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基于工匠精神的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林晓勇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孙 慧 邵文渊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蒋玲慧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

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工作研究课题(2018XSG03);南京邮电大学教改(JG00217JX1­0);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重点教改(JG31216003,JG31217029)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立足于建设双一流大学­人才建设,着眼于通信特色工匠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分析了当前制造业中高­精尖的不足,引入开放实验OEP模­式,培养案例以“一课程,三专业,五组成”进行实施。以两个具备过程驱动考­核的OEP项目进行反­复验证,最终提出一种能选拔出­具有匠技、匠心、匠魂的素养TOP10­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培育更多“大国工匠”。

关键词:创新创意;工匠精神;综合实验;素质培养

一、制造业发展与工匠精神­的不足

“工匠精神”,英文是:a Craftsmans­hip spirit of striving for the best,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即对生产的每道工序,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工匠精神是李克强总理­在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排在­世界第二位,很多人沾沾自喜,盲目自大,殊不知,我国的GDP是量大而­质低,在高精尖技术上,在微细制造业上,很多都是空白,这次的中美贸易争端,美国一下切断了中兴通­讯的芯片供应,没有自己核心芯片制造­业的中兴系,一下子就遭受重创,当年的警示,如今一语中的。

我们国家历来不缺少“工匠精神”,墨子是最早的作为工匠­出身的教育家,墨子思想蕴含着工匠精­神的因子,他提出了匠技、匠心、匠魂是工匠精神的底蕴。而近现代在技术追赶中,整个国家民族陷入了焦­躁和短视的心态,片面追求模式创新,而不是产品创新。反过来看很多德国百年­老店,瑞士一些名牌制造,品牌产品做到了悠久历­史与完美产品的结合。如何痛定思痛,沉淀下来,做好生产工序中的每一­个细节,也是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二、OEP模式培养工匠精­神

南京邮电大学作为双一­流大学培养基地,立足信息通信IT行业­人才培养。本文将从本科课程教学­和实验室建设角度,引入开放实验项目(Open Experiment Project)模式来实践如何培养“工匠”型人才,通信行业,以民族企业华为为例,总结为“态度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南京邮电大学自201­6 年启动开放实验项目O­EP,不断激励教师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紧密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与学生专业匹配的­开放实验项目,平均约 210个项目 /学期,覆盖学生近2000 人,占当前一届学生的25%左右,由于 OEP项目是由授课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校外企业实践,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TITP, Science and Tech-

nology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一方面列入教师本科教­学考核,另一方向可以折算为自­主创新学分,且只有验收合格的才能­最终有效。

OEP 模式思路如图1 所示,项目组教师团队是由具­有企业项目开发,军工产品服务,且同时深厚理论基础的­一线青年教师组成,不仅在学术上成绩斐然,而且在企业产品开发,市场化方面拥有成熟的­经验。而开始的 OEP 项目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通信类综合院校内的文­科或文理兼收类专业,比如电子商、市场营销、广告学、国际贸易等,作为大信息类院校的非­特色专业,很难突出自己的培养特­色;而另一个方面,纯理工专业,比如通信网络、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则缺乏人文素养,单调无趣,容易被贴上技术宅男的­标签。由此,在具体的实践中,项目组有机结合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 OEP项目,并最终以过程评价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OEP 实践过程

以 2017-2018(二)学期的 OEP 项目作为培养实例,如图 2所示,测试场景可以归纳为“一课程,三专业,五组成”,即学生来源包括主要是­选修现代信息技术概论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MIT)课程的学生,包括信息安全专业,电子商务,广告学专业,以大电商专业学生为主;组成包括:正在进行 STITP2017的­学生,计算机学院、管理学院、通达学院以及部分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辐射样本空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  ?? 图 1 OEP人才培养模式
图 1 OEP人才培养模式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