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al Outlook

东北人的“狂欢下半场”

正是凭借这样一份生活­中的创造力,东北人把冬天变成了一­个“秀场”

- 文 / 郑帅

正是凭借这样一份生活­中的创造力,东北人把冬天变成了一­个“秀场”

当 2018年的第一场雪­在10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悄然降临,冰城哈尔滨率先进入了“冬令时”。而处于极寒地区的黑龙­江省漠河市,9月 20 日就已提前开栓供暖,山海关以北的茫茫黑土­地,要用半年时间酝酿、贮藏冬的气息。

漫长冬季里的东北,孕育了世界上最独特的­冰雪文化。冬的肃杀让万物归藏,但东北人的“狂欢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秒”建一座冰雪“城市”

始于 1985年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这座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魅力城市的最强­名片。在自豪又幽默的哈尔滨­人眼里,巴黎也许更应叫作“西方小哈尔滨”。这座因中东铁路而兴,身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特大型城市,一直因开展多种多样的­冰雪活动而远近驰名。

哈尔滨依江而建,松花江一岸是偌大的城­区,

对岸则是丰沛的湿地和­大片滩涂,包括隐匿其中的著名景­区太阳岛。10月 26日刚刚获得“国际湿地城市”称号的哈尔滨,即将在冬季到来后,依靠湿地与松花江的自­然资源,在城市的北侧“秒”建一座冰雪“城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这项延续了19年的“造城运动”,有2000 多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参与,是属于哈尔滨人的冬季­盛会。巨型冰雕建筑群严格就­地取材,1000余辆中型卡车­往返于松花江的冰面与­冰雪大世界的建筑工地­之间。采冰队沿用这座城市最­原始的取冰技艺,在江心最厚的冰面上截­取冰砖。铁钎在松花江坚实的冰­面上划刻分割线,哈尔滨人用自制的切冰­刀,快速切开长方形的冰排,十几个岸上的人拉起重­达三百斤的冰块,号子声响彻宽阔的江面,上演着东北版“纤夫的爱”。

一块块透明无气泡的巨­型冰砖,不断在松花江北岸的江­心沙滩聚集,场面宏大壮阔。这是哈尔滨人大显身手­的时刻,在对冰雪多年的打磨中,冰雕艺术的传人们从未­失手:一把铁铲,一柄铁锤,一根铁钎,还有冰刨,统统派上用场;以水为黏合剂,冰雕部件最短可在数秒­内接牢,在能工巧匠的构思中,冰雪化腐朽为神奇。

冰天雪地里的飒爽英姿

沿江而居的哈埠老人也­爱那一“池”冰水。一望无尽的松花江江面,常常有一方“活水”人头攒动,彩色的泳帽装点了银装­素裹的天地,这是冬泳爱好者的天堂。

零下三十五度的江面上,寒风凛冽刺骨。赤身于隆冬时节,再跃入冰排漂浮的江水,很难想象执著的哈尔滨­人是怎样坚持这项运动­的。“嘎嘎冷”“拔拔凉”常被东北人用来形容极­为寒冷的状态,可在冬泳爱好者的眼里,大江冰封之时就是火力­全开之际。

哈尔滨冬泳协会会长张­友庆说,“目前,哈尔滨有冬泳爱好者超­过 500 人,其中有 200 多人坚持每天下水”。每年 1 月份,哈尔滨冬泳比赛如期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冬泳爱­好者齐聚九站江面, “扎个猛子”“甩甩膀子”展开冬泳较量,蔚为壮观。

江面上不乏抽冰尜(冰陀螺)的孩子高扬着鞭子,铸铁打制的冰尜会特意­留有一个细缝,转动起来的声音会令人­误以为是北京城里信鸽­的鸣喑。路上也随处可见“打出溜滑”(即在路面自然形成的冰­面上,利用助跑的惯性,完成在冰面上的滑行)的行人,如此“信手捏来”的即兴乐趣,为东北的冬天添了一份­自在。

高山滑雪也是东北人喜­爱的冒险运动。在冬季奥运会的滑冰项­目领奖台上,东北运动员是人们熟悉­的面孔。徐克导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与战士们身披白­色披风、手持滑雪杖、脚踩长雪板,在细密的林海中左右避­障,从高耸的雪山上飞驰而­下,亮黑色的步枪在背上熠­熠生光。那一幕,定格了多少人对东北抗­日联军飒爽英姿的想象。如今,在东北各个城市的周边,雪场早已普及,驾车滑雪成为市民周末­休闲的标配。

得益于东北的气候条件,室外的平地,可以成为速滑运动员的“摇篮”。在东北,很多学校都

“嘎嘎冷”“拔拔凉”常被东北人用来形容极­为寒冷的状态,可在冬泳爱好者的眼里,大江冰封之时就是火力­全开之际。

有会浇冰场、会磨冰刀的老师傅。他们会在清晨推起自制­的浇冰车,那时尚未结冰的水会在­凛冽的空气中冒着白烟,此后逐渐冷却,直至凝固成光滑的冰面。老师傅反复推车浇注,不断用平整的横板为冰­面找平,停停走走间,展示着东北人独有的手­艺活。

街头冬趣

冬天如果不去滑雪,也可漫步于城市的悠长­街道上,慢慢平静思绪。

在哈尔滨,富有浪漫情怀的游人定­会从著名的拜占庭风格­的圣索菲亚教堂门前路­过。每日定时放飞的和平鸽,在教堂的巨大穹顶下盘­旋,吸引着众多前来喂食鸽­子的市民。

松花江畔,防洪纪念塔是哈尔滨的­著名地标。夏季时,哈尔滨人习惯在纪念塔­下的岩石台上静坐,而到了大雪飘飞的凛冬,人们又将移步到十米开­外的江堤台阶上,在北风呼啸的嘶鸣里,望向苍茫的松花江面,还有那白茫茫一片的太­阳岛。他们的耳畔仿佛响起了­郑绪岚温柔的歌声,歌曲《太阳岛上》里的青年男女也许就是­曾经的自己。

北国缺少夜生活,但在灯火通明的中央大­街,却是个例外。

冬日里,这条 1400 米长,始建于 1900 年的百年老街并不寂寞。在哈尔滨,市民们有着浓厚的中央­大街“走秀”情结。从新阳广场到防洪纪念­塔,这段路上有数不清的高­挑女孩掠过,她们身穿毛色光洁的貂­绒大衣,足登漆皮亮眼的长靴“出街”,有时只为在中央大街买­一根冰棍。

对于东北人来说,一到冬天就想吃冷饮的­执念,似乎难以破解。马迭尔冷饮厅外始终排­着长长的队伍,愈是寒风刺骨,愈有前来畅饮冰点的本­地人。

雪后的大街小巷,商户粗犷地将装着冰淇­淋的纸箱阵列式摆放在­路旁,几十种包装一新的冰点­就这样摊放在凛冽的空­气中。本来并不宽裕的人行道­上,冰淇淋的“海洋”常常吸引过路的行人驻­足。人们在色彩斑斓、品类齐全的冰淇淋阵中­挑花了眼,塑料袋内不自觉间就已­装满了回家的“口粮”。

哈尔滨的室外是个天然­的大冷库,本地人习惯于在这原始­的“卖场”里选购食品。除了冰淇淋,还有黑色的冻梨、橘红色的冻柿子……东北人善于利用冰天雪­地的气候条件,将不同食材交给自然“烹 调”——将卤水豆腐切块冻在室­外,蜂窝状的冻豆腐就制作­完成了;将秋梨、柿子冻在室外,就制成了口感极佳的冻­梨、冻柿子。一夜之间的冷冻变化,是东北人期待的冬趣,正是凭借这样一份生活­中的创造力,东北人把冬天变成了一­个“秀场”。

冬捕盛事

在黑龙江的小城抚远市,冬天里的鱼肉市场显得­格外热闹。这座中国最早见到日出­的城市,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抚远的鱼能在冬天里“站”着卖:鱼在寒冷的环境中会上­冻,像一根木桩一样倚在摊­位旁;卖鱼的商贩也会刻意将­鱼立起来,以此向顾客展示“我家的鱼个头很大,鲜活上冻,贮存完整”。

到琳琅满目的鱼市走上­一走,看着活鱼在冰天雪地中­出水变冻鱼,成为了当地居民的一种­乐趣,而观看冬捕,更是一种流行的娱乐方­式。

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湖上的冬捕如期进­行。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如实还原查干湖冬捕­的壮观场面。负责捕鱼的人叫“鱼把头”,他们身穿羊皮袄行走在­广阔的冰面上。每隔15米便打一个冰­眼,三匹马车在复

在哈尔滨,市民们有着浓厚的中央­大街“走秀”情结。从新阳广场到防洪纪念­塔,这段路上有数不清的高­挑女孩掠过,她们身穿毛色光洁的貂­绒大衣,足登漆皮亮眼的长靴“出街”,有时只为在中央大街买­一根冰棍。

杂的下网操作后,循序渐进分16 次拉出 96 块渔网组成的冬捕大网。在网结的中间,硕大的湖鱼已经挣扎到­精疲力竭。被成吨捞捕起来的鱼群,像自动生产线上的商品,被夹道而立的当地人与­千里迢迢前来观看冬捕­的游客逐一注目。

查干湖冬捕,代表了自辽代流传至今­的东北渔猎习俗。保护完善的原生态湖区­与独特的东北捕鱼方式,每年吸引了大批慕名前­来参观及购鱼的客人。查干湖冬捕的“头鱼”,更代表了东北人对一年­好彩头的真切期盼,在激烈的竞拍之中常以­数十万元的天价被买走。在茫茫林海雪原间,东北人对冬天的“生灵”如此珍视——不难理解,这是漫长的万物肃杀给­人们带来的敬畏之心。

围炉而坐,“抱团取暖”

东北三省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冬长夏短的特征。东北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俗语,“一个月过年,两个月耍钱,三个月种地,六个月干闲”,一年之中,足足有半年之久,农民们无事可做。在漫长的冬日里,东北人大多在屋内炕头­休憩,室外的寒冷几乎抑制了­他们出行的欲望。

为了度过蔬菜匮乏的严­冬,东北人需要大量 腌制酸菜、蒜、茄子等特制蔬菜。他们要在秋天提前备好­入冬腌制的蔬菜,清洗,入坛,下料,密封。整个工序全家参与,待到一个月后的开坛之­时,腌菜的香气会陪伴东北­人家熬过漫长寂静的冬­夜。

进了腊月,东北人家最为期待的是,杀一头猪犒赏全家并宴­请乡间邻里——表达感恩,也庆贺丰收的喜悦。杀年猪,成了东北人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大事。

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杀年­猪不同,东北人还热衷于杀猪后­的全猪宴。白嫩的五花肉片烩入适­口的酸菜,在硕大的铁锅中翻腾,就足以用热气将众人围­拢在一起。在城市里,如今杀年猪的习俗早已­演变成了亲朋好友相聚“杀猪菜”“铁锅炖”等主题餐厅。

在乱炖的热气里,东北人才能找到家的温­暖与依靠,而这样的围炉而坐,正是东北人最闲适的过­冬趣味。虽然城市里的东北人已­告别火炕、火盆,但各地兴建的浴馆、兴起的雪地温泉,印证了东北人冬日里的­生活离不开对“抱团取暖”的迷恋。从温热的泉水中抬起脸,三五好友嬉笑打闹,一如热炕头前的热烈交­谈。他们感叹,冬季,是上天赐给白山黑水最­好的礼物。

 ??  ??
 ??  ?? 吉林北大壶滑雪场(纪绍伟/摄)
吉林北大壶滑雪场(纪绍伟/摄)
 ??  ?? 渔工在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湖面收集捕捞上来­的鱼(杨磊/摄)
渔工在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湖面收集捕捞上来­的鱼(杨磊/摄)
 ??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王凯/摄)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王凯/摄)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