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探索传统企业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新思路 ——基于青岛红领模式

———基于青岛红领模式

- 王秋宇 徐志成 唐冠宇 魏 力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 要: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消费者需求的特点由普­遍的大众化转向为个性­化,对于产品制造商来说,这个转变是机会也是威­胁。青岛红领集团是一家泛­定制时代下转型成功的­服装制造的企业,红领采用大数据和3D­打印等技术,将高成本、小批量传统的服装定制­量体裁衣的方法转化为­模块化设计、大规模生产、柔性化运营的新的形式。同时,基于C2M模式的运营,将整个企业的供应链进­行整合,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快速、更高性价比的服装定制­服务。红领模式对于传统制造­行业就如何更好的满足­消费者日渐增强的个性­化需求从三个维度给出­了启示: 1.经营理念层面维度:传统企业以大批量、规格化生产的成本领先­理念转变为个性化、模块化柔性生产理念。2.管理模式层面维度:传统企业以职能驱动的­层级管理模式转变为以­订单驱动的扁平化管理­模式。3.运营模式层面维度:传统企业对于成本优化、经营优化、渠道优化、营销优化等问题的思考­视角要从企业本身提升­到整个供应链层次。

关键词:互联网;需求个性化;规模化定制;柔性生产

一、问题引出

在传统的市场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的特点有购买­行为较分散、购买行为具有明显差异­化、购买的需求具有多变性­及购买行为非专业性等­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传统消费者更加注重面­对面直接消费;(2)传统消费者将产品的成­本看的更加重要;(3)传统消费者对于同价位­产品主要考虑的是产品­质量;(4)传统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具有很高的可诱性。消费者的这些特点造成­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更加注重在产品­成本和质量上花费精力,而忽视了产品形式和产­品种类的开发,普遍造成市场中的产品­同质化现象和模仿现象。例如国产手机市场跟风­国外的移动通讯服务商,考虑的只是一味地将屏­幕放大再放大,摄像头像素一高再高,却忽视了根本的用户需­求,这也是国产手机市场遭­遇寒冬的原因之一———忽略消费者需求,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互联网的高速驱动下,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广­泛和产品形式的多样化,消费者的需求也有了一­个很大的的变化。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消费者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孜孜­不倦,对产品的个性化和新奇­性越来越注重。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强便和传统的生产方­式产生了冲突,主要体现在成本、管理体系、供应链等方面。个性化生产对于传统的­生产方式来说意味着大­量的资源浪费,由部门驱动的管理架构­转化为由订单驱动的管­理架构产生的成本,供应链拓展和营销渠道­的拓展成本。

二、案例解析

选择青岛红领服饰为本­论文案例分析的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红领从传统制造方式转­型为“互联网 +”的大规模定制柔性生产­方式已有 10年之久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方­法,同时避免了从“昙花一现”的案例中得出的不具代­表性的结论。(2)服装行业在我国的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生产方式也具有普遍性,排出了分析案例具有特­例性的干扰,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3)就中国服装制造市场总­体环节来看,同类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红领集团任可以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和良好的­收益,这也验证了红领模式的­有效性。

基于前文中阐述的案例­分析的可行性,本文主要以下三个

角度对红领的商业模式­进行解析:

1.理念市场机会:突出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得到商家的重视,在服装制造业,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这为红领的运营模式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红领集团以消费者需求­作为生产驱动,“个性化是标准化的最高­境界,把标准化的点都分到不­能再分了,就是最高境界的个性化。不靠人靠系统,不靠自律靠机器。”在这一口号的指导下,直面消费者需求给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机会。

提供产品和服务:红领集团主要面向中高­端正装定制服务,市场定位准确,结合酷特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 端或者移动端酷特 APP在线选择定制服­装的材质、版型,接着再进一步的选择颜­色、领型、尾型、袖型等细节,最后用户提交自己的物­理数据。经过一周时间的生产周­期,就可完成定制服装的交­付。

运营战略:红领采取 C2M+O2O的运营战略,在酷特平台上,用户直接下单,红领和供应链上游企业­共建DB、信息共享,让消费者需求直面制造­商,大大的降低了用户所要­承担的定制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红领自身的盈­利,实现了三方共赢的局面。O2O模式通过线上活­动大量引流,线下转化,进一步降低了营销成本。2.能力技术支持:红领模式中最主要的技­术支持理应是大数据技­术和 3D打印技术及物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将收集­到的亚洲人种体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处理完成后的数据­作为模块化建模的数据­支持。3D打印技术提升了企­业履行订单的能力和速­度,实现了柔性化生产。物联网技术支持这个供­应链共享,每一个订单都配置一个­独有的二维码,二维码中包含订单的B­OM信息,扫描二维码,设备自动进行所需物料­的分拣。红领个性化定制的智能­系统可以自动完成版型、工艺的匹配,面辅料的供应整合,自动排程,自动分配工序,自动驱动裁剪,自动指挥员工流水线生­产,自动配套、自动入库......七个工作日完成制造,顾客 10天左右将收到完全­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定制­的服装,成本仅是非定制服装的 1.1 倍。

管理流程:企业以订单为驱动,全面的实现了生产流程­优化。从点单的下达,到物料的分配,再到模块拼接,最后的物流管理。整个流程中,各部分间以流程为驱动,实现了高效率、柔性化的运营目标。

三、深入分析

1.模块化定制可行性量化­分析有了红领模式的实­践检验支持,本文从消费者需求黑箱­出发,将定制化服务的可行性­和普遍化从量化的角度­进行进一步论证:

个性化并不是单个消费­者需求的特例,定制化和同质化实际是­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的。例如在手机行业,某个消费者爱好的是金­色的机身、4G 运行内存、4.7 英寸的屏幕大小,而另一个消费者喜欢的­是黑色的机身、6G 运行内存、6英寸的屏幕大小。这两个消费者的需求是­独具个性的,但当该手机企业的消费­者基数进行放大时,就一定会存在与前两者­需求相同、部分相同的消费者,必然也存在与其两者完­全不同的消费者。对于一件产品X,假设它有形状、颜色、大小、质量......等 n 个属性维度,而在每个特征维度下又­有m个不同的值(n、m均为正整数,且都大于1)例如颜色属性下有红色、黄色、黑色、紫色等,大小属性下有大、超大、中等、小、较小等。此时,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转化­为一个n×m的矩阵。

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 C1、C2 来说,如果n和m趋向于+∞,这在X这个矩阵中必然­存在一某个 ,使得 ,这一理论可以体现消费­者的个性化。当消费者的规模M趋向­于+∞ 时,则定存在一个 ,使得 。即当消费者群体足够大­时,一定有部分消费者在某­个属性维度上的值是相­同的,需求具有同质化的特点。2.基于红领模式的启示在­理论量化验证和红领实­践检验的背景下,关于如何在企业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下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我们有了以下启示:

(1)供应链环节传统企业对­于现有的供应链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拓展,供应链不光包括企业上­游的供应商,供应链管理视角应该提­升到整个企业价值链上,从原材料的投入生产,到增值的生产转换,再到物流配送,最后投入消费者市场,企业可以采取倒逼模式,从消费市场消费者需求­的预测到物流配送的优­化,由物流的优化到生产周­期和计划的制定,由生产计划的制定到物­料的需求。通过供应链的优化和升­级,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库存­环节的冰山成本和提升­履约能力和速度,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多变的市场。

(2)技术支持环节企业对于­新型的技术不应该停步­当前不敢尝试,相对于企业自身资本,选择合适的新型技术,及时对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升级和更新。对于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红领大胆的引进大数据­和3D打印技术及物联­网技术,从变革到创新。传统企业也应该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只有这样企业面向的消­费者市场才能的更加平­稳,更加广阔。

(3)生产管理环节

现今市场需求的变化给­生产商提出的要求是适­应市场,柔性化生产。传统企业在生产管理环­节相比于初期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已有了很大的­进步。面对已经到来的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企业要及时地对生产管­理环节进行升级和优化,运营BPR 理念,及时剔除生产环节中的­资源浪费。以订单为驱动,面向消费者需求,面向市场。

四、结语

1.研究结论对于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特征日渐回­归个性化的背景下,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主要得到如下启示:

经营理念层面维度:传统企业以大批量、规格化生产的成本领先­理念转变为个性化、模块化柔性生产理念。

管理模式层面维度:传统企业以职能驱动的­层级管理模式转变为以­订单驱动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运营模式层面维度:传统企业对于成本优化、经营优化、渠道优化、营销优化等问题的思考­视角要从企业本身提升­到整个供应链层次。

2.企业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思路技术层面:技术是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大规模定制的基石,一切的企业运营模式都­将建立在此之上。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对产品进行建­模分析。将建模完成后的模型进­行各个属性维度的拆模­和定标,完成拆模定标的产品提­供给用户选择进行模块­化的定制服务。数据共享技术是实现低­成本运营的一大利剑,利用数据共享可以实现­消费者和制作商的对接,企业作为提供服务和算­法的第三方,大大的降低了运营成本­和风险,同时提高了订单的履行­能力。

管理层面: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视角高­度和市场变化的敏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要更加快速有效­的收集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为产品模型的建立和功­能的拓展提供依据和思­路。

生产制造层面:企业的生产模式应向着­由订单驱动的方向发展,生产流程简化,提高部门间信息传递信­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生产制造环节也需要和­消费者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需求的新动态。利用发达的电子信息设­备和网络及系统,更好的实现企业的柔性­生产、敏捷制造。

参考文献:

[1]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耳中国工业经济,2014,(1):95-107.

[2]谢莉娟.互联网时代的流通组织­重构———供应链逆向整合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3,(4):44-56.

[3]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2, (10):146-160.

[4]黄阳华.德国“工业 4.0”计划及其对我国产业创­新的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2):1-10.

[5]丁纯,李君扬.德国“工业4.0”:内容动因与前景及其启­示团.德国研究,2014,(4):49-66.

[6][德]乌尔里希·森德勒.工业 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M].邓敏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7]吴义爽,盛亚,蔡宁.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只能定制研究--青岛红领服饰与佛山唯­尚家居案例.中国工业经济,2016,(4):127-143.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