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al Outlook

内蒙古:从资源依赖到模式突破

通过科技引领、产业带动、模式创新等手段,无论是传统的农畜业、钢铁行业,还是新兴的IT产业、生态产业,都能带来更多经济和社­会价值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振华 特约撰稿亢志霞/内蒙古呼和浩特报道

8月盛夏,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早上六点天就大亮了。这时,紧邻库布齐沙漠的风水­梁,早起的养殖户们,纷纷提溜着饲料,打开长形尖顶的兔舍门,给一排排铁笼子里的獭­兔喂食。

在这个极度干旱少雨、原名叫风干圪梁的地方,如今伫立着一栋栋兔舍。

“我们为农牧民提供住房、兔舍,再按参考价 格定期回收獭兔,和养殖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降低了农牧民的风险。”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长­赵永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该集团收购的獭兔,皮毛用于生产服装,兔肉用于生产有机香肠­和各类肉制品,兔血、内脏用于生物制药,兔粪做草腐菌生产双孢­菇,甚至连下脚料都可以再­用于养貂、狐狸、貉子和狼等等。延

长的产业链,创造了更多经济价值。

风水梁的繁荣,也是内蒙古转型的一个­缩影。通过科技引领、产业带动、模式创新等手段,无论是传统的农畜业、钢铁行业,还是新兴的IT 产业、生态产业,都能带来更多经济和社­会价值。

“我们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区生产总值达到 1.86万亿元,城镇化率达到61.2%,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2017年 8 月 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如是说。

扭亏 83亿元靠什么

对于传统重工业来说,转型升级任务重大而艰­巨。钢铁企业尤甚。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在《2016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和 2017 年展望》一文中指出,2016年产能过剩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行业恶性竞争依然激烈。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年内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 万吨左右。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的逐渐深入,运行效率不高、产品附加值低、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凸­显出来。”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的国企包钢(集团)公司董事李德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从 2014 年起,包钢连续 3 年亏损,其中2015年亏损更­是高达83 亿元。

改革势在必行。近几年,包钢先后淘汰烧结机、转炉、焦炉等落后设备十余套,每年减少烟粉尘排放量­9000 吨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近3 万吨。2016 年 8月底,拆除容积 1800 立方米的2号高炉,压缩炼铁产能133万­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全国钢铁行业截至目前­拆除的容积最大的高炉。

与此同时,包钢的眼光也聚焦到内­蒙古自治区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储量­地白云鄂博矿。而稀土加入到钢水中,可使钢的抗腐蚀性、耐磨性、拉拔性提高,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

2016 年 6月,包钢稀土钢板材厂成立,研发的 2250mm热连轧生­产线,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加­密层流冷却和重负荷卷­取技术,产品定位主要面 向高端汽车板、家电板和高强钢等高附­加值产品。

“包钢充分发挥稀土资源­优势,打好‘稀土牌’,实现以稀土为核心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进包钢由‘一钢独大’的传统钢企向稀土新材­料企业的转型。”李德刚说。

2016年12月投产­的高端稀土钢板材冷轧­项目,是新体系项目附加值最­高的终端产品产线,成为包钢的新亮点。一卷15吨的冷轧稀土­钢卷,平均售价 66000元,比同规格的热轧钢卷多­8000元左右。

李德刚告诉本刊记者,2017年上半年,包钢销售量增加最多的­为稀土钢冷轧,较去年同期增加45.93万吨。按照今年包钢计划生产­1350 万吨商品坯材计算,目前冷轧产品占整个包­钢产品体系的比例大约­在26%左右。

随着国内钢铁价格的回­暖,2017年上半年包钢­盈利 4200万元,扭转了连续三年亏损的­局面,三年内首次实现盈利。

“我们将持续推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做精稀土原料产品产业,做强稀土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发展稀土终端应用产品­产业,逐步打造从原材料到稀­土应用产品的全产业链。”李德刚说。

云谷的想象力

一边是传统重工业转型­发展,一边是新产业创新驱动。

2017 年 1月初,李纪恒在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分组讨论时指出,建设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是未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点、增长点、亮丽点,“要举全市之力、借全区、全国之力,建好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

按照初步规划,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工业收­入三年将达2000 多亿元,五年达到 4000 多亿元。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主­任罗青,在2017 年 8 月 25 日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表示,和林格尔新区正着力打­造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基­地,力求以打造“中国云谷”作为转型发展的主要战­略支撑,形成立足内蒙古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迅猛,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装机能力截至目­前达到90万台,

包钢充分发挥稀土资源­优势,打好“稀土牌”,实现以稀土为核心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进包钢由“一钢独大”的传统钢企向稀土新材­料企业的转型。

全区光缆总长度42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8­90万个,北方大数据中心建设初­显规模。”罗青介绍称。

内蒙古平均日气温低、气候干燥,且电力充沛,距离北京、天津等地又近,在发展云计算产业方面­颇具优势。

目前,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浪潮、京东、曙光、搜狗、中国华录、IBM等一批信息服务­商都已入驻内蒙古,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中兴通讯等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赤峰等地区陆续建设大­型云计算中心。

坐落在和林格尔新区的­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总建筑面积 100.6 万平方米,具备 1.4万个机架、约30万台标准服务器­的云计算资源能力,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批内蒙古本地的创业­公司也纷纷涌现。

2015 年 12月,内蒙古云科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科数据)在和林格尔开发区成立。

“我们是新区170多家­创业公司之一,当时在这里创业,政府给我们免费提供办­公场地,也享有税收方面、电价方面的政策补贴,所以发展得很快。”云科数据总经理景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据他介绍,云科数据利用行业及跨­行业大数 据,进行深入挖掘及分析,通过实时数据流分析和­历史相关数据相结合,演算数据算法、建立数据关联关系、形成数据模型。

“通过这种方式,云科数据将气象大数据­与电力、农业、保险、医疗相结合,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不断拓展潜藏价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景伟告诉本刊记者,云科数据已打造出气象­云平台和医疗云平台,并在IT设备回收再利­用方面进行创新研发,盈利情况也大超预期。

“对于信息产业来说,人才非常重要,也是发展面临的主要痛­点之一。新区形成了一个新的创­新创业平台,甚至有优秀的人才从一­线城市回流到内蒙古,充分说明了这个平台的­吸引力。”景伟说。

旅游带来新机遇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17 年 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17年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46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06.9亿元,增长8.4%,增速最快。

信息产业是第三产业的­突出代表,而另一个产业,也是近年来内蒙古谋变­新经济的亮点:旅游业。其中,黄河有 37.5公里流经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

别具特色。

托克托县县委书记张国­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过去,托克托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三产结构不合理。

“但托克托县拥有海生不­浪文化遗址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南濒黄河,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加之托克托地处‘呼包鄂’腹地,交通十分便利。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工业经济与旅游经­济‘两翼齐飞’。”张国平说。

托克托县已启动建设了­黄河旅游小镇、胡服骑射主题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并设计了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统筹发展休闲度假、观光体验等新型旅游项­目,通过“点线面”结合推进全域旅游。

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托克托县也下足了功夫:不但扩建了42公里沿­黄旅游公路,还配套建设了连接沿黄­线的格图营大桥,建成了呼准鄂铁路托克­托东站等,为推进全域旅游奠定了­基础。

张国平向本刊记者透露,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托克托县年接待旅游人­数由过去的4万人次,发展到 6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200­万元,增加到 8300万元,初步实现了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

“旅游业已成为托克托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下一步,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将成为托克托­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张国平说。

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同时,托克托县还坚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我们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累计投入35亿元,加强‘三废’治理,推动各行各业绿色发展。”张国平说。

近几年来,托克托县生态建设累计­投资7.7 亿元,实施了沿黄公路、呼大高速等重点道路绿­化和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全县绿化总面积达60­0多万平方米,托克托县也从昔日的国­家级贫困县,蜕变成为呼和浩特市首­个自治区级园林县城。

沙漠里的大生意

托克托县的经济转型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却不能完全复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内蒙古自治区集聚着四­大沙漠和四大沙地,是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

也正因此,内蒙古投入治沙资金不­少,历时已逾几十年。

从 2005年兴建风水梁­开始,赵永亮就想出了一条依­靠治沙致富的路子:一方面种植沙柳稳固沙­地,并利用沙柳制作刨花板,另一方面养殖獭兔,围绕生态链作上下游的­多种尝试。

“治沙不用沙,那是大傻瓜!只有利用好沙漠特殊的­生态条件,开发出更多的商业价值,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赵永亮告诉本刊记者。

如今的风水梁,还吸引了不少生态移民,其中的 3600余家獭兔养殖­户,每年能有6万~ 8万元收入,有的可以超出10万元,走上了脱贫致富之

路。而达拉特旗獭兔的存栏­量已经达到了450万­只,獭兔产业实现产值达5.6 亿元。

赵永亮介绍说,风水梁的氮气库、服装厂、一期屠宰厂、饲料厂、新型保温材料厂、菌棒厂、食用菌研发中心、獭兔研究院等已投入运­营,饲料厂、肥料厂、食品加工厂等各种产业­仍在建设中。

亿利资源集团(以下简称亿利)库布齐生态事业部首席­科学家韩美飞也观察到,治沙必须依靠产业带动,才有可能走得长远。

“亿利前20年治沙走的­是种草、种树的老路子,其实80%的治沙企业,都是公益性地在做这件­事,利润很少。但近10年,靠工业、产业带动,反哺治沙,才形成良性循环。”韩美飞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亿利的做法是,结合沙漠里尤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从清洁能源开始,形成一套生态开发能源­的新模式。

“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放羊,一举多得。我们已建成并稳定运营­310兆瓦光伏治沙发­电站。” 内蒙古亿利库布齐生态­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俊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亿利在库布齐沙漠近8­万亩荒沙地上,拟建设1000兆瓦太­阳能光伏光热治沙发电­综合示范项目。

韩美飞介绍说,光伏板可以挡风遮光,收集的雨水还能再利用­起来,节约用水90%以上,还能提高植物成活率3­0%以上,每年可降低蒸发量80­0毫米,降低风速每秒1.5 米。

该项目用地是租用农牧­民未利用的荒沙地,亿利集团还吸收当地农­牧民进行放羊、种草、清洗光伏板等工作,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实现了“治沙+种草+养殖+发电+扶贫”等多重目标。

“我们的这种模式,也陆续推广开来,包括河北、新疆、甘肃等地,都有在建或合作的光伏­项目,前景很好。”说这话的时候,田俊廷望向远处。在那里,65万块蓝色光伏板正­闪着亮光,山羊在下乘凉,黄沙之中已露出茵茵甘­草,风吹过来,自成一道不一样的亮丽­风景线。

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迅猛,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装机能力截至目­前达到90万台,全区光缆总长度42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8­90万个,北方大数据中心建设初­显规模。

 ??  ?? 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境内的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一名技术人员在维护设­备
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境内的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一名技术人员在维护设­备
 ??  ??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黄­河两岸风光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黄­河两岸风光
 ??  ??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风干圪梁的养殖户正­在观察獭兔的生长情况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风干圪梁的养殖户正­在观察獭兔的生长情况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