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自然博物馆在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郦 珊 徐珊珊

- 郦珊 徐珊珊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摘 要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然而,由于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巨大威胁,如何保护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自然博物馆作为直接面­向公众的科普机构,集教育、收藏、研究和陈列功能为一体,在长江大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顾长江流域自然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地域分布和现状,分析了自然博物馆在长­江大保护中的重要性。 当代自然博物馆的角色­已经发生转变,旨在借助平台资源与社­会各界进行知识交流和­对话。 因此,应当重视长江流域自然­博物馆的建设,加强动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并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扩大自然博物馆­的影响力,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关键词 自然博物馆 生物多样性保护 长江流域 0 引言最早的自然博物馆­起源于 14—15 世纪欧洲皇室贵族的私­人收藏。 到 18世纪,不少私人收藏家将大量­藏品交由社会信托机构­进行有序收藏并对公众­开放,逐渐形成现代博物馆 。 自然博物馆是一类综

[1]合科研和科普功能的公­益场所,它通过藏品和研究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同时通过展览和活动让­公众了解自然科学。 因此,自然博物馆将政府、公众和科学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呼吁政府重视环境­危机、唤醒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300 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有近 20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成立了自然博物馆,并逐渐将其定位成集教­育、收藏、研究和陈列为一体的非­营利机构。

本文讨论的长江流域自­然博物馆包括所有收藏、研究自然类标本,并面向公众进行展示和­教育的博物馆,但不包括动物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具备博物­馆资格的相关单位 。 其地理范围涵盖15

[2] 个省市(1/10 以上面积属于长江流域):云南、青海、甘肃、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 下面将详细阐述长江流­域自然博物馆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探讨其在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并对自然博物馆 如何在长江大保护中发­挥作用提出建议。

1 长江流域自然博物馆概­况

1.1 发展历程

如图 1 所示,19 世纪后期,在国 外教会机构的扶持下长­江流域的各大城市中陆­续出现了多家自然博物­馆。 1868 年,我国第一家自然博物馆———徐家汇博物院(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在上海建距立,今已有约 150年的历史。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905 年创办了第一座国人兴­建的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随后,以高校为依托自主筹建­了一批自然博物馆, 如 1915年成立的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1920 年成立的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1935年成立的四川­大学博物馆等。 新中国建立后, 伴随着高

校、科研院所的改制和重组,于20 世纪 50—60 年代涌现了第二个自然­博物馆建设的热潮,如1950 年成立的西南大学自然­博物馆、1952年成立的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1962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等。2000年以后,我国进入自然博物馆的­高速发展时期, 如 2001 年落成的峨眉山博物馆、2002年组建的上海­昆虫博物馆、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等。 其后,各省市开始对已有的自­然博物馆进行翻新改造,如2015 年重新开馆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和重庆自然博物­馆。1.2 分布与现状

长江流域自然博物馆保­存的自然标本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反映了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变迁, 而且为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长江流域共有­161个自然博物馆。 总体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分布格局,数量相对较多的省份有­江苏、浙江、江西和湖北,数量相对较少的省份有­河南、青海和陕西。从藏品门类 来看,既有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如上海自然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也有专题性自然博物馆,如中华虎凤蝶自然博物­馆。 从藏品规模来看,既有以百万计的大型自­然博物馆, 也有寥寥近千的中小型­自然博物馆。 这些自然博物馆从不同­角度为公众展示了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为提高公众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奠­定了基础。2 自然博物馆在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2.1 收藏与研究

如表1所示,长江流域主要的自然科­学研究单位均拥有丰富­的馆藏。 此外,自然博物馆也承担了种­质资源库的角色,为物种的种群恢复提供­了材料。同时,部分自然博物馆还从事­野生动植物的识别和鉴­定工作,参与地方动物志、植物志的编写及修订,为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展示与教育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对­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和人文多样­性等多个层面的保护,是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的保护。近半个世纪以来,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城市排­污、过度捕捞和养殖等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 因此,保护长江流

[3]域自然资源,促进“社会 - 经济 -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英国植物学家伟诺·海沃德(Vernon Heywood)指出,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在植物保护中尤­为重要 。

[4]与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同,自然博物馆不仅是科学­研究机构, 更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现代自然博物馆非常重­视交流的过程而非简单­的灌输,教育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场地不受限制,并通过网络直播和新闻­发布惠及更多人群。 特别是近年来修建或改­造的新馆增加了对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人文多样­性的介绍,比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上海故事”展区。如图2所示,这里改变了传统的展览­格局,以长江入海口的湿地生­境为依托,并加入大量的媒体终端, 选取视频等形式在有限­的

空间里展示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使观众身临其境,有了更加直观的体验。3 启示与思考近百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社会发­展,全球生态环境发生剧变­由引, 此 发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 自然博物馆作为连接公­众的桥

[5]梁,将在长江大保护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3.1 重视长江流域动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长江流域动植物遗传多­样性丰富, 长期以来为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 长江流域动植物遗传多­样性不断下降。而与世界一流的博物馆­相比,长江流域自然博物馆的­藏品数量仍有很大差距。因此,长江流域的自然博物馆­应当加强流域内的自然­收藏, 并突破属种级别, 尤其是野生种和动物养­殖种、 植物栽培种,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奠定基础。3.2 展现长江流域的自然史­和文明史

长江流域生态系统、 物种、 遗传多样性程度极高,为多种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和淡水鱼类的­集中产区。 同时,长江流域也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

区域,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此紧密­关联又形成冲突。然而,大部分自然博物馆仍然­采用孤立的方式罗列长­江流域某一门类的动植­物,并未突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应当在展示中通过­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体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反映人类在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格局形成中的­作用。3.3 建立长江流域自然博物­馆体系

目前, 大部分省市尚未对自然­博物馆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多以一成不变的藏品展­示和讲解为主,而缺少与藏品相关的研­究和教育支撑。因此,笔者建议构建与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分布特征­吻合的自然博物馆体系: 每个省市建立一家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展示长江­流域不同区域的自然史­和文明史, 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建立专题性自­然博物馆,将相关区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当地自然博物­馆发布,使之成为公众的常态化­科普教育机构。3.4 启动长江大保护系列教­育活动

长江流域的各大自然博­物馆虽然都介绍了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内容, 但大多穿插在不同门类­的藏品展示中,而没有从长江大保护的­角度论述。 因此,不妨在全流域范围内启­动针对各个年龄段的活­动,并策划与之相关的临展, 对长江大保护的政策法­规及工作进展进行实时­的宣传和引导。通过馆内、馆外和线上、线下的联动,将有效提高长江大保护­的影响力,调动公众共同参与的热­情。3.5 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自­然博物馆中

当下, 自然博物馆已经从藏品­的展示场所转变

为知识的共享平台。 满足公众的需求是自然­博物馆最重要的使命。 从博物馆视角(博物馆想说的)到公众视角(公众想知道的),社交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博物馆的传播方式 。 因此,博物馆要充分利用新媒

[6]体,深化与公众的互动。 此外,还可以建立长江流域大­数据平台,有效促进馆际交流,实行数字化的标准式管­理。 同时,积极推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使偏远地区和不方便出­行的公众也能通过网络­共享自然博物馆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1]H. A. Hagen. The history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useums[j].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1876(2): 80-89. [2]孟庆金,杨德礼.中国大陆地区自然博物­馆现状及发展趋

势[J].中国博物馆, 2009(1):72-81. [3]李琴,陈家宽.长江大保护的理论思考:长江流域的自然资

本、文明溯源及保护对策[J].科学,2017(2):29-32. [4]Vernon Heywood, Alejandro0 Casas, Brian Ford-lloyd, et al.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crop wild relatives [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7 (3): 245-255. [5]Bradley J. Cardinale, J. Emmett Duffy, Andrew Gonzalez, et al. Biodiversi­ty loss and its impact on humanity [J]. Nature, 2012(21): 59-67. [6]Ross Parry. Transfer Protocols: museum codes and ethics in the new digital environmen­t [M]// Routledge comparison to museum ethics: Redefining ethic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useum. London: Routledge, 2011.

作者简介:郦珊( 1986—),女,博士,副研究员,从事鱼类学和入侵生态­学研究, E-mail: lish@sstm.org.cn。 The roles of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LI Shan, XU Shanshan First-author's Address Shanghai Natural History Museum (Branch# of#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e-mail:)lish@sstm.org.cn Abstract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s one of the vital origins of Chinese0 civilizati­on with great biodiversi­ty. Nowadays, biodivers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due to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s in urgent need.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serving as public institutio­ns with integrated functions of education, collection, research and exhibition, play irreplacea­ble roles in the Great Prot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the functions as well as the achievemen­t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distributi­on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loc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analyzed the roles of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in the Great Prot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This study points out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have converted the role from exhibition institutio­n into platforms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thus, definitely promot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Collection­s are still the basi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researches, especially studies of genetic diversity.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new media should be employed to provide sound foundation­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  ?? 表 1 长江流域馆藏数量排名­前10位的自然博物馆
表 1 长江流域馆藏数量排名­前10位的自然博物馆
 ??  ??
 ??  ?? 图 2 “上海故事”展区
图 2 “上海故事”展区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