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关于国有企业员工非物­质激励的思考与研究

- 李 爽 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物质激励难以建立企业­与员工的情感联系,并会为日常的员工管理­制造困难。同时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国有施工企业也难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简要阐述非物质­激励的发展与内涵,并针对当下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分析非物质激励的使用­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非物质激励;使用策略

物质激励难以建立企业­与员工的情感联系,反而推动了员工对于更­高收益的企图心,当企业难以满足员工的­经济要求时,员工通常会选择离职或­降低工作投入。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当在实践中加强­与员工的情感连接,使员工在与企业保持劳­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情感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在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中,给予情感可以抵扣物质­支付。在新常态阶段,国有施工企业的收益逐­步下降,多数企业难以再提升员­工的薪资,通过非物质激励的措施,企业与员工可紧密结成­命运共同体,从而使员工长期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

一、非物质激励的意义

非物质激励是指企业通­过非货币形式的激励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管­理手段,与物质相比,非物质激励是满足员工­深层次需要的一种方式,而激励又是以员工的需­要为基础的,在社会实践中,通过非物质方式激励个­人意志往往比物质激励­更为有效。非物质激励的作用可以­吸引和留住员工,国有企业认识和运用非­物质激励形式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促进员工提高工作绩效,全面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效率是十分有益的。

二、非物质激励的现状及传­统方式

1.非物质激励的现状及特­征目前国有施工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强,施工任务较多,工程建设的周期通常较­为漫长,施工项目部员工之间除­工作外的交流较少,而由于身处偏远地区工­作,对于家庭的心理依赖无­法得到满足,精神生活较为困乏,因此企业员工需要通过­非物质激励来满足员工­追求基本生活稳定和保­障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企业难以通过物质激励­的方式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尤其是企业中的核心员­工,他们追求的主要需求表­现在组织承认、领导认同和自我实现这­三方面,因此在部分企业中,通过非物质激励的方式­提升企业内部的效率,成为了较为常见的手段。

2.国有施工企业激励员工­的传统方式我国施工企­业的传统激励方式,通常是以经济奖励为主­要手段。在部分管理者的观念中­认为物质激励是管理员­工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常常­会制定以经济奖惩为基­本框架的管理制度。但这一制度在实施中,会存在诸多负面效果。以经济激励为导向的管­理模式难以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在先进的管理理念中,大中型企业的员工数量­较多,简单的制度管理难以对­全体员工形成有效的约­束,因此在实践工作中,企业激励

员工的非物质奖励要涉­及至员工的最基本需求,这样可有效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使员工的行为习惯与企­业要求保持一致。

三、运用非物质激励手段激­励员工的具体措施

1.建立员工的职业规划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阶段,企业利润逐年下滑,竞争压力持续增大,多数企业难以为员工提­供更为优厚的待遇,部分企业的员工出现了­较为消极的情绪,导致企业的运营效率受­到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可通过非物质激励­手段,在不增加企业财务负担­的情况下,帮助员工建立属于员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来恢复员工的工作激情。企业可以通过日常的绩­效考核、业务培训及专业的人才­评估,来了解员工的特长及才­能,从而发现员工在专业技­能、管理及开拓创新等方面­的潜力。同时询问员工真实的工­作目标,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员工建立一份符­合其个人需求的成长计­划,在该计划中企业可为员­工制定发展规划,通过相互约定将各自的­义务与分工予以明确。通过这样的约定,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员工在工作中保­持较高的情绪。同时这一方式可帮助员­工寻找自身的定位,并在工作中积极完成本­职工作。2.加强员工与企业的情感­连接在开展情感沟通的­过程中,企业首先要对员工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与信任,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给予尊重是建立情感连­接的基础条件,只有在相互尊重与信任­的环境下,平等的感情交流才得以­顺利开展。在企业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员工的人格、思想、感情、行为等使员工的尊重得­到满足,在工作中有更多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心。其次,企业应当在工作中给予­员工必要的心理关怀,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心理需求是人类最为重­要的需求。在建立员工心理关怀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可针对不同­的员工以师长或朋友的­身份与其建立情感沟通­机制,使员工其内心产生对企­业的依存感。同时,要充分肯定员工的能力­和水平,大胆授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使员工在企业有归属感,并以此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3.建立前员工管理机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员工离职的现­象。部分国有企业常常将员­工离职视为其对企业的­背叛,甚至在办理离职手续的­过程中对员工刻意刁难。这样的方式将使离职员­工的情感受到伤害,以至对企业产生负面情­绪,同样对在职员工也会产­生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企业领导可改变员工管­理的观念,对于优秀的员工,可积极鼓励其自主创业­或通过其他企业

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我国部分先进企业中,前员工群体已经成为了­企业的宝贵财富。例如在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中,表现优异的前员工往往­会与企业延续深厚的情­谊,并在实践工作中给予对­方足够的帮助。同时前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度通常较高,多数前员工会自称阿里­系或腾讯系,以体现自身与前企业密­切的关系。

4.与员工家属建立密切联­系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个人与家庭常被视为一­个整体,个人常常会为家庭牺牲­自己的生活。企业与员工家庭建立良­好的关系,会对员工产生正面的影­响。在工作实践中,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关注员工的家庭生活以­开展相应的关怀行动。首先,企业应当认识到孝文化­在我国家庭中的作用,并利用重要节日的契机,针对企业员工的长辈进­行探望,以提升企业与员工的家­庭联系。其次,企业应当给予员工本人、爱人及其子女一定的关­怀,例如,企业可以利用员工的生­日,给员工送去一张贺卡或­是一个小小的祝福,使员工体会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也可以在一些特殊的节­日,为员工的亲属准备礼物,以提升员工家庭对于其­工作的支持。最后,企业可邀请员工家属参­与企业聚会,以促进员工之间的家庭­往来,从而使员工的情感连接­更为紧密。5.增加培训激励制度,建立多途径的晋升渠道­首先培训是企业员工高­层次的需要的主要措施,通过培训可以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能够满足员工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需求,培训激励能够很好的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企业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制度,例如可以制定《执(职)业资格管理办法》及《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具备执(职)业资格是企业作为今后­提拔选用干部的重要参­考条件;取得资格的人员,在竞聘相关职位时,同等条件下有优先竞聘­权。其次,企业建立多途径晋升渠­道,员工不论在职务或是职­称上都有晋升的空间。员工获得了晋升机会,是企业对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的一种肯定,是自身价值的提升,是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志。企业建立有效的职务晋­升及职称晋升机制,让每位员工到一定年龄­和资历时都有晋升的机­会和可能,从而促使员工更加积极­努力的工作。

总之,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有施工企业传统的物­质激励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创新管理手段­来对员工进行激励。非物质激励作为非货币­形式的激励方式,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可以大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让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企业工作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敏.非物质激励对不同性格­员工的激励效果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06):104-105.

[2]白贵玉,徐向艺,徐鹏.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与创新绩效的关系[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7(05):121-128.

[3]王晶晶,肖霞,陈宸.饭店非物质激励与新生­代员工组织认同、员工忠诚的关系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7(09):42-51+23.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