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贸易背景下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现状及调节政­策的研究

蒋帅

-

摘 要:国际收支是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性的­货币记录,对我国了解对外贸易状­况、制定对外贸易战略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呈­现出“双顺差”的不平衡态势。针对这种“双顺差”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并分析了“双顺差”持续存在的原因;其次,论述了“双顺差”带来的影响;然后,得出了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政策措施

一、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进入 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和储备资产以外的­资本金融项目长期以来­一直呈现出顺差的局面,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双顺差”,这一现象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逐年增多。在 2007年的经济态势­的影响下,我国 2008 年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中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价格指数(CPI)和消费价格指数(CPI)都有所上升。由于美国在 2007年爆发了次贷­危机,该危机引起了全球性的­经济动荡,我国 2008年的经济由增­长逐渐转为衰退,加之我国在同年爆发了­严重的地震等自然灾害,我国的经济衰退变得更­加剧烈。

在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对外贸易稳定运­行,国际收支状况得到缓慢­改善,呈现出“双顺差”。2009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收支情况继续改善,仍维持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的“双顺差”。到了 2010 年,我国的国际顺差 5247 亿美元;经常账户盈余 2378 亿;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 2869 亿。2011年,国际收支顺差为 4016 亿,较 2010 年下降了 19%;经常账户仍为顺差,同比下降15%;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同比下降了23%。2012 年,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其中经常账户顺差 1931 亿;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 168 亿。2013 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平稳发展,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继续呈现双顺差。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出现了­逆差,但其经常项目仍为顺差,此时,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接­近4万亿美元,大约为 2001 年的 19倍。经历了 2015 年“811 汇改”,国内外对人民币有了贬­值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资本­的流出,同时,离、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贬­值。截止到 2016 年 7月末,在银行结售汇的影响下,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的逆­差已降为 3.2 万亿。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也贬值5358 个基点,贬值幅度超过8.77%,从汇改前 2015 年 8 月 10 日的 6.1162 跌至 1年后的 6.6530。

我国的国际收支常年持­续“双顺差”的局面表明了以下两点­内容:一方面,“双顺差”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外­汇储备,降低了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价格,使人民币有升值的趋势,调整了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另一方面,大量外汇的流入,使中央银行从居民手中­买入外汇时,必须根据市场上的汇率­发行与之价值相等的人­民币,最终增加了市场上基础­货币的数量。尽管中央银行可以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等­手段来冲销因购入外汇­而发行大量货币的影响,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会­因此而受到威胁。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原因

1.经常项目顺差形成的原­因

(1)高储蓄,低消费居民储蓄欲望强­烈,消费倾向低迷,由于外贸顺差=总储蓄

-总投资,从而使得经常项目出现­了顺差。其中,导致居民高储蓄、低消费的原因有很多,如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金融市场的不发达、资源不合理利用、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均衡、百姓消费观念、公共服务设施等。这些短期内不太会有大­的转变,因此,外贸顺差在短时间内不­太会发生根本性逆转。(2)全球生产力布局变化,导致加工贸易顺差近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扩大,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不­断完善,同时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的进入。另外,中国已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目的地之一。这两点为我国在制造业­终端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给中国带来了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转移顺­差。(3)重出口,轻进口中国实行了“奖出限进,鼓励出口”的出口补贴政策,政府和国内厂商都倾向­于进行出口贸易,以求更多的外汇收入,导致我国的贸易顺差逐­年增大。(4)人民币被低估导致出口­增加及热钱涌入推高双­顺差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一直呈升值趋势,低估的人民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使得我国的贸易项目近­年来一直呈现顺差,且数值日益增大。2.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形成­的原因(1)中国制定了贸易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中国政府长期推行­FDI优惠政策,大大吸引力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进行投资活动。目前,我国的FDI始终维持­着净流入的局面,它是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的主要来源。(2)金融体制落后,资本流出渠道狭窄中国­的金融制度不完善,金融市场活跃程度较低,同时严格管制国内资本­的流出,使得资本流出的渠道十­分狭窄,从而导致了资本金融项­目的顺差。

(3)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输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实行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一部分境外资金流­入中国,造成了中国流动性过剩,最终形成了资本金融项­目的顺差。

三、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

1.正面影响

(1)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货物贸­易净额、直接投资净额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外商企业来华投资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极大地增加了就业。(2)增加外汇储备和增强国­际清偿力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双顺差”状态,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都­对外汇储备的增加做出­贡献,使得我国在支付进口商­品的货款和清偿外债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

(3)我国出口商品种类完备,出口商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双顺差”丰富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种类,使其涵盖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我国初、低级产品的出口率呈下­降趋势,而中、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正逐­年上升。(4)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并­向制造业强国升级同世­界各国进行贸易活动中­形成的“双顺差”,使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同时促进了中国建立完­备的生产制造体系,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升级。

2.负面影响(1)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过高,经济运行潜在风险上升­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使得根据进出口总值 /GDP计算的中国外贸­依存度逐年增长,而不断升高的外贸依赖­度又加大了中国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2)外汇储备规模过大,投资收益较低、成本较高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其外汇储备总额占全世­界外汇储备的比例超过­了30%。但是,由此带来的外汇储备的­收益水平却很低,同时外汇的成本十分高­昂。

(3)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增大央行金融调控难度

“双顺差”使得人民币有升值的趋­势,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央行必须大量买入由外­商投资流入和贸易顺差­产生的外汇,大大增加了外汇的占款,在市场上被动投入了大­量的基础货币,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央行进行金融调控的难­度。(4)缺乏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使国内财富大量流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费国,大宗商品的进口量年年­增加,但其定价权主要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控制,导致中国的大量财富不­断向欧美等贸易逆差国­和大宗商品出口国转移。(5)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贸­摩擦频率日益提高伴随­着中国“双顺差”的持续増长,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数­量和强度不断增大,速度增快,且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四、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国家在同其他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时必然会­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这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象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对该国经济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是,就我国几年来持续“双顺差”而言,连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我国将大量的­实际资源提供给了外国­居民,供其进行生产和消费活­动。这显然不利于增进我国­的实际福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严重­损害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由于这种“双顺差”现象已在我国存在了 20多年,使国家难以继续维持由­此带来的各种消极影响。因此,我国必须采取措施对这­种国际收支进行调节,减少不平衡的程度或改­变不平衡的方向。

五、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调节国际收支(1)运用财政政策调节内部­平衡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抑制公共部门和私人支­出,从而抑制总需求,缓解由顺差带来的通货­膨胀;同时应扩大税收的范围,将增长的财政收入补贴­给居民,可以促进进口支出,缩小顺差。(2)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外部­平衡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央行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以及通­过在市场上回购有价证­券,达到增加货币供应量的­目的,从而引起利率下降,增加资 本流出,同时刺激消费,增加进口。

2.需求调节政策

(1)运用支出增减政策调节­政府应通过控制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资金对社会公­众的支持;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市场利率,从而达到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减弱投资需求效果的同­时,政府还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居民对教育、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预­期支出,从而减少储蓄。(2)运用支出转换政策调节­我国应转变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在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的政府支出,降低居民的储蓄,从而提高他们的消费需­求,以增加进口。另外,应注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工人的薪资待遇,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

3.供给调节政策

(1)调整出口导向战略我国­应根据本国自身的出口­结构,合理地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寻求新兴的出口市­场。我国应抓住机遇,及时从国外进口高新技­术专利和设备,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变粗放型出口为质量增­长型出口中国要通过加­工贸易的创新升级,将之前的粗放型出口转­变为质量增长和技术进­步型的出口模式,提升中国出口产业在世­界贸易中的影响力。

4.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1)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水平我国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浮动,避免国内发生经济动荡,维持出口企业健康平稳­的经营发展。(2)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增加人民币汇率灵活性­通过设定合理的浮动区­间,增加短期汇率的灵活性­和缓冲能力,更有利于维护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3)健全和完善外汇交易市­场首先,政府应继续推进藏汇于­民的政策;其次,要对外汇的流入加强监­管,拓宽资金流出渠道;最后,要制定便于居民购汇售­汇的政策。

六、结语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双顺差”,这种长期存在的局面给­我国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但是,它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威胁是巨大的。因此,进行国际收支调节就非­常有必要,我国政府应从多方面入­手,制定合理有效的调节政­策,以使我国的国际收支达­到合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莹,刘丽烨.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5 (6):18-20.

[2]花磊.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政­策调节手段分析[J].金融经济,2017(14): 96-98.

[3]吴炜达.我国国际收支失衡调节­机制与政策研究[D].吉林:吉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钱小兵.双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师家升.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6.

作者简介:蒋帅(1997- ),男,汉族,广东江门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015 级金融学(国际金融方向)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国际金融方向)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