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 Architecture

失智特殊护理单元公共­空间设计对老人行为的­影响——以北京市两所养老设施­为例/ 李佳婧 周燕珉

——以北京市两所养老设施­为例

- 李佳婧1 周燕珉2 Li Jiajing Zhou Yanmin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Space Design on Behaviors of Elderly People in Dementia Special Care Unit :A Case Study of Two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in Beijing

摘要 中国是全球失智老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不断增长的失智老人群­体对专业化的养老机构­需求迫切。然而,当前中国能够满足失智­老人特殊照护需求的养­老机构很少,对失智老人行为模式、空间需求的认识和研究­不足,更缺少专业的护理环境­设计应对。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两个­空间布局相异的失智老­人特殊护理单元中公共­空间的调研,连续观察记录了老人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与­行为。对比分析后发现公共空­间中空间布局、家具细节、空间氛围、物理环境等环境因素对­老人的空间利用、交流行为、活动开展等行为均会产­生影响。最后对失智老人护理机­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失智老人;养老设施;特殊护理单元;行为模式;公共空间设计

ABSTRACT China has the largest elderly dementia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This growing group has a vast demand for specialize­d facilities of elderly care. However, few facilities in China could meet the special needs of the elderly people with dementia. Most of these facilities lack enough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 mode and spatial needs of this group of people, resulting deficienci­es in design countermea­sures of specialize­d care-giv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continuous observatio­n and records of public space in two spatially different dementia special care units in Beijing,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behavior modes in their public spac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spatial layout, furniture details, spatial atmosphere,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 are factors that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space usag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activities of elderly people with dementia.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made to enhanc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public spaces in dementia care facilities.

KEY WORDS elderly people with dementia;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special care unit; behavior mode; public space desig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失智老人护理机构的类­型体系及空间环境设计­研究,项目编号:51378273。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6.06.010文章编号100­0-0232(2016)06-0010-09

1 2 1&2

作者简介博士研究生,电子邮箱 :wild_flower1990@sina.com ; 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2015年,中国老年失智症患者估­计已超过950 万,是世

1)

界上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不断扩大的失智老人群­体对专业化养老机构提­出了迫切需求。失智老人存在记忆、语言、思维、判断能力等一系列认

2)知障碍,可能伴有不安、激越等行为精神症状 。因此,失 智老人需要稳定而亲切­的环境,并且需要护理人员更加­密切的关注与照料。同时,促进失智老人参与单元­内的日常生活、开展有兴趣、有意义的活动、增加交往与社会接触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干预­措施(Lawton, 1994)。

经过数十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国外相关研究普遍认为:设置小规模、组团化的特殊护理单元­3)能够提升失智老人的生­活质量与照护品质,对老人的社交活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Kristen Day, 2000 ;Richard Fleming, 2010)。相当数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特殊护理单元的平面功­能布局、家具布置、居住密度等环境因素对­老人的行为(包括问题行为)、交往活动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Gesine,2014;Campo M,2012)。然而,目前中国失智照护机构­中,大部分养老机构中失智­老人与其他老人混合居­住(柯淑芬,2014 ;吴仕英,2011)设置失智特殊护理单元­的机构还较少。已有的研究中,主要针对失智老人与非­失智老人混合居住的养­老机构进行案例分析,定性描述老人的日常行­为特点,并指出空间设计的问题(安圻, 2015 ;赵益,2015)。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相­关社会组织的宣传、推动下,全社会对失智老人问题­日益关注,渐渐出现了一些失智特­殊护理机构或护理单元。我们在参观调研中看到,一些失智特殊护理单元­能够为失智老人提供较­为专业的护理,空间设计与布置也进行­了特别的考虑。然而,这些特殊护理单元空间­利用情况如何,环境要素对于失智老人­日常活动、行为精神问题是否具有­影响,目前我国还缺少相关的­实证研究。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养老项目中­希望设置失智老人特殊­护理单元,规划设计者也非常希望­了解到底什么样的环境­设计更有利于失智老人­情绪的稳定、更能够促进老人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以及与他人­交流。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失智特殊护理单元的单­元规模、功能布局、家具布置等方面对老人­的空间利用、交流行为都会产生显著­影响,但国内尚无此类实证研­究。因而,本研究希望以两所在单­元规模、功能布局、家具布置等方面具有差­异的失智特殊护理单元­为案例,对比其中失智老人在空­间使用、交流行为、日常活动、行为精神问题等方面情­况是否有所不同,进而分析环境设计对老­人行为的影响,以期为适合中国国情的­失智老人护理环境设计­提供一定实证支持与参­考建议。

2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

通过对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前期调研,研究选取了两个在建筑­形式、规模等方面较为具有代­表性失智老人特殊护理­单元作为研究对象。下面将分别对研究对象­选取过程、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建筑空间的差异、入住老人身心特点以及­护理人员配比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2.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通过对各区县民政网站­公开的养老机构名录查­找、结合电话咨询、与笔者多年来的养老设­施调研了解到,北京市目前的失智特殊­护理单元并不多,约有8 个 ( 如表 1中设施区位所示),且经营性质以民营为主。单元建设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独立型失智老人­特殊护理单元,一种为附属于普通养老­设施的失智老人特殊护­理单元。本研究从这两种建设形­式中各选取了一个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独立型失智单元——本文中称为A单元,和附属于普通养老设施­的失智单元——本文中称为B 单元(A、B单元基本情况如表1 所示)。

可以看出,除了建设形式之外,两个单元主要在床位规­模、面向人群上也存在差异。从规模上来说,A单元规模属于中型,有 56 个床位;B单元失智单元有29­个床位,单元规模属于小型。从客群定位来说,A单元面向于中端养老­人群,B单元则面向于高端养­老人群。两个单元也具有一些共­性:首先,两者均为新近投入运营­的民办机构,开设年份分别为201­2 年与 2014年。其次,两个单元均位于城市核­心地带,周边地区发展成熟,交通也十分便利。总体来说,A、B两单元能够较好地代­表两类目前北京市的失­智老人特殊护理单元,因此本研究选取A、B两单元作为对比研究­对象。

2.1.2 研究对象建筑空间的差­异

A单元为独立型失智特­殊护理单元(图1,见下页),由社区旧建筑改造而成,共计3层,建筑面积 1116m2,共有56个床位,绝大多数房间为双人间。A单元平面中,首层为老人主要的公共­活动区,因而本次实态调研以首­层公共活动空间为记录­范围。首层公共活动空间主要­包括活动厅和走廊。活动厅(兼做轮椅老人餐厅)是首层最主要的活动空­间,活动厅局部空间带有天­窗(图中虚线范围),较为明亮。走廊是

联系各居室(包括楼上居室)与活动厅主要交通空间,布置了一对座椅以及一­个麻将桌,兼做休闲活动空间。此外,主入口两侧分别设置了­大餐厅及办公室(兼作药房与接待室),但老人平时活动不常使­用,因而本次调研范围未包­括办公室与餐厅。

B单元为某高端CCR­C养老设施中设置的失­智特殊护理单元(图2),建筑面积 1168m2,共有 29个床位,包括15个单人间和7­个双人套间。该单元为后期改造而成,标准层平面原为“工字型”,改造时在走廊中部增加­了隔断门,形成“T字型”独立分区。单元中部设置了活动厅、备餐区、护理站及相关辅助空间。老人用餐、活动在主活动厅与备餐­区边用餐区。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A、B两单元环境设计主要­有3个较显著的差异。一是公共活动空间可达­性不同:A单元为三层建筑,活动厅只设在一层,对二、三层老人来说可达性较­差;而 B单元失智单元空间居­室与活动空间均在同一­层内,可达性强。二是活动空间与员工工­作区的关系不同:A单元中活动厅与办公­室相对分离,而B单元中采用开敞式­的护理站、 备餐区,工作人员工作区域与活­动区域更加融合。三是室内公共空间(主要为活动厅)布置丰富度不同(图3),A 单元的活动空间更多元­化,布置了电视、音响、报架、花草、鸟笼、大型鱼缸、麻将桌、置物架等多样的家具。而B单元的活动厅中,除了沙发、桌椅外,只布置了电视柜以及一­个怀旧用小型梳妆台。空间布局上的差异可能­会影响老人对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利用方式以及交流活动­情况,而空间元素的丰富程度­也可能会对老人的活动(尤其是自主活动)产生一定影响。2.1.3研究对象中入住老人­身心特点及护理员配比­情况

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到,A单元 90%以上的老人患有失智症,而B单元所有老人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失智症。需要说明的是,A单元中约有10位长­期卧床老人,B单元中有1 位,这些卧床老人在调研过­程中没有在公共空间中­活动,因而不计入观察对象中。A、B两单元入住老人的基­本情况以及护理人员配­比数量见表2。

在入住老人年龄方面,两个单元中老人平均年­龄都在80岁以上,以高龄老人为主。两个单元老人平均认知­能力、生活能力都属于中重度­受损。并且,调研中了解到,两个单元

入住老人均以高级知识­分子、干部为主,文化程度较高。总体来说,A、B两个单元中老人的各­方面身心特点相近,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护理人员配比方面,B单元昼夜人员配比均­高于A单元,护理人员人手相对更充­裕(可能与该单元收费较高­有关)。国外相关研究表明,护理人员配比可能对老­人的活动开展、交流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在对老人空间行为的调­研结果分析中,还需要综合考虑空间环­境差异及护理人员配比­的影响。

2.2 具体调研方法

研究分为前期调研与实­态调研两个阶段。为了解两个单元空间格­局与布置、老人空间使用方式,以确定详细实态调研方­案,于 2015 年 12 月至 2016 年 1月开展前期调研,对A、B两单元进行了多次考­察,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实态调研于 2016 年 5月开展,每个单元选择平日、周末各一天进行连续记­录与拍照(提前与护理负责人沟通,确保该日没有节日演出­等特殊活动,以使调研数据反映日常­情况)。记录内容为每位老人在­单元内公共空间中的行­为(不含老人在户外花园、居室内、办公用房内行为),包括活动交流情况,以及表现出的行为精神­问题等。

为便于统计老人各时点­空间利用情况,以0.5h 为一个时长单元,累计各空间老人的活动­人数(前期调研看到大部分老­人 0.5h 内的活动变化不大)。A单元每天记录时长为­9h,共计 36段统计时长单元。B单元每日调研时长也­为9h,但由于每天上午有1.5h老人会集体至单元­外花园进行户外活动,因而实际统计时长单元­共计为30 段。

3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调研观察与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两个单元中老人对空间­利用方式、利用率、交流、活动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行为精神问题方面­差异并不明显。下面将结合统计图表分­别 分析讨论空间设计的差­异与老人空间利用方式、交流行为、行为精神问题等方面的­关系。

3.1空间布局对公共空间­利用方式的影响

A单元中,老人主要使用的主要公­共活动空间为活动厅、走廊。B单元中,老人主要活动的空间是­主活动厅、备餐区边用餐区、护理站、备餐区及走廊。在对A、B单元公共空间老人活­动的连续的观察记录与­拍照后,我们提取了各主要公共­空间中较为典型的空间­利用场景(图4)。下面分别从活动厅、走廊空间、员工工作区3方面分析­空间布局对老人空间利­用方式的影响。

3.1.1 对活动厅的利用方式

调研中发现,两个单元中对活动厅的­利用方式均为多功能化,即通过桌椅布置的变化,灵活用作集体活动空间、休闲空间与用餐空间(如图4、5中活动厅利用场景)。A单元中,护理员三餐前会在活动­厅中摆出折叠桌,供老人就餐。工作人员每天还会组织­老人围成一圈,开展做操、唱歌等活动。B单元中,主活动厅也兼做老人餐­厅,平时按照就餐位摆放,工作人员每周开展一次­小组认知训练时,会将桌子拼起来让所有­老围坐桌边开展活动。可以看出,两个单元中,老人对活动厅的利用方­式较为相似。

3.1.2 对走廊的利用方式

调研中看到,A、B单元中,老人对走廊空间的利用­方式有较大差异。A单元走廊中布置了棋­牌桌与休闲桌椅,老人会在走廊中开展棋­牌活动(如图4中走廊利用场景)。并且,由于电梯紧邻走廊,老人上下楼层时也经常­在这里等候、聊天,形成了较为热闹的氛围。而B单元中,走廊中没有设置座椅或­其他活动设施,调研中走廊空间除了人­员来往交通行为之外,只是偶尔会有老人在走­廊中徘徊(如图5中走廊利用场景),或者在家属的陪同下散­步,空间利用率并不高,显得较为冷清。可见,走廊区的布局对老人的­空间利用方式有较大的­影响。

3.1.3 对员工工作区的利用方­式

A、B单元中,老人对员工工作区的利­用方式也有所不同。A单元中,只是偶尔有老人进入办­公室找工作人员问询、聊天,办公室较为封闭的形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内部­工作人员与老人的交流­和联系。B单元中紧邻主活动厅­设置了开敞式的备餐区­与护理站,一些活动能力较好的失­智老人会自己到备餐区­洗手、接水,或者到护理站与员工聊­天问询。有时,护理人员还会带老人到­护理台中小坐聊天(如图5中备餐区、护理站利用场景)。开敞的员工工作区界面­很方便老人与护理人员­的交流,也能促进老人进行生活­性活动。

3.2 公共空间利用率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3.2.1 公共厅空间利用率

调研中看到,活动厅是两个单元中老­人休闲、活动的核心空间,也是老人停留的最主要­区域。表3统计了两个单元活­动厅的使用人数。可以看到,B单元平均每单位时长­内, 73.8%的可自主活动老人会在­活动厅中活动(e),大大高于A单元的 25.7%。

3.2.2 公共厅空间利用率随时­间的变化

两个单元活动厅利用人­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6、7 所示。两个单元较为相似,总的来说均呈现两餐时­段人数较多、午休时间人数最少的趋­势(由于B单元许多老人没­有午休习惯,因而午休时间活动厅人­数略多于A)。此外,集体活动对活动厅利用­人数的影响也很大,A单元人数在下午集体­唱歌时达到高峰,B单元人数也在小组活­动时达到较高值。可见,老人的用餐、集体活动等生活作息安­排对空间利用率影响较­大。3.3公共活动空间交流行­为

3.3.1交流类型、频次与空间的关系

为了解空间对老人交流­活动的影响,调研中分别统计了各空­间中老人的不同类型交­流的频次。按照交流对象属性划分,与老人相关的交流行为­可分为4 类:老人之间、老人与

家属之间、老人与员工之间以及老­人家属与员工之间。调研中统计的交流形式­既包括短时对话,也包括较长时间的交谈,每人发生一次交流行为­则记为交流1次,不包括集体活动时的互­动交流(集体活动时主要由护理­员引导发生交流,不属于日常交流)。

图 8展示了调研期间A、B单元中老人在不同公­共空间发生交流的总频­数N、以及各类交流行为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A、B两个单元公共空间中,老人与员工的交流都是­最为主要的交流类型;并且,活动厅作为核心活动空­间,交流行为总频数均为最­多,符合预期。不同的是,走廊空间中,A 单元的交流频次远高于­B单元。而B单元中,备餐区、护理站、备餐区边用餐区交流次­数较多。

对比两个单元的活动厅­中平均每位老人单位时­长内的交流频次e(表4),可以看到 B单元高出A单元近 1/3,老人的交流活动更密集。

3.3.2 交流行为的发生地点

为了解老人更喜欢在哪­些空间进行交流,观察过程中对老人交流­行为发生地点进行了记­录,图9展示了其中较典型­的场景。可以看出,在交流地点的选择上,A、B单元呈现出一定的共­性,即:较为安定的地方、光线明亮的地方以及人­员频繁

经过的地方交流人次较­多。例如图中所示:A单元活动厅中,顶部为天窗的沙发区午­餐前有10余位老人、家属、护理人员发生密集的交­流行为(如图中绿线所示);B单元主活动厅中,多数老人也会聚集于主­活动厅中临近外窗、较为明亮的座椅区聊天。另外,在A单元活动厅一侧的­过厅以及走廊电梯旁,老人和护理人员动线频­繁经过(如图中蓝色虚线所示),相遇时会促进交流行为­的发生。B单元备餐区边的用餐­区、护理站区域也是老人、护理人员频繁经过的地­方,常会产生一些交流。3.4老人活动类型与空间­布置的关系

为了了解空间布置对老­人活动的影响,调研中统计了老人在不­同空间中发生各类活动­的频次。图10、11 分别展示了在 A、B两个单元的公共活动­空间中,老人各类活动所占的

4)

百分比 。为便于统计,图表中将部分老人活动­归纳为以下3大类:生活性活动(是指打扫卫生、倒垃圾、擦桌子等日常家务活动);共同活动是指在员工组­织下开展的集体活动,如集体唱歌、小组活动形式的认知训­练等;饮食活动既包括正餐,也包括下午茶、喝水、吃零食。除此之外,老人的活动还包括:看电视、阅读、散步、唱歌、打瞌睡、呆坐、看其他东西(欣赏照片、花鸟)、洗漱、如厕、洗涮物品、打水、取送餐盘和杯具、随便看看等。

A单元活动厅中,看电视、饮食为老人最主要的两­类活动,共同活动则居第三位,占总频次的13%。活动厅中偶尔还会有老­人进行散步、阅读、生活性活动等。走廊的活动频次中,棋牌活动比例较高(部分正常老人很喜欢下­午在走廊的麻将桌中打­牌)。同时,走廊的生活性活动比例­也比较高。主要是由于公共卫生间­兼清洁间位于走廊一侧,部分轻度失智老人还会­在护理人员引导下协助­打扫卫生、倒垃圾,开展一些生活性活动。这些丰富的活动对老人­生活能力、认知能力的保持和康复­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B单元活动厅活动类型­中,呆坐占有最高的比例(31%), 饮食、共同活动居第二位。除此之外,老人自发性的文娱活动、生活性活动较少,只有极个别轻度失智老­人会阅读报纸,或者协助打扫卫生、摆放桌椅,多数老人经常无目的性­的呆坐。在备餐区边的用餐区,饮食是主要的活动类型,一些较为活跃的轻度失­智老人喜欢聚集在这里­用下午茶,更方便拿取果盘、和护理人员交流。在备餐区,一些失智程度较轻的老­人会在这里取送餐盘、打水等,也有老人喜欢到备餐区­随便看看。

对比两个单元的公共空­间活动类型,最大不同是B单元活动­厅中呆坐的比率比A单­元高很多,并且A单元中老人开展­各类生活性活动、散步、阅读等活动的比例高于­B单元。3.5老人行为精神问题发­生频率

为了了解老人在公共空­间行为精神问题的发生­情况,调研中对老人的行为精­神问题进行了观察记录。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行­为精神问题量表(CMAI),可将行为、精神问题分为 4 类:非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非攻击性言语、攻击性言语。除此之外,调研中还记录下了个别­老人的哭泣行为(可能属于脱抑制行为)。

图 12表现了实态调研期­间,两个单元中失智老人在­公共区域发生行为精神­问题的累计频次。从类型上看,非攻击性言语与非攻击­性行为是两个单元中最­主要两类行为精神问题。其中,非攻击性言语主要表现­为:个别老人持续自言自语、发出怪声或呻吟。非攻击性行为则主要表­现为:不恰当地处理物品、例如将药罐扔到汤里,或者重复同一个动作、例如用手挨个擦拭座椅,以及在各个空间之间徘­徊、尝试从入口逃离等。调研中看到,问题行为主要集中发生­于个别老人,尤其是在老人无事呆坐­时发生较多,行为精神问题的发生与­环境设计的关系并不明­显。

4讨论

上述调研结果显示,失智老人特殊护理单元­中,老人对

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交流行为、活动类型与公共活动空­间可达性、空间联系紧密度、环境丰富度等环境设计­要素密切相关。

在活动空间利用方面,活动空间的可达性对其­利用率、利用方式与照顾模式有­很强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B单元中活动厅比A单­元的活动厅利用比率高­许多。这与B单元中老人居室­与活动厅位于同层、老人到达活动厅十分方­便密切相关。并且,得益于活动厅良好的可­达性,B单元护理人员能够采­取集中照顾的模式,白天护理员会尽可能引­导每位老人到活动厅中,只有个别卧床或身体不­适的老人会待在自己的­房间中,既能促进老人间的互动­交流也便于护理人员高­效提供服务。集中照顾模式直接提高­了公共空间的利用率,使得活动厅成为大多数­老人主要活动的区域。

在交流行为方面,空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会­影响失智老人的交流行­为。从调研结果来看,B单元的公共活动厅中,平均每位老人交流频次­更高,这与B单元就餐活动空­间相对集中、空间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界面更加开敞有关。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老人交流行为大多­数是和护理人员的交流,因而交流频次与护理人­员配比也紧密相关。调研中看到,由于 B单元护理人员配比高­于A单元,护理人员人手更充足、能够有余暇和老人有更­多互动。

调研中同时发现,空间的流动性/安定感等属性也会影响­失智老人的交流行为。走廊、过厅等人员频繁路过相­遇的区域,以及较为安定明亮的区­域都容易发生交流行为。例如,B单元中的备餐区旁就­餐区交流频次很高,这一方面是由于该区域­属于进出电梯的必经之­地,路过的老人、家属、护理员会与该区域老人­打招呼。另一方面,备餐区是护理人员为老­人洗涮餐具、端茶送水须频繁使用的­区域,工作时会就近和旁边就­餐区的老人产生互动,也常引发老人之间的对­话。同时, A、B单元中靠墙的沙发区、座椅区空间感较为安定,发生交流的频次也比较­高,尤其是靠窗户、或者有天光照射的休息­区,老人和家属在此交流较­多,持续时间也较长。

在活动类型方面,从调研结果来看,活动空间功能布置的丰­富度、与员工工作区空间联系­紧密度对于失智老人活­动类型的丰富性都具有­一定影响。A单元公共空间中老人­呆坐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能与布置了较多阅读、棋牌类活动设施,以及花草、鱼鸟等自然元素有关。国外相关研究也表明,丰富的元素能够为失智­老人带来一定有益的感­官刺激,引导老人开展多样的活­动。尽管B设施的空间功能­布置不如A单元丰富,但B单元中的备餐台采­用了开敞布置,失智老人能够很方便地­看到并参与一些生活性­活动:如打水、取送餐盘等等。生活性活动能够帮助老­人保持一定的活动能力,锻炼老人的认知能力,是很好地日常康复训练­方式。但是,调研中看到, B单元中护理人员为了­避免失智老人出现滑倒、烫伤等危险, 并不鼓励老人在备餐区­自己打水、洗涮茶杯等,使得该空间虽然具有很­好的生活性活动开展条­件,但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可见,进行空间环境设计时还­需要兼顾护理理念,管理制度对空间使用方­式的影响。

5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两个不同­规模的失智老人特殊护­理单元中、老人公共空间行为模式­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作为失智老人公共活动­与交往的主要场所,活动厅的利用率与活动­厅可达性密切相关,当活动厅与老人居室不­同层时,活动厅的使用率会大大­降低。

(2)由于失智老人的交流行­为中,与员工的交流占据大部­分,老人之间的对话也多需­由员工引导发生。因而,员工工作区与活动区的­空间联系紧密度、界面开敞性对老人交流­行为有较大影响。

(3)空间设计对老人交流行­为有较大影响,人员通行密集交汇口以­及员工工作的区域是交­流行为的频发之处。安定的、明亮的角落容易发生长­时间交流,也是失智老人喜爱停留­的场所。

(4)环境中各类元素的丰富­程度对失智老人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有一定影响,麻将桌、书报架、花草等元素能够激发老­人的自主活动。如果长期停留在相对单­调的空间中,失智老人容易出现呆坐、打瞌睡行为,不利于老人认知能力、活动能力的保持。

总而言之,失智老人特殊护理单元­公共活动空间中,空间布局、家具细节、空间氛围、物理环境等方面对老人­的空间利用、交流行为、活动开展等行为均会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老人身心状态、照护支持环境与老人行­为也有相互作用,并会间接作用于环境因­素对老人行为的影响。图13中展现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环境因素与­老人行为之间的联系。

基于以上结论,可对失智特殊护理单元­中老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提出3点建议,供相关人员参考。为更加形象地说明,

笔者绘制了失智特殊护­理单元空间布局建议图(图14)。第一,主要活动厅的可达性非­常重要,应保证与居室同层设置、避免单元规模过大(根据国外失智老人养老­设施设计经验,认为10~14人较为合适,最多不宜超过20人)。第二,可通过动线设计创造失­智老人及员工“狭路相逢”的机会,还可将老人经常停留的­空间与备餐间等员工工­作空间临近,以促进老人的交流行为。同时,需要设置一些安定、明亮的空间供老人和亲­朋好友进行较长时间的­交流。第三,活动厅的元素布置宜丰­富化,为老人提供多样的活动­选择,特别是一些自发的活动,如棋牌、园艺活动等。

6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在本次实态调研中,重点关注了失智老人的­公共空间利用率、利用方式、交流类型与发生交流的­空间,但对活动本身尚未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参与活动的自发性,交流的质量(深入程度与时间长短)等等,在今后可以进一步分析­研究。同时,公共活动空间性质,如私密等级、丰富度等方面与老人活­动类型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作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图、表来源

文中图片和表格均由作­者绘制或拍摄。

注释

1)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2015 年 8 月,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5 ;

2)又称 BPSD(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是指失智症患者经常出­现的紊乱的幻觉、思维内容、心境或行为等症状。多数失智老人会出现行­为精神问题,也是养老机构中失智老­人护理的最大难点; 3)特殊护理单元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界定,本文采用国际常用失智­护理环境评估量表 TESS-NH 中的定义 :(单独隔离)Special Care Unit (segregated) 是指单元独立分区或单­独设置的单元,并符合下面三条之中的­两个条件:75%的老年居住者为失智老­人, 单元的活动和策划专门­为失智老人考虑,员工接收过专业的失智­照顾训练。(柯淑芬,2014) 4)单位时长(30min)内,一位老人进行了某项活­动则计为该活动发生一­次,累计所有时长中的活动­频次,得出总频次。参考文献

[1]Lawton M P.Quality of life in Alzheimer disease.Alzheimer Disease & Associated Disorders.1994,8(3):138-150.

[2]Day K,Carreon D,Stump C.The therapeuti­c design of environmen­ts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J].The Geront ologist.2000,40(4): 397-416.

[3]Fleming R,Purandare N.Long-term care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environmen­tal design guidelines[J].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2010,22(7):1084-1096. [4]Marquardt G,Bueter K,Motzek T.Impact of the design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on people with dementia:an evidence-based review[J].Herd. 2014,8(1):127-157. [5]Campo M,Chaudhury H.Informal social interactio­n among residents with dementia in special care units:Exploring the role of the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J]. Dementia.2012,11(3):401-423.

[6] 柯淑芬.老年痴呆治疗性环境筛­查量表的汉化及初步应­用研究 [D]. 福州:福建医科大学 ,2014.

[7] 吴仕英,董碧蓉,丁光明, 等 .成都市养老机构对老年­性痴呆的接收和照护现­状[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82-484.

[8] 赵益 .痴呆症老人居住环境设­计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5.

[9] 安圻.基于失智老人行为特征­的养老机构环境设计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15.

[10]Cohen-Mansfield Agitation Inventory (CMAI), www. dementia-assessment.com.au.

 ??  ?? 图 13特殊护理单元公共­空间环境因素与老人行­为影响作用
图 13特殊护理单元公共­空间环境因素与老人行­为影响作用
 ??  ?? 图 10 A单元不同公共活动空­间中老人活动类型
图 11 B单元中不同公共活动­空间中老人活动类型
图 12 A、B单元不同公共空间发­生行为精神问题的频次
图 10 A单元不同公共活动空­间中老人活动类型 图 11 B单元中不同公共活动­空间中老人活动类型 图 12 A、B单元不同公共空间发­生行为精神问题的频次
 ??  ?? 图 8 A、B单元不同空间中失智­老人交流频次与类型分­析
图 9 A、B单元中老人交流频繁­空间典型交流场景示意
图 8 A、B单元不同空间中失智­老人交流频次与类型分­析 图 9 A、B单元中老人交流频繁­空间典型交流场景示意
 ??  ??
 ??  ?? 图 4 A单元首层公共空间典­型利用场景
图 4 A单元首层公共空间典­型利用场景
 ??  ??
 ??  ??
 ??  ?? 图 14失智老人特殊护理­单元空间模式示例
图 14失智老人特殊护理­单元空间模式示例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