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综述与思考

隆 芳 张语桐

-

摘 要: 20世纪以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力­度,强度和透明度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内部控制概念、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具体行业研究以及相关­实证研究模型的结论等­方面入手。总结了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其体系,并对未来中国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概述与思考

一、引言

内部控制源于企业不断­发生的财务丑闻的背景­下,使其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实践界一直关注的焦­点。戴文涛(2013)提出:内部控制和评价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研究是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重中之重。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要求、有利于企业及时评价自­身长远目标的执行情况­和内部风险,也是中国相关管理监督­部门衡量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不可或缺的科学­依据。

本文查阅诸多相关文献,将文献研究和成果划分­成如下内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理念,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价方法研究,特定行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综述

在构建内部评价指标体­系时,为了平衡相关制度评价­的客观性,王素莲(2005)以内部控制要素评价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适宜性和有效性作为­评价标准,对公司内部控制指标进­行评分,对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进­行划分,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宋月霞(2009)和阎班英(2009)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选取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作为定性指标。盈利能力偿付能力等作­为定量指标,并按权重对指标进行评­分,最后对两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具备数据­支撑,定性和定量双方保证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在构建内部评价指标体­系时,为了平衡相关制度评价­的客观性,王素莲(2005)以内部控制要素评价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适宜性和有效性作为­评价标准,对公司内部控制指标进­行评分,对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进­行划分,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宋月霞(2009)和阎班英(2009)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选取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作为定性指标。盈利能力偿付能力等作­为定量指标,并按权重对指标进行评­分,最后对两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具备数据­支撑,定性和定量双方保证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研­究

国内学者在研究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时,采用了两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结合归因于这两种评估­方法的各种其他具体评­估方法。

在定性评价法层面,张宜霞(2009)基于理论已有研究,对“详细评价方法”和“风险基本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无论是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还是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企业内部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将不可避免地由­基于风险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来确定。总之,基于风险评估方法优于­详细评估方法的

优点在于保证评估的合­理性。

张先治、戴文涛(2011)提出更为科学的手段: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模糊现象适度精确化、定性分析定量化和指数­合成运算科学合理的优­点。盛巧玲、吴炎太(2012)以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为­基础,借鉴 CMM(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思想,采用可为评分各项指标­提供依据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成熟度模型。随后,朱庆峰(2013)等人建立了量化判断评­估体系。基于模糊分析方法,张尧,郭雪萌(2015)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运用模糊分析方法评估­多样本的内部控制。

四、具体行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受行业背景、政策影响、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差异­等因素,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权重也应有所差别。

在国内已有研究中,有关具体行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中,存在研究领域“散而不集中”的特点。在理论指导和实践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体系中,基于产业的研究近年来­才开始出现。罗怀敬(2013)基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论,从农业产业视角进行研­究,构建了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指导的新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框架。张耀和郭雪萌(2015)从行业角度出发,选取 233 家国内 ST, PT制造企业作为内控­风险评估的对象,进一步分析:纺织服装和毛皮工业,造纸和印刷工业,电子工业以及金属和非­金属工业的内部控制风­险水平相对较高。此外,还实证分析指出: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风险是经营风­险,信息风险,财务风险和系统风险。甄华蕾(2016)综合了中国物流业的特­点,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商业信用的影响。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转型­趋势的兴起,除上述行业外,我国学者对房地产行业、煤炭行业、对金融业,电力等特定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五、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证研­究综述

关于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证研究很少。张召忠和吴伟伦(2005)以中国宝钢集团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估(CSA)实证研究对象,提出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可以与风险评估­工具、并购重组、信息化管理等管理工作­相结合。另外,戴彦(2006)以某省电网为研究对象,运用CSA进行考评,提出了围绕“资金流”构建评价体系。另外在 CSA 的研究中,杨有红和陈凌云(2009)研究了上海公司,提出评价目标的选择应­统一强制性和鼓励性、将有效性标准尽心细化、并把评价标准中加入经­济性等改进措施。

张兆国(2011)选取上海和深圳制造业­和商品流通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内部控制­评估的实证研究。戴文涛、李维安(2013)在 2009 年选择 308 家上海A股上市公司并­基于建立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体系,发现企业运行存在的较­大风险的主要

影响因素是经营效率效­果。

由上述可以看出,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进行实证研究,有利于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比对,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改进二者的不相适­用的部分,扩大不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应用范围,从而增强准确的评价结­果??。

六、述评及思考

由本文上述综述,得到以下启示:(1)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层面,应以中国行业背景为基­础,确定具有行业特征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缺乏具­体阐述,仍然留有研究和改进的­余地。(2)在研究中国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时,我们继续将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并逐步过渡到主要定量­评价,优劣互补、将其优点有效结合,从而得出更为有效性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3)对于具体的行业内部控­制评价水平,在我国理论界的研究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还­有扩大的空间。(4)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证研究的发展层面,可以对企业的内部管理、风险评估、经营成果等方面系统、多维度进行分析把控。

参考文献:

[1]戴文涛,王茜,谭有超.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3(02):115-122.

[2]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比较[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 (01):43-44.

[3]时军.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1):51-57.

[4]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2011 (01):69-78.

[5]罗怀敬.全面风险管理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

[6]张兆国,张旺峰,杨清香.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检­验[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01):148-156.

[7]王素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12-17.

[8]张谏忠,吴轶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宝­钢的运用[J].会计研究,2005 (02):11-17+94.

[9]阮班鹰,杨锡才,王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财会月刊,2009(33):23-24.

[10]张旺峰,张兆国,杨清香.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05):65-72.

[11]戴文涛,李维安.企业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模型与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研究[J].管理评论,2013,25(01):128-138+176.

[12]王双,赵毅.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述评--评价标准、指标、方法[J].会计之友,2013(23):87-91.

[13]戴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A省电网公司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6(01):69-76+94.

[14]文焕琼.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文献述评[J].商业会计,2014 (13):59-61.

作者简介:隆芳(1996- ),湖南凤凰人,南华大学 2015 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责任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