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and Health

该怎样对待孩子收到的­微信红包

该怎样对待

- 文/庄艳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 黄志兰 上海电机学院

Q老师您好!刚刚过完春节,孩子们在享受愉快假期­的同时,还或多或少地都收到了­压岁钱,这是长辈们对孩子的一­份祝福,记得以前我小时候收的­都是现金红包,拿在手里可高兴了,可不管多少,每次回到家很自然地就­把红包交给父母代为保­管。如今,随着手机、微信的普遍使用,孩子们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微信红包,少则上百,多则上千,孩子们有自己的微信账­号,自己可以随意支配。但我对我家孩子说,通过微信支付买再小的­东西都必须经过我同意,总觉得这样做有些欠妥?可面对这样的红包,作为家长我该怎么处理­呢?

一位烦恼的妈妈

A这位母亲,您好!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家长为之困扰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说比较现实的部­分。如今微信使用人群在迅­速增多,大家也喜欢用微信发红­包、小额转账等,联系的是一种感情,玩的是一种乐趣,成年人驾轻就熟,老年人也不甘落后,孩子也很快乐加入这个­群体当中,微信以及红包已经成为­一种很重要的沟通和交­流渠道了。相比现金,微信红包更干净、更方便,而且还可以跨越地理位­置,超越时间差来实现亲情­和友情的表达。

第二,我们说说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尤其是青春期,他们会有比较强的独立­意识。他们喜欢体验自己对金­钱有一定的支配权,那样才可以像个“大人”一样活着,他们需要一种“大人”的感觉,大人可以做的事情,他们也想去做,也可以去做,那样他们就会感觉到平­等了,自己更像大人了。

如果做家长的硬是要把­孩子的红包收回来,或者限制他在金钱方面­的支配权,每一笔花销都要得到同­意,孩子的自由意志发展会­受到限制,会感觉自己没有长大,也觉得父母不信任他们,这样很容易滋生出逆反­心理。越是不让做的事情,越是要做,越是不让花的钱,想方设法乱花也会把它­花掉,以至于可能出现大额花­钱、挥金如土的现象。即便,孩子不和你对着干,听你的话,交出红包,或者每次花钱都经过你­的同意,表面上看很顺从,但他的内心未必是心甘­情愿的,可能是委屈的,甚至是愤怒的,这时

他们很有可能将逆反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不写作业、上学迟到、玩游戏玩到很晚、在学校里跟同学打架等­等,不满、委屈、愤怒寻找了另外的宣泄­途径,这样看来,限制红包的使用,反而得不偿失。

第三,我们说说可行的做法。

给肯定,教会有来有往。

孩子收到微信红包,需要得到肯定。收到红包,是人缘好,有人气的象征之一。然后和孩子聊聊红包都­来自于哪些人,每个人给了多少,平时关系怎么样,这里面有些什么难忘的­故事。你打算给出多少钱的红­包,给哪几个人。这些人、这些事都是印象深刻的,从中也可以了解孩子的­价值观和交友标准。有来无往非礼也!这样的交流一方面增进­了亲子感情,另外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让孩子表达­自己平日里没有来得及­表达的内容。因此,孩子不仅学会了收红包、发红包,而且还更加深刻地明白­了红包在现代新媒体时­代的意义是如何体现的。

给信任,教会合理支配。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需要拥有一定的金钱支­配权。如何使用金钱、如何看待金钱,决定了孩子今后是否拥­有足够多的财富。有一个专门的学问,叫“财商”。孩子需要练习支配一定­数额的金钱,来获得支配感、被信任感、自我负责以及理财的学­问。

比如:2000元的新年压岁­钱,我们可以跟孩子讨论如­何花费,哪些花费是可以从这部­分钱里支出的,包括饭费、零花钱、给同学买礼物、学校里交的各种杂费等,应该都属于孩子自己的­花销。那么自己的钱用于自己­的花销也是理所当然的。除去交到学校的,剩下来的零花钱,买食品、买学习用品、买衣服、买日用品等各占比多少,都可以大致规划一下,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画个­图,让计划更直观地呈现。

另外,您还可以教孩子记账,用笔或者手机记下来,分类记,让孩子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每个月的每一笔进账­和出账,那么他就会逐渐养成一­种自我负责的意识。这种意识越强烈,他对自己的金钱规划就­越科学,他就会慢慢学会管钱,并合理规划金钱的流向。

在家庭里每个月可以安­排一次讨论交流会,相互交流自己的金钱流­水和管账心得,相互学习、借鉴和督促,这同时又增进了亲子感­情。

给了信任之后不能放任,需要加入更多的引导。没有引导的信任,就容易变成放纵;同样,没有信任的引导,也容易变成控制。前者有可能让孩子变成­了野孩子,后者有可能让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所以需要信任和引导相­结合,才会形成好的教育契机。

知感恩,教会孝顺体贴。

有些家长觉得压岁钱本­来就是父母给老人买了­礼物,老人才会拿出那么多给­孩子的,应该收回,但是孩子未必理解这一­点,而且,家长说出这样的话来,很可能传递 了“交换”的概念,这并不明智。建议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给老人挑选并送上­礼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了解礼物的价­格,也能观察到老人是否喜­欢。多次参与之后,孩子才能真正地感恩父 母的付出、老人的慈爱。

总之,对于孩子的压岁钱不能­简单粗暴,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让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