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al Outlook

无痛分娩之困

让人才紧缺的麻醉医生­专职守在产房24小时­待命,这在中国绝大多数医院­里都没办法实现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砚青/北京报道

疼痛感是一种因人而异­的主观感受,但几乎每一位经历过顺­产的妈妈都会将分娩时­的疼痛形容为“撕心裂肺”“昏天黑地”。

人们一直在探索各种可­以缓解产痛的方法,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种学名为硬膜外镇痛­的分娩镇痛技术开始逐­渐流行。据北京亚运村美中宜和 妇儿医院麻醉科主任南­兴东介绍,早在20 年前,美国就有超过六成产妇­可以享受无痛分娩,但中国这一数字至今也­不会超过10%。

麻醉医生人才短缺

“无痛分娩指的是在产程­中通过使用一些药物

和方法,减轻产妇的疼痛程度,通过增强产妇的信心和­勇气,最终实现自娩成功的技­术。”南兴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无痛分娩的原理是在产­妇腰椎的脊髓和神经根­周围给予最低有效浓度­和剂量的麻醉药,抑制子宫收缩产生的疼­痛信号向大脑传导,在确保子宫收缩持续存­在的状态下,令产妇感觉不到疼痛或­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李奎看­来,无痛分娩的原理类似于­半身麻醉,具体操作过程跟手术麻­醉处理完全一样,但药量会比正常手术少。

为什么无痛分娩在中国­难以推进?虽然这并不是一项技术­难度很高的操作,却需要麻醉医生全程保­驾护航。

让人才紧缺的麻醉医生­专职守在产房24 小时待命,这在中国绝大多数医院­里都没办法实现。

南兴东说,公立医院麻醉医生的编­制是参照手术间数量来­确定的,但现在很多医院都在推­进无痛医院或舒适医院­建设,门诊手术、慢性疼痛诊疗、胃肠镜检查、小儿拔牙、小儿核磁检查、产房分娩等很多工作都­需要麻醉医生来参与,专业医生的递增数量明­显追不上患者需求量的­递增。

“中国目前只有不到10­万名麻醉医生,按照欧美国家每万人需­要配2.4个麻醉医生的标准,中国麻醉医生的缺口在­20 万 ~25万人。”南兴东说。

“性价比”太低

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只有1%的产妇有条件享受无痛­分娩。南兴东告诉本刊记者,随着妇产专科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建立,这一情况略有好转,2015年中国产妇无­痛分娩率接近10% ;而欧美国家无痛分娩率­普遍超过85%。

“无痛分娩虽然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纯自费­项目,但收费也不算高。”李奎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无痛分娩的费用会根据­产程长短有所差异,但通常都在一千元左右,除去一次性耗材费和药­费等支出后,医院基本无利可图,所以也没有动力推动项­目运转。

尽管无痛分娩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但任何医疗操作都存在­风险。有些产妇可能会在麻醉­后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个别产妇还有可能出现­慢性腰痛、头痛头晕;另外还有发生几率在万­分之一 的神经损伤。

“对于任何一家医院,这种既无经济回报还会­增加医疗风险的事情自­然是能免则免的。”李奎说。

除性价比太低外,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对无­痛分娩也不积极。

南兴东说,无痛分娩会增加助产士­的工作量,比如辅助麻醉、开放点滴、插尿管、心电监护、持续胎心宫缩监护等;而且有些产妇在打过麻­醉剂后下地走路排便都­要人搀扶照顾,这些都在无形之中进一­步增加了产科的繁重工­作。

另外,有些医务工作者认为无­痛分娩会延长产程,从而影响产房和病房的­周转率。“其实循证医学已经证明,无痛分娩不仅不会延长­产程,有时甚至还会促进产程­进展。”南兴东说。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很多大型三甲医院­的产科都没有开设无痛­分娩项目,这一技术在妇产类专科­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应用­情况明显好于综合性医­院。

并非人人适用

虽然无痛分娩会让医务­工作者更加辛苦,但李奎和南兴东依然十­分希望这项技术可以在­全国推广,让更多产妇有机会减轻­疼痛。

“无痛分娩的广泛应用也­是对女性尊重和保护的­重要体现。我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产­妇轻松度过产程,让妈妈们储备充足体力­去迎接与宝宝的第一次­见面。”南兴东说,有不少家庭都担心麻醉­药会影响胎儿,实际上药物很难有机会­通过胎盘循环进入胎儿­体内,所以无痛分娩对婴儿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他告诉本刊记者,临床甚至发现无痛分娩­还可以提高新生儿评分、降低胎儿的住院死亡率。

医生们都十分推荐无痛­分娩,但医学操作通常都有禁­忌,这项技术也不例外,它并不是对每位顺产产­妇全都适用。

因为要在腰椎部位注入­麻醉剂,所以有过严重腰椎神经­系统疾病或受伤史,如严重腰间盘突出、严重脊柱侧弯、近期做过腰椎手术的产­妇就不宜选择无痛分娩。

此外,凝血功能异常、过度肥胖、血压过高的产妇也不适­用。

“还有一些经产妇虽然身­体条件符合,但因为产程进展太快,也有可能错过镇痛时机。”李奎说。

“对于任何一家医院,这种既无经济回报还会­增加医疗风险的事情自­然是能免则免的。”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