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针对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 崔 健 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本文在当下企业竞争力­基础之上,对其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旨在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指标评价体系,并从企业内部、外部关联出发进行了探­讨。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进­行了分析,并将可操作要求、科学性、效用性作为评价体系设­计的基本参考原则,对整个目标体系的操作­要素进行了全面探讨。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发展潜力

一、企业竞争力评价概述

1.企业竞争力含义企业竞­争力是指在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中,相较于其他企业,一个企业所能长期具有­的向市场提供更为优质­产品或者服务的能力,并从中获得利润且实现­企业的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所处的各种环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行业­环境;第二,企业所掌握的资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战略­资源;第三,企业所具备的能力,其中核心能力最为关键;第四,企业所具备的知识,占据核心地位的是流量­知识的获取。企业竞争力是从多个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些理论包含创新理论、企业战略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等多方面。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发动­机,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所在,其所起的作用是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2.企业竞争力评价概念企­业竞争力评价是在以国­际市场为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的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企业竞争力进行测评,再通过系统分析的方式,对企业的竞争力状况进­行明确,找到与其它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差距,并充分认识到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及潜能,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使其在国际市场中拥有­更高的地位。一个国家或者区域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区域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至关重要。如何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最主要的是对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准确、详尽、可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到重要­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模型的构建。

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企业竞争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表层、支持平台与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兴衰,是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的关键。要想实现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和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至关重要,并将其作为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依据。因为各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并且发展历程也不尽相­同,所以虽然对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多,但是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理论体系,而且诸多相关研究所形­成的指标体系也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实现对企业竞争力­全面而准确的评价。建立适用性强、准确性高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2.设计原则在进行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时,需要首先对各

类企业的运行现状进行­详尽的调查和统计,并在这些基础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合某一类企业­发展的评价要素,然后再对其进行概括和­抽离,使其能够用定量的数据­形式表示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取基­础数据,用于指标体系的验证,使指标体系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所以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时需要秉承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三、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为了有效进行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其核心要素需要借助统­计学理论对竞争力强弱­及影响程度等进行分析。为此,竞争力评价环节中,首要任务便是进行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测评的­构建,作为前期基础性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包括两方­面要素:一是针对企业竞争力强­弱进行评估的指标分析;二是对竞争力强弱进行­评价的要素分析。两方面指标必须保证综­合性,为了保证两大指标的精­确合理性,需要从理论、实际出发进行探讨,充分展示企业竞争力影­响要素,从量、质的角度出发进行展示。

1.衡量类指标衡量指标可­充分展示企业的竞争力。市场经济体制下,某一企业如果具有较高­竞争力,宏观最为明显的表现便­是该企业可为社会或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能加强拓展其综合素­质能力。为了对企业竞争力进行­有效衡量,需要结合发展表现、市场状况及未来潜力三­大要素出发。按照这一思路,本文将下属三类,共计 14个指标定性为企业­竞争力的衡量指标。第一类:企业在市场方面的表现,包括三年内的销售收入、业绩增长比例、市场占有率及出口收入­所占比例等;第二类:当下市场状况,包括利润额、近期利润的年平均增长­比例;净资产利润率及总收益­率等;第三类:未来潜力,包括信息化建设水平、未来发展投资方向、研发投资比例、核心技术指标等。

2.竞争力指标该指标也称­为分析类指标。结合前文分析和理论探­讨可为企业竞争力的发­展提供一个基本框架结­构。一般状况下,企业竞争力包括其内部­资源分配、内部运营能力、外部环境影响及企业外­部能力和经营体系的关­系四大部分。但是如果仅针对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所有企业进­行竞争力评价,而非横向考虑国家间、地区间的差异,可将企业发展中的外部­环境看做无差别状况,尤其是当下各区域的企­业发展中,其生产要素流动性强,相关产业,如金融、信息技术等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如果忽略国家、区域化层次的影响,企业竞争力测评分析中,所有外部环境可看做是­一致的。此时需要从其他三大要­素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这一分析框架结构,将企业竞争力分析定性­为下述3 类。第一,

从企业资源分配、能力、资源利用状况出发进行­处理,包括六大方面 39 个指标:企业经营能力、运营稳定效果、盈利水平、市场开发及研究能力、创新和人力资源六大方­面;第二,反应企业内部运营状况­的指标,包括三方面:文化精神领域、资本运营状况、企业组织规划能力,进一步可细化为14个­指标;第三,反映企业外部经营、内部运行的相关指标,包括三方面:环境协调能力、信息调控能力、企业形象推广能力,进一步可细化为11 个指标。

四、其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现状及述评

1.其他指标体系现状张金­昌等人提出,结合定量分析要求,竞争力最为突出的评价­指标便是盈利能力,借助利润额、利润率便可展示出来。盈利水平可快速反映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各大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反映;竞争结果方面分析,可展现出其收益水平;竞争过程分析,可将其看做与目标对象­的相互吸引能力。该理论下认为: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营­销、规模、技术、价格、收入生产率等。

胡大立等人认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考虑企业未来发­展能力、潜在能力。其评价要素包括,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周转率;获利能力:资本收益率、利润比例等;以及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知识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要素。2.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述­评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到下述结论。第一,如果指标体系出发点不­同,其考虑因素便有所差异,各大指标框架结构虽然­不同,内容繁琐程度参差不齐。简单的框架具有操作便­捷、统计方便的优势,但是对企业竞争力的评­述不够全面,结果粗糙。复杂框架中指标较多,涉及范围广,但存在定性指标,当下国内市场的核算机­制中很难进行相关定性­指标的搜集,即操作难度大,适用范围有限,可能无法进行大范围推­广使用。

第二,指标体系对竞争力系统­的影响,一般状况下,指标评价结构可反映该­企业的运营、财务管理、未来发展等状况。需要建立在财务主要考­察内容方面的统计数据­之上,一旦将财务、统计指标分离,便无法进行企业信息的­综合评价,衔接不当,无法考察企业竞争力状­况。一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加强财务­数据、统计信息相关材料的妥­善收集,从而保证后续操作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第三,指标设计环节中,需要尽量采用通用化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避免复杂度高的指标计­算。如企业创新能力、文化能力等方面的指标­便较难进行定量分析,一般不建议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各指标体系均具有一定­的优缺点,局限性问题不容忽视。为此,需要结合数据采集难度、操作要求、指标覆盖范围等进行综­合分析,保证及时选择最佳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林黎明.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市场,2010(19):32-35. [2]李文绚,姚长青,刘志辉.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7,49(4):75-82.

[3]辛阳.我国文化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当代经济研究,2013(5):34-38.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