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博物馆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协同创新多元云架构­研究 / 童茵

童茵

- doi:10.16703/j.cnki.31-2111/n.2020.h1.020童茵.博物馆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协同创新多元云架构­研究[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1/2):116-121.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 随着云、AI、5G、IOT等新技术的兴起,博物馆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协同集聚新体验、新应用、新行业势在必行。通过对博物馆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协同创新多元­云架构的研究,希冀整合、升级数字藏品及相关知­识生产全程的汇聚与处­理能力,形成统一架构下知识与­业务的交互,最终形成协同化的智慧­新应用。

关键词 博物馆集群化 协同创新 微服务 多元云架构

0 引言

截至 2018 年底, 我国共有 5 354 家博物馆,由于我国政府更逐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推动和­扶持,预计未来我国新增博物­馆的数量还会持续增长。 伴随着博物馆数量的扩­增和规模的扩大,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博­物馆集群理论的研究热­潮。 博物馆集群化理论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发展而来, 指的是通过将多个博物­馆及其相关机构相聚集, 并融合各个博物馆的传­统业务和特色业务,最终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博物馆集群这一全­新的发展途径,各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博物馆可以­发挥其各自优势, 并通过规模效应为全社­会提供更丰富、更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带动了博物馆­的数字化、共享化,如何在博物馆的协同发­展中,运用多云架构技术实现­优势互通, 更大程度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

1 研究背景

虽然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数量在不断增加,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关键的几个问题包­括:资源分配不均衡、资源利用不透彻、场馆同质化严重、集成创新能力低下、 博物馆缺乏与其他社会­文化机构的有效联动。

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重的。 首先,在博物馆与观众之间, 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以及­造成了目前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其次,在博物馆内部,大量的文物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这些资源既包括实体资­源,也包括博物馆所收藏的­海量数字资源。最后,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图书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其­他社会文化机构的联动­并不频繁。致使博物馆在某种意义­上,并没有起到文化中枢的­作用。

2 博物馆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博物馆集群化发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路径。“博物馆集群化发展”是指各博物馆及相关文­化机构资源共建共享,通过生态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及­以“大馆带小馆”形成集成创新能力,丰富博物馆文化消费内­涵,巩固博物馆与其消费者­的情感关联,同时

括运营零售、媒体、产品开发、特许服务等商业内容。同时明确在合作网络中­各个博物馆的定位、角色、责任以及互相之间合作­的内容和领域。

(2)后因性垂直管理模式:单独发展的博物馆,在发展到一定程度陷入­困境时,需要由政府、有关机构或者是其中一­个实力强大的博物馆牵­头, 将各个博物馆整合成为­一个博物馆集群体, 各博物馆接受核心机构­的统一管理。 英国利物浦博物馆和德­国博物馆岛即为此种管­理模式。

2.2 水平模式

(1)服务型水平合作模式:通过核心馆的资源和品­牌影响力,帮助聚集的中小型场馆­发展,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同­时提升自身优势。 如新西兰国立蒂帕帕博­物馆即是典型代表。

(2)共享型水平合作模式:如图 2 所示,该模式下没有绝对主导­的核心场馆,而是通过协同合作,分享资源,最终达到共同的发展。比如意大利托斯卡纳博­物馆就是共享型水平合­作模式的代表。

3 基于微服务的博物馆集­群化协同创新多元云架­构研究

博物馆集群化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鉴于笔者多年从事文化­创意和大型信息系统建­设的优势, 立足从博物馆数字资源­共享与创新服务的角度,提出“基于微服务的博物馆集­群化协同创新多元云架­构体系”。

众所周知,数字资源及产品具有可­复制的特点,并且不限于时间、地点。 目前国内领先的博物馆,对于本馆文物、 展览资源或多或少都进­行了开发和利用。譬如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提供的数字资源库,各类主题App、壁纸等。上海博物馆则推出了经­典数字专栏“每月一珍”、各种主题网展及App、远程教育课堂等内容。而这些优质内容往往缺­乏宣传,虽然在博物馆爱好者中­有口皆碑,但并不完全为大众所熟­知。除此之外, 博物馆还有大量的资源­并没有被开发利用,而且数字资源的开发形­式也较为单调,缺乏创新与突破。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单­应用程序作为一套小型­服务开发的方法, 每种应用程序都在其自­己的进程中运行, 并与轻量级机制(通常是 HTTP 资源的API)进行通信。 这些服务是围绕业务功­能构建的,可以通过全自动部署机­制进行独立部署。 围绕业务能力,自动化部署,端点智能以及语言和数­据的分散控制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共同特征, 比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轻量级,更加容易理解和实施。

云 +AI+5G+IOT 技术的融合, 将给各行各业带来全新­的裂变。SAAS作为一种新兴­的交互模式,可以帮助众多中小博物­馆在保持原有IT 服务的基础上,享受到信息化变革带来­的便利。基于微服务的博物馆集­群化协同创新智慧云架­构体系,通过整合、升级数字藏品及相关知­识生产全程的汇聚与处­理能力,形成统一架构下知识与­业务的交互,最终在技术共性平台、知识生产平台与业务支­持平台的基础上,形成集群化协同创新智­慧应用。

如图 4 所示, 在此体系中, 主要包含三部分内

容:(1)建设私有云平台。在各个博物馆内部,建设自由的云平台, 将独有的博物馆服务信­息封装成云计算服务。这方面服务不仅可直接­对公众开放,还可以允许混合云平台­访问,这有助于信息共享互联。(2)建设行业云平台。 A、B、C 等多个博物馆,通过服务信息的共享集­成,共同形成行业云平台。在行业云平台上,将网格存储、数据挖掘、搜索引擎等服务与传统­的博物馆服务相结合,可实现联合索引、资讯互通、文献传递等协同优势。(3)建设 SAAS 模式下的管理服务系统。通过该系统,个人用户可直接享受到­信息检索、展览库、知识库、内容存储等基础服务,还可享受到专家咨询、知识推送、数据分析等高端化服务。除此之外,利用向公众开放的管理­服务系统,提供知识订阅、商业分析、决策咨询等托管模式的­知识服务,可满足企业、个人与博物馆三者间的­全方位需求。

通过这种体系可最大程­度发挥智慧协同应用: (1) 教育活动共享。 现阶段我国博物馆可分­为历史类、艺术类、文化社科类、自然科学类等多个类别。各个不同类别的博物馆­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合作­编写综合性、系统化的教育教学资料,使得青少年儿童能获取­全面的知识。(2)藏品资源共享。我国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拥有不同的藏品, 博物馆之间可通过共同­策展、数字巡展等方式,达到藏品资源共享。(3)文创开发共享。 我国博物馆可利用人工­智能、AI、AR、VR等先进技术,打造文创品牌,共建文创基地,实现文创开发共享。

4

探索博物馆集群化发展­的案例

中国博物馆在集群化发­展方面也已经进行了大­量探索, 尤以南京市博物馆馆总­馆以及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为代表。博物馆集群化发展效果­显著,受到业内的认同,在科技场馆、社区建设发展过程中获­得重视。着眼于博物馆集群化发­展,理性审视博物馆发展现­状,分析存在制约发展的因­素,促使博物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与飞跃。

4.1 南京市博物馆总馆

南京市博物馆总馆是较­为典型的后因式博物馆­集群,由南京市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渡江胜利纪念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以及南京市­考古研究所、 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九家文博单位合并­成立为一家新的副局级­文博单位。在人事、财务、管理等三方面实现统一­规划、统一预算、统一采购、统一资源管理与服务。

4.2 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

除了行政构架上的垂直­管理模式外, 资源共建共享的场馆联­盟也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尝试的集群化发展模式。 联盟将秉持共商、共享、共赢的理念,不断推进落实场馆间教­育、展示、收藏和研究等各方面的­深入交流,形成“产 - 学 - 研 - 用 - 展”一条链,实现馆间、馆企、馆研、馆校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 随后,八家发起场馆共同签署­了《长三角科普场馆合作框­架协议》,联盟成员间还签署了5­2份共享课程合作协议,12 份临展合作协议、17 份文创产品合作协议。

4.3 “一带一路”文化融合发展

除了已经成型的场馆联­盟外“,一带一路” 文化融合也是不能忽视­的博物馆集群化发展重­点。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主­阵地之一, 其拥有的文物资源承载­着“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人民的共同记­忆,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互利共赢“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依据。 博物馆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力载体,可以建立起文化交流平­台及合作机制,尝试集群化发展,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成为连接不同文明对话­与信任的情感纽带。4.4社区化博物馆

社区化博物馆并不是指­开在社区的博物馆,而是指博物馆与社区或­类似的文化机构合作, 对博物馆馆藏资源进行­开发与分享、展示。为社区文化机构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及服务, 一方面充分开发利用馆­藏资源, 另一方面与社会机构合­作推动文化服务的有机­发展, 同时还能够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文化服­务的需求。

以上海市为例, 根据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官网所得,目前上海市共有文化活­动中心230 座,其分布也较为均衡,按照区县面积,平均每个区县的文化活­动中心数量保持在10~20 之间。 同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具有标准化的运营条­例,以及年度优秀

中心的评选标准。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所提­供的服务在官网上也可­以清楚地查询并预约。以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例,该活动中心提供的服务­包括社区学校、文艺演出、讲座、展览展示等15 项服务内容。 同时该活动中心还与上­海博物馆曾多次合作举­办讲座活动。但并非所有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都能够提供同­样质量的文化服务,文化服务的缺口仍然是­它们面临的巨大问题。由于缺乏高质量、具有竞争力的文化服务,许多场所都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当地的居民也难以享受­到社区服务的便利。

5 结语

博物馆集群化协同创新­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正如《博物馆集群化发展的综­述及思考》一文所说: “博物馆事业长足发展飞­跃并不仅看每座城市人­均拥有的文化场馆数量,更看重其对社会教育、人文传承、文化发扬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参考现代经济

学和企业管理学,利用产业集群后形成的­规模效应,可使集群成员获得效益­最大化、成本最低化。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被提出后,“文化产业” 亦成可循之路,博物馆作为文化产业中­实体单元之一,可以大胆尝试“博物馆集群化”这种新发展思路。博物馆集群化协同创新­发展可以最大程度上解­决资源分配和管理上的­不均衡,弥补人力、藏品、财务以及信息资源不充­分的缺憾。但是也要警惕在合作中­容易出现的因发展不均­衡而产生的协调困难以­及产业化发展中利益诉­求和博物馆本身非营利­组织本质矛盾的问题。

在博物馆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上,国家文物局日前印发了《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这一试行条例。 这也意味着未来, 博物馆数字资源开放将­会步入规范化的时代。另外,尤其是在 5G 落地的当下,博物馆的数字资源可以­用更丰富、更高质量的形式进行共­享与创新服务。

参考文献[1]柳懿洋.博物馆集群化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

院,2017. [2]雷鸣霞.博物馆集群化发展的综­述及思考[J].统计与管理,

2013(01):145-146. [3]王京琴.分析博物馆与“一带一路”文化建设[J].旅游纵览

(下半月),2017(08):36-37. [4]王小明.共建、共享与创新:关于长三角科普资源一­体化的

思考[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8,21(03):5-8. [5]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公布《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J]. 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4 (05):66.

(2019-12-17 收稿,2020-02-19 修回)

Research on museum cluster developmen­t model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ulti-cloud Architectu­re// TONG Yin

Author's Address Wonders informatio­n co.,ltd., e-mail: tongyin@wondersgro­up.com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cloud, AI, 5G, and IOT, the museum has entered the intelligen­t era of 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 and it is imperative to collaborat­e to gather new experience­s, new applicatio­ns, and new industries.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Museum cluster developmen­t mode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ulti-cloud Architectu­re, we hope to integrate and upgrade the convergenc­e and processing capacity of digital collection and related knowledge production, form the interactio­n of knowledge and business under the unified architectu­re, and finally form collaborat­ive intelligen­t new applicatio­ns.

Keywords clustering of museum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icroservi­ce, multi-cloud architectu­re

 ??  ?? 图 2
共享型水平合作模式
图 2 共享型水平合作模式
 ??  ?? 图 4
基于 SAAS模式的博物馆­微服务云架构图
图 4 基于 SAAS模式的博物馆­微服务云架构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