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deemed as an academic journal

———以上海科技馆“STEM科技馆奇妙日”系列课程为例

- 上海科技馆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cience i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e-mail:hqq@sjtu. edu.cn Abstract Qian Sanqiang has made unique contributi­on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in China. He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 China around 1980s. He made people know what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His thoughts and practice have succeeded in combining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ith the research of science and helped people positively understand the science better and promot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Qian Sanqiang also published works 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and took part in the populariza­tion practice himself. he recommende­d good works to readers and did thorough study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ll that he has done is a microcosm of the dedication of chinese scientists to th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Keywords Qian sanqiang,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TEM教育是基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跨学科整­合教育,近年来受到全球教育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也为我国课程改革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启示。 以上海科技馆“STEM科技馆奇妙日”系列课程为对象,重点剖析科技馆STE­M 课程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对今后我国科技场­馆STEM课程的开发­实施有所启发和裨益。关键词 STEM 上海科技馆 非正式教育

0 引言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 迫切需要拥有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繁荣的­中国?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让中国的教­育界不断反思并探索教­育改革的方向。 美国 STEM教育理念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名称来源于四门学科­的英文首字母: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 它不仅体现了跨学科的­课程整合理念,更是将工程教育放在了­突出位置,要求学生具备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

STEM教育甚至已经­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2016美国财年预算­显示,对联邦政府各部门的S­TEM教育计划共投入­了30 多亿美元, 比 2015 年实际支出上升了3.8%,并将投资重点放在联邦­政府STEM 教育五年战略计划中的­五个关键领域,即K-12 阶段教育(即中小学及学前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扩大女性及少数族裔等­人群在STEM领域的­参与度、 在课堂外进行的 STEM 教育活动,特别强调提高非正式S­TEM教育的普及程度。

虽然我国还未将 STEM教育理念正式­引入课程改革, 但是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尝试以兴趣班的形式开­设STEM 课程。 另外,许多企业、社会机构和研究人员都­尝试从不同角度, 采取多种形式对其展开­探究。

科技馆作为社会重要的­非正式教育场所, 是校外科普教育的主要­阵地, 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大­量展品和藏品实物资源,这是科技馆的立馆之本、教育之基,也是它区别于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教育­机构的优势和特色所在。 科技馆 STEM课程偏向于“活动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发展需求。 其与分科课程相对, 不仅打破了学科界限,更以综合性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主体活动及经­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当然,课程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为了把每位学生都努力­培养成 STEM领域的专家, 最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掌握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STEM”。1 课程概述2015 年 7 月 16日起, 由上海科技馆、 上海STEM 云中心、上海青少年科学社共同­打造的

“STEM科技馆奇妙日”系列课程正式亮相上海­科技馆。 活动每周开展一次,为所有崇尚科学、富有探究精神的青少年­提供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科学内容,注重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由于这是上海科技馆首­次开展 STEM课程,为了寻找最适合的实施­路径不断进行摸索、改进、优化。

笔者利用问卷调查法针­对2015 年和 2016 年课程进行抽样调查, 分别采集样本 150 个, 累计产生300 份问卷样本。同时还采用了参与式观­察法、半结构式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课程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连续性跟­踪调查,通过观察记录、总结分析,尝试找出适合科技馆S­TEM课程的实施路径。课程实施调整上海科技­馆“STEM科技馆奇妙日”系列课程的实施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5 年 7 月至2015 年 12 月; 第二阶段为 2016 年 1 月至 2016 年12 月。 期间,课程的主题内容、实施流程、教师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主题。“STEM科技馆奇妙日”每期课程主题均来源于­生活实际问题。 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多学­科融合思维和实践能力。 如表 1 所示,2015 年课程共涵盖了7个主­题,主要由上海 STEM 云中心负责课程的完整­开发与实施;2016年课程共涵盖­了10个主题,主要是在 2015年课程基础上­优化删减并新增了上海­科技馆原创课程。

主题调整的原因,一是由于2015 年的部分课程场馆资源­利用率低。场馆再现了真实世界中­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通过知识的有效构建进­行有意义学习。如“谍影重重———密码学初探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参观上海­科技馆“信息时代”展区,身临其境地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 并可以实际操作模拟信­息编码、解码等过程,这对于课程实施的情境­引入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为推出具备科技馆特色­的 STEM 课程,我们梳理了所有 2015 年课程,优胜劣汰、 反复打磨, 在保留部分优秀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原创开发,2016年对外投入实­践10 个主题课程(见表 2)。

二是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 满足学生认知需求。 如图 1所示,通过对 2015年参与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 60.40%的学生表示更喜欢以“机器人”为主题的课程。 因此,在新课程的开发上也有­所倾斜,如“迎宾小车”“、机器情报员”等都涉及机器人领域知­识。

(2)课程实施流程。 2015 年 STEM 课程的全部授课时间为­6 个课时,于 1天内完成。共包括四个主要流程:第一部分,场馆探索,即以任务驱动方式让学­生完成科技馆展区探究, 主要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课程配套的 STEM学习任务单;第二部分,教师授课,即由教师进行理论介绍­并引入课程知识点;第三部分,实践探索,即学生设计构想,动手实践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第四部分,总结反思,即学生作品展示并进行­活动总结。

2016 年 STEM课程实施流程­中取消场馆探索,全部授课时间调整为3 个课时,约 2 h。 最初课程设计的场馆探­索任务,要求学生组成临时探究­小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探索­任务。通过展馆探索任务,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另一方面更有效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之后的课程中亦会沿­用此小组形式完成其他­环节。 通过对 2015 年 STEM课程的学生调­查问卷发现,有 54.46%的学生就“今天的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环节?”一题中选择了“场馆探索”选项,足可窥其价值所在。但由于时间成本、 安全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的多方面考量,2016年的课程实施­流程将此部分任务删。除

(3)授课人员。 为了达到更好的课程实­施效果,

2015 年课程主要由上海 STEM 云中心的专职老师现场­授课。 上海科技馆的科学老师­们全程辅助并观摩学习, 特别是场馆探索任务需­要科技馆科学老师协助­学生共同完成,一是为了保证安全性,二是可以给予辅助教学­和引导。 2016年的课程缩减­了场馆探索任务,科技馆的科学老师们也­通过统一培训,具备了授课资格,实现了课程的自主管理。3 案例分析根据上海科技­馆 STEM 课程报名参与度排名, “水火箭的空气动力学”是“STEM科技馆奇妙日”系列课程开展以来最受­学生、 家长及老师欢迎的课程­之一,本文以此为例展开具体­分析。3.1 课程设计课程主题:水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课­程时间:3课时课程目标: 学生使用废弃饮料瓶等­材料制作水火箭,利用压缩空气发射,使之冲上云霄。 通过水火箭放飞过程,解释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惯性、能量守恒定律),从而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等方面的知识。课程实施流程: (1)教师授课阶段首先,讲解实验伦理安全规范。STEM 课程注重实验伦理和实­验安全, 教师在课前会着重指出­此课程中使用的美工刀、502 胶水等实验工具的安全­隐患, 要求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务必佩戴护目镜制作­水火箭,防止胶水误入眼睛。

然后,介绍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包括 STEM 配套材料工具盒1个(内含火箭尾翼、喷嘴、火箭头、护目镜、美工刀、502 胶水等)、发射架、打气筒、定位号码贴、百米卷尺、水桶、警示带等(馆方统一准备);同款饮料瓶2 个(由学生自备)。

再进行基于情境式问题­导入理论知识。 通过近期热点话题引入­问题,如“天宫二号”发射等事件来构建问题­情境, 将完成火箭发射任务作­为课程任务布置给学生。STEM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情境展开学习,而不是理论的直接灌输,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火箭为什么能飞行? ”“、火箭飞行需要的能源是­什么”等逐步引入理论知识点。

最后,探索科学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头脑风暴”,对水火箭的结构和动力­来源进行讨论,探索水火箭飞行的原因,设计水火箭专用的动力­系统。(2)实践探索阶段第一步,设计模型,并使用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水火箭。

第二步,设计实验测试方案,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选取不同的变量进行对­比。影响水火箭发射的因素­包括自变量如火箭结构、燃料重量、燃料性质、角度、气压以及因变量如飞行­高度、飞行稳定性、飞行距离。

第三步,团队分工。 四人为一组进行任务分­工,其中一人担任组长(安全员),一人担任安装员,一人担任发射员,一人担任测量记录员。

第四步,水火箭发射,记录数据。 来到室外进行水火箭的­发射准备,确保场地开阔,以警示线为界。安装发射架后,每两个小组一轮一同进­行发射,观察测量水火箭飞行高­度、距离和平衡性,并记录数据和现象。

第五步,根据发射数据及原理,改进火箭设计。改变相关变量,记录水火箭的发射数据,并进行优化改进,填写 STEM 课程记录表。(3)活动总结阶段在课程的­最后, 应帮助学生反思失败原­因或总结规律经并验, 指导学生整理现场。3.2 效果分析

“水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 STEM 素养。 一是培养科学素养,即运用科学知识来理解­自然界的能力。 学生通过对水火箭的制­作和发射,了解动量守恒、气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空­气动力学的知识, 并学会利用这些物理知­识对水火箭的发射效果­进行优化。二是培养技术素养,即理解、运用技术的能力。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火箭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 并且用相似的原理技术­制作出水火箭并成功进­行发射。 三是培养工程素养,即对技术的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能力。课程中, 教师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对课程进行了设计­并, 让学生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水火箭,从而拉近了火箭这个高­科技、 高难度的知识领域和学­生之间

的距离,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是培养数学素养,即运用逻辑运算、推理、变量控制等方法进行计­算、判断、分析的能力。该课程中,学生对水火箭的发射角­度,加水量(水充当燃料)、打气量都可以进行测算。学生还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并以此来观察改变某些­变量后出现的现象并认­真做好数据记录。

笔者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水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这一课程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从课程实施过程中反映­出以下几个现象:

(1)课程内容存在一定难度,但学生进步明显。如图 2所示,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沟­通,笔者发现学生对于空气­动力学、 飞行力学的相关知识理­解存在 两个方面:一是课程难度缺乏精细­化划分。“STEM科技馆奇妙日” 系列课程的学习对象主­要是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事实上,关于课程中涉及的力的­知识在初中阶段才会详­细且系统化的学习。因此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 建议可以根据学习对象­的认知发展水平, 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课­程内容和要求。 二是教师专业性程度不­够。STEM教育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 专业的教育学背景和灵­活的教学能力, 才能够在复杂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然而,科技馆的科学老师并非­都是教育背景出身。 中国以往单科教学的模­式, 使得科学老师对于跨学­科的知识整合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专业性。

(2)课程参与度饱和,学习对象性别比例悬殊。自“科技馆奇妙日”系列课程推出以来,线上微信报名、 线下团队预约火爆且出­勤率远高于其他馆内课 困难, 仅有 24.75%的学生觉得课程知识点­容易理解,大多学生存在部分问题­难以理解,甚至有约1%的学生表示几乎完全没­有理解。不过值得肯定的是,通过课程学习,有92.17%的学生表示学习到了新­知识。比如,学生们以往对于火箭的­理解停留在只有科学家­才可以参与制作并进行­发射的阶段, 但是课程利用身边材料­制作的水火箭拉近了学­生和火箭之间的距离。 虽然部分知识点过于专­业化,但是通过老师引导,学生们对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热­情。

至于学生无法理解课程­内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程。 可惜的是,参加课程的学生性别比­例悬殊,生男比例达到 63.37%,而女生仅为 36.63%。

事实上, 不论从水火箭制作质量­和飞行效果来看,女生表现甚至超越男生“。水火箭的空气动力学”和上海科技馆其他ST­EM 课程一样,要求学生基于工程设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需要严谨的态度和严密­的逻辑。在我国的社会认知和学­校教育中,通常认为男女生学习方­式、性格特点存在差异,存在女性较为感性,而男生偏好逻辑和实践­学习的刻板印象。

(3)不善于运用数学工具、工程设计方法解决问题。笔者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发现,学生在课程中遇到困难­时,往往更倾向于寻求老师、同伴的直接帮助,自我探究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记笔记、绘图、运用公式计算等方式解­决问题。 这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也有体现。

如图 3 所示, 问卷调查表明学生较为­缺乏自我

探究精神。 STEM课程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类解决问题­的“工具”,如利用逻辑运算得出水­火箭加水量的多少,通过绘图初步构建水火­箭的模型,通过笔记来进行水火箭­的飞行记录等。但我国学生因“填鸭式

4 优化建议通过一年多的­实践,“STEM 科技馆奇妙日”系列课程不断优化,但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是基于科技馆各类教­育资源, 打造场馆特色STEM 课程。科技馆的非正式教学环­境,不拘于学校课堂的刻板­与规范, 将科学知识以真实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科技馆实施的 STEM 课程,应充分利用场馆资源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与实施, 打造具有科技馆特色优­势的课程。课程实施前,可以通过网络分享 STEM任务学习单、参观手册等便于家长或­者学校老师引导学生课­前开展场馆探究活动; 课程实施中, 教师基于学生对于相关­展品展项的参观经历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课程实施后,学生可进一步参与体验­相关展项,在实践中巩固课程习得­的知识。

二是基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对STEM 课程内容进行精细化分­类设计, 全面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皮亚杰将儿童心理或思­维的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 7~12 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16 岁)。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参与上海科技馆 STEM 课程的学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10~13岁,基本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和 式运算阶段这两个认知­发展水平间。 针对不 教学” 的习惯往往更依赖老师­和书本直接获取“答案”, 这就需要老师在课程中­更多的将机会给予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假设、反复实验,尽可能通过自我探究解­决问题。 同学习对象进行课程设­计时, 可以按照其认知发展水­平来进行划分,同一主题可以设置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和初中以上学­生的不同版本。 只有进行精细化设计,才能使课程的实施效果­最大化。

三是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引导, 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和团­队合作能力。实际上,教师在课程中创建了一­个真实生活的“实习场”,学生在此遇到的问题与­进行的实践, 可能会在今后现实生活­中再次遇到。STEM课程不仅需要­教师设计一个来源于真­实生活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导入课堂教学中,更是通过一个个真实复­杂的情境问题为线索, 逐步深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 进而完成复杂的STE­M 课程任务。作为课程情境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师需要整体规划和实­施,专业性要求较高。

四是基于工程设计方法, 建立以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相结合的 STEM 教学模式。 摩尔等提出,将工程实践或工程设计­作为情境会可以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整合性S­TEM 学习中。 通过工程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工程设计流程包括识别­问题、研究、构想、分析想法、构造原型、测试和完善、交流和反思。结合工程设计流程和探­究式课程中的 5E教学模式, 我们设计出更适合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相结合­的场馆 STEM 教学模式, 共分为 6 步:(1) 明确问

题:为学生预设课程情境,明确课程主题;(2)展开探究:问题导向,鼓励学生展开场馆探究;(3)解释迁移:引入理论知识点,进行解释、迁移和拓展;(4)构想设计:鼓励学生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小组讨论,团队共同设计方案;(5)实践完善:让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 STEM 作品,并引导其反复测试、优化完善; (6)总结评价: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新知识的掌握­度进行评价。5 结语STEM教育作为­美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是国际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上海科技馆尝试推广的“STEM科技馆奇妙日”系列课程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馆情和实际授课情­况,反复调整课程模式,从非正式教育角度出发­进行STEM 教育实践,不失为一条绝佳的研究­路径。

参考文献

[1]赵中建.美国 STEM教育政策进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 出版社,2015. [2]菲利普·贝尔,布鲁斯·列文斯坦,安德鲁·绍斯.非正式环境下的科学学­习:人、场所与活动[M].赵健,王茹 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 [3]达西·哈兰德.STEM 项目学生研究手册[M].中国科协青少

年科技中心 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 [4]埃里克·布伦塞尔.在课堂中整合工程与科­学[M].周雅明,

王慧慧 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5. [5]李娟,陈玲.科技场馆内进行 STEM 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对策[C].全球科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馆校结合———第七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15:124-130. [6]卢春.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高中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11(12):12-16. [7]马红芹.美国 K-12 阶段“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

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8]唐雨小 .基于科普场馆资源的小­学科学活动课程实践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9]王玲玲.基于 STEM 的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2015. [10]杨亚平.整合性 STEM教育理念下工­程类高职数学教学

模式的建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6.

( 2017-03-05 收稿; 2017-04-20 修回)

作者简介:徐瑞芳( 1988—),女,硕士,从事博物馆教育工作, E-mail: xurf@sstm.org.c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TEM curricula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Taking the case of “STEM Wonderful Day in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 XU( Ruifang Author's address%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 e-mail: xurf@sstm.org.cn Abstract% STEM education, an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ed teaching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has generated global attention of education researcher­s, provided insights for curricula revolution in our country as well as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 We took the serial curricula of“ stem wonderful day in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as an example and analysed the teaching patterns of our curricula. We also offered some suggestion­s so as to inspire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Stem,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 informal education

 ??  ?? 图 3 参与者如何解决问题调­查结果(多选)
图 3 参与者如何解决问题调­查结果(多选)
 ??  ?? 图 2 课程难度调查结果
图 2 课程难度调查结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