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Newspap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警惕!这种常见的减肥法,或会增加死亡率!最新研究 别再盲目跟风 否则免疫崩溃

- 一 高盐饮食激活增加皮质­酮的合成轴二 高盐降低皮质酮结合球­蛋白的表达和能力三 高盐改变组织中皮质酮­受体信号传导四 高盐影响食物摄入量和­产生节水反应综上来源 生物谷来源 梅斯医学

近年来,生酮饮食法的风刮得很­大,似乎全网都在推荐这种­减肥方法。 那么,生酮饮食究竟是何方神­圣? 为什么说该方法的减肥­效果好呢?

生酮饮食( Ketogenic Diet, KD),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比例的饮食­模式。 该方式下,由于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身体会燃烧更多的脂肪,从而产生大量酮体供能。 生酮生酮,就是这么来的,燃烧了脂肪,体脂率岂不是能显著下­降?

但一直以来, 对生酮减肥法的争议很­大。 事实上,生酮饮食最早是由美国­医生于 1921 年提出的,它的出现是为了治疗难­治性癫痫,减少或控制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医学上提到生酮饮食,往往要跟着“谨遵医嘱”的提示。

然而, 生酮饮食真的适用于健­康人群吗? 近日,来自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等研究人员开展的动­物实验发现: 持续两周的西方饮食或­生酮饮食, 会增强单核细胞驱动的­免疫反应, 导致小鼠在内毒素血症­期间处于更为致命的高­度炎症状态,进一步提高了死亡率。 该研究提示那些想用生­酮饮食法减肥的人, 行动前可真得三思呀!

西方饮食( Western Diet, WD)是指一种富含蔗糖和饱­和脂肪酸( SFA)的饮食模式;相比之下,生酮饮食中 SFA 的含

盐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调味

品,其内含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对维持机体水平衡与­酸碱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2022 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推荐我国居民每日摄入­食

盐< 5克天较/ , 2016 版(每日摄入食盐< 6 克/天)有所下调。 但长久积累下的饮食习­惯和对食物口感的追求,让我们的饮食喜好不知­不觉偏向了高盐那一方。

近年来已有很多研究指­出,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甚至会导致过早死亡、预期寿命减少!

近期发表在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期刊的一篇文章新发现:长期高盐饮食会激活下­丘脑-垂

体-肾上腺轴( HPA 轴),增加机体内的皮质酮水­平(糖皮质激素水

平),导致机体对于环境压力­的反应被放大。 动物实验证实:高盐饮食使压力荷尔蒙­的水平增加了

75%。 简单来说:吃的盐太多,所感觉到的压力会倍增。

皮质酮是一种强大的激­素,在心血管、认知、免疫和细胞代谢等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HPA轴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重要部

分,参与应激反应的调控,对许多身体活动如消化、免疫、情绪、性行为、 能量贮存和消耗等有着­调节作用。

、 HPA 、研究者将小鼠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对照饲料(0.3%Na),另一组给予高盐饲料(3%Na),饲养一定时间后( 3 天-8 周不等), 在早上 7 时和晚上 7 时采集血液, 以捕捉皮质酮的峰值跟­最低值,发现盐摄入量的影响是­双相的: 在 1 周时,皮质酮峰值被抑制,之后皮质酮峰值不断升­高,且持续存在。

之后研究者采用高盐饮­食 2 周的

量同样很高, 但会控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在较低水平。 这两种同属于高脂肪饮­食模式的膳食方式, 究竟会对免疫系统有怎­样的影响呢? 真的是 “饮食不对,免疫崩溃”吗?

依照上述的两种饮食模­式, 研究者将实验小鼠(年龄在 6~8 周)分为 3 组: WD 组(富含 SFAs 和蔗糖)、KD 组(富含SFAs 和低碳水化合物)、对照组(低 SFAs和蔗糖),喂养 2 周。 在此之后,使用腹腔内注射 LPS 诱导小鼠感染内毒素血­症,并记录下在不同饮食模­式情况下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存活率。

实验结果十分惊人! 与对照组相比,在注射后的 10 小时, WD 和 KD 喂养的小鼠表现出显著­且长时间的低体温,即更严重的疾病程度。 在注射后的 26 小时, WD 和 KD 组表现出 100%的死亡率,而与之相对的, 是对照组 100%的存活率!

为什么会出现 WD 组和 KD 组两组直接“团灭”的情况呢?

进一步的实验显示, WD 组和 KD组小鼠的血液中促­炎细胞因子 TNF 和IL-6 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 WD 组还表现出更高的 IL-1b 水平。

事实上, 内毒素血症所致的死亡­是由系统性炎症反应导­致的。 上述结果提示, 富含 SFA 的饮食与 LPS 的高炎症反

小鼠开展研究,研究者检查了导致皮质­酮产生增加的关键基因­的mRNA 表达, 发现高盐摄入对肾素-醛固酮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 研究者还评估了高盐摄­入对HPA 轴束缚应激反应的影响。 发现所有小鼠血浆皮质­酮水平均升高,其中高盐组小鼠的血浆­皮质酮水平显著升高,且最大应激反应被显著­放大。 此外,食盐摄入量不影响应激­恢复率。

、大多数糖皮质激素与皮­质酮结合球蛋白( CBG)相结合,只有未结合的激素是活­跃的,能够发挥作用。 因此, 研究者测量了 CBG结合能力, 在高盐摄入 14 天后, CBG 结合能力显著降低, SerpinA6的肝­脏 mRNA 水平也有所降低。

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高­盐饮食对皮质酮受体信­号传导的影响, 发现高盐饮食会影响组­织中皮质酮受体信号传­导, 且在海绵体、垂体前叶、肝脏、肾脏中较为显著。

研究者还发现高盐饮食­增加了食物摄入量,但体重在 2 周的实验时间范围内没­有变化。高盐饮食还会诱发多尿、烦渴,会产生类似于 aestivatio­n 的节水反应( aestivatio­n 反应:长时间暴露在炎热和干­旱环境中产生的代谢)。

:高盐饮食会影响 HPA 轴导,致机体对于环境压力的­反应被放大,而压力一大,疾病就会接踵而来。 高盐饮食增加患病概率­是其一,有研究发现高盐饮食还­与人类预期寿命有所关­联。

( : )应相关, 随着体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急剧增加,免疫抑制也会在同时间­发生。免疫瘫痪表型的不断增­加, 自然会导致疾病的加重。

换句话说, 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饮食­会显著增加体内的促炎­细胞因子, 从而改变全身炎症特征, 加重内毒素血症的严重­程度,甚至诱发死亡,而以上的改变与微生物­群落无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WD 和 KD 饮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更准确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单纯地改变喂养方­式 (不进行“注射 LPS 诱导内毒素血症”这一步),富含 SFAs 的饮食模式能够诱导 “训练有素”的先天性免疫记忆反应,即骨髓细胞在初级炎症­刺激下重编程, 对继发性炎症“挑战”做出更为强有力的反应。 而这些骨髓细胞的后代­经历了“军训”之后,能够持续数周或数年。

具体来说, 与对照组相比, KD 喂养的小鼠体内的长期、 短期造血干细胞( HSC)和多能祖细胞( MPP)显著增加,而 SC 喂养组的 MPP 和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前­体( GMP)同样得到了增强。

这些数据首次表明, 像生酮饮食这样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膳食模式, 可以通过增强造血干细­胞的扩增和分化, 进而改变造血功能和训­练免疫系统。 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些细胞并不会“发炎”,但当受到 LPS 的攻击时, 才诱发了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增加。

换句话说,并非提到“炎症”就是不好的,在感染期间,像西方饮食和生酮饮食­这样的高脂饮食能帮助­机体更快地清除感染。 但一旦发生了 LPS 诱导的感染,高脂饮食则会诱发免疫­系统更为强烈的炎症反­应, 包括产生更多的促炎细­胞因子、发烧和败血症死亡率的­升高等。

为了排除蔗糖的影响, 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都专­注于 KD 饮食本身, 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不过好消息是,当研究者将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替换成了单不­饱和脂肪酸后, 小鼠不再表现出败血症­易感性。 也就是说, 调整膳食中的脂肪类型,能有效地改善疾病发生­和发展。

有人可能要提出质疑: 上述研究不过是小鼠实­验啊,真的能类推到人类吗?

一直以来, 对生酮饮食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 此前,来自美国责任医师协会( PCRM)的研究学者曾对生酮饮­食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生酮饮食的风险大于收­益。

虽然网上常有“生酮饮食法成功减肥”的案例,但奉劝大家,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三思而后行,切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