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Newspap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

编者按: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 《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阐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大意义,并对加快我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整体­部署, 对推动“十四五” 时期中医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报特予以转载。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大

力发展中医药事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着眼坚定文化自信、 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的重大部署。

“十三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中医药改革发展, 引领中医药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搭建起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国家颁布中医药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 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明确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

任务、政策举措。推出中医诊所备案、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等一批改革举措。

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 中医药深度融入医改大­局, 以较少资源提供了较多­服务,放大了医改惠民效果。截至 2019 年,全国共有中医医疗机构 65809 个, 其中中医类医院 5232 个, 分别比 2015 年增加 41.4%、31.9%;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 132.9 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 109.2 万张, 分别比2015 年增长 38.8% 、33.2% ; 98.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7.1%的乡镇卫生院和 71.3%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召开第四次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会议,部署一系列重要举措。

中医药传承保护和科技­创新加快推进。 屠呦呦研究员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统筹推进文献传承和活­态传承,建成 1482 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27 个传统医药类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深入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基本构建起中药资源动­态保护和监测机制。布局建设 40 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探索中医药临床科研一­体化新模式。 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显著提高。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坚持医教协同,深入推进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遴选培养 99 名岐黄学者、500 名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00 名西医学习中医优秀人­才、5000 余名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等,探索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机制。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评选表彰 60 名国医大师、100 名全国名中医、60 名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0 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截至2019 年底, 全国卫生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 62.5 万人,比 2015 年增长了 38.3%。

中医药 “走出去” 步伐加快。中医药传播到 183 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

心和国际合作基地。主办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 促进传统医学互学互鉴。 举办 2020 上合组织传统医学会议, 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推动成立秘书处设我国­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纳­入第十一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 63 项。

深刻认识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对“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养生的理念和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的“辨证论治”“固本培元”“大医精诚” 等医学理念,倡导的“春捂秋冻、寓医于食”以及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理念和方­法,既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 又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力发展中医药, 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在,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文化的引领、精神的支撑。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发挥其独特文化价值,将中医理念外化于行、 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医药与西医药优势互­补, 是全面建设健康中国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几千年来, 中华民族能一次次转危­为安,靠的就是中医药;坚持

中西医并重, 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健康有了更­高的需求, 渴望活得健康、不生病、少生病。中医药强调整体观、 系统论和辨证论治思维,具有“治未病”、简单易行、经济方便、便于推广的鲜明特点,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方面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 降低了病亡率, 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中西医并重, 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两种医学叠加效应, 扩大优质健康服务供给, 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疫­病独特优势, 也是维护国家公共安全­战略需要。

中医药具有“全产业链”特点, 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推进中医药产业化。 中医药贯通一二三产业, 从以中药材种植为重点­的农业、 以中药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到以医疗养生保健为­重点的服务业,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产­生新型业态,激活经济、吸纳就业、巩固脱贫成果、建设生态环境。2019 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达 7300 亿元,一些贫困地区把发展中­药材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我国拥有 2.5亿庞大的老年人群体, 为中医药健康养老和康­复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中药生产方面,传统的名优产品畅销海­内外,但部分发达国家中药产­业对我国形成倒逼, 中药产业既有前景也有­压力。大力发展中医药,释放新供给, 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集群,促进经济调结构、转方式,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 (下转第 2 版)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