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al Outlook

用“明天的钱”赢得明天

从量入为出到借钱消费,中国年轻一代的金钱观、消费观较其父辈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单素敏/北京报道

25岁的王凯(化名)一直计划着完成一次出­国旅行。在刚刚过去的2018 年国庆节,他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小长假,这个愿望终于顺利达成——尽管依然囊中羞涩。

他选择的是某在线旅游­网站一款旅行套餐,标价约 16000元,使用该网站提供的消费­分期服务, 加上利息和手续费,分摊到每月的最低还款­额只需要 1500多元,这对尚无积蓄但月薪过­万的王凯来说并不困难。

“从申请开通分期服务到­下单付款,全都在手机 App上操作,前后只花了不到10分­钟。我已经选好了分期消费­的下一个旅游产品。”从塞班岛归来的王凯兴­奋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情怀遭遇“钱包那么小,哪儿都去不了”的现实尴尬,王凯就这样用消费金融­轻松化解。而这,正发生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生活中。“有着超前消费理念的‘90后’‘00后’逐渐成长为消费主力军,对中国未来的消费市场­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他们对消费金融服务­的需求会持续放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无处不在的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一般指以个人­消费为目的的金融,或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金融。”中国社科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程雪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按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消费金融不包括购买房­屋、汽车的消费信贷。而从产品形态来看,主要分为有场景的消费­分期和无场景的现金贷­两类。

现金贷到手的是现金,自主决定消费;而像王凯这样发生在特­定场景下的购买行为使­用的则是消费分期,其功能类似于信用卡。

如今,与场景相结合的消费分­期,大到装修、置办家具,小到看牙医、买口红,“先享受后付款”的服务在衣、食、住、行等各领域已经无处不­在,更受“90后”一代欢迎,因其多为网上支付或移­动支付过程中发生的,操作简便快捷,顺应了当下的电子支付­潮流。

一些电商平台自身拥有­关联的消费金融业务,比如蚂蚁金服有花呗、京东有白条、苏宁有任性付、唯品会有唯品花,等等,而有些商家则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提供消费分期­服务。

不少商家还以此为基础,提供了进一步创新的产­品。

大四学生王媛媛(化名)最近发现,自己心仪的 iPhone8 plus在京东售价要­6179元,商家最近推出了“分期用”的活动,租期12个月每月租金­免息只要 360.4元,到期还机或者付余款购­买均可。

“其实正常买一部手机新­鲜感也就维持一年,分期租用一年,使用价值和买到手是一­样的,说不定就算买下来,一年后也还是想换新机。”王媛媛对《瞭望东方周刊》坦言,自己原本准备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资购买,现在已果断提前“拔草”。

“90后”成主力军

“我最庆幸的一件事就是­没等到自己赚钱就给爷­爷买了那个按摩椅。”陈惠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爷爷因为久坐,背一直不舒服。两年前,大学还未毕业的陈惠欣­想送张按摩椅给爷爷,缓解他的病痛,但却没钱。后来,她看到网上有家店的按­摩椅 2500元,可以用花呗分期,就咬咬牙买了。爷爷非常开心,说有了这个按摩椅,少遭了好多罪。她非常开心。

今年,陈惠欣终于毕业了,有了工作,可以买更多东西给爷爷­了。然而爷爷却在两个月前­去世了。

“花呗的分期还没还完,但我却希望这笔账永

有着超前消费理念的“90后”“00后”逐渐成长为消费主力军,对中国未来的消费市场­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他们对消费金融服务­的需求会持续放大。

远都还不完。起码这样,我还觉得可以有一个爷­爷让我去孝顺。”陈惠欣说。

不同于父辈的省吃俭用­和修修补补“,90后“”00后”渴望尝新,“攒够钱再买东西”的消费观念在年轻一代­心中已经被打上了“过去”这个标签。

“往往等钱攒够了,我也就不想买了,长期的等待会消磨掉消­费欲望。表面上看起来省钱了,但对我个人来说,生活失去了很多便利和­乐趣。”王媛媛告诉本刊记者。

光大银行、苏宁易购等各大品牌联­合发布的一份《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月收入在 4000元以上的年轻­人办理信用卡的比率超­过76%,信用消费已被大部分中­高收入年轻人所接受;而在贷款方面,从全国年轻人的贷款年­龄比例来看, 18~35 岁为 29.6%、26~35 岁为 49.1%、36~45 岁为 21.3%。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超前消费观已获得年轻­人的认可。

而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看来, “年轻人步入社会,要求职、要租房,要有工作、社交方面必要的花费,有机会用分期或者借款­的方式延缓、分散眼下的经济压力,来获得更从容的生活,甚至是更好的回报,这是金融市场发展进步­的一个表现。”

“消费金融的普惠性,正在于此。”郭田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70%的供给空白

实际上,在传统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即便拥有超前消费的需­求与意愿,多数年轻人并不能“想贷就贷”。

“目前中国拥有央行征信­记录的大概有3.8 亿人,其中拥有信用卡的约2­亿人,也就是说,大约还有 12亿人没有信用卡,10亿以上的人没有征­信记录,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这些人群是传统银行信­用卡或者金融公司不愿­触达的。”程雪军告诉本刊记者。

而作为传统个人金融服­务的补充,消费金融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特点,相比申请银行个人信用­贷款、信用卡分期,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普惠­性和便捷性。

一般来说,银行对于办理信用卡的­客户,会参考办卡人的户口、学历、婚姻状况、住房、工作情况、收入水平、财产状况等因素来综合­评分,公务员、教师、高薪白领等职业人群易­于申请到信用卡,且不乏“人手多张卡”。

程雪军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居民消费信贷占消费支­出的比例达16%左右,相较2008 年的 3.6%翻了几倍,但远低于韩国的41%和美国的30%左右,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消费信贷在GDP所占­比重,中国仅为7%左右,美国这一比例为近20%,韩国 24% 左右;消费信贷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美国高达­66%左右,中国仅为16%左右。

“从宏观上来看,我国的消费金融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渗透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但这也意味着未来的上­升空间巨大。”程雪军说。

适度超前消费是年轻人­的理财课

从量入为出到借钱消费,中国年轻一代的金钱观、消费观较其父辈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程雪军看来,利用消费金融实现消费­升级、提高生活质量,或者投资孩子教育、自我提升,都不失为适度、理性的超前消费。

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座­教授、亚洲环球研究所主任陈­志武在其所著《陈志武金融通识课》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把消费和投资对立起来­是不恰当的。消费也是投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把人­力资本看成资产。在当今新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产,所以,根据需要借钱花也是在­投资作为资产的人力自­身。”

对此,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深有感触。他人生第一笔贷款是1­985 年向清华大学教务处借­的1000元人民币,其中一部分钱换了30­美元,其他的钱则买了一身出­国行头——西装、领带、皮鞋、小皮箱,得以远赴美国。十年以后从华尔街回来,他已是摩根斯坦利中国­区首席代表,资金结余300万美元,目前其创立的两个上市­公司,加起来市值超过30亿­美元。在他看来,正是30 年前的那笔“借贷”,令他得以投资自己,并开始接触到金融和理­财知识,才能拥有今天的收益。

这对普通的年轻人来说­也具有同样的意义。刚跳槽进入一家知名跨­国企业的张倩(化名)便从中

“把消费和投资对立起来­是不恰当的。消费也是投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把人­力资本看成资产。在当今新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产,所以,根据需要借钱花也是在­投资作为资产的人力自­身。”

受益。“刚毕业的时候工资不高,所以选择从借呗里面借­出几千元钱,加上自己的一点积蓄报­了个线上英语辅导班,然后半年时间英语口语­水平提高很快,面试这家新公司的时候­加分不少,现在月薪已经翻倍。”张倩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陈志武看来,年轻人学习一门课程、置换一身好行头,这样的消费都可以成为­投资。他特别强调,对年轻人来说,有适度的借贷,会令其财务纪律变得更­强,激励自己去学习怎样理­财、怎样管理自己的财务,还能够培养自食其力的­习惯,尽量做到财务独立,在人格方面也可以更完­整,让个人更自由。

借你花,更要“防乱花”

“我们 100%不鼓励年轻人过度、高额消费。”蚂蚁金服花呗事业部副­总经理周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花呗将22岁以下新开­用户额度直接限制在 2000元以内,这部分年轻用户整体额­度在1000~1600元的水平,能够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花呗希望用审慎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普惠的金融­服务,包括即将到来的双11,也不会做大量的提额,希望用户有规划地使用­花呗,前面提到的年轻用户,额度已经超过3000­元的将不在提额范围内, 未超过的年轻用户最多­也只能提额500 元。”周轶说。

为防止用户“过度消费”,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花呗还专门设置了一道“防乱花”系统——2018 年 10 月 18日,花呗正式上线了“额度管理”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自主调整花呗额度。

蚂蚁金服花呗事业群总­经理邵文澜介绍,除了以产品功能的形式­帮助用户合理消费之外,蚂蚁金服正通过与媒体­志愿者合作“金融消费者保护计划”,帮助用户丰富金融消费­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实际上,花呗的做法也正在成为­行业趋势。“引导年轻人正确使用消­费金融,对提供分期、借贷的机构来说其实也­是一种风险控制,任何一个想要健康、持续发展的企业,都需要有这样的商业逻­辑。”郭田勇告诉本刊记者。

而就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来看,程雪军认为,发展初期鱼龙混杂不可­避免,但随着《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等监管办法的实施,以及市场本身竞争加剧、优胜劣汰,行业将不断进行调整、规范,消费金融最终会回归到­普惠金融本质,从而让更广泛的人群受­益。

 ??  ??
 ??  ??
 ??  ?? 在北京某旅行网总部,工作人员在交流处理互­联网订单
在北京某旅行网总部,工作人员在交流处理互­联网订单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