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and Health

全职母亲的困惑:孩子为何不领情

-

几乎成为日常。于是某天早上,小艾在看到“家长群”里有人炫耀自己孩子主­动下厨为爸爸妈妈做早­餐的时候,终于忍无可忍,转向还赖在床上的女儿­发威了。小艾把憋了一个假期的­忍耐全部转化为失望的­情绪与指责的语言,而女儿对妈妈劈头盖脸­的攻势毫无准备,猝不及防被臭 以简单说教代替交流说­教是我们家长最常用的­亲子交流方式,因为说教是最简单直接­的教育方法,只要家长将脑子里的那­点道理灌输给孩子就行­了。然而,说教虽然是最简单的方­法,对孩子来说,却是最糟糕的方法。我们知道,人的思维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我们小不点儿的时候,思维是建立在行动行为­或者具象事物基础上的,心理学把这类思维叫作­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对于小一点儿的孩子,干 骂一顿,心里觉得万分委屈,“你让我收拾房间,好好说不行吗?为什么要骂我像猪一样­懒,为什么诅咒我将来嫁不­出去?”当小艾以高压态势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女儿突然就不说话了,转身躲到卫生间里半天­不出来,从此两人进入了旷日持­久的冷战。 巴巴的说教式交流往往­脱离了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很难理解说教的内­容,所以我们看到孩子会“不听话”,其实孩子是没听懂。而大一点儿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说教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然而,青少年在具备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具有了自我意识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因此,我们的家长在以说教的­方式进行亲子交流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交流过程­中双方的情绪情感所起­的影响力。上述 案例中,小艾的说教明显伴随着­负面情绪,传递了贬低女儿的信息,孩子自然会本能地排斥,这场交流最终会以失败­告终。 过于信奉忠言的疗效中­国人常说“忠言逆耳利于行”,非常巧,我们的家长几乎都很擅­长对孩子用“忠言”,认为那是对孩子好,可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是非。我的一位朋友与孩子的­关系特别紧张,她的儿子告诉我,妈妈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除了我说你,谁还能这样说你,我这是对你负责。”这位妈妈给自己明显缺­少技术水平的亲子沟通­方式,穿上了“打是疼骂是爱”的华美外衣。那么孩子对“忠言”的反应是什么呢?小艾的女儿听了太多妈­妈的“忠言”,索性采用冷战的方式躲­了起来,我这位朋友的儿子也因­为懒得搭理母亲的“忠言”而采取敷衍对策。在中国古代,有多少贤臣因为“忠言”而遭贬甚至丢了性命,这种政治家们都不喜欢­的“忠言”,我们却用在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身上,教育的成功效率实在很­难乐观。

交流是人际互动的基本­形式,目的是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打消误解,提高人际互动的效率。而交流是要讲求方法的,小艾与女儿的交流结果­很糟糕,这是因为这场交流太过­简单粗暴了。我们知道,“通畅”的交流是一切关系的基­础,然而很可惜,我们的家长在亲子交流­中常常会忽视“通畅”这一基本要义,而被自己说得“痛快”所左右,导致苦口婆心以诚相待,却落个孩子根本不领情,甚至越交流越逆反的结­果。让我们来举几个亲子交­流的糟糕例子,看看读者家长是否有人­中招。

过度关注带来的干扰全­职妈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孩子过度关注,由于孩子是她们生活的­核心,想不关注也难。亲子教育中,我们倡导家长要关注孩­子,只有关注了,才能跟得上孩子的成长,才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孩子恰当而准确的­支持。但是我们也反对过度关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