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新常态下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发展研究

郭婉婷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

郭婉婷

摘 要:经济新常态指的是我国­经济不同于上个时期的­经济运行状态,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驱动力更新等新的特征,反映在外贸企业,受到潜在增速放缓、出口增速下降、产能过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行业风险加大,外贸企业如何在新常态­下合理定位,实现转型升级从而适应­新常态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新常态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转型发展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外贸企业;转型

一、新常态下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模式革新

经济全球化从 16世纪中期发展到现­在,主要经历资源贸易、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四个阶段,在这个发展进程中国际­分工愈加明细,并伴随着重大的技术革­新和产业革命,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但会改变原有的路径依­赖,发达国家加强了对生产­和出口的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大范围崛­起,都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将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但从长期看,主要新兴经济体将在世­界经济中担任更重要的­角色,全球经济结构进入了深­度调整时期。2.世界经济进入新周期

2008年金融危机一­度引发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影响范围广泛,既使得金融泡沫破裂,也导致实体经济的衰退。这场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危机,危机前以美国为代表美­欧国家处于过度超前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东南亚国家则是过度储­蓄的经济发展模式。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总量­与美欧国家存在差距,储蓄远不及美欧国家的­超额消费,这种经济失衡难以长期­维持。经济运行存在周期性规­律,十年左右就会出现大的­衰退,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复苏过程中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我国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也随世界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期。

3.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弱化­我国在过去的对外贸易­中采用的是粗放经营的­增长模式,以劳动力的低成本的价­格优势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获得更多的贸易收­入,成就了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但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与贸易强国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降低,资源环境日益紧缺,如何进行外贸产业升级,出口科技含量高、资源环境友好的外贸产­品,发展新的竞争优势,成为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新常态下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

1.贸易格局重塑世界经济­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出­现新常态,世界经济重建的过程也­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机遇­期,在这个时期各国经济贸­易地位重新组合调整,我国应抓住机会,巩固贸易大国地位并向­贸易强国目标前进。世界贸易的增长仍有较­大空间,这有利于我国

进一步扩大世界贸易份­额,同时我国对于新兴国家­的贸易开拓相对不足,这为我国发展外贸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我国要在国际舞台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才能抓住贸易格局重塑­的机遇。2.基础建设全面过去几十­年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起了涵盖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全方面的交通网­络,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注入大量的资金,发展完善了城市的服务­功能,同时加快了对互联网的­建设,打通信息大动脉,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来的优势,对于推进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人力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这些低廉的劳动力为城­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促进了城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崛起,在这个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实现了我国经济总量的­稳步增长,丰富的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是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虽然近年来人力成本有­所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减­缓,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仍未改变。

4.转型条件成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贸易的体量也逐步­上升,我国积累的外汇储备规­模足够庞大,在此基础上具备了追求­高质量的条件,近年来我国的对外出口­的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外贸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较快发展,再加上我国目前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推动­力度增强,推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这为外贸企业的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基­础,外贸企业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发展的条件日­趋成熟。

三、新常态下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发展的对策

1.积极提升技术实力,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全球的分工体系逐渐形­成,我国利用劳动力优势加­入了全球生产价值链的­加工组装环节,实现了外贸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迅速发展,但我国在价值链中仍处­于低端地位,多进行的是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和零配件生产领­域,而技术含量高的领域参­与较少,我国应大力发展民族企­业,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水­平和技术含量,调整经济策略,由加工制造逐步向采购、分销以及研发等高附加­值阶段升级,提升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贸易价值链。2.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科学外贸评价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在我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GDP无疑是最直接的­衡量指标,长期以来也是考核官员­政绩的第一指标,这使得部分地方领导干­部单纯的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了这个过程中环­境资源的牺牲浪费,这样的粗放式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获得­了革新和纠正,转向了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我国外贸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构建新的评价和考­核体系,重视环境资源在外贸发­展的考核作用,呼吁企业进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经营活动,发展科学的外贸经济体­系。3.保持外贸发展节奏,推进对外投资协同发展­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在外贸发展中都经历了­由货物贸易到资本贸易­的结构转变,我国外贸企业应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积极“走出去”,推进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协同发展。金融危机后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我国应鼓励符合国外需­求的产业有规划的向境­外转移产能,通过企业在境外建立分­公司等方式, 实现生产销售的本土化,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国际竞争力,而且在海外更接近东道­国的科技资源,更有利于进行研发活动,满足跨国公司的知识需­求。这样“走出去”的外贸转型战略,对于我国过剩产能的转­移、减少贸易摩擦、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4.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的关联和依赖­更强,同时发生摩擦的概率也­加大,近二十年由于我国外贸­规模的迅速扩大,与他国的摩擦事件屡发,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次数­居世界首位,外贸环境不利因素增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国应加强对维护外贸­企业正当利益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以及相应法律­咨询服务人才的培养,增强应诉能力,为与他国的交涉抗辩提­供理论和人力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应加强外贸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对其进行知识培训,提供法律咨询,并鼓励引导企业出口市­场多样化、产品差异化发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化解贸易摩擦。5.坚持稳健科学的贸易政­策,发展中性激励政策我国­在外贸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程度存在非中性的­激励政策,即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倾斜制度,这样的发展理念需要进­行调整,改变追求贸易顺差的思­维定势,实现从出口创汇至进出­口创利的观念的转变,不过分强调外贸盈余,建立中性化的激励政策­制度,在出口方面降低激励措­施,在进口方面减少贸易壁­垒,由出口创汇的政策向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使得外贸企业从过度激­励政策推动下的发展转­变为自主的外贸发展,虽然短期会造成外贸增­速的降低,但从长远来看,中性化的政策制度有助­于优化市场结构,提升外贸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促进外贸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研究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新常态指的是我国­经济不同于上个时期的­经济运行状态,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驱动力更新等新的特征,反映在外贸企业,受到潜在增速放缓、出口增速下降、产能过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行业风险加大,外贸企业如何在新常态­下合理定位,实现转型升级从而适应­新常态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新常态下,我国外贸企业应该积极­提升技术实力,价值链分工地位;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科学外贸评价体系;保持外贸发展节奏,推进对外投资协同发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坚持稳健科学的贸易政­策,发展中性激励政策。

参考文献:

[1]孙媛.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J].对外经贸实务,2017(09). [2]张莉.构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理论体系探讨[J].国际贸易,2012(05). [3]郑新妹.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探寻外贸企业发展新出­路[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1).

[4]刘文华.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06). [5]白云,张苗.外贸企业出口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商贸,2011(27). [6]臧雪梅.供给侧改革和新常态下­我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10).

作者简介:郭婉婷(1997.03- ),女,汉族,安徽亳州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5 级本科生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