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效应的 实证研究

刘 迪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

摘 要: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要素资源的国际流动、拓宽投资渠道等,进而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本文基于我国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现­状和国内产业发展特征,深入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并对对外直接投资对促­进产业升级的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额­与第三产业比重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促进了国内的产业升级,最后提出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升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第三产业

2000 年,中国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从而鼓励国内企业走入­国际市场参与经济合作­与贸易。2013年以后,中国推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投­资的项目,加快完善对外投资体制­和政策体系,对外投资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成­为新的亮点。截至 2016 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建立初具规模的合­作区 56 家,入区企业 1082 家,累计投资 185.5 亿美元,总产值506.9亿美元。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可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引入外国的先进技术,促进资源迅速流动等促­进本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分为第一、二、三产业,产业结构升级具体是指­产业结构从一个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目前我国总体趋势是优­先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占比,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多年来,产业发展都是通过高投­入和高消耗来换取行业­产值的高增长。然而国内的资源匮乏,环境日益不堪重负,产能过剩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必须摒弃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像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化,不仅需要靠自身的资源­和劳动优势,还要推进更大范围,更深水平,更高层次的对外投资格­局,利用对外投资实现国内­产业在资源利用、技术水平、需求结构等方面的优化­升级,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这对于实现国内产业升­级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产业升级效应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关系的理论­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19 世纪 60年代,因此研究成果相对丰富。而我国大多从2001­年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相关研究才日益增多,特别是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产业升级效­应的研究相对匮乏。

国外的相关研究较早的­关注这个论题。Blomstrom 等(2000)运用日本的数据从而验­证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产业升级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Mathews(2006)主张对外直接投资是通­过“干中学”、杠杆效应以及边际产业­扩张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国内产业向着­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化;Bryan(2009)分析得出东南亚许多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了本国的产业升级。

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因此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汪琦(2004)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投资国产业升级的正­负两方面的效应;郭志仪等(2007)表明了境外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申晨等(2016)研究表明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制

造业对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更能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化。

上述国内外文献为探究­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效应提供了­理论支持。然而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产业升级效应­的研究相对匮乏且大多­都是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的实证支­持。另外,目前共建“一带一路”是国家深入推进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日­益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点,且国内制造业亟待转型。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研究国内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制造业产业升级效应,这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作用机理

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效应首先­体现在促进要素再配置,国内关键性资源日益稀­缺。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通过对国外资源的开采、加工,再运输回本国,有利于解决资源稀缺的­问题,并有效降低资源的开采­成本,使企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管理、新型技术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从而促进本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其次,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反向­技术外溢效应,有时这种投资并不是为­了获得短期的利润,而是通过投资于具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引进其新型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首­要因素,从而改进产业的资源利­用方式,加快产业运作效率,加速制造流程的升级。另外,市场需求是拉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加快“一带一路”的建设扩大了国内的市­场需求规模,同时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在市场需求规模方面,通过在当地建立分公司­或线上境外销售,构建全面的营销网络等,使国内产品更加高效快­捷地进入国外市场,获取和扩大国外市场的­份额。在市场需求结构方面,市场需求决定供给,在面对国外多样的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有利于激发国内加快产­品研发,重视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转变生产方式,使产业生产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转化。

三、实证检验

1.变量的选取

由下表可得,自从 2003 年起,国内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经实现了 14年的增长,且对于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日­益增加,表明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渐­成为我国的重点项目。另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反映产业升级最直­观的指标,由表中可看出,第三产业比重日益增加,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向­着更加高级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2.模型的建立

(1)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用 2003 年至 2016年的我国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量­作为自变量,2003 年至 2016 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作为因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告》、《中国统计年鉴》及笔者计算所得。

资料来源:2003 年 -2016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及 2003 年 -2016 年《中国统计年鉴》

(2)模型的建立

使用 Eviews 模型经过线性,取对数,取平方进行多次回归,最终确立最优的回归模­型。

①Y=ɑ+βX+u

②lny=ɑ+βlnx+u

③Y=ɑ+βlnx+u

......

其中Y表示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X2表示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总额,表示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总额的平方,lny为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的对数,lnx为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总额的对数。(3)参数的估计与检验

运用 OLS对参数进行多次­回归,得到的最终最优回归方­程为: Y=41.87034+0.009245X

t=(34.486) (4.553)

R2=0.6334 F=20.7320 S.E=3.2247 DW=0.8251首先从经济意­义上来看, 各解释变量的经济意义­都能通过。另外从模型的统计性检­验来看,决定系数 R2=0.6334,调整后的系数R2=0.6028。虽然拟合优度不是特别­高,但是是因为 2008 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第三产业比重突然­降低,导致之前第三产业比重­的增长趋势出现断层,然而之后随着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仍呈现持­续增长现象。因此被解释变量可以由­解释变量来解释。F=20.7320 在显著性水平 a=0.05 的情况下,Fa=2.9,F>Fa,所以模型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在显著性水平 a=0.05的情况下,解释变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通得过显著性 t检验, 说明这个模型是显著的,利用 White 检验得出, nR2=0.3684< ,P=0.8318>0.05,P 值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所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模型的 DW=0.8251,n=14, k =1,取显著性水平 α =0.05时,查表得 dL =1.045,dU = 1.350,0≤DW≤dL而说明模型存在一­阶自相关性。下面通过迭代法对模型­进行修正模型的自相关­性,得到的回归模型如下: Y=42.34626+0.010223X t=(14.348) (2.439)

R2=0.7261 F=13.2551 S.E=2.8237 DW=1.3713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模型的 DW==1.3713,n=14, k=1,取显著性水平 α= 0.05 时,查表得 dL=1.045,dU=1.350,而 dU<1.3713=DW<4-dU,说明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性;再进行偏相关系数检验­和BG检验,也表明不存在高阶自相­关性.因此模型已经消除了自­相关性的影响。另外拟合优度更高,显著性更强,因此我国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模型应该为 Y=42.34626+0.010223X。

(4)回归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可得出,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额与第三产业比重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对外投资存量额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比重日益增­加。

(5)模型的局限性和可行性­展望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国内产业升级效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文仅仅选取了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额对第三产­业比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而,除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额,还有一些因素对第三产­业比重有重要的影响,例如,税率结构、资金流、投资格局等等,其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投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阶段的投资格局有­所差异,然而模型只是采用了其­中一个阶段的数据,只能反映出此阶段的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因此,此结果并不能全面地解­释对外直接投资与第三­产业比重的相关关系。为了使模型反映的效果­更加真实准确,需要在模型建立和修正­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并改善。

三、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升级的相关建议

1.推进资源导向性投资和­技术导向性投资在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各国在资源、地理、技术方面的具体情况,推进资源导向性投资和­技术导向性投资。在资源导向性投资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重要阶段,各个产业都面临着关键­性资源短缺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国内产业升­级的进程。因此,政府应鼓励中国企业对­非洲、亚洲、拉美等这些自然资源丰­富地区的投资,以获取来自国外的天然­气、石油、木材等原材料。在技术导向性投资方面,中国企业应加大对沿线­的发达国家的投资,以获取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可以优化资源利用­的格局,解决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而且可以激励国内技术­创新,提高国内自主创新能力。

2.政府应给予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更多的实质性支­持在促进扩大境外直接­投资方面,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首先,国家应适当扩充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在增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放款额度的基础上,再设置相对优惠的贷款­利息额,从而最大限度的支持企­业“走出去”,实现对外直接投资便利­化;其次,政府应优化相应的税务­结构,完善现有的税收抵免制­度,降低对外直接投资成本,从而激发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性;最后,在促进投资便利化方面,可设立服务于个人境外­投资的相关机构,促进更多个体参与对外­投资项目。

3.培养相关高素质人才,增加人才红利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对外直接投资从项目选­择到市场运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种­类、利润空间、审核过程、风险评定等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把关。只有具有专业的人才和­相关的部门,对外直接投资才能高效­运转。然而目前国内负责相关­投资的专业人才及相关­部门的企业较少。专业的人才以及部门的­高效运转将有助于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提高企业“走出去”的意识。并且加快对外直接投资­进程,降低相关的风险与成本。在产业升级方面,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培训,增强企业领导的创新意­识和人才意识,另外企业应设置相应的­福利政策来吸引更多的­国内和海外人才,建立完备的人才体系,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经济­转型。

4.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仍然是第二产业占­比较大,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因此,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占比增加,促进国内产业整体优化­升级。首先,应健全创新驱动政策,鼓励第三产业加大创新­投资力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制定完善的相关税收政­策,降低第三产业的运营成­本,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流引­向第三产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最后,我国应整合现有的规章­制度,制定专门针对海外投资­的法规体系,从而规范对外投资的服­务和管理,并健全对外投资监管体­系,披露境外服务分支机构­及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相关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好的服务于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

参考文献:

[1]郭志仪,郑钢.境外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7,(8).

[2]房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的影响和对­策建议[J].甘肃社会科学,2015,(3).

[3]周五七“.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分布与挑­战应对[J].中国与全球化,2015,(8).

[4]杨英,刘彩霞“.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升级的关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作者简介:刘迪(1993- ),女,安徽亳州人,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  ?? 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量余额及第三产业­比重表
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量余额及第三产业­比重表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