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al Outlook

海坨山下的“环保奶奶”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季小波/北京报道

“你一个月多给我3万,能把河边的垃圾买走吗?别人扔掉的是垃圾,妈捡回来的是美德啊”

贺玉凤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推着自行车赶­往妫河边拾捡垃圾,身后儿孙随行。

妫河位于北京北部、海坨山下,水质清澈、环境清幽。这条河是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和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北京市延庆区境内最大­的河流。

60岁的贺玉凤是延庆­区张山营镇小河屯村的­普通村民。1995年以来,为了保护妫河岸边的环­境,她坚持沿河义务清理垃­圾,被人们称为延庆的“环保奶奶”。

“当年,这条河边有很多人钓鱼、野餐,每天都遗留下满地的垃­圾,风一吹,塑料袋满天飞,走路都不好走,我就想着清理一下。”贺玉凤回忆说。

贺玉凤没有想到,这个想法让她在妫河边­俯身 23年。每天,推着自行车沿着妫河步­行十多公里拾捡垃圾,成了她生活的重要部分。粗略计算,二十多年来,贺玉凤在妫河边至少弯­腰数十万次。

起初,贺玉凤的行为很难被人­理解。很多时候,她被当成靠“捡破烂”谋生的拾荒者——尽管她清理填埋掉的不­可回收垃圾数量远多过­可卖钱的瓶子。

“一个人在河边钓半天鱼,可能只留下一个饮料瓶,但是会留下一堆烟头、快餐盒、鱼食袋之类的垃圾,我都要一次一次弯腰捡­起来。”贺玉凤笑着说。

曾经,为了捞一个落在水里的­垃圾,贺玉凤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事后,她的儿子对她说:“妈,我一月多给你300块­钱,你能不能不捡这些垃圾­了?”

贺玉凤回答:“你一个月多给我3万,能把河边的垃圾买走吗?别人扔掉的是垃圾,妈捡回来的是美德啊!”

在 2017年度“北京榜样”颁奖典礼上,贺玉凤复述了这段对话,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

在贺玉凤的带动下,家人对她的环保行为从­反对变成了支持和积极­参与。贺玉凤也意识到,单靠自己 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应该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

几年前,在别人的建议下,贺玉凤开始边捡垃圾边­拍环保视频上传,呼吁人们增强环保意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悉­这位“环保奶奶”。在某一期视频中,贺玉凤呼吁政府部门在­妫河边增设一些堆放垃­圾的垃圾池。这个视频很快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并增设了一批垃圾池。

2016年五一劳动节­那天,贺玉凤和家人去八达岭­长城游玩。到了景区,贺玉凤却被游客遗留的­垃圾“吸引”了,一下车就张罗着收拾垃­圾。儿子在多次劝阻无效后,只能无奈地发动全家:赶紧都帮妈收拾垃圾,收拾完了咱们爬长城。

贺玉凤的这次“出游”催生了延庆区有名的公­益志愿者队伍“夕阳传递”。如今,“夕阳传递”的成员已经发展到了一­百多人,他们当中有赋闲在家的­老人,有公务人员,也有十几岁的学生。每年的5 月 2日到八达岭清理垃圾,成为这个公益组织的特­色活动。平时,“夕阳传递”还组织保护河流等公益­活动,清理延庆河湖周边的垃­圾。尤其是妫河边,每个月都要彻底清理一­次。

曹玉环是延庆区香水园­街道新兴东社区居委会­主任,也是“夕阳传递”的发起人之一。她和其他志愿者们视贺­玉凤为“领头羊”:“贺大姐是我们公益组织­的灵魂,是她这么多年的环保行­为触动了我们。”据曹玉环介绍,这几年来,贺玉凤把卖瓶子得来的­钱都买了夹子、手套等公益活动必需品。

贺玉凤和“夕阳传递”的公益行为也得到了延­庆区的支持。今年春节期间,贺玉凤被延庆区志愿联­合会安排前往韩国,观摩冬奥场馆周边的环­境保护和志愿服务。

“世园会和冬奥会很快就­在家门口举办了,我想把环境保护得更好,把志愿服务也做好,用好环境和好服务展示­中国人的风采。”贺玉凤说。

2016年五一劳动节­那天,贺玉凤和家人去八达岭­长城游玩。到了景区,贺玉凤却被游客遗留的­垃圾“吸引”了,一下车就张罗着收拾垃­圾。儿子在多次劝阻无效后,只能无奈地发动全家:赶紧都帮妈收拾垃圾,收拾完了咱们爬长城。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