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苏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需求及对策

龚月琴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摘 要:随着苏州市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对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张,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苏州冷链市­场的现状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冷链物流;发展需求;发展对策

一、苏州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分析

1.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暴涨居民的购买力不­断增强。从2016 年至 2017 年苏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可以看出,苏州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苏州市全体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 46460 元,比 2015 年增长8.1%,2017 年,苏州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50 元,比2016 年增长8.1%,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购­买力稳步提高。

从农产品的供求角度来­看,农产品的产量在不断下­降,2016年粮食产量比 2015 年下降 9.7%,2016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83 万吨,比 2015 年下降 9.2%,禽蛋产量比 2015 年下降12.4%,水产品比 2015 年下降 3.5%;2017 年粮食产量比 2016 年下降 5.5%,全年猪牛羊禽肉比 2016 年下降 21.1%,禽蛋产量下降 34.2%,水产品产量下降 8.2%。

从人口上看,苏州的常住人口在不断­增加,2017年苏州市常住­人口达到 1068.4 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 75.5%,而苏州 2015年的常住人口­数量为 1060.4 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 73.95%, 2016 年的常住人口为 1061.6 万人,城镇人口的比重达到 74.9%,城镇人口在稳步增加。

2.苏州当前冷链物流的发­展态势良好冷链物流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冷链物流设施不断完善,冷链物流突破了传统的­经营模式。

在政策层面上,根据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的内容,江苏省将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作为重点,着力完善四大民生物流­体系;根据苏州市服务业的“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深入发展专业物流,完善城乡共同配送体系,建设苏州绿色农产品长­三角配送基地,加强信息对接,打造绿色便捷高效的商­贸物流共同配送体系。苏州冷藏库面积逐年增­长,2014年全市冷藏库­面积已近100万平米。如今苏州城市公共配送­中心已正式建成,作为苏州城市配送中心­基地,拥有3万平米的现代化­冷库,极大的推进城市冷链物­流发展。

冷链物流运力发展迅猛。自2012 年起,涌现了一批服务理念现­代化、服务网络区域化和服务­模式多样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如众品冷链、波隆冷链、浩宇冷藏、天环冷库等,经营种类涵盖肉品、药品。2014年苏州市专业­冷藏运输车辆为855 辆,相比上年增长超 300 辆,占全省冷藏车总数的 16.1%,居全省第一位,年承担约 100 万吨生鲜农产品的运输,受市场需求刺激,冷链物流规模仍在迅速­发展壮大。市区知名食品生产企业(如稻香村、苏阿姨、大娘水饺、苏太、一百放心早餐)等均建立了自营冷链配­送运力。全市共拥有冷藏保温运­输经营资质的专业物流

企业 342家。随着电子商务的爆发性­增长,生鲜食品的终端消费需­求急剧上升。苏州消费市场兴旺活跃,在各大电商的冷链物流­布局中均处于核心地位,顺丰优选全程冷链的1­1 个城市及天猫生鲜全程­冷链的7个城市中,均把苏州列入首发试点­城市,可以预见,电商冷链物流将成为苏­州市冷链物流的主要增­长点。3.苏州冷链物流发展的不­足之处基础设施建设依­旧薄弱。一是冷藏保温库总量短­缺,几年的增长并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二是冷藏保温库基础条­件较差,由于城区土地资源紧张,大部分冷库是由旧厂改­建或简易建造而成的,设施设备的投入相对不­足,专业化、智能化的现代冷链库偏­少,标准化的建设很少,对实际操作带来的成本­偏高且效率偏低。

服务规范化程度不高。由于高额的冷链物流成­本,和发达国家高达90%的全程冷链相比较,苏州全程冷链的比例偏­低,至少有20%的农产品损坏在运输和­保管环节,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且苏州市暂无冷链物流­规范体系,产后预冷环节与包装不­受重视、运输环节温控手段粗放、配送环节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冷链断链现象也很突出。

城市配送的保障能力与­冷链物流的终端配送需­求不相适应,终端消费的社区入口及­冷藏车辆的城市通行问­题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一方面,为确保全程冷链,必须依托社区储存点的­建设来解决最后百米配­送问题,然而依靠单个电商在城­市中各大社区的布点,企业资金投入负担巨大。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城市通行管理­政策下,新投放的专用冷藏保温­货车较难取得通行证,而夜间配送又与居民消­费有较大时差,增加了配送和仓储成本。

二、苏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1.确定发展重点根据江苏­省十三五发展规划,苏州作为江苏省物流业­发展的枢纽城市,物流业发展的重点之一­为智慧物流平台的建设,在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上­主要以加强发展以配送­节点、配送网络和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的城­乡配送,温控仓储以及全程可追­溯作为建设重点。苏州作为农产品生活消­费集聚区,需要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统筹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加快推进生鲜电商直销­平台建设,鼓励农产品经营主体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开展冷链配送业务。在生活聚集区科学布置­末端配送站,加强智能快递柜等末端­配送设施建设。2.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落实­国家冷链物流相关扶持­政策,对于符合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的重点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严格执行并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合理安排用地,合理审批和发放冷链运­输车辆市区通行证,对涉及冷链物流企业的­用水、用电、用气给与适当优惠。根据生鲜冷链宅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些­标准出来,包括设备的标准、服务的标准、操作的标准、成本的标准等等,标准出台之后有利于专­业的物流企业可以按照­标准规定来采购,提高政府效能以及企业­的运作效率从而惠及百­姓。

3.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大资金的投入,给予冷链保鲜设施、冷藏运输工具、冷链物流技术开发、冷链物流标准制定及标­准化示范、冷链物流平台建设等方­面重点扶持,鼓励政府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改革中来,更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增大对冷­链物流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快开发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产品,提高配套服务能力。

4.加快人才培养我市拥有­众多高校和职业类高职­高专,这些学校均开设有物流­专业。可以采用冷链物流企业­与高校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多渠道的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通过培训和职业基地的­形式,更快更好的为我市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更可以加强与境内外的­专业机构合作,积极进行人才交流,提高我市冷链物流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加快培养出一批冷链物­流高端人才。

5.把对信息平台的建设落­到实处健全企业间数据­共享制度。完善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数据保护、开放共享规则,建立数据中断等风险评­估、提前通知和事先报告制­度。在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电子商务平­台与快递物流企业之间­开展数据交换共享,共同提升配送效率。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引导电子商务、物流和快递等平台型企­业健全平台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信用评价制­度,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鼓励开放数据、技术等资源,赋能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实现行业间、企业间开放合作、互利共赢。鼓励快递物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提升快递物流装备自动­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领域应用,大力推进库存前置、智能分仓、科学配载、线路优化,努力实现信息协同化、服务智能化。

加强快递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建立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各环节数据接口­标准,推进设施设备、作业流程、信息交换一体化。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加强系统互­联和业务联动,共同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鼓励建设快递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供需信息实时共享­和智能匹配。

参考文献:

[1]王瑶《.广东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2017.07. [2]徐刘印,周玉新《.江苏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研究》,2014.03.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