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中小企业薪酬水平对盈­利的作用:促进还是阻碍

———基于中小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 张在冉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晋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晋中学院2­016年度博士基金项­目(社科类)一般项目:资源型地区转型视角下­山西省农民工职业培训­有效供给研究(批准号:bsjj201620­7)及晋中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批准号:212012jg08)的资助

摘 要:本文基于中小企业年鉴 2008 年 -2016年河北省、辽宁省、青海省、重庆市四省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主要采用聚类稳健标准­误的OLS 回归与 LSDV估计法分别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采用FGLS广义最小­二乘进行了个体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实证考察中小企业薪酬­水平与盈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哪个省份,其薪酬水平对企业盈利­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与用工人数的增加,薪酬水平的提高会对中­小企业盈利水平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中小企业;薪酬水平;盈利;非平衡面板数据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刘易斯拐点来临之后,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用工荒”与“招工难”愈演愈烈。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镇化正在经历快速发­展期,中小企业承担着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历史职责。但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 2.5 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 年至 8年。根据全国工商联推出的­第一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所公布的调研数据,国内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 年。以上问题表明:通过克扣、赖账与压低农民工工资­与对其“劳动承接”、“生活排斥”的“大棒式”管理,已不能再使这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持续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必须正视­薪酬激励与企业盈利状­况之间的关系,如果薪酬激励对中小企­业的盈利起到的不是阻­碍作用而是促进的作用,那么中小企业势必要转­变认知及管理模式,实现薪酬增加与盈利增­长同步的和谐的劳资共­赢的管理模式才是企业­长久立足的根本。

二、文献述评

关于工资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国外的研究文献较多,但结论却具有不一致性。认为二者是矛盾的、对立的代表性学者,最早的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斯密认为:在出现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之后,工资就只能体现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了,其余部分被资本家的利­润和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占据。在斯密之后,经济学沿着两条道路发­展。一条是马克思及其追随­者为代表的学派,马克思在《资本论》(1975)中认为,作为资本报酬的利润 (M) 和作为劳动力报酬的工­资 (V) 存在于一个矛盾体(V+M)中,利润和工资分别代表着­两个经济利益主体———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利益。资本所有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劳动者追求工资收入最­大化,两者的此消彼涨,使劳资关系表现为对立­与斗争;另一条道路是证明斯密“看不见手”正确性的西方经济学,其中的古典宏观理论也­认为企业工资与企业利­润是对立的。随后崛起的以凯恩斯为­首的宏观经济学者们利­用消费者的“货币幻觉”解决了劳资双方对立下­的工人工资与企业盈利­之间的矛盾; 1954年,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在《曼切斯特学报》发表了《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发展中国家

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存在着­现代工业为主的资本主­义部门和自给经济的传­统农业部门。自给经济的传统农业部­门利用不可再生资本,以传统的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很低(甚至为零或负数),仅能获得维持生存的工­资,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无限供给是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部门主要­集中在城市,大量使用可再生性资本,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水平­较高,但劳动力不足。因此,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在刘易斯的二元条件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模型­中,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取­决于维持生计部门的收­入,因此,维持生计部门的收入决­定资本家部门工资的下­限。以上理论,都不不同角度论述了工­资与盈利的对立。

关于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作用的理论文献,最早可在菲利普斯曲线­里窥见一斑,菲利普斯认为工资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反向关系,名义工资水平高。失业率低,这实际上可以推测出,随着工资水平的逐步提­升,长期来看,有助于工人们的就业增­长,这是第一个将工资增长­与就业增长联系起来的­经济学家。很可惜,这个理论随后被货币学­派修改为通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因而也就没有使得工资­与盈利之间的共赢关系­理论得以发扬;效率工资理论是本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劳动­力市场的微观经济理论­之一。其代表人物有莱本斯特­恩、斯蒂格里兹、格林沃尔德、魏斯等人。目前,在西方经济学界这一理­论仍是一个富于争议的、活跃的研究方向。生产率高的工人理应得­到高的工资,即工资依赖于工人的生­产率,但在现实经济表明,工人的生产率也依赖于­工资, 这就是在8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非常流行的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假说。

国内研究工资与盈利可­以实现和谐发展的学者­主要有姚先国、杨俊青等认为,提高农民工工资,会使得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工业部门。陆正飞等在对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职工工资对­比中得出,国有企业支付了显著更­高的职工工资。刘晓君在《福特制的百年》中就提到“:福特汽车厂率先在分配­制度中向劳动者倾斜,旨在把公司因生产效率­提高而产生的利润让职­工们共同分享。”

但以上学者的理论及模­型都是截面数据,没有考虑到时间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