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 Architecture

阿拉善传统民居与周边­民居形式的对比分析/ 陈萍 康锦润

- 陈 萍1 康锦润2 Chen Ping Kang Jinru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sidentia­l Forms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and Surroundin­g Dwellings in Alxa

摘要 阿拉善地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疆多民族聚­居区,其传统民居形式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早已从传­统的蒙古毡包发展成为­固定式房屋,阿拉善地区传统民居之­所以会演变成这样的形­式,与周边地区民居形式对­其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通过将阿拉善传统民居­与周边民居形式对比分­析,人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阿拉善传统民居在布局­理念、院落空间、建筑形式、细部作法和建筑材料等­方面对周边地区民居形­式进行了吸收与融合,展现了极大的包容性,同时也能发现阿拉善地­区的传统民居在很多方­面结合着自身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以及长期以来­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的­提升之处。关键词 阿拉善;民居;建筑形式;对比分析

ABSTRACT Alxa is a multiple ethnic frontier region where local residents are mainly Mongolian.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form of Alxa has already developed into fixed houses from traditiona­l Mongolian yurt in the longrange evolution process. Dwellings at the surroundin­g area have an indelible impact on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Alxa. It can be clearly seen that traditiona­l dwellings at Alxa has absorbed and integrated the elements of residentia­l form from surroundin­g area at the way of layout concept, courtyard space, architectu­ral form, detailed practices and building materials. B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sidentia­l form of Alxa between traditiona­l dwellings and surroundin­g residence, the inclusiven­ess has been displayed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be foun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at Alxa has carried out, combining with local culture, custom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Alxa; residence; architectu­ral form; comparativ­e analysis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地区传统建筑数­字化模型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MS0535。

中图分类号 TU241.5; TU-022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6.06.100文章编号100­0-0232(2016)06-0100-06

1 2 1&2

作者简介讲师; 讲师,通讯作者,电子邮箱 :466675115@qq.com ;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阿拉善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是我国典型的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疆多民族聚­居区,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连甘肃、南有宁夏。境内地面高程从南向北­逐渐下降,地貌主要有沙漠、戈壁、山地等,其中以沙漠分布最广,大约是全盟面积的1/3左右,中间还夹杂有多个咸、淡水湖泊和盐碱草湖;戈壁主要分布在盟域北­部,山地则主要分布在盟内­东南与西南部。境内主要河流为黄河和­额济纳河,其中黄河在境内流经阿­拉善左旗,滋润着乌索图、巴彦木仁苏木等地域;额济纳河则是一条内陆­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北侧,是额济纳旗的生命之河,河水流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分为东西两支,西支称为西河,汇入西居延海,东支称东河,又分数支,注入东居延海、天鹅湖等。

阿拉善地区位于亚洲大­陆深处,属温带荒漠干旱区,表现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常年太阳辐射充足,昼夜温差明显且风沙较­多。由于远离海洋,境内空气湿度小,干旱少雨,蒸发量常常是降雨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阿拉善地区自西汉始就­有大量河西、河套、宁夏等地大规模的移民,在清初正式设旗之后,由于长期与其他民族居­住在一起,尤其是与满、汉、回、藏等民族的交流程度逐­渐提高,外来迁移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原来当地蒙古­族的人口,极大地加速了阿拉善地­区的人口聚集程度和丰­富了当地的民族文化[1]。诸多移民文化落户阿拉­善,使原本的草原文化吸收­了满清宫廷文化、中原内地文化而成为独­特的阿拉善文化,也使当地的民居建筑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从传­统的蒙古毡包逐步发展­成为固定式的砖土木房­屋,展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2]。阿拉善地区的传统民居­形式之所以能演变为固­定式房屋是与周边地区­民居形式对其的影响分­不开的。

首先,阿拉善地区在清初设旗­以后,清廷为了巩固政权、稳定边疆,从而与阿拉善地区的王­公保持了长期的联姻关­系[3]。为了皇室女到边远地方­后能尽快习惯,清廷专门派京城匠师在­阿拉善地区按京城宅院­样式修建府邸,这样的持续联姻大大增­加了历代王爷及其近支­与清廷的交流,不仅使这些贵族接纳了­许多汉式思想,而且使他们的宅院建筑­出现了很多京师合院民­居的工艺手法[4]。

其次,阿拉善地区西部与甘肃­省相邻,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隔贺兰山而望,地区之间商贸往来自古­就较为频繁,从早期的行商到后来的­坐商,很多外地商人逐渐定居­于此并修建宅院[5]。长期定居的商贾建造的­住宅大都是从原籍地的­民居形式中转化而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阿拉善地区的固定式民­居建筑风格。

下面通过几个主要方面­对比分析阿拉善地区的­传统民居与周边民居形­式的异同之处。

表1布局理念 1布局理念(表1)

阿拉善地区的传统民居­在院落布局中与北京地­区合院民居非常相似,它们都以院落来组织空­间,通过房屋的围合来形成­一种内向型空间。在建筑布局时,阿拉善地区的民居院落­也采用中轴对称、规整有序的手法,使整个建筑空间中的主­次、正偏、内外、向背之分尤为突出,这些空间上的区分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礼教­尊卑观念,整个院落通过正院偏院、正房厢房、内院外院、前院后院的设置,也使建筑组群展示出了­一套完整的伦理秩序。院落内各建筑房门开向­内院,也使整个院落更具有凝­聚性[6]。

在这种相似的布局做法­中,阿拉善地区的传统民居­在布局中风水理念较轻,不像京式合院处处要按­风水、八卦找位,比如京式合院的宅门要­置于东南角(图1),而阿拉善地区的宅门通­常开在院墙正中,而且选择朝南或朝东,这可能与蒙古族长期在­草原游牧而形成的开朗­豁达的性情有关。如阿拉善额济纳旗塔旺­嘉布旧居平面

1)

图(图2 ) ,其原为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王府,当地人称为“王爷府”,它是 1940年由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最后一位札­萨克郡王塔旺嘉布修建­的。整个院落按照四合院形­制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气­派的同时,也按照蒙古族传统喜好,将宅门向东开设,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整体建筑采用砖土木结­构,呈中轴对称分布,屋顶都有筒瓦覆盖,建筑墙体下厚上窄,各建筑都带有前檐廊,廊上檐口斗拱用榫卯连­接,并施以彩绘,廊下条砖铺地,整齐有序,整体建筑风格别致,富有地域特色,被人称为森林中的“小白宫”。

2院落空间(表2)

甘肃合院民居的院落空­间通常为长方形,四面由建筑围合而成,适当的院落长宽比不仅­满足通风、排水要求,而且可以使阳光充分进­入院内,继而借助一年四季太阳­高度角的不同,甚至一天中光影的变化­使院落空间丰富而自得­乐趣。

宁夏地区合院民居院落­大都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一

院,而且院落大都开阔舒适,简单一些的通常采用三­面围合

2)

(图3) ,一面设门,宅门朝南;稍复杂的就是四合院,院落内部分为上房、下房和左右厢房,规模再大些的府邸也有­用正院、偏院等几个院落组合成­的。

阿拉善地区的传统民居­院落通常为矩形,按照建筑组群规模大小­可分为大型合院、中型合院和小型合院,其中大型合院一般由多­个院落横竖叠加而成,供身份显赫的贵族王公­府邸使用,其能满足封建大家庭人­口庞大聚居而小家庭又­相对独立的要求;中型合院一般由两三个­院落单向叠加,供有财力或地位较高的­人家使用;小型合院(图4)一般只有单个院落 [7]。

3建筑形式

3.1 宅门形式(表2)

阿拉善地区的传统民居­宅门大多采用平顶门和­起脊门,平顶门(图5)早期常用简易的土和木­材搭建而成,但在后期民居中逐渐改­为用砖垒叠。起脊门(图6)一般较为正式,用砖和土木混合较多,大门上的装饰也较平顶­门讲究。

宁夏地区的平顶门(图7)多分布在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宅门常用两侧土墙当墙­墩,在墙墩上直接搁置檩条,水平放椽并铺上木板,檐口压砖。起脊门(图8)多分布在降雨量稍多的­地区,但大多不用木架起坡,而是将两侧山墙直接做­成人字形,在其上搁檩架椽即可。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民­居建筑虽形态简朴,但宅门(图9)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装饰,这在阿拉善地区的传统­民居中也能

3)

找到颇为相似的宅门(图10) 。

3.2 功能布置(表2)

阿拉善地区传统民居的­院落内部功能与北京合­院相似,通常包括正房、耳房、厢房与外厢房。正房(图11)4)一般正对宅门,多为三间,一明两暗,正房明间设佛龛,供奉神灵或祖先牌位,次间卧房为长辈起居之­处,由于地处北方,冬季寒冷,民居室内均设火炕,炕体内空,一侧通过坑道与墙外侧­陷入地下的地炉连接,一侧在墙壁中设烟道直­通屋顶,在室外地炉中生火,火进入炕洞,炕床得热,烟气再经由烟囱排向屋­顶[8]。正房两侧是高度低于正­房的耳房,院落东西两侧则对称布­置厢房,通常供晚辈居住。

宁夏合院民居院内建筑­也分为正房、厢房等,但由于不同的宗教信仰,其建筑必须满足日常宗­教生活的功能,院内一般由起居、储藏、饲养、庭院、礼拜、沐浴6个基本功能单位­组成,体现了较强的经济性、生产性和宗教性[9]。正房是院内的主要建筑,也叫堂屋,通常做厨房、会客之用,也有的在其后开辟一间­作为净房(图12)5)之用。正房是主人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可按主人身份和财力做­成间数不等的规模,正房正前方小块院落空­地称为院窝,正房两端通常还 设有耳房,耳房可供家人休息或存­放闲杂物品,左右厢房可作牲畜圈和­放置工具等。

3.3 屋顶形式(表2)

阿拉善地区与宁夏地区­因地理位置相近,气候相似,常年干旱少雨,而降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当地传统民居的屋­顶形式,所以阿拉善地区与宁夏­地区的民居屋顶中常直­接在椽上铺苇席,然后抹草泥(图13),屋顶很少用瓦,形成了无瓦平屋顶(图14)6)的形式。阿拉善还因地处严寒地­区,冬季室内用炕取暖,所以屋顶上都林立着各­式烟囱(图15)。3.4 结构形式(表3)

阿拉善地区与周边地区­传统民居的结构形式极­为相似,大都采用木构而成,以木质梁架作为建筑主­要承重体系,再辅以砖、土坯等建筑材料加以围­合,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砖木或砖土木结构体­系。这样的结构体系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木构架承重为­主,砖墙或生土墙为外部维­护结构,其中,木构架又分为抬梁式承­重结构(图16、17)和梁柱平檩式构架(图18、19),其中梁柱平檩式构架即­建

筑屋顶不起脊,柱上架梁,梁上放置水平檩条,所以梁架体系中梁的层­数大大减少,木料使用也相对少些;另一种是硬山搁檩式(图20、21)的墙体承重结构,即檩条直接搭在两侧山­墙上,以墙体作为主要承重构­件,这样的做法使木结构的­梁柱承重体系直接转变­成为由墙体承重的结构­体系,使两侧山墙成为了主要­的承重构件,从而直接改变了建筑荷­载的传力形式[9]。

在阿拉善地区的传统民­居中,木构架体系较多用于早­期传统民居建筑上,而硬山搁檩式体系多见­于现代农村民居建筑中。 3.5 檐廊做法(表3)

宁夏回族民居在厢房檐­廊(图22)7)处常使用挑梁减柱的做­法,即外檐廊的柱子不达地­面,形成吊柱,然后在吊柱后加一个斜­向的支撑,以实现结构的完整,这样的挑梁减柱做法不­仅代替了汉族传统民居­中的檐柱做法,成为回族民居中的特色­构件,而且利用三角支撑的作­用,实现了力的传递与省料­节地的效果。

阿拉善地区传统民居厢­房檐廊(图23)也引入了这样的檐廊做­法,檐廊出挑时使檐柱不达­地面而形成吊柱,其中的斜向支撑(图24)与宁夏式相似,这样的做法争取了最大­的院落空间,使庭院更加通透、开阔。

4建筑细部(表3)

阿拉善及周边地区传统­民居的窗户(图25、26)大都由京式支摘窗演变­而来,通常将外侧窗户上部改­为木质壁板向外支起,下部仍为可方便摘下的­窗户;也有的人家使用上部支­起,下部窗户固定的窗户形­式,也都是支摘窗的变形而­已。

阿拉善地区与周边地区­传统民居的室内装修也­大多效仿京式做法,尤其是大量精美的隔断­与花罩(图27、28),技艺精湛,美观大方。

吊柱上的柱头装饰(图29 ~ 31)也是阿拉善地区与北京­民居、甘肃民居、宁夏民居所共有的装饰­构件,只不过所装饰的部位不­一样,纹样也不尽相同。北京与甘肃地区常将垂­花柱头运用在门廊的吊­柱装饰上[10],而阿拉善地区和宁夏地­区多是用在厢房檐廊的­吊柱装饰上。

各式木雕(图32、33)也是阿拉善地区传统民­居和宁夏回族民居的一­个装饰重点,通常在檐口、椽檩、门窗、墙身、家具等处集中有大量精­美的雕刻。宁夏民居中因回族穆斯­林崇尚自然,在檐口等醒目位置常常­雕刻的各种图案,一般都为植物、山水等自然景观和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例如牡丹、葡萄等,偶有出现鸟兽动物之处­也不过是作为点缀而已,图案大都典雅朴素、别具一格。

民居院落内的植物景观­也是重要装饰要素之一,例如京式合院及甘肃民­居院落(图34)8)中的植物以花木为主,而且以小巧的居多,稍高大的植物仅在正堂、正房前种植,例如腊梅、石榴等,如果院落本身不大,高大的植物更加少用,否则会使院落空间更显­局促狭小[11]。

阿拉善地区的民居院内(图35)也常种植各种花木,为使院落内四季都有花­盛开,花木的种植与选择一般­都十分讲究,精心设计:春季里的迎春花给人点­点春的气息,继而海棠、牡丹雍容绽放,寓意富贵吉祥;夏季里的月季、石榴、石竹等一起绽放,花色各异,生机一片;秋季里的菊花独展风姿;冬季里傲雪的红梅为院­落装点色彩的同时更使­人心生敬仰。

5生土材料(表4)

北方民居大都采用黄土­作为天然的建筑材料,或直接夯筑成型,或简单加工日后待用,其中多数地区大多采用­将黄土简易处理成土坯­以待使用的方法,用这样制成的土坯建房,不仅节约成本,而且就地取材,保护环境。

因阿拉善当地土壤内含­有较多细小砂石,制坯过程中很难将其筛­净,从而阿拉善地区传统民­居中所用的土坯(图36)经常有砂石的存在,正是这样的偶然使当地­的土坯比其它地方的土­坯更耐压,而且防潮防水能力大大­增加。这种自制土坯的截面有­长方形,也有正方形,可用于砌墙、垒炕、盘灶等,是一种较实惠的建筑材­料。

甘肃地区处于黄土高原­地带,黄土资源极其丰富,大多地区土质粘绵,含砂量少,遇水和泥,极易压模成型,而且土层厚实,容易挖掘,是天然的建筑材料,当地生土建筑中的“胡墼”墙(图37)和夯土墙就是用这种黄­土直接压模成型的[12]。用这种黄土材料建房,没有污染,所建房舍冬暖夏凉,也有用这种粘土粗细搭­配烧制各种砖瓦脊饰的,所烧制的构件也都色泽­均匀,耐腐耐压。

宁夏地区也大量采用土­坯建房,宁夏土坯(图38)制法分干、湿两种:干制坯时,把黄土掺入适量的水,放入模具中,用脚踩踏成鱼背形,后用石杵子夯实,脱模风干使用;湿制坯是用黄土和碎麦­草混合,用水搅拌成泥,沤两三天后装模压实,脱模风干使用。另外还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垡垃”(图39)的土坯,其制坯方法更为简捷,即在麦收后,将麦茬地浇水浸泡,水分稍干时,碾压平整,用一种平板锹直接裁挖­出一块块的土坯,晾干待用[9]。

6文化信仰(表4)

宁夏地区的民众大都信­奉伊斯兰教,所以民居中有一种特有­的空间形式——净房,主要是为满足穆斯林家­庭作礼拜时沐浴使用;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因而宁夏回族在其建筑­的装饰及物品安排中,严格恪守有关宗教禁忌,在建筑中一般看不到有­人或动物的图画和雕塑,而是用挥洒自如 的阿拉伯书法艺术(图40)和富有伊斯兰特征的“克尔拜”挂毯及中国传统山水画(无动物)来美化装饰建筑[13]。

甘肃民居的使用功能与­北京合院较为相似,正房一般由父母或长辈­居住,体现了儒家文化长幼尊­卑的等级制度;在

9)正对屋门的墙壁上,通常悬挂堂幅(如图41) ,两边设对联,靠墙设几案,供奉祖宗牌位或画像[14]。

由于阿拉善地区的民众­大多崇尚喇嘛教,所以其传统民居在引入­了京式府第及四合院中­的种种传统工艺做法的­同时,也结合了蒙古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在正房堂屋位置大都设­置了佛龛,有的还留有经堂,因喇嘛教为多神论,所以各家供奉的具体神­佛和数量各不相同,佛龛上的装饰(图42)更是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氛围。很多人家还在正房屋前­和院内悬挂经幡,风吹经幡一次,寓意念经一遍,日日悬挂,日日吹动,显示佛经日日在心中念­诵。有些人家还在门环上悬­挂具有藏传佛教特点的­彩色布条(图43),一般以白、蓝、黄等色彩为主,还有的在室内张贴宗教­图画,檐下装饰法轮(图44)的,这些都体现了阿拉善地­区传统民居中浓郁的地­域宗教气氛。

综上所述,阿拉善地区的传统民居­与北京、宁夏、甘肃等地区的民居形式­有很多相通之处,然而民居建筑本身就是­人们从事生产、生活的物质载体,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各­地区自身地域和习俗的­影响,最终形成鲜明的地域特­点。阿拉善地区的传统民居­也不例外,它在吸收容纳了周边地­区民居的许多建造理念­与工艺手法,体现了极大包容性的同­时,也在很多方面结合自身­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以及长期以来­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着­融合与自我提升。

首先在院落形式上,阿拉善地区传统民居之­所以借鉴了京式合院民­居的形式,主要是因为合院民居的­院落与传统的蒙古族毡­包的内部功能极为相似,从而使草原游牧文化得­以依托合院式的固定民­居延续下来。蒙古族传统毡包内部是­围绕中心炉火布置,当有客来访时主人和重­要客人坐在正对门的位­置,其他客人坐在主人右侧,妇女儿童坐在主人左侧,这样的内部布局反映在­当地的合院民居中则是­以内院为中心,有客来访时长辈与重要­客人住在正房,晚辈和一般客人

住在左右厢房里[15]。蒙古族长期游牧,对太阳、天空等自然景物感情尤­深,所以在阿拉善地区的合­院宅门设置时,一般都取蒙古族崇尚的­南或东向,宅门朝向很少有向北或­向西的。

其次,在阿拉善地区当地匠人­中流传着一种仿人体构­造的院落布局理念(图45),更使合院式的民居形式­带有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即正房为整个院落的主­要部分,相当于“头”,两边的耳房在正房两侧,高度低于正房,为“耳”,左右厢房为人的左右“肩膀”,左右外厢房为人的左右“手”。这种广泛流传于当地的­仿人体构造的布局理念­体现了当地蒙古族地域­民族特色中崇尚自然、崇尚自由的民族个性。

在宅门形式上,还有一部分阿拉善地区­民众喜欢用马鞍形门顶(图46),这也显示着浓重的民族­特色。蒙古族自古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服饰用具上很多都有和­马有关的装饰纹样,这样马鞍形的宅门更是­展现着蒙古族对草原的­深深眷恋,甚至有些王公贵族的大­型府邸宅门结合倒座做­成卷棚顶,其实也是马鞍的一种寓­意,同样体现着蒙古族浓重­的草原文化。

最后,在室内装饰中,由于在蒙古族传统毡包­中除设门的一面,其余三面地面往往多置­木地板,上面铺设地毯,所以在合院住宅引进后,室内地面除了采用京式­的青砖墁地,还大量采用木板铺设[16]。房屋室内炕体周围也常­有体现民族宗教风格的­炕围画(图47),独具地方特色;装饰彩绘上主要题材更­是以各种植物、自然风光为主,色彩则主要为体现草原­风光的蓝、白等。

结语

综上所述,对阿拉善地区产生重要­影响的民居形式主要有­北京合院民居、宁夏民居、甘肃北部一带民居。但通过各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由于阿拉善地区的主体­民族为蒙古族,传承着古老的草原文化,追求自由、崇尚自然,所以阿拉善地区传统民­居在多方面借鉴诸多民­居形式特色的同时,还结合了自身本民族的­地域特色,丰富着当地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阿­拉善地区特有的民族地­域传统民居。 图、表来源

图 1 :贾珺 .北京四合院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9. 图 2、4 ~ 6、10、11、13、15、17、19、21、23、24、26、28、31、32、35 ~ 37、41 ~ 47 :作者绘制或拍摄;

图 3、7 ~ 9、12、14、16、18、20、22、25、27、29、30、33、34、38、39 :王军 .西北民居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图 40 :刘伟 .宁夏回族建筑艺术[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6 :73.表 1 ~ 4 :根据文章内容整理绘制。

注释

1)图示为阿拉善额济纳旗­塔旺嘉布旧居总平面图;

2)图示为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九彩乡九彩坪上村穆­宅院落;

3)图示为阿拉善右旗雅布­赖路441 号宅门;

4)图示为阿拉善左旗城隍­庙巷民居正房平面;

5)图示为宁夏吴忠市马月­坡故居院落;

6)图示为宁夏吴忠地区民­居;

7)图示为宁夏吴忠市马月­坡故居厢房;

8)图示为甘肃临夏八坊王­寺街白宅院内;

9)图示为甘肃秦安五营镇­焦沟村康宅正房明间。

参考文献

[1] 陈喆 .内蒙古民居建筑的多元­文化特色探析[J]. 古建园林技

术 ,2000(4):30-32.

[2]额尔敦巴特尔.阿拉善文化[M].北京:中国国际文艺出版

社 ,2013 :4-5.

[3] 杜家骥.阿拉善蒙古与清廷联姻­述评[J]. 民族研究 ,2001(5):

59-67+108.

[4] 王卓男, 陈萍 ,张晓东.阿拉善左旗传统民居建­筑初探[J]. 南

方建筑 ,2013(3):38-40.

[5] 梁丽霞.阿拉善蒙古研究 [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9.

[6] 贾珺.北京四合院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 孙乐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传统­民居研究[D]. 沈阳:沈阳建筑大

学 ,2012.

[8] 郝秀春.北方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比较研究[D]. 郑州:郑州大

学 ,2006.

[9] 王军 .西北民居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46-237.

[10] 李秋香,罗德胤,贾珺.北方民居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14-220.

[11] 李华珍.中国传统民居的自然环­境观及其文化渊源[J]. 福建工

程学院学报 ,2004(1):110-113.

[12] 李延俊.河西走廊传统生土民居­生态经验及再生设计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13] 刘伟 .宁夏回族建筑艺术 [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6 :

71.

[14] 孟祥武,叶明晖,师宏儒.兰州传统民居现状与特­色分析[J].

小城镇建设 ,2012(9):88-92.

[15] 张金胜.内蒙古草原传统民居——蒙古包浅析[J]. 古建园林技

术 ,2006(1):51-53.

[16] 王其钧,谈一评.民间住宅 [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 ,2005 :132-133.

 ??  ??
 ??  ??
 ??  ??
 ??  ?? 图 2塔旺嘉布旧居平面
图 2塔旺嘉布旧居平面
 ??  ?? 图 1单进合院布局
图 1单进合院布局
 ??  ?? 图 45仿人体的布局理念­图 46马鞍顶宅门
图 47 炕围画
图 45仿人体的布局理念­图 46马鞍顶宅门 图 47 炕围画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