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al Outlook

当金融遇上消费:支持与管监 的“红白脸”

“面对消费金融的发展,国家同时加强支持力度­与监管力度的‘红白脸’做法将一直持续下去”

-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梁宝荧 记者单素敏/北京报道

2018年 8月,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这是近几年消费金融事­业在我国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社科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程雪军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众所周知,过去10年,消费金融市场的火爆程­度与日俱增,但与此同时,这一市场的征信数据

不完善、风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相继暴露。因此, “面对消费金融的发展,国家同时加强支持力度­与监管力度的‘红白脸’做法将一直持续下去。”程雪军对本刊记者表示。

将“蛋糕”做大

与发达国家已有百年发­展历史不同,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在2­009年才正式起步。

当年,为了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原银监会考虑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为家装、教育、旅游等新兴消费需求提­供金融支持,并于7 月 22日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

2010 年 1 ~ 2月,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批准设­立了首批4家试点公司,即中银、北银、 锦程、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其背后的主要股东分别­是中国银行、北京银行、成都银行和外企捷信集­团。

试点开始之初,“步子”并没迈很大。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金融机构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要求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不低于 600亿元人民币;而非金融企业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要求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

当时,绝大多数的非银机构达­不到这一门槛,无法获得入场劵,只能通过谋求与大公司­或者银行的合作才能拿­到牌照。因此,首批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以银行系为主。

直到 2013年国务院再次­强调助推消费升级,提出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鼓励民间资本探索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后,银行系垄断型的消费金­融市场才被打破。

2015 年 10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向全国铺开。与此同时,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实行“成熟一家,批准一家”。

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看来,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正是­在2015 年以后才进入快速发展­期。

“电商、互联网、移动支付的崛起才是关­键。电商催生了更多消费需­求和金融需求,与此同时,移动 App的开发应用,也为金融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我在天猫和京东购­物,看到可以分期,顺手就开通了花呗、白条,简单方便,所以使用的人越来越多。”尹振涛对《瞭望东方周刊》分析。

他认为,消费金融,尤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所覆盖的,是传统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忽视或遗漏的人群,这个群体在中国至少有­10亿之众。

一个数据足以说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增长速度­之快 :2017年上半年,主流消费金融公司的营­收与净利润均出现大幅­增长,腾讯微粒贷规模迅速突­破了 1600 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掀­起了海外上市的狂潮。从4月信而富在纽交所­上市起,至11 月底,2017年便有5家消­费金融类企业在美国上­市。

“电商、互联网、移动支付的崛起才是关­键。电商催生了更多消费需­求和金融需求,与此同时,移动App的开发应用,也为金融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监管趋紧终结“野蛮生长”

不仅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巨大的市场机会面前,各类金融机构也迅速介­入其中。

随着近年来传统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攀升,“精明”的银行开始将触角下沉,以往主做小微企业贷款­的众多网络小贷公司、P2P平台也纷纷转向,瞄准了消费金融领域的­广阔空间。

然而,野蛮生长的环境下,鱼龙混杂导致了问题的­迅速凸显。

2016年底开始,消费金融市场相继爆出­了校园贷和现金贷事件“,大学生裸贷”“暴力追债”“P2P高利率覆盖坏死­账”等事件持续升温。

“借助互联网渠道和模式,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服务­群体不断扩大,大学生、农民工等无征信群体成­为其客户。消费金融公司为了进一­步提高获客能力,在拓展业务体量的同时­盲目地降低了风控门槛,导致激增的坏账风险,非合规平台只能提高利­率或者采取极端手段收­回成本。”程雪军说。

为遏制情况恶化,从2016年开始,国家便加紧了对消费金­融市场合规化的监管,新政频频出台。

2016 年 6 月 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且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

2017 年 4月初,银监会出台《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网络借­贷平台(P2P)风险专项整治。

2017 年 12 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对平台的资质准入、场景依托、利率、风控等方面作了详尽的­限定。

随即,此前野蛮生长的消费金­融平台开始进入洗牌期,也让正规的消费金融产­品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场景为王

自从 2017 年 12月“现金贷”监管政策下发开始,一些消费金融平台纷纷­转型求变。“消费金融机构的转型中,最典型的就是以智 融集团、掌众金服为首的头部玩­家转型成金融科技公司,将B2C的业务转向B­2B,输出金融技术,赋能传统金融机构。”一位不愿具名的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通过挖掘用户数据特征,消费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行用­户的二次筛选,从而提高传统金融机构­的用户覆盖率。而转型的另一种方向,则是深耕场景拓展需求。消费金融领域信奉“场景为王”,在3C、服装、家装、旅游、教育、出行等各类场景消费入­口都集中在线上的当下,电商平台具备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借助于移动支付工具,花呗、京东白条等消费金融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走入线­下,抢占传统消费金融公司、银行信用卡的应用场景。

2018 年 8 月 18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其中提出,要积极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9月 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其中再次强调,将以健康养老消费与吃­穿用消费、住行消费、信息消费、文旅消费、教育消费等六个方面作­为提高国民消费的推进­重点。

这被视为政府给予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的最强信­号,场景分期将为消费金融­公司迎来新一轮的业务­增长点提供可能。

“消费金融行业正在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未来百姓将慢慢感受不­到金融,因为金融已经嫁接到消­费服务里了。”尹振涛对本刊记者表示。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竞争和冲击­之下,银行系也在发力反击。

比如,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就对《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近年来,结合年轻人在境外消费、海淘、商旅出行等方面的旺盛­需求,广发信用卡与考拉海购、唯品会、携程等热门电商跨界合­作,并针对海淘一族、年轻女性、月光族、都市白领等不同群体开­发细分产品,为年轻人提供多样化的­消费体验。

在尹振涛看来,现有的场景分期领域竞­争激烈,对于品牌、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网­络小贷公司等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最好的突围方式是找到­自己的新场景。而目前很多特殊市场,比如车位、二胎、墓地等场景的分期,已经开始被逐渐挖掘。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