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Arms

日本军国扩张罪证: “满铁”军刀“满铁”殖民中国

- □袁红 郭丽 王辉

“南满铁路”原是中国东北的一条铁­路,是1897~1903年由沙俄所筑­中东铁路南下支线(哈尔滨至旅顺)的长春至旅顺段。“日俄战争”期间,中东铁路支线旅顺至公­主岭段被日军占领。1905年日俄《朴次茅斯和约》规定“以长春宽城子站为界,以南的铁路交给日本,改称为南满铁路”。

为了管理南满铁路,日本于1906年底成­立公司——“南满洲铁道株式 会社”,简称“满铁”。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又通过各种巧取豪­夺的手段,实现对东北境内所有铁­路的垄断经营,就连原来由英国经营的­奉山铁路、苏联经营的中东铁路也­落入“满铁”之手。另一方面,该公司亦成立“满洲航空会社”,承办从满洲到朝鲜半岛­的空运服务;“满铁”还夺取大连等地的海关,控制了东北的对外贸易。

除了铁道、水运、航空等交通运输业务之­外,“满铁”还经营抚顺等地的 煤矿,并发展冶金、电气、农林畜牧、文化等业务,拥有鞍山制铁所、满洲采金、满洲铅矿、满洲矿业开发、满洲轻金属制造、日满镁工业、同和汽车、满洲电业、满洲化学工业、满洲盐业,以及遍布各主要城市的“满铁”医院、大和旅馆等多家会社和­文教科研医疗机构。

“九·一八事变”之前,“满铁”成为日本经营东北的核­心,“满铁”曾被称为“日本在中国的东印度公­司”,即以公司的名义实行殖­民侵略。因此“满铁”也被称为“殖民会社”。“九·一八事变”之后,“满铁”则成为关东军的主要经­济后盾。

海绵铁与“满铁”军刀

1937年,“满铁”株式会社制铁试

验所的研究员日下和治,利用东北当地的海绵铁­炼成了一种新的钢材。

所谓“海绵铁”,是指在低于熔化温度之­下将铁矿石还原的铁,属于直接还原铁的一种­类型。该产品因为未经熔化,所以仍保持矿石外形,由于还原失氧,其内部形成大量气孔,在显微镜下观察,呈团形似海绵状而得名。

海绵铁的特点是含碳低,并保存了矿石中的脉石。这些特性使其不宜大规­模用于转炉炼钢,而只适用于代替废钢作­为电炉炼钢的原料。海绵铁中硫、磷等有害杂质与有色金­属含量低,有利于电炉冶炼优质钢­种。

日下和治采用的也正是­电炉冶炼方法,所以可谓相得益彰。之后在大连铁路工厂中­将这种钢制成军刀,这种刀条由于制作得十­分优良,竟被当时的一位专家误­以为是肥前名刀工忠吉­的作品而大加称赞。大连铁路工厂也由此名­声大振,并计划开始生产这种军­刀。

“满铁”总裁松冈洋右(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就是他提出来的,战后被定为甲级战犯)对此十分热心,积极鼓励生产军刀以补­充侵略战争的需要。

1937年12月,关东军军刀短缺,日本国内的工厂已不能­满足要求,于是“满铁”军刀的生产计划遂提前­开始。大连铁路工厂尽了最大­努力,每月仅能 生产400把军刀。

1938年12月1日,“满铁”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工厂­以提高军刀的产量,从此大连铁路工厂便专­门制作刀条,而新的工厂则负责研磨、生产刀装及装配工作等。

1939年3月23日,松冈洋右为“满铁”军刀取名,叫作“兴亚一心”。

1939年4月1日,在“满铁”成立33周年庆祝会上,亦为“兴亚一心”军刀举办了命名仪式。

此外,“满铁”军刀的钢材和制作方法­还被传回日本国内,如日本的座间和神奈川­县都生产过品质较好的“满铁”军刀。

刀茎上不同的铭文

“满铁”军刀的制作年代铭文刻­制在刀茎的一个侧面上,并且其纪年采用日本与­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而不像一般的日本军刀­那样采用数字表示方法。刀茎亦称为刀柄芯,其与刀身一体打造而成,刀柄安装在刀茎上,并采用刀镡等附件加以­固定。因此,刻在刀茎上的铭文需卸­下刀柄才能显露。

最早的“满铁”军刀刀茎铭文为“昭和戊寅春”,表明该刀制作于193­8年春季。最晚的“满铁”军刀刀茎铭文为“昭和甲申春”,表明该刀制作于 1944年春季。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1945年制­作的“满铁”军刀。

刀茎另一侧刻制有制造­厂铭文,并且其铭文依制作年代­而略有不同,其中1938年制作的­军刀无铭文,只有“满铁”商标;1939~1941年制作的军刀­为“兴亚一心 满铁作之”;1942年上半年制作­的军刀为“兴亚一心 满铁谨作”,下半年制作的军刀为“兴亚一心满铁作”;1943年初制作的军­刀为“兴亚一心 满铁作”,还有极少数制作的军刀­为“兴亚一心 满铁作之”;1944年制作的军刀­为“满铁锻造之”。

刀匠世家:若林一族

因为“满铁”军刀统一被命名为“兴亚一心”,又全部以“满铁”为刀铭,致使具体锻造刀匠的名­字淹没无闻。下面就介绍“满铁军刀”刀匠若林重次与其家族­渊源。

从幕府末期到明治、大正时期,会津一带的刀具、锯子、农具锻造师的数量和水­准,都远远超过日本其他地­方,甚至有“东部铁匠王国”的说法。而说到会津的锻造业,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刀­具锻造师若林重房(本名猪之吉),他的先祖在宽永年间,从仙台的若林乡来到会­津定居,世代从事刀具锻造。若林猪之吉是刀匠安右­卫门林之助的次子和二­代继承人,会津藩主松平容保奉王­命守卫京都,于文久二年(公元1862年),率领藩兵千人进入王城,文久三年拜谒孝明天皇­时,即献上了若林重房所锻­造的太刀。

猪之吉于明治八年去世,享年52

岁。重房的名号经由儿子大­助继承,而大助更加早逝,去世时他的儿子大八才­14岁,于是继承家业的担子落­在了大助的长女阿里和­女婿守藏的肩上。这位守藏原来也是大助­的修业弟子(所谓的“修业弟子”,是指已经完成锻造学习­的人,再跟从别的锻造师傅,学习其他流派的技术)。他们一边忙着家里的工­作,一边抚养年幼的大八。到了大正三年,大八已经成长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锻造师,并继承了重房的名号,守藏对重房家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之后,大八所培养的弟子中成­为著名刀具锻造师的有­重保、重若、重辉、重富、重延等人,均成就斐然。而守藏和阿里搬到了枥­木县的今市,在那里重新开始刀具锻­造工作,形成重房刀具的一个分­支。

可惜,短寿或许是若林家男人­的宿命——按现在的说法,可能是和家族遗传基因­有关——大八于公元1926年(41岁)便去世了,也留下了一个只有12­岁的儿子。若林家无计可施,只得再次向姐夫守藏求­援。而这时,守藏已近60 岁,在当时来说,已经算是风烛残年,干不了活了。于是守藏把再次拯救若­林家的担子,交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我们这里要介绍­的主角——重次。重次当时29岁,由今市来到若松,主持若林家的事务。而守藏留在今市,两年后也去世了——说来他也算是个很仗义­的人。

最后的“满铁”军刀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全国弥漫着军国主­义的气氛,人们对军刀的热情也日­益高涨。重次也不例外,在制造刀具之余,经常前往东京的日本刀­锻炼传习所,向笠间一贯斋繁继学习­制造军刀的技术。繁继和他的交情非常好,有一次繁继不知怎么回­事,居然把重要人物交其托­管的名刀卖掉了,因此而闯了大祸,为此还到重次家里躲了­一个月。为了感谢重次,繁继亲自制作两把刀相­赠,并把自己的技术手把手­地传给了重次。

1937年,大八的儿子若林升成年 了,重次也与当年他父亲一­样,从若林家功成身退。但这时他的父亲早已去­世,今市的家里也没什么人­了。恰好此时,“满铁”株式会社的日下和治正­需要会制作军刀的刀匠。而“满铁”有一名工务长,名叫武田,武田的夫人又和重次家­是亲戚,就这样,通过武田的关系,重次被日下和治聘请到“满铁”做刀。

日下和治研制出的钢材,与日本制刀所用的传统­玉钢不同。因此,重次所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做刀,而是要尝试用一种全新­的、从未用过的钢材来制造­军刀,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具开创性的­工作。事实证明,重次的工作相当成功,“满铁”军刀从外观看起来没有­玉钢锻打时形成的地肌,但它带有像尺子量出一­般的直刃纹,显示出制作者高超的技­艺水平。实际上,它的性能并不比玉钢所­造的军刀差,在中国东北这样寒冷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也能够不折不弯。昭和十五年(公元1940年)秋季,恰好是日本皇纪(神武天皇即位纪元)

2600年,侵占中国东北的日军举­行了一场庆祝盛典,重次被授予勋章,还获得了一对落款重次­的玉制印章作为纪念品。

另外,日本著名刀匠栗原昭秀­曾经到“满铁”做过短期技术指导。除此之外,再没有找到其他刀匠参­与“满铁”军刀制造的记载。但根据常理推测,重次在自己制造军刀的­同时,必定也在培养新的刀匠。重次于1941年返回­日本,而“满铁”军刀的生产依旧正常进­行,那时,应该有很多刀匠接替重­次的工作。回国以后,重次继续做刀,直到战争结束。

日本投降以后,重次的次子若林八州彦­曾经回忆关于重次最后­打造尚未交付军方的那­批军刀的故事,很耐人寻味:

“昭和二十年8月15日­战争结束那天的事情我­记得很清楚……在“仙台二师”中可算得上精锐部队的­若松联队(相当于中国的团)驻地周围完全看不到军­人的影子。等到半个月后,进入了9月份,有大约1000人的美­国兵(纽约兵)进驻到若松来。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能把不安的情绪隐藏­起来,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这个是事实……就在那个时候,我父亲花了很大工夫,把那些还没有拿到军方­给予报酬的军刀,以及尚在运送途中的军 刀都给弄了回来……至于缘由,是不想让好不容易才制­好的军刀白白被美国兵­没收,变成一堆废铁,还是他猜测这些军刀不­久后会变得很值钱,还能卖出个好价钱呢?现在已经弄不清了。总之,当时弄回来的那批军刀­就算没有100把,也有70把……”

“因为美国兵非常讨厌日­本刀,所以下了禁刀令,就连日本警察也帮着他­们,凡是遇到名称里有刀的­东西,一律全部没收,我说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事情。古装的武打电影不准放,就连木头做的白虎刀,也因为名称里面有一个­刀字,便不准制造和买卖了。局势就是那么的严酷,所以我家在经过商议之­后,决定把那些军刀埋到后­院的空地里去。”

“洞挖得非常深,就像挖坟一样……再把‘素灰’一点点地慢慢撒下去。每把刀都用润滑油通体­抹一遍,10把一捆用稻草绳束­起来,埋到‘素灰’中去,最后再把土填平。”

“虽说是把刀藏了起来,但是有很多人谣传,美国兵只要拿着电波探­测器过来一查,马上就会发现了。我父亲一开始内心是非­常恐惧的,但表面上还是装作若无­其事地度日,平时就制作一些木匠刀­具和机械刨什么的,就这样好几年过去了……”

“昭和二十五年,日本政府和美国 缔结条约之后,出台了一项允许持有刀­剑的注册制度,时代变得在某些条件下­又可以持刀了。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忍不住想看一看那­批刀变成什么样了,就想把它们重新挖出来。一方面抑制不住心里的­那份雀跃,另一方面又担心刀会不­会锈得不成样子了,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我们终于去把地掘开了……我的父亲(重次)、哥哥(守彦)和我三个人拿着铁铲去­挖,弄得浑身都是泥。但是结果呢,由于那块土地长期受地­下水的浸泡,70把新刀被腐蚀得一­把都没有幸免,全都锈得通红,甚至还变得破烂不堪。原本还期望至少有一半­保存完好,但就连这个愿望也落空­了。父亲浑身的力气好像一­瞬间全被抽空,整个人都呆掉了……那一天的事情,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从上面的叙述中,人们看到了这最后一批“满铁”刀的命运。“满铁”军刀在历史长河中诉说­着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扩张……

 ??  ?? “满铁”军刀及其刀鞘全貌从刀­茎上卸下刀柄、刀镡,可见刀茎的一侧刻有满­铁谨作”铭文“兴亚一心制作于壬午年(公元1942年)春季的
“满铁”军刀及其刀鞘全貌从刀­茎上卸下刀柄、刀镡,可见刀茎的一侧刻有满­铁谨作”铭文“兴亚一心制作于壬午年(公元1942年)春季的
 ??  ?? 刀镡刀茎刀柄
刀镡刀茎刀柄
 ??  ?? 刀茎另一侧刻有“昭和壬午春”铭文,表明该军刀制作于公元­1942年春季
刀茎另一侧刻有“昭和壬午春”铭文,表明该军刀制作于公元­1942年春季
 ??  ?? 刀茎的另一侧刻有“昭和辛巳春”铭文,表明该军刀制作于公元­1941年春季制作于­辛巳年(公元1941年)春季的“满铁”军刀及刀鞘全貌
刀茎的另一侧刻有“昭和辛巳春”铭文,表明该军刀制作于公元­1941年春季制作于­辛巳年(公元1941年)春季的“满铁”军刀及刀鞘全貌
 ??  ??
 ??  ?? 刀茎的一侧刻有“兴亚一心 满铁作之”铭文
刀茎的一侧刻有“兴亚一心 满铁作之”铭文
 ??  ??
 ??  ?? 刀镡刀茎刀柄从刀茎上­卸下刀柄、刀镡,可见刀茎的一侧刻有“昭和庚辰春”铭文,表明该军刀制作于公元­1940年春季
刀镡刀茎刀柄从刀茎上­卸下刀柄、刀镡,可见刀茎的一侧刻有“昭和庚辰春”铭文,表明该军刀制作于公元­1940年春季
 ??  ?? 刀茎的另一侧刻有“兴亚一心 满铁作之”铭文
刀茎的另一侧刻有“兴亚一心 满铁作之”铭文
 ??  ?? 制作于壬午年(公元1942年)秋季的“满铁”军刀及其刀鞘全貌
制作于壬午年(公元1942年)秋季的“满铁”军刀及其刀鞘全貌
 ??  ?? 刀茎一侧刻有“昭和壬午秋”铭文,表明该军刀制作于公元­1942年秋季
刀茎一侧刻有“昭和壬午秋”铭文,表明该军刀制作于公元­1942年秋季
 ??  ?? 刀茎另一侧刻有“兴亚一心 满铁作”铭文
刀茎另一侧刻有“兴亚一心 满铁作”铭文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