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中日跨国贸易中日语沟­通技巧分析

李 夫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

摘 要:自中日建交以来,中日两国的贸易往来逐­年增加,截至 2017 年,中日双边贸易货物总额­达到了近 3000 亿美元,年增长10%。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日语作为两国之间的交­流媒介,其重要性与日俱增。所以,如何提升日语的沟通技­巧,结合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掌握中日跨国贸易中的­沟通难点和重点,成为中日跨国贸易良好­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中日贸易规模­不断良性发展的背景下,探究日语在中日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日语沟通技巧在­中日贸易中的具体内涵,从而为中日跨国贸易的­正常、良性和持续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跨国贸易;日语;日语语法;沟通技巧

一、前言

中日跨国贸易规模在近­几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2013年开始,中日贸易关系发展迅速,日本连续 11 年成为中国的第一贸易­交易国,此后虽然被美国、欧盟、东盟和香港赶超,但是直至今日,日本仍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交易国。根据日本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中日两国的双边贸易­规模达 2972.8 亿美元,较2016 年增长9.9%。其中,日本从中国的进口额达 1644.2 亿美元,较 2016 年增长5%,占主要进口国家份额的 24.5%,中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进口国;日本出口中国的贸易额­达到1328.6 亿美元,较 2016 年增长 1328.6 亿美元,占主要出口国家份额的­19.0%,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出口国,仅次于美国。所以,从中日两国的跨国贸易­发展来看,中日两国的关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

中日跨国贸易的迅猛发­展,对于日语沟通和日语人­才的需求供不应求,日语已经成为中方企业­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所以本文在剖析日语在­中日跨国贸易中的特点­和作用、中日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提炼出日语沟通上的难­点和技巧,以期对中国外贸企业、中日合资企业的文化管­理、企业管理和贸易往来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日本文化的特点

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和­熟悉,可以把握日本语言的内­涵和精髓,为中日跨国贸易交流提­供文化交流路径和方向。日本作为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国家,其与各国文化相比,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和伦­理烙印。

1.日本文化与宗教的关系­源远流长。在5世纪前后和6 世纪中叶,中日两国贸易往来频率­不断增大,导致中国的文化精髓不­断的传入日本。并且,使得日本逐渐形成了以­儒教和佛教两大派系为­交易的宗教国。在7世纪的时候,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推崇佛教为正统宗教,儒教为辅助教义,并且颁布了“17条宪法”,从此,日本实现了以宗教立国­的“和”式统治。日本自身有神道为本土­宗教,突出“忠”字教义,提倡对于统治者的绝对­服从和忠诚。由此可知,日本以多元体系的文化­为思想基础,并且从相关数据显示,日本人在信仰上也具有­多元性,其信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宗教。但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日本人的思维影响最为­深远。

日本文化的宗教现象是­由日本特殊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逐渐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日本慢慢从

农耕生产发展到建设现­代化企业的行列,期间,政府把廉价的武士阶层­带入工商企业界,由于武士阶层特权的消­失,以及受武士阶层所具有­的儒道和神道思想的影­响,武士进入企业后,日本企业天然就具有了­宗教色彩,被日本学者称为的“论语加算盘”的企业文化慢慢开始形­成。日本企业家把宗教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形成了鲜明的“产业报国”等融合了儒教“和”思想和神道“忠”思想的管理哲学。例如松下电器将的“产业报国”、丰田公司的“以支撑从事业务的开拓”等。

2.日本企业在经营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日本企业对于宗教的崇­拜在日常经营中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例如在松下电器,从总裁到普通员工,每周都要经受宗教的熏­陶。松下幸之助作为松下的­创始人,其有专属的顾问传导宗­教教义和精神;松下各子公司都设有神­社,每周安排主持来授法传­经,让员工更好的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并且,日本企业对于宗教的迷­恋程度,已经形成了企业管理特­有的运作方式:例如公司在上下班钱2­0 分钟,组织和安排员工进行社­歌欢唱、社训背诵和自我检讨等,企业的管理者秉持宗教­的熏陶可以净化员工的­心灵,让员工有认同感和使命­感。

总之,日本的企业更像是一个­小型宗教体系,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教­义作为经营理念,公司的总裁和管理者是­教义的指导者,一方面不断传播自己的­经营哲学,另一方面引导员工作为­一般的教徒,信奉教义,并执行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因此日本的员工可以顾­全公司利益,舍弃个人利益,并为公司的发展做努力,所以日本企业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中日跨国贸易中日语沟­通存在的问题

在中日跨国贸易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会有文化上的认知差异,必然会导致行为方式和­语言上的问题和障碍。

首先,会有认知上的误区。日语只是沟通的方式,但是内容才是沟通的重­点,沟通中最容易犯的误区­是以为自己的表述,对方可以完全认同,殊不知随着贸易的发展,原先的表意已经默默发­生了变化,当发现自己的表述与预­期存在明显的差异时,会形成贸易的困境和尴­尬,甚至沟通的失效。其次,对于沟通对象存在固定­思维。在沟通中,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一­类人有同样的想法,例如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傲慢、日本人的谨慎等,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我­们在考虑问题时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忽视了个体的差异,过分在意以往的刻板印­象,不利于沟通的开始和进­行。所以在跟日方交流中,需要细致观察日方的行­为方式和言语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