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Arms

武林奇葩:中国古代镋兵器/更云

镋,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之­一,属重兵器。其出现于哪个朝代?形制如何?请看——

- □更云

镋的起源追溯

镋是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之一,亦称镋钯、镋叉。最早的相关记载表明,在西汉时期镋已经出现。汉武帝于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令人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整理,筛选出矛、镋、刀、戈、槊、鞭、锏、剑、锤、抓、戟、弓、钺、斧、牌、棍、枪、叉等18种类型的兵器,钦定为“十八般兵器”。到了三国时代,著名的兵器鉴别家吕虔­根据兵器的特点,对汉武帝钦定的“十八般兵器”细化分类为九长九短。九长为戈、矛、戟、槊、镋、钺、棍、枪、叉;九短为斧、戈、牌、箭、鞭、剑、锏、 锤、抓。在元朝的许多曲剧中,大量出现含有镋的十八­般兵器之说,说明十八般兵器被大众­广为接受,但此时还未见对镋这种­兵器形制及其在军队中­大规模使用的详细描述。

镋作为军队中的制式兵­器大规模使用是在明朝­抗倭战争中,在清朝时期仍有应用。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1588年)撰写的《练兵实纪》记载:“镋手,每名明盔一顶,甲一副,……镋一把。”“镋钯手,以镋钯为短兵,兼火箭为长兵。”这两句话

的意思是,在戚继光首次应用的鸳­鸯阵中设有镋钯手,镋钯手每人佩戴头盔一­顶,穿着铠甲一副,手持镋钯作为短兵器,镋钯手还携带有火箭作­为长兵器。据说,鸳鸯阵由明朝抗倭名将­唐顺之 (1507~1560年)所创,是明朝军队抗 击倭寇时采用的一种战­斗队形。

在戚继光应用鸳鸯阵之­前,军队中重视的是个人武­艺,能够将兵器挥舞如飞的­人是官兵心目中的英雄­好汉,各地的武林高手均可征­召入伍。当他们被有组织的倭寇­屡屡击溃以后,当局者才感悟到一次战­斗的成败并非完全决定­于个人武艺。因此,戚继光在训练他组建的“戚家军”时,除了要求士兵掌握娴熟­的个人军事技术之外,非常重视发挥大规模集­体协同作战的效能,以及部队中各种长、短兵器的配合作用。

在戚继光的鸳鸯阵中,以12人为一小队,类似于现代军队编制的­步兵班,每个小队均配备长兵器­和短兵器。戚继光对每个小队进行­了如下配置:队长1名、战兵10名、伙夫兵1名。

队长位于最前面,手持旗枪1杆并携带腰­刀;其后的2名战兵分别持­由藤条制成的大、小盾牌,称为长牌手、藤牌手;长牌手、藤牌手后面是2名狼筅­手;狼筅手后面是2名长枪­手;长枪手后面是2名镋钯­手;镋钯手后面是2名大棒­手;最后1名是负责伙食的­伙夫兵。

长牌手位于右方,持类似于五角形的大型­盾牌,以抵挡倭寇的重箭、长枪,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位于左方,持小型轻便的圆形盾牌­并带有标枪、腰刀,可与敌近战。

2名狼筅手各持长度为­3m左右的狼 筅,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和­狼筅杆四周的枝杈刺杀­和扫击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戚继光在《练兵实纪杂集·军器解上·狼筅解》中记载:“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连四旁附枝,节节桠杈,视之粗可二尺,长一丈五六尺。”“用为前列,乃南方杀倭利器。”也就是说,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毛竹杆的前端斜削成­尖状,形成利刃,并将四周枝桠杈留下,加工成尖锐状。据传说,每支狼筅的枝桠杈刺之­处涂以剧毒剂,倭寇被涂有剧毒的枝桠­杈刺扫到,必死无疑。

2名长枪手手持矛枪并­携带弓箭,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 手。2名镋钯手持镋钯并携­带火箭。2名大棒手持大棒并携­带弓箭。最后1名伙夫兵手持两­端带尖的铁扁担1根。

在明朝、清朝许多有关描述十八­般兵器的文献中,均有镋兵器的出现。明朝何良臣(生卒年不详)编撰的《阵纪·束伍》记载:“授器之要,因其短长编列之,宜随其地势,每以枪、筅、弓、弩、标、铳为长兵,刀、镰、叉、钯、牌、斧为短器。”其中的钯,是指镋钯兵器。 明朝谢肇制(1567~1624年)编撰的 《五杂俎》卷五记载:“何也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其中的耙,是指镋钯兵器。 明末清初褚人获(1625~1682年)撰 写的《坚瓠集》记载:“山西李通善使武艺十八­事,计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鞭、锏、挝、殳、叉、把头、绵绳套、椎及白打,共十八种。”其中的把头,是指镋钯兵器。

查拳是中国回族人最喜­爱的拳种,盛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省。清末山东冠县查拳武师­张其维武艺精湛,手指功夫如钢似铁,一指点在对方身上,莫

不指到人倒。他还练就一根虎尾镋,如游龙飞凤,快如电掣,勇如猛虎,堪称绝技。查拳起源于山东省冠县­张尹庄,由回族人查尚义(原名查密尔)、滑宗岐、武殿璋等人创编并在回­民中传播。明朝时期,西域回民查尚义为抗击­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应征到内地,行至山东冠县积劳染病,当地百姓对这位爱国义­士爱戴尊敬,精心护理,他病愈后为感激当地百­姓的恩情,遂将周身武艺传给冠县­一代人民。

镋的基本形制

镋由镋头、镋柄及镋尾组成。镋头

镋头通常由铁、铜等金属制成,呈山字形或月牙形,整体外形类似于古代武­将在战马上用的三股叉(又称马叉)。但镋头的尺寸比马叉大,且其中央的股叉比马叉­的中央股叉长,长度约为0.5m,呈枪矛尖状,称为“正锋”、“中叉锋”。中锋两侧的股叉称为侧­锋,侧锋通常弯曲向上,也有2个侧锋弯曲向下­的形制,还有1个侧锋弯曲向上、另1个侧锋弯曲向下的­形制。镋柄

镋柄通常由木棍或铁棍­制成,全长1.8~2.1m。其上端连接镋头,下端安装铁鐏。

镋尾

镋尾通常套装由铁、铜等金属制成的鐏,鐏的后端尖锐,可用于刺击敌人。鐏的另一个作用是保护­镋柄尾部,避免镋柄尾部损坏。

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对镋的形制描述得比­较详细:“此器柄长八尺,粗可寸半,上用利刀,横以弯股,刃用两锋,中有一脊。造法须分脊平磨。如磨刀法。两刃自脊平减至锋,其锋乃利,日久不秃。弯股四棱,以棱为利,须将棱四面直削至尖,庶日久而不秃。中锋头下之库,须如大核桃大,安于木杪,乃不损拆,仍用一钉销之,于马上最便,可戳可格,利器也。”

此段话的意思是,明朝军队中的镋兵器,柄长约为2.5m(按照明朝的1尺等于0.31m计算而得),柄的直径约为40mm­左右,柄的上端设有利刀,与利刀垂直的横向上设­有弯曲的股叉。利刀的两侧开刃,中部设有刀脊。其实,从出土的明朝镋实物看,该利刀形似枪矛尖。利刀的制造方法是刀脊­的两侧进行平滑研磨,类似于民间的磨刀方法。两侧的刀刃从刀脊较宽­处平缓地收窄到刀尖处,这样制造出来的刀尖锋­利,时间久了也不会变钝。弯曲的股叉呈四棱柱形,并且4个边棱磨成锋利­状。必须将四棱柱的4个面­加工削减,使其末端形成利尖,时间长了也不会变钝。中锋下部设有管孔,管孔的口部直径必须像­大核桃的直径那样大,用于安装木棍,即镋柄,不可损坏拆卸,采用1个长钉将木棍与­镋头固定,在马上使用最便利, 可戳击敌人的身体,也可架拿敌人的兵器,是军中最好使的兵器之­一。

另外,这种兵器“可击、可御,兼矛盾两用”。每两名镋钯手配备30­支火箭,敌人离远时,股叉可以充当火箭发射­架,将箭杆上绑缚的炮仗点­燃,火箭即可飞向敌阵。

镋的演变类型

镋有很多演变类型,主要依据镋头的正锋及­2个侧锋弯曲的形状分­类。其演变型包括九凤镋、九曲镋、牛头镋、夜战镋、雁翅镋/雁尾镋、雁嘴镋、阴阳镋、齿翼月牙镋、雷震镋、十字镋、凤翅鎏金镋、半轮月混金镋、浑铁镋、十三曲雁翅镋、一字鎏金镋及流星镋等­类型。九凤镋

九凤镋全长约2.7m,镋柄长约为2.1m。镋头形似耙头,设有9个叉刺,镋尾设有一个约45c­m长的铁鐏。九曲镋

九曲镋全长、柄长与九凤镋相同。镋头长45cm,分为3个叉,中间的叉头形似枪头,呈扁平状,两侧的叉头呈弯曲状,整体与中间的叉头垂直­并向外平伸。牛头镋

牛头镋又称为牛头月镋,其镋头为铁制,形似3股叉。中间的叉似剑尖,两侧的叉向上弯曲,形似牛角,两侧的叉尖相距约36­cm。镋柄由粗木制成,长约1.8m。牛头月镋能攻能守,尤善破枪。

夜战镋

夜战镋全长约为2.5m,镋柄长约2.1m。镋头分为3个叉,中叉形似枪头,两翼叉呈弯曲状并向左­右两侧平伸,尖端锋利。镋头涂成黑色,适用于夜间作战。

雁翅镋/雁尾镋

雁翅镋/雁尾镋全长约为2.7m,镋柄长约2.1m,总质量约为5kg,柄尾铁鐏长约15cm。镋头分为3个叉,中叉形似枪头,两翼叉形似雁翅、雁尾,故名雁尾镋、雁翅镋。

雁嘴镋

雁嘴镋的全长、柄长、总质量及铁鐏的长度与­雁翅镋的基本相同。镋头分为3个叉,中叉形似剑状,两翼叉形似雁嘴,故名雁嘴镋。

阴阳镋

阴阳镋全长约2.7m,镋柄长2.1m。镋头分为3个叉,中叉形如枪头,两翼叉1个向上,1个向下,为阴阳分向,故名阴阳镋。

齿翼月牙镋

齿翼月牙镋是明朝时期­一种典型的镋,为铁制,镋头分为3个叉,状如月牙。其全长约3m,正锋长约31cm,2个侧锋长约为25c­m,每个侧锋上各设有向上、向下1.5cm长的8个齿尖,共计16个齿尖。

雷震镋

雷震镋全长约2.5m,镋柄长2.1m。镋头分为3个叉,中叉形如枪头,两翼叉弯曲向下到镋柄­方向。

十字镋

十字镋全长约4m,镋头分为3个叉,中叉形似枪头,两翼叉向外平伸, 与中叉一起构成十字,故名十字镋。十字镋全长较长,主要用于马战。

凤翅鎏金镗

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及­评书、小说中,有诸多使用镋的高手,其中之一就是隋朝大将­宇文成都。宇文成都是《说唐传》、《兴唐传》、《忠义响马传》等评书、小说中的人物,他是大隋丞相宇文化及­之子,被隋炀帝封为无敌大将­军,号称天宝大将,被称为隋唐第二条好汉。武力仅有李元霸一人能­及,力大无穷,威猛罕匹。宇文成都平常使用一根­凤翅鎏金镗,与李元霸决战时使用的­凤翅鎏金镋质量为20­0kg。凤翅镏金镋的两个侧叉­外展,形似凤凰翅膀,这种兵器的镋头是鎏金­的,所以故名“凤翅鎏金镋”。评书、小说以及现今拍摄的有­关影视剧中,将宇文成都使用的凤翅­镏金镋质量进行夸张加­大,以吸引听众、读者。

短柄半轮月混金镋

伍天锡是《说唐全传》中的人物,天下第六条好汉。两臂万斤之力,武艺高强。靠山王杨林邀请伍天锡­镇守天昌关,因见梁师泰不是善良之­辈,先下手 将其打死,却没想到梁师泰是李元­霸的开路将。之后,伍天锡被愤怒的李元霸­打死。电视剧《隋唐英雄》中,伍天锡号称“双镗无敌伍天锡”,头戴鱼尾乌金盔,身穿鱼鳞乌金甲,胯下青龙马,双手持一对短柄半轮月­混金镋,该镋名称中的“混金”,即鎏金之意。

浑铁镋

《水浒传》中的好汉苏定,也是英雄了得。其面色青黄,络腮胡须,体格

 ??  ?? “2016中国·承德冰雪季”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体育­部、河北省体育局、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和­承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图为冰雪季开幕式上进­行的马叉表演,可以看出,马叉的三股叉长度基本­相同
“2016中国·承德冰雪季”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体育­部、河北省体育局、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和­承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图为冰雪季开幕式上进­行的马叉表演,可以看出,马叉的三股叉长度基本­相同
 ??  ?? 侧锋正锋侧锋3种出土­的镋头形制,镋头中央的股叉称为正­锋。图中左边的镋头呈山字­形;中间的镋头呈月牙形;右边镋头的一个侧锋向­上弯曲,另一个侧锋向下弯曲,这种镋称为阴阳镋
侧锋正锋侧锋3种出土­的镋头形制,镋头中央的股叉称为正­锋。图中左边的镋头呈山字­形;中间的镋头呈月牙形;右边镋头的一个侧锋向­上弯曲,另一个侧锋向下弯曲,这种镋称为阴阳镋
 ??  ?? 倭寇的铠甲狼筅明朝战­兵的铠甲图中间为狼筅,左侧为倭寇的铠甲,右侧为明朝战兵的铠甲
倭寇的铠甲狼筅明朝战­兵的铠甲图中间为狼筅,左侧为倭寇的铠甲,右侧为明朝战兵的铠甲
 ??  ?? 镋尾镋杆镋头镋的全貌­复原图。镋由镋头、镋柄及镋尾组成。镋头通常由铁、铜等金属制成,呈山字形或月牙形
镋尾镋杆镋头镋的全貌­复原图。镋由镋头、镋柄及镋尾组成。镋头通常由铁、铜等金属制成,呈山字形或月牙形
 ??  ?? 小叉刺明朝时期两种镋­兵器示意图。图左的镋侧锋上未设小­叉刺,图右的镋侧锋上设有1­6个小叉刺
小叉刺明朝时期两种镋­兵器示意图。图左的镋侧锋上未设小­叉刺,图右的镋侧锋上设有1­6个小叉刺
 ??  ?? 鸳鸯阵中的狼筅手俯视­图。狼筅手手持长度为3m­左右的狼筅,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和­四周的枝杈刺杀和扫击­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枝杈­利刃
鸳鸯阵中的狼筅手俯视­图。狼筅手手持长度为3m­左右的狼筅,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和­四周的枝杈刺杀和扫击­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枝杈­利刃
 ??  ?? 戚继光鸳鸯阵局部示意­图。队长位于最前面,手持旗枪1杆;其后的2名战兵分别持­由藤条制成的大、小盾牌,称为长牌手、藤牌手;长牌手、藤牌手后面是2名狼筅­手;狼筅手后面是2名手执­矛枪的长枪手;长枪手后面是2名镋钯­手;镋钯手后面是2名大棒­手;最后1名是负责伙食的­伙夫兵(大棒手、伙夫兵图中未示出)
戚继光鸳鸯阵局部示意­图。队长位于最前面,手持旗枪1杆;其后的2名战兵分别持­由藤条制成的大、小盾牌,称为长牌手、藤牌手;长牌手、藤牌手后面是2名狼筅­手;狼筅手后面是2名手执­矛枪的长枪手;长枪手后面是2名镋钯­手;镋钯手后面是2名大棒­手;最后1名是负责伙食的­伙夫兵(大棒手、伙夫兵图中未示出)
 ??  ?? 少林寺弟子习练镋兵器
少林寺弟子习练镋兵器
 ??  ?? 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蓬­莱水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之一,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此­训练水军。图为该水城内抗倭战兵­泥塑,中间的战兵手持狼筅
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蓬­莱水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之一,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此­训练水军。图为该水城内抗倭战兵­泥塑,中间的战兵手持狼筅
 ??  ?? 电视剧《隋唐演义》中,陈昊饰演宇文成都的剧­照。其右手握持1根凤翅鎏­金镋
电视剧《隋唐演义》中,陈昊饰演宇文成都的剧­照。其右手握持1根凤翅鎏­金镋
 ??  ?? 正锋清朝时期的镋头。该镋头正锋呈四棱锥状,侧锋向上弯曲,呈四棱柱形,并且4个边棱磨成锋利­状。四棱柱的4个面加工削­减,在其末端形成利尖侧锋
正锋清朝时期的镋头。该镋头正锋呈四棱锥状,侧锋向上弯曲,呈四棱柱形,并且4个边棱磨成锋利­状。四棱柱的4个面加工削­减,在其末端形成利尖侧锋
 ??  ?? 管孔镋的中锋下部设有­管孔,管孔的口部直径像大核­桃的直径那样大,用于安装木质镋柄
管孔镋的中锋下部设有­管孔,管孔的口部直径像大核­桃的直径那样大,用于安装木质镋柄
 ??  ?? 图为镋的一些演变类型
图为镋的一些演变类型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