,并限制其在上海投放车­辆。

这一告知书被称为“最严”单车限令,旨在解决共享自行车挤­占公共出入口、人行道、盲道、非机动车道以及破损故­障车辆多等问题。

据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估算,上海共享单车数量已达­150万辆,远远超过需求;仅各区管理部门因违停­而收缴后集中堆放的共­享单车,估计就超过15万辆。“根据我们的团体标准,每 1000 辆车要有5个人来进行­维护管理,比例是千分之五,据估算,现在企业配备的不到千­分之三。”

厘清违停的责任

要解开违停的“结”,关键要厘清企业、政府和用户三方,究竟谁是违停的主体责­任承担者?企业认为,一方面,违停者是用户;另一方面,确实也出现过第三方车­辆管理公司,将停放于合法位置的单­车直接装到卡车上运走­的情况。“如果一次次被收缴,再付费取回,谁来监管由政府部门委­托的第三方呢?”

用户则吐槽:“经常看到小区或商场保­安把停好的共享单车挪­开,如果处罚最后一个使用­人,难道以后每次停车后都­要拍照自证吗?”

执法人员说,因为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对违停者的处罚,目前缺乏制度性安排。

专家认为,共享单车不能因为“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公共需求,就“零成本”享受政府给予公益事业­般的资源支持;企业的投放数量饱和、运维力量不足,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不仅应该停止投放单车,还要减量,否则乱象不可逆转。”郭建荣认为,总量控制是电子围栏、精细化、智能化运营的前提。同时,在违停上产生的开支,政府部门和单车企业可­以分摊。“先定性单车的公益性,再判断开支共摊的比例,形成相应的法规。”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企业加大投放速度却缺­乏维护能力,侵占城市资源并影响城­市形象。政府开展联合整治,或者一些城市管理人员­主动帮助,这些办法比较程式化、个体化,治标不治本,并不长久。“共享单车企业应该认识­到,这是个运维至上的行业。”

根据上海交通部门的要­求,企业要加强对违规停放­车辆的清理,特别是对交通枢纽、轨交与公交站点、小区、医院等重点区域,及时清运违停和积压车­辆。如不及时清运,相关部门将委托第三方­代为清运,所需费用由共享单车企­业承担。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