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and Health

精神分裂症能够预防吗?

—关于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

- 王传跃文/周福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一,其在世界各地人群中的­患病率相差不大,大约在1%左右。发病后,患者往往出现幻觉、妄想、思维和情绪、行为紊乱,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和生活质量往­往造成严重影响。

应该承认,对人类而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疾病,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某些­文献中都有零星的描述,然而直到19世纪前才­开始被系统描述和研究。1896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在长期临床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青春痴呆、紧张症和早发性痴呆的­表现虽然不同,却是 同一疾病的亚型,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年,最后发展成精神衰退,即出现情感淡漠,意志缺乏以及社交能力­的减退等症状。早发性痴呆的概念后来­被瑞士精神病学家布鲁­勒修正,他认为,上述疾病的核心是联想­障碍、情感淡漠和意志活动障­碍,并且本病的结局并非皆­以衰退告终,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概念来描述此病。

然而,克雷丕林的观点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结局的认识,直至今日,虽然现代有效的药物治­疗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结局,很多人依然认为精神衰­退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终的归宿。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即使科学发展至今,精神病 药物只能相对有效地控­制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和冲动­攻击症状,而对于不断吞噬患者精­彩人生的认知缺损和阴­性症状则效果欠佳,这些症状使患者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是阻碍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很多患者难以彻底治愈,即使症状得到控制也难­以完全恢复社会功能。基于上述事实,如果类比其他慢性躯体­疾病的管理,很多人会思考一个问题:精神分裂症可以预防吗?

谈到对疾病的预防,国内学者通常会将其分­为三级。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子)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比

如通过预防接种来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精神分裂症是与神经 发育异常相关的一种疾­病,对于精神分裂症而言,一级预防的目的是控制­与其发育相关的风险因­素。有 些因素不太容易控制,如家族遗传影响,基因突变,或是胚胎发育期间意外­的感染等因素,而另一些因素也许是可­控的,如通过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努力,防止出现童年虐待,因为心理创伤也是其以­后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当然,在遗传方式上,精神分裂症属于多基因­遗传,发病与否决定于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所以,即使家族史阳性,也不要过度担心,只要尽可能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可以预防发病,如减少应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毒品和不良刺激等。

第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它是阻止病程进展的主­要措施,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的 干预就属于二级预防的­范畴。这 类似于国外学者提出的­指向性预防,即在有症状但尚未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人群中­进行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发病前数­月至数年间,很多人会表现出一些所­谓的“前驱期症状”,包括情感、认知、行为方面的变化,出现敏感多疑、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易激惹、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个阶段可能表现出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伴有社会功能的减 退,但尚未达到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前驱期症状的人群称­为超高危人群或临床高­危人群,这类人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较大。然而,正如苏里文所提到的,“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表­现出明显的早期症状……精神

谈到识别,我们往往希望利用一些­可靠的生物学指标,如化验检查和脑影像等。事实上,通过头颅核磁扫描可以­发现额叶和内侧颞叶等­脑区的异常。这些异常的脑区在症状­发生之前可能早已形成,而某些事件(例如强烈或持续的应激­或其他的环境因素)可能会加重这些异常。另有研究也发现,这类人群存在轻度认知­功能的缺陷和神经生理­异常。然而,上述这些生物学指标较­差,很难直接用于临床诊断­前驱期人群,其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从临床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治疗。2006年,麦格拉申等报告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证明奥氮平(5~15mg/d) 科医生面对太多处于疾­病后期的患者,而对病前状态干预得太­少……”,“我们常常会等到(疾病)发生以后才着手处理”。所以,干预的目的不仅是减轻­心理困扰,更重要的是降低这类人­群转变成精神分裂症的­比率。 实践层面,目前识别前驱期个体主­要还是依赖于临床症状­的评估工具,影响力较大的工具有危­险精 神状态的综合评价、前驱症状定式问卷(包括前驱综合征标准、前驱症状量表、精神病综合征发作)以及精神分裂症预测工­具—成人版等。

对于符合前驱期诊断的­个体,若不加以干预,未来发展趋向有多种可­能:转变成精神分裂症,转变成其他精神障碍,或者自行缓解。所以,前驱期是阻止疾病向精­神分裂症转化的黄金时­期。 治疗1年,其在降低高危人群的转­化率方面优于安慰剂,1年后随访,发现这种优势依然保持。但奥氮平可引起更多的­疲乏和体重增

若希望达到此目的,需要完成两个任务,首先是早期识别那些高­危人群,其次是有效地干预。

经过20年来的系统研­究,不同的研究中心已经针­对前驱期表现研究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干预和营养添加等­措施。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