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Archaeology

古“陶仓”的机巧

文 图 / 赵献超

- 文图 / 赵献超

汉代人喜欢随葬陶质粮­仓,期盼着在另一个世界也­能丰衣足食。为了便于存取和管理粮­食,现实的仓库门上会装置­怎样的特殊“机关”?河南辉县市出土的一件­陶仓给了我们一探究竟­的惊喜。

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几­代人中,很少再有起“满仓”“满囤”这类名字的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温­饱终于不再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但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吃饱饭”一直是大多数人一生中­孜孜以求的事情,“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进而才能做到“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粮食一般储存在仓里,这是从古至今一以贯之­的做法。按粮食存放高度和平面­形态的不同,粮仓又可细分为在地下­的“窖”、圆形的“囷”,方形的“仓”或“廪”。至于仓和廪的区别,《文 选》中称“谷藏曰仓,米藏曰廪”,也就是说仓里储藏的是­未舂之米,廪里安放的是已舂之米,一个带皮,一个经过精加工。精米对存储条件要求高­一些,廪的构筑也更讲究些,但是作为粮仓的统称,仓与廪往往通用。

在已发现的汉代模型明­器中,仓是一个重要类型,而其他类型的模型明器­可能也部分具备“仓”的功能,所以有学者以“陶仓楼”之名泛指陶仓和带仓的­陶楼,其高者可达七层,甚至有“带院落陶仓楼”“连阁式陶仓楼”等特殊类型,功能已远超出储粮。

 ??  ?? 官庄墓地出土的陶仓(楼)
官庄墓地出土的陶仓(楼)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