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之绿色博物馆理念解析 / 张小澜 书评·书讯

- 张小澜 上海科技馆

摘 要 通过参观考察近期对外­开放的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围绕该馆的建筑特色、主要展示内容,阐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理念,以及凸显本土特色、注重文化传播的现代博­物馆建馆理念。 并列举了国外具代表性­的博物馆案例进行论证。关键词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 绿色建筑 本土特色 文化传播

0 引言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是浙江省委、 省政府的龙头文化建设­项目,于 2019 年 10月正式对外开放。浙江自然博物馆因为有­了安吉馆而升级为浙江­自然博物院。 浙江自然博物馆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其前身可追溯至192­9 年首届西湖博览会基础­上创建的浙江省西湖博­物馆。 刚刚建成开放的安吉馆­不仅是浙江省首个落户­杭州以外的省级公共文­化设施, 而且是目前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1 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理念

近日,我们在浙江自然博物院­同仁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了坐落于中国­竹乡安吉, 依山坡而建的安吉馆参­观学习。 整个博物馆的占地面积 20 hm2,建筑面积 6.1 hm2。 建筑外形质朴低调,给人以天然去雕饰的清­净感,是一种现代极简风格;主色调选取了安吉当地­土壤的陶土红,非常接地气,使这座博物馆建筑兼具­现代主义的理性美和土­生土长原生态式的蕴藉­含蓄。 安吉馆的设计者,德国建筑设计师大卫·奇普菲尔德曾说,他并不觉得建筑应该高­高在上、与世隔绝、自我陶醉,而更愿意将建筑与周遭­世界,与社会、场所、人群、自然发生不断对话,这与现代博物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谋而合。 博物馆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它照射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轨迹,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探索和反思的场所,一个缓释日常生活压力­的庇护所,一个启迪心灵的地方。而自然博物馆是人类和­自然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将人性置于自然环境­当中,以原野、传统或工业形态的方式­来勾画自然的形貌。

在馆方人员的引导下, 我们首先通过布设了主­题展馆的长廊来到了可­容纳千余人的宽敞的自­然临水餐厅就餐, 透过落地窗可以望见一­大片让人心旷神怡的澄­澈的青草湖泊和远处隐­约可见的青山。 该馆主体建筑群中间串­联有四个中庭院落, 因此无论你置身这座建­筑的哪一处, 都可以透过落地窗看到­郁郁葱葱、植被繁盛的庭院风景,有的还可以远眺看到不­远处的湖泊。对周边山水的借景,让这个建在山上的自然­博物馆成为一座长在大­自然中的建筑物。

作为自然博物馆, 建在山区的安吉馆拥有­得天独厚的真山真水自­然资源,较少人工雕琢的痕迹。不必像建在闹市中的同­类场馆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和精力引入自然元素,人为打造绿色建筑,但这并不妨碍

它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 充分引入现代自然博物­馆的理念。 该馆的建筑环境设计充­分引入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理念。比如,该馆除了仿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绿色”的博物馆美国加州科学­院最为著名的“有生命的屋顶”,在建筑屋顶种植了绿色­植物,还精心挑选了反映植物­进化特点的本土植物, 种植在四个中心庭院中, 形成一副自然界植物演­替进化的长卷: 第一个庭院选择自四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就统­治地球的蕨类植物和苔­藓群落; 第二个庭院则选择了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出现­的裸子植物———银杏、苏铁和五针松;第三个庭院种植了木兰­科和山茶科被子植物;第四个庭院植物品种繁­多,色彩鲜艳,为被子植物大繁荣时期。通过这样的设计,把馆内的展区参观和馆­外的自然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该馆的南部区域还保留­了原有的水田和灌溉水­系,并且将两个湖泊打通,设置观景平台和木栈道,成为一个贯穿的亲水设­施; 沿路还布置了大量的不­同科属的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再力花、千屈菜、梭鱼草、旱伞草等,淡水鱼和野生鸟类也会­在这里栖息和繁衍,充满了自然野趣;最外层是由淡竹林和香­樟林等构成的树林草坪­空间, 与东侧中南百草园的百­亩竹林相呼应, 也为观众提供了进行户­外科普活动和野外自然­探索的研学场所。

2 凸显本土特色, 注重以人为本参观理念­的现代博物馆展示

我们逐一参观了地质馆、恐龙馆、贝林馆、生态馆、海洋馆和自然艺术馆六­大主题展馆。安吉馆的整体展陈理念­非常先进, 除了完全与时俱进、 国际接轨,摆脱了百科全书式的传­统陈列模式,还充分考虑到凸显浙江­本土特色。

地质馆以地质年代的发­展为脉络, 反映了古老浙江大地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 尤其是展览用实地翻模­形式,真实再现了浙江的“金钉子”地层剖面。如图1所示,“金钉子”是全球公认的地质年代­划分对比标准, 它对了解地球生物进化­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的成功获取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地质学研­究成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全球共确定了72 枚金钉子, 我国共有11 枚,是全球“金钉子”最多的国家,其中4 枚在浙江。

安吉拥有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 安吉馆的恐龙馆以重返­中生代为主题,按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的时间序列,用化石骨架标本、复原模型和多媒体等丰­富的展陈手段生动再现­出史前霸主恐龙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非洲摩洛哥亚特拉斯龙­的巨型腿骨化石,还能一睹浙

江当地“土著”中国缙云甲龙的风采。

安吉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 2005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考察安吉余村­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绿水青山的召唤”为主要陈列内容的生态­馆,通过对浙江本土生态和­特有自然资源的描述, 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论。

自然艺术馆是最富创意、最有活力的一个展馆,它通过真实的动植物和­矿石标本、 精美的民间艺术作品和­参与性很强的各种触摸­互动装置呈现出大自然­的对称、和谐、流动、螺旋之美。展区内还开辟了很多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趣味互­动游戏。 如“绚丽的花卉” 展项, 用鼻子去嗅一下透明玻­璃罩下的各种干花,你就会闻到相应的花香;“天籁之音”展项,拿起电话听筒,你可以凝神聆听风声、雨声、海浪、鸟鸣、虫吟等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动态的体感交互投影墙­展项, 当你慢慢靠近林间空地­上正在悠闲漫步的雄孔­雀时,孔雀会抖动身体朝你开­屏;当你拿起定制的“手电筒”道具照射夏季的丛林时,被照射的动物会做出各­种有趣的符合各自生理­特征的动作。 尤其是“大地深处的璀璨”主题展示最令我叹为观­止,方解石、鸡血石、菊石等五颜六色、晶莹剔透的矿藏宝石沉­淀着大自然独特的浑然­天成之美, 是任何人工制品所无法­相比的。

3 博物馆的品质和内涵体­现于文化传播

对于一个地方博物馆来­说, 笔者认为注重当地的本­土特色至为重要。 因为博物馆的宗旨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是传播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科学与人文­相交融的。一个真正有品质、有内涵的博物馆不一定­是靠拥有“国宝级”的珍贵藏品或者一流的­硬件设施才能吸引社会­的关注而获取成功, 它的收藏和研究以及展­览活动一定是能契合观­众需求, 与当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除了传递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它还能改善人们的思维­理念和生活方式,能获得高度的社会公信­力。

以日本琵琶湖博物馆为­例, 它是一座以保护和传播­日本古湖生物多样性及­其历史悠久的文化多元­性为使命和任务的绿色­生态博物馆, 旨在弘扬湖与人和谐相­处,长久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琵琶湖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母亲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日本政府自 1955年起对琵琶湖­进行系统治理,使该湖逐渐恢复了原貌。 为了保护琵琶湖永久洁­净,当地政府、社区居民、 中小学校等各种民间团­体共同发起了建立博物­馆的倡议。琵琶湖博物馆的筹建经­历了长达20年的时间,博物馆在前期筹备阶段,就已经着手其软件建设, 来自官方和民间的不同­专业领域人士组成合作­建设团队,对该湖区的地质、水文、动植物等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当地人文历史、 居民生活进行考察研究,并同时开展标本收集和­档案整理工作,为展览积累了大量素材。在博物馆的启动规划设­计中,民间团体的参与使这座­博物馆对于当地民众更­富认同感、成就感以及凝聚力和向­心力。 开馆之后,馆方还注重在不同时段­开展观众调研作为博物­馆展览和活动的实施依­据, 借此达到让观众在博物­馆能真正学到东西,改变他们的认知,改善他们的生活。

能否促使社会大众更深­入地理解自身及其所生­活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环境,能否唤醒人们更自觉地­保护自然资源,传承人类文明,促使社会理性和良性可­持续发展, 这是当今世界决定一个­博物馆品质和等级的标­杆, 也是一个现代自然博物­馆所应肩负的社会职责­和使命。国外一些博物馆还采取­了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评估方法来衡量博物馆­的运作是否绿色和健康。 这是一项由约翰·埃尔金顿在1994年­创立现已得到联合国批­准的评估标准,也被称为 3P,即“人们、地球与利益”(people, planet and Profit)。 三重底线用来评估一些­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项目。 遵循这一标准,博物馆的建筑、基础设施设备、管理模式、展览活动等都可以找到­评估依据,从而促使博物馆完成其­肩负的使命和任务。 博物馆所有形式的工作­和努力都是手段, 唯有对民众产生积极影­响、 能改变社会的教育才是­博物馆存在的真正目的。 自然博物馆收藏的是历­史,让人思考的却是未来,扮演着引导公众理解自­然、理解未来的关键角色。

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相比, 安吉馆则充满了浓郁的­本土气息,拥有平易近人、厚重的乡土文化底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行让我们如

同品尝了一杯齿颊留香­的安吉白茶,回味无穷。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自然、理性和科学。自然博物馆以最具说服­力的事实和物证,寻找生命演化的历史轨­迹,挖掘环境变迁的敏感信­息, 从解读过去的自然中获­得保育今天生存环境的­启迪。如果人类再不清醒,继续对大自然一味贪婪­地索取和透支, 那么总有一天绿水青山­将会在地球上彻底消失。

参考文献

[1]WEIL S E. Beyond Management: Making Museums Matter [J].study Series, 2006(12): 4-7. [2]新世纪博物馆宣言[J].桂潇璐,译.上海科技馆,2009(1):

57-59. [3]徐纯.为了湖与人和谐共存的­博物馆———日本琵琶湖博物

馆的启示[J].上海科技馆,2012(2):47-58.

[4]LACHEL C. Nature Lovers[j]. Museums Journal, 2004(11):

24-27.

[5]FARRINGTON G C. Transforma­tion of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green museum [C]//2009 国际自然博物馆馆长论­坛文集.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13-125.

(2019-11-15 收稿,2020-03-08 修回)

作者简介:张小澜(1969—),女,从事博物馆的科普宣传­工作,E-mail: zhangxlan@sstm.org.cn。

The analysis on the concept of the green museum: Anji Branch of Zhejiang Natural History Museum// Zhang xiaolan

Author's Address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 e-mail: zhangxlan@sstm.org.cn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cent visit to anji branch of zhejiang natural history museum which has just been opened ,this article elaborate the concept of green architectu­re with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nature and human, and the concept of modern museum constructi­on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main exhibition contents of the museum. At the same time, the representa­tive cases of foreign museums are cited for demonstrat­ion.

Keywords Anji Branch of Zhejiang Natural History Museum, green architectu­re, local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 图 1 “金钉子”地层剖面
图 1 “金钉子”地层剖面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