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and Health

医患沟通的重要通道

—共同决策

- [甘昭宇]

在传统的医患关系中,患者及其家属被认为是­对医学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所以,在治疗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是不允许患者及家属拥­有自己的主张的,患者及家属能做的,就是无条件地服从医生­的治疗安排,并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在这种医患关系中,医生被认为是“神圣的”,医生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正确的”、“专业的”,都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如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医生享有如父母那样的­权威。

然而,这种医患关系模式正面­临挑战。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尤其是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患者不再是“傻白甜”的“医学盲”。更重要的是,患者的维权 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伴随着自身医学知识的­提高,“我的健康我做主”成为许多患者内心汹涌­的诉求。另一方面,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的内涵以及外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医学的目的,不再仅仅是“救死扶伤”,保健、美容等已成为医学的新­时尚。与此同时,医学的服务形式、价值取向等也日趋多元­化,从而使得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在此背景下,“共同决策”便应运而生。

所谓“共同决策”,就是一个基于医生和患­方共同参与的,并且考虑了结局的各种­可能情况和患方的意愿,以期得到基于双方相互­理解的并且是最适合患­者个体的医学选择的过­程。从患方的角 度看,共同决策首先要求患方­的积极参与;其次,治疗的选择,需要尊重患方的意愿,并最终得到患方的理解;最后,治疗的结局是以患者的­利益为最大化的。

“共同决策”看上去是一个很美好的­事物,但真正实施起来,其实并不易。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医患沟通。医患沟通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共同决策”的成败。

笔者认为,在涉及治疗计划的医患­沟通,患者及家属需要遵循“尊重”、“信任”、“真诚”和“以促进健康为最大化”四个原则来参与涉及自­身的医学决策过程。下面,笔者将结合一个案例来­从患方的角度谈谈尊重­的原则。

所谓尊重,就是要以礼待人,把医生当“人”看。一个人无论其

地位、出身、收入等如何,在人格上,与医生都是平等的。在临床中,大多数医生最反感的一­类患者,就是那些一走进诊室就­自诩自己当多大官、挣多少钱的人。“权”与“钱”的多寡与病情毫不无关,在与医生沟通中,没有必要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架势。此外,作为患方,不要因为医生的年龄、资历、性别、信仰、相貌、社会地位、出身、学历、收入等而另眼相看, 尤其对年龄小、资历浅、社会地位低、学历不高、名气不大的医生,不能耻笑、鄙视甚至斥责。即使是刚毕业的医学生,他/她对医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也要比非专业人士来得­深刻、全面。哪怕是医学行业里某一­个领域内的专家,到了另一医疗领域,也是“隔行如隔山”。超出了自己的专业领域,谁都是个“小学生”,千万不要处处以“专家”自居。

医生点评

案例中的A君,凭借丈夫的权力,本已任性的占用了医生­的休息时间。但这还不够,就诊迟到不说,医患沟通中更是对医生­的话置若罔闻,急着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令到医生内心十分不­悦,虽然医生最终克制住这­种负面的情绪并给她女­儿看了病,但在日常生活中,不见得每一位医生都有­如此的涵养。退一步说,即使医生这次勉强给看­病了,下次还能享受这样的“礼遇”吗?再者,就这一次的诊治经过看,最后医生无奈让患者家­属在病历上签字,意味着医患关系已经到­了一种没了互信的地步。在这种氛围下,治疗效果可想而知。而把医患关系推到如此­心寒的地步,并最终酿成惨剧,皆源于A君对医生的“不尊”。有些人,三观不正,总觉得权钱可以左右一­切,不仅可以左右医生,还可以左右病情。在这些人看来,无论是医生,还是病情本身,都可以任他们摆布的。他们想什么时候来看病,就什么时候看,他们想怎么治病,就得怎么治……或许,有时候,他们可以左右医生一时,但他们永远无法左右病­情。因为,在疾病以及生死面前,大家生来平等,不分贵贱。上帝不会因为谁位高权­重而让他少生病或不生­病,疾病更不会因为谁钱多­势大而自动吓退。所以,任何人,都不要把权力或金钱的­任性,置于对医生乃至对医学­的尊重之上。否则,换来的必定是疾病对他­的蔑视或报复。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