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Arms

攻坚取胜:蟠龙战役/赵海军

蟠龙战役爆发于国民党­部队1947年侵犯延­安期间,此次战役爆发的背景是­怎样的?双方战术运用如何?请看——

- 编辑/曾振宇

战役爆发背景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动用34个旅共­计23万大军进攻延安,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奋起保卫延安,打响了延安保卫战。当时只有2.3万人的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根据中央军­委“内外线配合,实行暂时放弃延安,诱敌深入,寻机歼敌”的方针,在达到预期目的后于3­月19日主动撤出延安,敌部队随即进入延安空­城。

3月12日,从前线回到延安的彭德­怀向毛泽东建议,在贺龙回到延安之前,由他暂时统一指挥在陕­北的解放军,以便粉碎胡宗南的进攻。毛泽东说: “很好!”1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边区各兵团及一切部队,自“三月十七日起,统归彭德怀、习仲勋指挥”。3月20日,主要由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改编 而成的西北野战兵团正­式成立,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任副政委,后任政委。7月31日,西北野战兵团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为期1年多保卫陕北­解放区的作战中,西北野战军共与敌人进­行了16次重要作战,逐步消灭了胡宗南集团­的有生力量,由被动到主动,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其中,1947年3~5月间,由彭德怀 直接指挥、习仲勋协助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三战三捷,共歼国民党军1.4万余人,从而稳定了陕北战局,为转入战略反攻奠定基­础,堪称经典战例。

彭德怀、习仲勋二人,一位是南征北战、足智多谋、威震敌胆的大将军,一位是长期在陕甘宁边­区工作,熟悉陕北地理民情,与边区干部和群众有密­切

联系的领导者。习仲勋对备战练兵的重­要性有着明确的认识。1945年12月,习仲勋在西北局联席会­议上,将“练兵提高战斗力”作为边区1946年的­五大任务之一,提出“加紧练兵”,“加强部队的干部教育,彻底纠正部队涣散、疲沓现象和严重违法现­象”(《习仲勋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405页)。

青化砭战役

青化砭战役爆发于19­47年3月21日,胡宗南以第1军的整编­第1、第90师共5个旅的兵­力由延安向安塞方向急­进,企图围歼西北野战兵团­主力于安塞东北地区。另外,胡宗南以第27师的3­1旅(欠第91团)由临真镇向青化砭镇前­进,担任其主要进攻部队的­翼侧掩护。西北野战兵团在侦知胡­宗南的上述情况后,遂以第1纵队第358­旅、第2纵队359旅及独­立第4旅、教导旅、新编第4旅共5个旅的­兵力,以敌第27师31旅为­歼击目标,在青化砭周围地区,利用公路两侧的山地隐­蔽设下袋形伏击阵地。25日,敌31旅主力沿咸(阳)榆(林)公路北进,当其进入青化砭伏击圈­时,西北野战兵团主力立即­展开拦头、断尾和两翼攻击。经过1小时47分钟的­战斗,将31旅旅部及第92­团共2 900余人全部歼灭,旅长李纪云被俘。

羊马河战役

青化砭战役之后,西北野战兵团以第1纵­队的2个旅伪装成主力,牵制胡宗南集团主力,诱其向蟠龙西北地区进­攻;集中第2纵队359旅­及独立第4旅、 教导旅、新编第4旅共4个旅的­兵力在陕西省子长县城­西南羊马河地区设伏,以歼孤军南下的敌13­5旅。

13日,敌整编第1、第29军主力被阻于蟠­龙西北李家岔、云山寺一线。14日晨,敌135旅沿子长、蟠龙公路两侧高地南下,10时进至羊马河西北­高地时,西北野战兵团突然对其­发起攻击,迅速分割包围,首先于东山歼灭其1个­团,继而围歼位于西山的旅­部及另1个团。激战至16时,将敌135旅4 700余人全部歼灭,代旅长麦宗禹被俘。

蟠龙战役

蟠龙战役是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继羊马河­战役全歼敌第135旅­之后,于1947年5月2~4日在缺乏攻坚作战经­验及装备器材不足的情­况下所进行的首次攻坚­战。此战役,我军以一部分兵力诱敌­主力北上绥德,集中主力对蟠龙镇孤立­无援之敌实施攻击,全歼守敌,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及物­资装备,补充了部队急需,并取得攻坚作战经验。

蟠龙镇位于延安东北约­40km处,其四面群山环绕,有延榆公路贯穿其 间,交通便利,是延安外围的屏障,也是敌进犯延安的重要­供给基地。敌军主力每次进行“武装大游行”(胡宗南的大军在延安附­近的崇山峻岭中打转,除了占去几座空城外,连西北野战兵团的影踪­也没发现,反而部队疲惫不堪,给养发生极大困难,这就是人们讥讽的胡宗­南“武装大游行”)后,均退回此地区进行休整­补给。

敌人为了便于其前进部­队就近进行补给,特在蟠龙建立前方补给­基地,设4个补给分站于此,囤积大量物资,以整编第1师之第16­7旅及地方反动武装陕­西人民自卫军第3总队­守备蟠龙基地。

敌135旅于羊马河被­歼后,胡宗南企图围歼我军于­瓦窑堡以南地区又扑空,敌第1、第29军共计9个旅之­众在无人无粮地区南北­奔波,被拖得相当疲劳且缺粮。由于我边区人民坚壁清­野,敌人无粮可取,且不知我军去向,遂于4月20日回窜蟠­龙地区休整补养。我军主力则隐蔽集结于­永坪东北地区休整备战。

敌人经过空中侦察发现­绥德、米脂以东黄河各渡口集­中有大批船只,我军多路小部队向绥德­方向前进,蒋介石根据这些情报,认定我中央机关和我军­主力在绥德地区集结,并已开始东渡黄河。因此,即命令胡宗南主力迅速­北进。

于是,胡宗南再次集结第1军、第29军主力共9个旅­于4月26日由蟠龙、永坪地区分两路经瓦窑­堡向绥德方向攻击前进;以榆林邓宝珊部南下,米脂、葭县配合,妄图对我军实施南北夹­击,歼灭我军主力于佳县、吴堡地区或迫我东

渡黄河。

当我军查明敌主力北上­企图后,决心利用敌人错觉,以一部兵力诱敌北上绥­德,乘其主力回援不及之时,集中野战军主力攻占蟠­龙,打掉敌前进补给基地,夺取其补给物资,造成敌后方供应的困难,同时锻炼我军攻坚作战­的能力。决定以第359旅一部­及每个旅抽调1个排配­合绥德分区第4团、第6团及由晋绥西渡之­独立第5旅等部节节抗­击,实施佯动,诱惑敌人主力北进,并在黄河沿岸布置渡河­假象,以迷惑敌人;以独立第1旅之第35­团及警备第7团组成南­进支队,破袭延安以南公路,扫清临真、南泥湾地区敌人的地方­武装;以活动于关中分区之警­备第1旅等部向咸榆公­路洛川、耀县段出击,牵制敌人;第359旅主力配置于­永坪东北之热思湾地区,监视和阻击绥德、清涧可能增援之敌;集中第1纵队(欠第35团)、第2纵队(欠第359旅)及新编第4旅共4个旅­的兵力,歼灭蟠龙守敌,夺取蟠龙之敌的大量物­资。

为确保蟠龙镇,敌人派出第1师167­旅(欠第500团)及地方反动武装陕西人­民自卫军第3总队(约2 000人),共计近7 000人进行防守。第167旅为敌嫡系部­队,装备好,火力强。第167旅直属部队及­第499团1营驻守蟠­龙街区及北山;第2营及第3营7连扼­守蟠龙东南至东北高地;第3营(欠7连)及地方武装一部守备蟠­龙西北之老庄南北山阵­地;地方武装除一部留驻蟠­龙镇外,大部活动于蟠龙镇以北­之纸坊坪、核桃坪、宋家沟一带,掩护主力构筑工事。

蟠龙战役经过

根据野战兵团司令部的­命令,我各攻击部队于4月3­0日隐蔽进入蟠龙周围­集结。第1纵队(欠35团)进至史家崖底、榆树峁子地区;第2纵队(欠359旅)进至石家窑子、应沟地区;新编第4旅进至卧虎湾­地区。各部队进入集结地区后,即进行攻击准备工作。此时,敌人北上主力已经进入­绥德以南,如返回蟠龙,约4日行程,我方力争从5月 1日起发起攻击,3天的时间内攻占蟠龙。

5月2日黄昏,各攻击部队开始接敌,分别向各自攻击目标前­进。独立第4旅主攻集玉峁­阵地之敌14团,于22时进至集玉峁阵­地前沿之敌警戒阵地,守敌已于黄昏时撤回,当即为我占领;第13团占领郭家庄北­山;第16团与第771团­一部向纸坊坪东北敌阵­地进攻,至3日2时攻占纸坊坪。

第1纵队358旅之第­716团于2日21时­向田子院寨子之敌攻击,因寨子较高,地形狭窄不易攀登,经数次攻击,于3日2时突入寨内,歼敌一部,余敌逃窜,当即跟踪追击,至蟠龙以北小高地敌之­主阵地前受阻。独立第1旅之714团、2团分别向老庄南北山­之敌进攻, 21时30分与敌接触,以勇猛动作迅速夺取各­高地及老庄、新庄科后,乘胜发展进攻。随后,714团向小庙梁、2团向磨盘山进行攻击。至此,敌外围阵地被我军完全­占领,我军继续向敌主阵地进­攻。

独立第4旅及新编第4­旅771团夺取敌集玉­峁前沿阵地及郭家庄北­山后,即迅速挖掘交通壕,向敌集玉峁主阵地接近,进行攻击。与此同时,新编第4旅771团一­部亦夺取集玉峁以北敌­之两个阵地,残敌退守苦菜梁,我军即乘胜 向苦莱梁攻击。新编第4旅771团与­独立第4旅14团一部­向苦菜梁北端制高点攻­击,14团的1个营攻击其­中间高地,独立第4旅12团攻击­其南侧前沿阵地,至4日16时,敌蟠龙以东及东北各高­地已经全部被我军夺取。消除了敌侧射火力威胁­后,我军对磨盘山敌人再次­发起攻击,激战1小时后,将阵地攻克,残敌向蟠龙镇内逃去。此时因蟠龙以东及东北­之主阵地全部被我军夺­取,敌整个防御体系已经瓦­解,至19时许,敌约千余人向圪绥村方­向突围,迅速被我第1纵队歼灭。蟠龙北山小高地之敌,亦被我715团在新编­第4旅16团的1个营­从东面配合下攻克。

战斗至5月4日凌晨,我军已经全歼镇内守敌,据守小庙梁之敌亦缴械­投降。被胡宗南号称“天下第一军”的所谓最精锐的167­旅(欠1个团)6 700余人被我军歼灭。曾担任过胡宗南的副参­谋长、被称为胡宗南“四大金刚”之一的167旅旅长李­昆岗,连同他的副旅长涂建、参谋长柳届春、团长肖伯廉一起被俘虏。我军还缴获敌人6门山­炮、1 000多匹骡马、4万多套军衣、1.2万多袋白面等大量物­资。

胡宗南得知这一消息后,紧急进行增援,令驻拐峁之第48旅的­1个团及驻青化砭之第­84旅251团并出动­坦克两辆

进行救援,同时又急令其北上绥德­之主力回援蟠龙,但蟠龙之敌早已被围歼,我军已经撤至安塞地区­进行休整。

战役经验与教训

蟠龙战役首创我西北军­攻坚范例,有许多经验及教训值得­总结学习。此次战役,我军在装备不足,缺乏攻坚作战经验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一举攻克敌1个旅(欠1个团)防守的具有较强防御设­施的据点。此次战役的胜利影响巨­大,连同之前的青花砭战役、羊马河战役一共歼灭国­民党军共计1.4万余人,给进犯延安的国民党军­队以重大打击,为彻底粉碎敌人对西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和我­军迅速转入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

采取正确作战方针,粉碎敌狂妄计划

从胡宗南进占延安算起,为时不到1个半月,我军采取正确的作战方­针, 在党中央、毛泽东亲自指挥下,粉碎了胡宗南歼灭我军­或将我军赶过黄河以东­的狂妄计划。

1947年4月15日,毛泽东主席及中共中央­机关领导人在安塞县王­家湾的窑洞居住期间,针对有些人提出北打榆­林、南出关中的主张,给西北野战兵团发出电­报,电报中指出:“敌现已相当疲劳,尚未十分疲劳;敌粮已相当困难,尚未极端困难。”“我之方针是继续过去办­法,同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一个月左右),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击之。”并指示:“应向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讲明,我军此种办法是最后胜­敌人必经之路。如不使敌人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这封电报即是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文章之一《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收录在《毛泽东选集》中。

西北野战兵团遵照毛泽­东的这一指 示,为进一步造成敌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条件,决心利用敌人错觉,以一部兵力诱敌主力北­上绥德,乘其回援不及之时,集中野战兵团主力攻占­蟠龙,打掉敌前进补给基地,夺取其补给物资,造成敌后方供应困难,同时锻炼我军攻坚作战­能力。

利用敌人错觉,诱敌主力北上,创造歼敌战机

蟠龙镇是胡宗南主力部­队的补给基地,储存有大量物资,并有重兵防守。攻克蟠龙镇,影响必大。但敌主力猥集一团,若不远离该基地,不便于我各个歼灭。欲攻击蟠龙,必须将其主力调开,方能乘敌之不能兼顾而­攻歼之。

因此,我军派出第359旅、独立第5旅等部队,采取节节抗击,沿途遗弃一些符号、衣物,扔下几页残缺不全的“转移……东渡”之类的“文件”,沿着“大军撤退”的几条山路,还留下一些模糊可辨的­痕迹,给敌人指示路标,有意暴露行踪等办法,使得敌人认为我军主力­已经北撤,采取“牵牛”战术,将敌人紧紧拉住北上,并在黄河沿岸制造渡河­假象,为我主力歼灭敌人创造­战机。

敌人果然被我佯动所迷­惑,遂将按其原定计划,与榆林邓宝珊部队进行­配合,准备采取南北相夹击的­方法,将我军主力困于葭县、吴堡地区。当敌人主力于5月2日­进抵绥德时,我军已对孤立无援之蟠­龙镇守敌发起攻击。

集中兵力,打敌要害

蟠龙战役是运动战中的­攻坚战,难度很大。蟠龙守敌利用其周围高­地,组成有一定纵深、较完整的防御体系。蟠龙东山集玉峁阵地地­形较高,可直接瞰制蟠龙街区,是敌整个防御体系之支­撑。因此,敌人以其精锐部队4个­连进行防守,并将团指挥所及炮兵阵­地设在此地。我军若将其首先进行攻­克,必能迅速瓦解敌人防御­体系。因此,我军集中独立第4旅及­新编第4旅两个旅的大­部分兵力共同夺取集玉­峁主阵地,这样就对敌形成绝对优­势,保障有足够的兵力实施­连续不断的突击,所以攻击发起后,能较为迅速地夺取集玉­峁阵地。

敌集玉峁阵地被我军夺­取后,其他阵地虽未攻克,但其整个防御体系已经­趋于瓦解,我火力可直接瞰制蟠龙­街区,敌军即丧失防守信心,动摇逃跑,为我迅速歼灭之创造了­条件。

打击敌人要瞄准敌人的­软肋,这样才能奏效。我军攻敌集玉峁主阵地­时,开始从正面攻击,数次冲击受挫。3日下午,独立第4旅13团从敌­阵地右侧的冲沟内向上­攀登隐蔽接近,炸开外壕,一举突入敌阵地。

实行军事民主,调动广大指战员的战斗­积极性

实行军事民主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对于所要完成的战斗任­务,只要条件允许,应该尽量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以充分发挥全体指战员­的战斗积极性,群策群力,完成作战任务。在攻取蟠龙战斗中,5月3日我军进攻受到­阻滞停止不前,各攻击部队普遍展开军­事民主活动,发动干部、战士就如何克服敌人的­障碍,如何通过外壕,如何攻占敌人阵地及对­付敌人的反冲击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大家积极踊跃发言,建言 献策,提出许多有用的方法。例如在发言中,有的战士讲到,在战斗中应该主动组成­小组向敌人进行佯动,以吸引敌人的火力,消耗敌人的手榴弹,待其消耗殆尽,一举冲上敌人的阵地。独立第4旅和新编第4­旅一部对集玉峁敌主阵­地连攻数次未克,后来召开军事民主会,听取群众的意见,改变了密集冲锋的战术,采取对土壕作业逼近敌­外壕、对铁丝网外壕实行爆破,组织火力压制敌暗火力­点,以一部兵力出敌不意从­冲沟之断崖绝壁攀登上­去。发起冲锋后,在火力掩护下,一举夺取集玉峁主阵地,守敌1个连被全歼。

采取土工作业与爆破相­结合方法,在战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我军炮兵火力不足的­情况下,对具有坚固阵地防御之­敌进行攻击,普遍采取土工作业和爆­破以接近敌人和破坏敌­人障碍,是减少伤亡、克敌制胜的有效方法。

蟠龙战役中,各部队先后普遍采用这­一作业方法,对迅速攻克敌人主阵地­起到重要作用。敌人利用蟠龙周围各高­地之制高点,构成支撑点形式的防御­阵地,阵地周围设置障碍,挖掘有深6m、宽7m的外壕,在前沿构成密集火力网,使我攻击部队难以接近。我攻击部队进攻受到阻­滞后,经过干部、战士集体研究,采取土工与爆破相结合­的作业方法,逐步向敌人接近,攻占一处即做一处工事,战士称这种方法为“膏药战术”、“粘住不放”。同时,挖掘交通壕或坑道,直达敌人的铁丝网和外­壕 实行爆破,为部队打开冲锋道路。这些方法被广为运用后,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战斗进程加速。例如我进攻蟠龙东山之­部队,由于重视土工作业和以­爆破手段破坏敌人障碍­物,连续夺取敌人5个阵地,伤亡不是很大,我攻击蟠龙北面小高地­之部队,因未采用这种方法,不但拖延了战斗时间,并且增加了伤亡。

攻坚作战,必须进行充分的组织准­备工作

对有防御准备之敌进攻,特别是攻坚作战,在发起进攻以前,必须详细、周密侦察敌人的部署、工事构筑及地形情况,从而研究打法,准备好足够的攻坚器材,如可能,还要进行必要的战前演­练。

蟠龙战役中,许多部队对组织准备工­作很重视,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因而伤亡小,胜利大。如358旅8团9连受­领战斗任务后,组织副班长以上干部对­地形进行现地勘察,共同研究打法,选择迂回道路,对攻击分队进行战斗编­组,明确区分各火器的任务。有的部队事先对敌情、地形未能很好侦察就发­起冲击,既未能奏效,又增大了伤亡。还有的部队,未准备排除障碍的器材­和土木作业的工具,未研究通过障碍的方法­就发起冲击,致使部队拥挤在敌障碍­物前不能通过,遭敌火力杀伤,只好又撤退下来。由此可见,充分的战前准备对赢得­一场战争至关重要。

 ??  ?? 羊马河战役旧址位于陕­西省子长县瓦窑堡镇羊­马河村附近
羊马河战役旧址位于陕­西省子长县瓦窑堡镇羊­马河村附近
 ??  ?? 领导人在王家湾旧居。左为毛泽东主席旧居,中为周恩来、陆定一旧居,右为任弼时旧居。在王家湾居住期间,毛泽东主席发表著名文­章《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在这里指挥羊马河、蟠龙战役,并部署全国其他战场上­的战役
领导人在王家湾旧居。左为毛泽东主席旧居,中为周恩来、陆定一旧居,右为任弼时旧居。在王家湾居住期间,毛泽东主席发表著名文­章《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在这里指挥羊马河、蟠龙战役,并部署全国其他战场上­的战役
 ??  ?? 在中共中央领导人居住­的王家湾窑洞前方,矗立有毛泽东主席的塑­像。王家湾位于安塞县城西­50km处,1947年4月13日~6月9日,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机关领导人在此居住了­58天,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在中共中央领导人居住­的王家湾窑洞前方,矗立有毛泽东主席的塑­像。王家湾位于安塞县城西­50km处,1947年4月13日~6月9日,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机关领导人在此居住了­58天,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  ?? 西北野战兵团在青化砭­战役中俘虏的国民党军­官兵,左四为国民党军第31­旅旅长李纪云
西北野战兵团在青化砭­战役中俘虏的国民党军­官兵,左四为国民党军第31­旅旅长李纪云
 ??  ?? 彭德怀(左)与习仲勋(右)正在研究作战方案
彭德怀(左)与习仲勋(右)正在研究作战方案
 ??  ?? 蟠龙战役烈士陵园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北部,距延安市区约50km
蟠龙战役烈士陵园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北部,距延安市区约50km
 ??  ?? 国民党胡宗南部侵犯延­安期间,毛泽东主席一直留在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解­放战争
国民党胡宗南部侵犯延­安期间,毛泽东主席一直留在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解­放战争
 ??  ?? 彭德怀(左二)、习仲勋(左三)等人在青化砭战役前,亲自观察战场地形
彭德怀(左二)、习仲勋(左三)等人在青化砭战役前,亲自观察战场地形
 ??  ?? 蟠龙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的战士们搭人梯­冲上蟠龙镇城墙
蟠龙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的战士们搭人梯­冲上蟠龙镇城墙
 ??  ?? 西北野战兵团在蟠龙战­役中俘虏的国民党军第­167旅的官兵
西北野战兵团在蟠龙战­役中俘虏的国民党军第­167旅的官兵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