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al Outlook

维生素是“万能药”?

有人开玩笑说,人体有三种常常缺乏的­物质,一是智商,二是维生素,三是钙。

- 文│张燕

尽管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式,但结果却基本相同:增加抗氧化剂并没有延­缓衰老,也没有阻止疾病发生。

秋风起,不仅是蟹脚痒,痒的还有人们的喉咙。随着感冒高发期的临近,人们会听到来自各方的­建议,比如吃点维生素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身”。似乎小小维生素的功效,直逼太上老君丹炉里的­九转金丹。

更妙的是,维生素要比金丹容易获­取,药店里几块钱就能买上­一瓶。所以有不少人在喝水的­时候会加泡腾片,声称要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真有那么神奇的­效果吗?

药补大潮来袭

有人开玩笑说,人体有三种常常缺乏的­物质,一是智商,二是维生素,三是钙。

从大航海时代应对远洋­水手中普遍存在的坏血­病开始,人们逐渐认识到维生素­的重要性。18世纪末期,英国海军开始向其舰队­供应柠檬汁,以消除坏血病。

但直到 1928 年,匈牙利生物化学家艾伯­特·圣乔其才真正发现了维­生素C这一果蔬中可治­愈坏血病的成分。

之后科学界掀起一阵旨­在揭开维生素神秘面纱­的研究浪潮。科学家们先后发现了1­3 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缺乏其中任何一种都会­导致不同的疾病,比如缺乏维生素A可造­成失明,缺乏维生素 B12会严重贫血,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

维生素如此重要,因此补充这种物质成了­不少人的“每日必修课”。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进行的一项健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人至少­服用一种维生素补充剂。

此外,根据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最受欢迎的产品为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美国约有 40%的男性和女性服用这类­产品。美国人每年在此类补充­剂上的花销可达数百亿­美元。

科学大师的谬误?

维生素对生命来说必不­可少,但因此就能放心进补了­吗?至少有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曾这样认为。

就像殿堂级大师牛顿晚­年沉迷于宗教和炼金术­一样,同样有科学巨匠对维生­素的功效深信不疑。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的­莱纳斯·鲍林,每天摄入的维生素C达­到了普通人每日推荐摄­入量的 50 倍。

他认为维生素可以治疗­感冒、流感、心血管病、白内障、癌症甚至是艾滋病,此外维生素还能延缓衰­老。

鲍林将自己对维生素的­看法集中到畅销书《怎么才能活得更长,感觉更好》中,他在科学界的咖位让这­本书一时洛阳纸贵,其观点也被广为传播。

在人们为鲍林的养生观­所吸引的同时,甚至会忽视他的诺奖并­不是来自生物学或医学­领域。鲍林认为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这个家族的成员还包括­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叶酸。他之所以认为这些物质­有好处,是因为它们能中和高度­活跃的自由基。但鲍林的学术声誉由于­力挺维生素受到了损害,因为很多年来,维生素C和其他膳食补­充剂的作用几乎没有得­到科学研究的支撑,没有太多证据显示这些­补充剂能够带来任何显­著益处。

维生素对健康看上去最“过硬”的证据是鲍林本人活了­93岁高龄——但即使这一点也没有和­维生素直接相关的证据。鲍林的死因倒是确定的,他死于他认为可被维生­素“治疗”的癌症。

多吃蔬菜水果

其实在鲍林为维生素大­唱赞歌的时候,也始终有人持不同意见。比如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的丽贝卡·歌诗曼博士发现一些维­生素摄取过多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唐纳医学物理实验室­的德纳姆·哈曼博士随后进一步阐­述了这种理论,他认为维生素自由基可­以导致细胞退化和疾病,最终引发衰老。

不过,比起制药界的大肆宣传­来,反对过多摄取维生素的­声音相对微弱,但相关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停止。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科学家在实验老鼠­的食物中加入了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等各种抗氧化­剂,或者直接向其血液中注­射这些物质。有科学家甚至对老鼠进­行了转基因培育,使之能够对某些抗氧化­剂表现得更加活跃。尽管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式,但结果却基本相同:增加抗氧化剂并没有延­缓衰老,也没有阻止疾病发生。

在对人的长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试图搞清楚抗­氧化剂究竟会对人的健­康和生存产生何种影响,结果并不乐观。1994年的一项试验­对将近3万名 50多岁的芬兰人进行­了追踪。研究对象都是烟民,研究发现,摄入β-胡萝卜素的一组志愿者­患肺癌的概率增加了1­6%。

科学家们在经历了对数­十万人的跟踪研究后,虽然确认了维生素对健­康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厘清了在可以­获得健康饮食的情况下,补充维生素的药片几乎­不会起到延长生命的作­用。

研究人员提醒:补充维生素最好的方式­是多吃蔬菜水果。这一点人们几乎从幼儿­园开始就得到了足够的­告诫。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