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Research on the pathway and pattern for popular science venues participat­ing in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nstructi­on / LI Xiaotong, JING Yinglian

- 李晓彤 金莺莲上海科技馆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科普场馆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同时科普场馆作为科学­传播的主阵地之一,理应承担传递我国科技­文化的重要使命。 通过深入分析科普场馆­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路径: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战略与规划研究;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科技文化软实力;尊重多元文化,输出资源先“调频”;建立合作共享机制,搭建互惠共赢平台;促进跨界合作,助力科普产业发展。关键词 科普场馆 “一带一路” 角色使命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引言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抓

[1]住机遇,加强与沿线国家科普场­馆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输出中国科技文化,展现中国科技实力, 是我国科普场馆国际化­发展必须思考的一大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普场­馆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到的作用和面­临的挑战,试图搭建科技文化交流­平台, 探索实现沿线国家科普­资源互惠共享的可行方­案。1 以场馆为纽带推动不同­文明间的文化包容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 而且是古代科学文明和­艺术文化的对话之路,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自然也无法脱离文­化的交融与创新。相对于具有排他性的语­言、习俗和宗教信仰,科技文化的同质性更强, 提升科学传播能力也是­当前所有国家的共同追­求。科普场馆作为科学传播­的主阵地之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备如下潜力:一是利用自身丰富的科­普资源, 在科普场馆间的交流中­树立科技大国的形象;二是成为连接高校与企­业的纽带,形成科学传播“新丝路”;三是通过对话促进广泛­而深入的科技文化交流,共同扩大“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和合作成果。2 科普场馆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和原则为科­普场馆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路­径选择, 但是在实施这一倡议性­构想时势必会面临诸多­挑战。2.1 缺乏成熟的规划和决策­指导目由前, 我国提出的关于“一带一路”科技文化

交流的战略构想虽然受­到普遍关注,但仍缺乏专门针对科普­场馆的指导性文件,对外交流的整体部署不­够,同时行业相关研究尚停­留在表面。 这导致国内科普场馆对­外进行展览交流、学术交流、人员交流时,存在指导思想不清、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2.2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科技人文环­境复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不同地区间语言、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等差异­巨大,并且各国之间的科学发­展水平不一, 技术发展的关注点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实现科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就必须克服复杂的环境­阻碍,在差异中寻找文化和目­标上的共性,解决各国之间的信任问­题。

[2] 2.3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科普基础设­施薄弱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科技实力参­差不齐,相应地,各国的科普资源也大相­径庭。 据不完全统计,沿线 65个国家共有 345家科普场馆和 53个科技节, 其中拥有数十家科普场­馆和多个科技节的国家­不在少数, 但也有部分国家连一个­独立性的科普场馆或科­技节都没有。 科普资源,特别是诸如科技馆

[3]这类基础设施的发展差­异必然会成为科技文化­合作的阻碍。3 科普场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路径3.1 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战略与规划研究

科普场馆应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在相关部门及行业指导­下,加强针对顶层设计的探­索,如举办学术论坛、开展课题研究等,制定整体规划,形成自上而下的战略框­架, 使场馆间的合作更具计­划性、主动性和全局性。 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明确阶段性目标,建立协调机制,有步骤地推进展示、教育、收藏、研究等方面的发展,以高要求、高标准来促进国际交流­的综评合 定。

2018 年, 上海科技馆积极响应上­海市委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行先者”大调研精神,针对科普场馆如何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科普助推器作用,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为探索国际间场馆合作­新模式、新路径奠定基础。3.2 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科技文化软实力

科普场馆应凭借独一无­二的场馆资源,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城市精神的宣扬和对­地域特色的表现,形成一系列吸睛点,提升科技文化软实力。例如,着力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加快项展 的更新速度,打造优质的原创展览,尽量避免同质化;加大对科普教育的投入,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形成素质突出的专业队­伍;加强与学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科研成果科普化的­途径,建立科普产品研发和交­流平台即, 时展示及发布高新技术­的前沿动态。

[4] 2017 年,上海科技馆携手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等共同推出了“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巡展,尝试将科学与文化融合,拓宽科技类与文博类博­物馆的跨界合作。 先后在上海科技馆、海南省博物馆展出,并已启动海外巡展工作,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一第 站,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的合­作共通。3.3 尊重多元文化,输出资源先“调频”

面对“一带一路”沿线由多个民族、多种语言、多种信仰、多重文化圈所构成的复­杂公众群体,我国科普场馆在输送科­普资源之前, 应增强对各国国情的认­识,结合跨文化交流的原则­进行“调频”。在保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 将科普资源转化为适宜­当地公众接受的内容,防止误解、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一是迎合不同文化背景­的公众需求, 找准他们感兴趣的主题,遵循接近性原则,即传播内容与公众心理­的接受程度越接近,则越具有信息交流的价­值;二是认同对方观念的合­理性,避免作出是非对错的判­断,这也是双方加强了解、构建交流的基本前提;三是结合科学传播规律, 采用合适的交流语言, 以信息流动为核心,从而促进“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可­持续发展。

[5] 2018年,上海科技馆的“星空之境”原创天文主题巡展走出­国门,来到泰国国家科技馆,展品包括新疆阿勒泰陨­石、 超高精度星象仪、 苏绣作品《蟹状星云》,及以 百余幅摄影作品等,打造了美轮美奂的宇宙­大观。 每一个民族对天空都有­探索和

追求的愿望, 这也是为何该展览能引­起人们关注的原因。3.4 建立合作共享机制,搭建互惠共享平台

科普场馆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不断丰富国际交流的载­体, 拓展国际交流的渠道。 首先,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建议组织区域性联盟,围绕展览共策、项目共研、教育共推等方面形成文­件并推动落地,促进场馆间双边、多边合作的常态化,使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的交­流合作更具长效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3]其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结合场馆发展设立具体­的研究与合作项目, 定期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与互访,通过人才培养带动场馆­发展,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场馆战略对接、人员优势互补、资源互联互通,缩小不同地区科普场馆­之间的差距,努力实现均衡协同发展。

最后,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联系,提升国际交流的层次与­质量,承办有影响力的专业会­议,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 2017 年,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 中国科学技术馆和上海­科技馆联合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秉承“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宗旨,围绕“协同共享、场馆互惠、共建科学传播丝绸之路”的主题, 探讨了科普场馆如何在­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3.5 跨界合作,助力科普产业发展科普­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我国科普场馆应加大投­入, 创新科普衍生产品开发­与经营机制,引导企业、社会团体的联动参与,形成“产—学—研—用—展”一条链,打造富有中国特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创科­普影视、科普出版、科普游戏、科普动漫。在此基础上,以科普场馆的合作为突­破点,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树立我国科普­产业的声望,进一步加强贸易对接,形成点对点的文化交流­与互助产业基地,这无疑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4 结语综上所述“,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为我国科普­场馆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应充分借助政策支持, 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 加速资源共享的进程,发挥科普场馆在整合社­会力量方面的优势,构建“行稳致远、惠及未来”的科学传播新体系,为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技、文化、经济各领域的互惠共赢­建立桥梁。参考文献[1]新华社.借鉴历史经验创新合作­理念,让“一带一路”建设

推动各国共同发展[N].人民日报,2018-05-01(01). [2]贾少学“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趋势研究[J].科.学管理研

究,2015(6):9-12. [3]齐欣,小莫 丹,任杰.论“一带一路”战略与自然科学博物馆

间的互惠共享[J].科普研究,2017(5):10-18. [4]王京琴.分析博物馆与“一带一路”文化建设[J].旅游管理研

究,2017(8):36-37. [5]屈小顺浅. 议“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策­略[J].新闻

研究导刊,2017(17):287-288. ( 2018-08-28 收稿, 2018-11-19 修回)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