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al Outlook

这座名叫“广州”的塔

- 文 /王春燕

2017年,广州全新的城市LOG­O正式推出,是由“广州”二字组合成的广州塔图­形

2017年,广州全新的城市LOG­O正式推出,是由“广州”二字组合成的广州塔图­形

珠江之畔的广州塔下,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售票处前排起­长队,他们要登高一睹广州风­采。

站在广州塔上鸟瞰这座­城市,不远处就是琶洲岛上的­广交会展馆,对面则与广州CBD珠­江新城隔岸相望。这座千百年来从未中断­过对外贸易的城市,正以新的姿态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让广州“变得好看”

广州塔的故事,要从15年前说起。见证它从无到有的过程­的,是担任广州塔总经理的­罗玖。

在罗玖的记忆里,15年前的广州,“实在没有什么好看的”:那时珠江新城还是一片­菜地,对面的“河南”是一片旧厂房和零散的­居民楼。那时的广州,最迫切的事情就是要“变得好看”。

2003年,广州借鉴香港经验,针对珠江新城启动国内­首个“规划检讨”,这意味着沉寂十年的珠­江新城开发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一年后,广州获得第16届亚运­会举办权,开始大步迈开城市建设­的步伐。亚运会助推了珠江新城­的开发与“南拓”战略的实施,是广州借助体育盛会实­现第三次飞跃的良好契­机。

2005年,广州市政府提出计划在­5年内投入 2000亿元用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包含地铁建设、珠江新城开发等大量市­政内容。广州塔,正是水到渠成,应运而生:

2003 年 12 月 15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广州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由市建委牵头负责,广州电视台配合”,正式启动了广州新电视­塔的建设工程;

2005 年 11月,广州塔正式动工;

2008 年 8月,广州塔454米的主塔­封顶,成为“广州之巅”;

2009 年 9月,广州塔正式建成;

2010 年 10月,广州塔正式对外开放。

“小蛮腰”过关斩将

广州塔的“模样”,与两位来自荷兰的设计­师有着一段倾心相交的­缘分。1995年,设计师马克·海默尔和妻子芭芭拉·库伊特来广州度蜜月,这座城市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4年,广州塔举行了国际设计­竞标。让人感到诧异的是,在政府制作的竞标任务­书上,对广州塔没有常见的高­度限制,没有提及造价限制,也没有详细的功能需求,几乎可以

完全由设计方自由发挥。“这实际上是一座城市自­信心的体现,它意味着不论你出个什­么方案,我都能接得住。”当时一位熟悉建筑设计­的业内人士曾这样说道。

当时,正在荷兰IBA事务所­工作的马克·海默尔夫妇灵光一现,在家里的厨房中用两个­椭圆形木盘和橡皮筋,设计出一个塔中部逐渐­扭转成“纤纤细腰”的椭圆型塔身模型,这正是后来被称为“小蛮腰”的广州塔的“模样”。

但当时海默尔夫妇的I­BA事务所才开业5年,在业内默默无闻,于是,他们联系了阿姆斯特丹­的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 ARUP)寻求合作,奥雅纳是全球著名的工­程公司,当时正在进行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设施­的建设。最终“,小蛮腰”方案一路过关斩将,竞标成功。罗玖回忆说,真正让这个方案胜出的­原因是——“它足够大气,足够漂亮,其他的设计方案都是清­一色突出建筑的阳刚之­气,只有这个方案能同时反­映珠江三角洲的水乡柔­情和大气磅礴”。

但方案公布后,海默尔夫妇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外表如此华丽的高塔,究竟够不够实用?

为了解决“细腰”问题,海默尔夫妇建造了一个­电脑模型,用于演算环梁的数量、支柱的数量和腰身的尺­寸。最后他们发现,把笨重的36 根柱子减为 24根,“少女”就能拥有完美尺寸。

最终,最细的腰部被确定在2­80 米的高度,在这个平面上,内部(核心筒)与外部的钢架只有1~1.5 米的距离。

解决了内部空间和“细腰”的问题,施工人员又遇到了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塔的稳定性。最终工程团队采用了最­初提案中的混凝土结构,为了使结构更加稳定,每隔40米,外钢架和内筒之间就加­装钢材,并且,在塔身最容易出现拉力­的地方,工程设计者设置了一些­钢结构,隐藏在混凝土墙体中。

对于这样一个高层建筑,安全是重中之重。高空狂风的隐患是海默­尔夫妇最大的顾虑,如何让它最大程度地阻­遏台风的前行,是设计的重中之重。比如,广州塔的不规则外形可­以扰乱风吹过塔时产生­的气流漩涡;比如,广州塔塔顶还隐藏着一­个对抗台风的利器,即两台装满超过十万升­水的巨型水槽,也叫作减震器。水能够沿着轨道系统左­右移动,当遭遇强台风时,水槽可以移动一米左右,以吸收 风的能量,维持塔的稳定。

为广州代言

广州塔的征名过程中,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仅专家评审的前十名就­包括海心塔、碧海心沙、南天柱、百越云珠、岭南摩星塔、南国旋塔、广州明珠塔等,但这一堆名字并没引起­广州人的共同认可。最终,选择了一个朴素的“官方”称谓:广州塔。

广州塔官方的英文名是­Canton Tower,不是常被误译成的Gu­angzhou Tower。这是因为在中国对外开­放通商史中,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和起点,广州被世人所认识的英­文名称一直是“Canton”。

2010年,广州塔建成后投入使用,承担起转播广州亚运会­的任务。此后,它正式接过了广州老电­视塔的职责,向广州市千家万户发射­电视信号,直至今日。

这座 122层高,塔身主体高度454 米,总高度 600米的“小蛮腰”,其作用并不仅限于为电­视转播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

这座名叫广州的塔,更被赋予了广州文化建­设上的意义:有高大上的会议及宴会­厅,先进的4D电影体验场­所,400米云霄之上的户­外观景台, 423米高的旋转式餐­厅地中海自助餐厅,同时也成为目前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

2017年,广州全新的城市LOG­O正式推出,是由“广州”二字组合成的广州塔图­形——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州塔已经开始担当起­代言广州形象的重任。

“这实际上是一座城市自­信心的体现,它意味着不论你出个什­么方案,我都能接得住。”

 ??  ?? 广州市海心沙公园的花­朵与广州塔相互映衬
广州市海心沙公园的花­朵与广州塔相互映衬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