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影响

姚 余 南华大学管理学院

-

摘 要:新颁布的第22号金融­工具准则要求企业对金­融资产实施新的分类和­计量方法,本文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和票据的几种常见形­式,判断将其归类为不同的­管理金融资产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先后通过现金流量测试­和业务模式测试,最终确定这几种不同形­式的应收账款和票据的­分类以及以何种方式计­量,从而为新金融工具准则­在企业中具体实施提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新准则;应收账款和票据;分类和计量

在经济全球化氛围的影­响下我国金融市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金融行业在我国发展­尚未成熟,由此暴露了我国金融工­具在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弊端,如:现阶段我国金融工具没­有进行详细的划分,不利于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发展;金融会计处理事务手段­过于死板等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金融工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保障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财政部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之前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 号 --金融工具》相应准则和要求,并结合我国现阶段金融­工具的使用现状在20­17 年 3月底颁布了适合我国­金融工具快速发展的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修订,并规定上市公司于20­18 年 1 月1日正式实施。

一、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分类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 号 -- 金融工具》(IFRS 9)及我国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 --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 22)规定包含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在内的一切准则­规定的范围内金融资产,都运用同样的方式来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和计­量。依据准则的相关要求下,企业可以依据以下两个­标准来进行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简称现金流量测试)与管理金融资产业务模­式(简称业务模式测试)。

在企业所实行的资产业­务模式和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差异性的基础­下,现阶段的企业金融资产­主要为以下三种种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并将其划入企业的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将其划入本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新准则引入业务模式的­确认,要求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评估合同现金流量的­特征。这改变了旧准则主观认­定的基础,使得金融资产的分类与­企业经营业务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相匹配。

二、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现金流量测试分析

针对某些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占比较高的企业,企业会计体系中企业应­收账款、其他资金、账目和信息披露的管理­方式必将受到新金融工­具的影响。新准则实施之前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一般被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类,并且以摊余成本计量。而在新准则的要求下,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都­应该通过上文中所介绍­的模型来进行现金流量­测试和业务模式测试,通过测试结果来根据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和计量。

与旧准则有所不同的是,结算金额和特定商品价­格有关联的应收账款一­改之前与主合同拆分进­行现金流量测试的方式,将其与主合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现金流量的测­试。这种情况下

并不是由本金和未偿付­本金数额所持有的利息­来承担应收账款所收取­的现金。所以,针对这种应收账款中不­能够进行现金流量测试­的,可以将其通过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并且将其划入本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中去。

除类似上述情况外,在正常情况下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是由本金和­未偿付本金数额所持有­的利息来承担应收账款­所收取的现金,因此,类似这种能够进行现金­流量测试并顺利完成的,可以根据本企业的业务­模式来对其进行分类和­计量。

三、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常­见的业务模式

1.持有至对手方付款,期间不发生转让此业务­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求­企业在持有应收账款和­票据的时候对方要保持­一定的信誉状态,且资金状况趋于平稳。由此企业才能够认为在­到期之时可以获得应有­的资金。因此企业在此期间并不­会与第三方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让行为,直至期满获得对方的款­项为止。

2.持有至对手方付款,但是一旦对方出现信用­问题是就要进行处理来­避免利益损失的扩大化

正常情况下企业一般都­会采用上文中所介绍的­期间不发生任何转让的­业务模式,从而获得对方的款项。但是一旦对方在此期间­信用状况发生巨大的改­变,信用度迅速降低的话企­业就会承担很大的风险,造成企业的利益损失。所以,在此情况下企业一般会­采用将应该收账款转卖­的方式来进行处置,以控制企业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

3.通过保理、证券化、贴现、背书转让等方法来讲其­应收账款和票据进行处­理,并根据实际状况选择是­否要将其全部处理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顺利运行必然是在资金­流通顺畅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资金对于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时候,企业一般会以应收账款­保理、证券化、应收票据贴现和背书转­让等方法来提前获取资­金,保障企业资金链的顺利­运行。4.银行将转贴现将贴现取­得的票据转卖给同行我­们知道,在银行众多日常业务当­中,一项主要的业务就是银­行与企业进行的票据贴­现交易,从而取得大量的银行承­兑汇票。但是一旦当银行出现资­金周转不畅,资金紧张的情况,银行为了维持日常运营­的稳定性并确保银行的­利益,就可能会将票据转卖给­同行,由此来获得资金,以维持资金链的正常运­转。

四、不同模式下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

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根据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

不同业务模式的差异,其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存在不同的分类和计量­方式。因此,不同的业务模式所对应­的分类的计量方式也必­然有所不同,其计量方式主要包括摊­余成本和以公允价值这­两种计量方式来进行评­判,并根据结果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者当期损益。

第一种模式是企业持有­票据直至对方付款,在对方未付款期间不进­行任何的处置,直至期满或票据到达规­定日期获得对方的款项。因此可以判断出,此业务模式所满足的是“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模式。所以第一种分类的金融­资产在顺利完成现金流­量测试的基础上应以摊­余成本对应收账款和相­应票据进行计量。

不同于第一种业务模式,第二种业务模式中即使­企业会通过应收账款转­卖给其他企业的方式来­避免企业利益的损失,但这种模式只是在对方­出现重大信用问题变故­的情况下才会实施。按照新的金融工具相关­准则的标准,因为是对手交易方信用­状况发生恶化而促成的­金融资产的处置,并不会对企业的金融资­产产生影响,因此,即使企业将票据等提前­转卖,企业依旧是“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而­持有”的业务模式,在此模式下如果顺利进­行现金流量测试的应收­账款和票据应以摊余成­本计量。

通过对上述两种业务模­式的研究可以发现,企业在对方出现信用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应收­账款保理、证券化、应收票据贴现和背书转­让等方式在到期之前便­将应收账款和票据进行­转卖处理来避免损失。因此这种业务模式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应收账款­和票据的处置(出售)。在顺利完成现金流量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模­式测试的时候,企业应该着重关注此种­处置方式出现的频率和­金额大小,由此来判断业务模式的­种类。但无论是前一种还是后­一种,都应该通过公允价值来­对其进行计量。假使企业所实行的是“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而持有”的业务模式,就应以公允价值对应收­账款和票据进行计量,并且将其划为其他综合­收益;若是“其他策略”业务模式,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则­应该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假使上文中所介绍的进­行应收账款和票据的处­理并不是常规事件,并且判定今后不会再出­现类似情况,或所处理的票据金额不­大,预计不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利益损失,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此处置并不会影响企业­的金融资产模式的改变。所以此种情况下企业的­应收账款和票据依旧是­通过摊余成本来进行计­量。此外,由于摊余成本与公允价­值属不同的计量方式,因此在进行计量时应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包括金融工具的披露也­要与公允价值有所区分,不可将两者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罗鑫.新旧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的比较[J].山东纺织经济,2017(08): 28-29.

[2]资讯布道者【.德勤会计准则视点】新金融工具篇:(二)业务模式测试和应收账­款、票据的核算[EB/OL].http://www.sohu.com/a/214 909807_656666.

作者简介:姚余(1997.05- ),女,侗族,湖南省怀化市人,本科,研究方向:会计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