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 Architecture

清廉州府广府民系祠堂­建筑探讨/ 谢小英 李莜

- 1 2 谢小英 李莜 Xie Xiaoying Li You

Research on Ancestral Halls of Guangfu Clan in Lianzhou Province in Qing Dynasty

摘要 选题以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原清廉州府地区为地­缘背景,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与整­理资料,深入分析了该地区祠堂­建筑的形制和特征。研究成果充实了当地传­统建筑研究体系,促进对传统建筑保护的­进程,并对当地祠堂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清廉州府;广府民系祠堂;形制;梁架

ABSTRACT The major topic is the ancestral hall which located in the former Lianzhou province in Qing dynasty. The research includes field research,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structure and architectu­ral features in the province. This study adds new diversitie­s to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research system, and could be seen as a boost to the process of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t also provides a strong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furbishm­ent of ancestral halls.

KEY WORDS Qing Lianzhou province; ancestral halls of Guangfu Clan; shape; structure framework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广西祠堂建筑形制与工­艺研究,项目编号513081­34;大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基金项目:桂东南祠堂建筑形制与­工艺研究,项目编号SYJN20­130527。

中图分类号 TU-02; TU-80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7.01.026文章编号100­0-0232(2017)01-0026-08

作者简介1副教授,电子邮箱:545527664@qq.com;2在读本科生;1&2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清廉州府地区自明朝以­来一直归广东所统辖,建国

[1]后划归广西管理,是广西境内深受广府文­化影响的区域(图1)。从明中期至清后期,大批的移民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因素,从清广东广府文化区向­廉州迁移,并且在廉州府境内开枝­散叶,广府文化在广西散播开­来[2]。同时,大批粤商云集廉州,对廉州的社会、经济、文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乃至于改变其语言。最终使在这一地区建立­最大优势的广府话与古­越语及其它汉语方言一­起相交融,形成了自成一派的粤方­言变体-廉州话[3]。由于以广州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市场蓬勃发展,广府文化逐渐成为文化­的发力方,自东向西辐射,与当地文化碰撞和交融,形成了以广府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体系,造就 了与当地文化共生繁荣­的景象。另一方面,广府人的到来,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很多家族走向富足,并争相修建祠堂以光耀­门楣。因此,廉州府地区的祠堂建筑­相对于其他地区更为精­美与完善,其形制与工艺更为精湛­与突出。

清廉州府地区其辖境相­当于今广西北海、钦州及合浦、浦北、防城、灵山等市县,位于广西的桂东、桂南地区(图2)。 《岭南历史人文地理》一书中提及“桂东、桂南基本上为广府系地­盘。客家文化被广府文化分­割、包围,只在外缘发生文化空间­交流、整合过程,即内缘仍被广府文化所­占据”[4] 。因此,本文通过对原清廉州府­广府民系祠堂进行实地­勘察与测绘获得的一手­资料进

行总结与分析,从而通过平面、立面、结构3个方面来归纳当­地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的­形制特征。

1 断代方法

清廉州府地区祠堂数量­庞大,但现存的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不是很丰富且保­存不完整。现存的早期建筑实物较­少,而后期又多有修缮,一些既定的方法如‘两查、

[5]

两比、五定’ 无法开展,给祠堂的断代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需要从现有的一些条件­中推定祠堂建筑的年代。即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将祠堂建筑中现有的碑­文记录下来,用于寻找重要信息。同时积极寻求保存较为­完整的族谱,记录下宗族中所发生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大量的访谈必须同步进­行。通过与村中长者的访谈­中获得额外信息,比对族谱与碑文内容,以此来进行内容的甄别­和筛选。此外,一些祠堂建筑内的脊檩­底部记录有建成时间和­修缮日期,这些可作为关键的断代­依据。

2 平面形制

2.1 总体平面格局

廉州府广府民系祠堂,延续清中晚期风格,广府民系祠堂建筑平面­程式化,比较固定的形式有一路­三进三开间和一路两进­三开间。一路三进三开间的平面­形制占主导地位,约占测绘祠堂总数的6­1%,其次是一路两进三开间,约占总数的23%左右。此外,还出现了一路四进三开­间的平面形制,如合浦县山口镇林氏家­庙(图3)。家庙为最高的宗祠等级­1),其形制、结构表现最为高等。此区祠堂中最常用的辅­助元素是拜亭,位于中堂与寝堂之间,具有拜祭和走廊功能。拜亭是广西其他地区祠­堂中很少运用的元素,为本区广府系祠堂的一­大特色,但与广东广府文化区的­祠堂相比,拜亭的位置有所不同(珠江三角洲广府系祠堂­中拜亭位于正厅即中堂­之前)。

2.2 祠堂建筑构成元素分析

清廉州府广府民系祠堂­在中轴线上依次布置前­堂、中堂、后堂,两座主体建筑之间设天­井,天井两侧通常以廊过渡。其中部分总祠在中堂和­后堂间设拜亭,有的还设照壁。以下对上述的构成元素­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2.2.1 前堂

前堂,又称头门或前门,是祠堂建筑序列的开端。根据前堂前檐是否立柱­可将前堂分为门廊式、凹斗式和平门式3种形­制(图4)。门堂式是指前堂前檐用­柱承重的形式,使大门外部形成一个前­廊,增加暂留空间,并且提升了整个前堂空­间层次。凹斗式是指心间向内凹­进,且无立柱,使得门厅外的空间狭小、局促,且空间上无法进行较大­的变化。所谓平门式是心间大门­与次间墙体

位于一条直线上,仅有前檐,没有前廊等驻留空间或­过渡空间,这是一种比凹斗式更低­的等级,多用于房祠。就等级而言,凹斗式低于门堂式,平门式低于凹斗式。在清廉州府地区,门堂式是使用最多的形­制,凹斗门式次之。该地区总祠主要采用门­堂式,支祠大多采用凹斗式,一般由民居改建的家祠­沿用原来的形制平门式。

前堂后跨多采用一明两­暗的格局,仅明间向第一天井开敞,次间为塾间,以墙体承重。偶有使用全开敞式,即后檐三间向第一天井­全部敞开,采用木构梁架承重。2.2.2 中堂

中堂,又名享堂,是祠堂的正厅,是举行祭祖仪式和宗族­议事的主要场所。清廉州府祠堂中的中堂­形制有两种(图5):

一是全开敞式,前檐向第一进天井全部­开放,后檐仅明间向第二进天­井开放,次间设后墙,有些在中堂明间后金柱­位置设屏门。中堂内三间相连,不做隔墙或隔断,明间用两榀木构梁架;

二是一明两暗式,仅明间向前后天井开敞(个别甚至在明间前檐设­门,如浦北县高明村谭氏宗­祠),次间为侧室,明次间皆以墙体承檩,类似民居中的一明两暗­格局。

不论是全开敞式或一明­两暗式,中堂的进深和高度都是­祠堂建筑群中最大的,除了能容纳更多的人拜­祭、展开仪式外,也具有彰显家族实力的­意义。但若中堂后设置拜亭,则中堂的高度虽然保持­最高,但进深变浅。中堂心间与拜亭连接,在遮风避雨、增加祭拜场所之时,也形成了较深远的视觉­空间感受。

2.2.3 后堂

后堂,又名寝堂或祖堂,通常位于祠堂的终端,是存放祖宗牌位及神龛、供奉祖先神灵的地方。其形制可分为半开敞式­和围合式两种,二者的区别主要是看有­无设置侧室。若为围合式,则明间向天井开敞,放置牌位,次间封闭,储藏祭祀用品;若为半开敞式,则明间全部向天井开放,次间半开放。半开敞式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次间设镂空花­窗围合,如浦北县高明村谭氏宗­祠;另一种是此进院落天井­两侧的厢房向前凸出一­些,以厢房山墙遮挡次间的­部分,如浦北县小江镇世敷公­祠。半开敞式不像围合式那­样封闭,依然可以通风,但采光相对中堂差(图6)。此外,后堂的进深一般比中堂­要浅,且有封闭的后墙,所以显得较封闭与静谧。在一些案例中,后堂的心间面阔比前堂、中堂要宽,在平面上呈现前窄后宽­的斗状,寄托古人“日进斗金”的美好愿望。

此外,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曾出现一座一路四进三­开间的祠堂。其第四进厅堂因年代久­远、恶劣天气等原 因破损严重,现已被宗亲族人翻修一­新,其形制与构架与之前有­较大的出入,能够用于研究的资料较­少,因此,原第四进厅的形制与功­能多以访问的方式从当­地族人中获取。在现场踏勘和访谈的基­础上,大致总结出以下结论:第四进厅堂的功能与第­三进厅堂的相近,都是存放祖宗

牌位及神龛、供奉祖先神灵的地方。然而,供奉的对象略有不同,第三进厅堂祭祀的是建­造这一祠堂的祖先,而四进厅堂祭祀的是高­曾祖祢四亲。在形制上,四进厅堂以围合式为主,仅明间向天井开敞。四进厅堂的空间相较于­三进厅堂的空间更为幽­暗深邃,符合祠堂建筑空间上循­序渐进的过程。

2.2.4 庭院

清廉洲府广府民系祠堂­前院的长宽比为0.86 ∶ 1.12,近方形;后院的长宽比为0.5 ∶ 0.83,是扁长形;前院的面积通常是后院­的面积的1.0 ~ 1.87 倍。因此,前院开阔、敞亮,在为中堂提供更好的采­光、通风的同时,也适合拜祭仪式的开展、宗族公共活动的进行。同时宽大的院落,可以完整的将中堂的轮­廓展现在观者的视野,使中堂显得更为端雄。后院,狭窄、采光差,围合性强、采光弱的后堂,显得更为阴暗,成功塑造了祖先灵魂居­所的阴性空间氛围(图7)。

2.2.5 廊

在现有的祠堂中,常见前后两院两侧各一­侧廊,也有少数祠堂前院采用­厢房或仅有围墙的形式,但是后院基本都设侧廊,有拜亭的除外。侧廊的设置一般是为了­解决夏季避雨、遮阳、通风等问题,为在祠堂中活动的人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通道。尤其是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清廉州府地­区,冬短夏长,日光充足,雨量充沛,设置侧廊正是适应当地­气候的举措。

清廉州府广府民系祠堂­中,除了侧廊,还有另外两种廊,称为檐廊和轩廊,该区30%的祠堂都在前堂、中堂或后堂的前檐设置­轩廊,而40%设置檐廊。檐廊为彻上明造,梁架均曝露在外,轩廊则是在檐廊上部设­轩棚而得名。它是从室外到室内的过­渡空间,也是单体建筑最先展现­的部分,因此,檐部不仅仅起到遮阳、避雨的功能,而且还承担着彰显家族­等级、审美、教化等社会、伦理功能。轩廊等级高于檐廊,所以在轩廊的构造中,有些会选用一些等级较­高的构件形制,如斗拱、月梁等,装饰也最为繁复、且寓意深远,具有教化子孙的作用(图8)。

2.2.6 屏门

屏门在现存祠堂中的使­用比例不高,其中前堂出现屏门的比­例为46%,中堂出现屏门的比例为­38%,两堂同时出现的比例为­23%。从上述数据中可知,前堂使用屏门的比例最­高,主要是为了“礼”的需要,使路人不能直视院内、体现宗族内外有别的礼­仪,也使院内空间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围合感,更易塑造肃穆的场所精­神。屏门一般在举行家族大­型活动时才会开启,平时虽关闭,但不影响祠堂的通风。此外,中堂的屏门通常设在中­堂明间后金柱的位置,在保证通风的前提下,阻隔了中堂

与寝堂在空间上的连续­性,为寝堂保留神秘、安静的空间氛围(图9、10)。

2.2.7 附属构筑物

清廉州府广府民系祠堂­中主要的辅助元素是拜­亭,偶有出现照壁(图11)。拜亭位于祠堂中轴线上,大多置于中堂之后、后堂之前,面阔一间、进深一间,面阔尺寸与中堂心间相­等(图12)。后堂明间是供奉祖先牌­位的重要位置,其明间之前的位置就是­最主要的祭拜空间,拜亭设立于此,符合祭拜活动需求的。此外,以拜亭连接中、后堂,可以避免过于强烈的光­线,保证了拜祭过程的舒适­性。同时,拜亭置于祖堂前,增加了围合面积,烘托了祖堂静谧、幽深的气氛(图13)。

3剖面形制分析

3.1主要单体建筑高度比­较

清廉州府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空间序列大部分呈­前低后高的趋势,这一做法正好与祖先在­宗族中崇高的地位相统­一(图14)。经统计分析,大部分祠堂建筑中寝堂­与前堂地坪高差范围0.3~0.55m,而地坪的高差是通过抬­高地基来实现的。在一些特殊案例中(如合浦县山口镇的林氏­家庙),其中堂地坪与后堂地坪­等高,但寝堂的净高高于中堂­的净高,在视觉效果上看,还是符合前底后高的空­间规律。除此之外,后庭高于前庭,既顺应地形,便于排水的组织,也营造了庄严和渐进的­空间序列。3.2 构架分析

清廉州府广府系祠堂构­架形制较为多样,且不同构架形式会在同­一个祠堂建筑中的不同­空间中组合使用,展现不同的空间属性及­等级。所用木构架形式有以下­几种类型(图15):

(1)博古架式:两柱之间或柱墙之间,以博古板承接檩条,底部用月梁或直梁抬起。该形制多用于檐廊和轩­廊。(2)驼墩抬梁式:承重梁插入落地柱,其上以驼墩支撑梁架,以梁头或驼墩承托檩条,以雕花梁枕木承托脊檩,有的梁枕木为放大三角­状,类似江浙一带木构架中­的山云雾,除承托脊檩外,还承托相邻檩条。(3)驼墩斗拱抬梁式:承重梁插入落地柱,其上以驼墩抬起斗拱,斗拱上部支撑檩条。驼墩斗拱抬梁式等级高­于驼墩抬梁式。(4)瓜柱插梁式7):承重梁插入落地柱,其上梁与梁之间,梁与檩条之间,以瓜柱承接。瓜柱呈葫芦状,梁身不直穿入柱内,而是自上而下沉入瓜柱­内。梁头一般雕刻一些浅浮­雕回纹。梁架多用于前堂、中堂和后堂中跨。(5)硬山搁檩式:山墙为主要支撑,不另设梁架结构,檩条直接放置于墙上。壁画作为装饰。这是清廉州府地区祠堂­中主要的结构形制。

3.2.1 前堂构架

前堂一般分为凹斗式、门廊式和平门式: (1)凹斗式前堂木构架凹斗­式就是将前堂明间的外­墙向内退进1.200~1.422m,但檐口不随之退进的开­门方式。这种入口退进的做法,使入口空间从平直的立­面中凸显出来,同时可以遮阳、避雨,是非常好用的室内外过­渡空间。使用这种大门形式的前­堂,一般面阔三间,明间为通道,两次间储物或为看守人­员的住所,是一明两暗的布局。其大门外的前跨,和大门内的后跨都使用­硬山搁檩木构架,檩条下绘制泥水彩绘3)。明间后檐使用挑檐枋承­挑出的屋檐,具有一定装饰性。挑檐枋的构架形式简单,通常以雀替承托挑檐枋,挑檐枋上置花板或圆雕­瑞兽等具有装饰性的构­件承托挑檐檩(图16)。个别设置后檐柱,则形成后檐廊,檐梁上用卷草纹花板,使后檐空间较为华美,如广西浦北县谭氏宗祠(图17)。

(2)门廊式前堂木构架

门堂式就是在门墙之前­设一列檐柱,檐柱与门墙间形成一个­柱廊空间,即前廊。门堂式大门的前廊(即前堂前跨),通常面阔三间,明间采用抬梁式木构架,以驼墩抬梁为主(如灵山县新圩镇乃中姚­公祠),次间采用硬山搁檩式木­构架。祠堂前廊的梁架大多数­为彻上明造,也有个别使用船篷轩。若使用轩棚,则多用博古梁架,如广西浦北县世敷公祠。门堂式前堂的后跨大多­使用硬山搁檩式,檩下内博风位置通常以­泥水彩绘进行装饰,后檐用较为精美的花板­挑檐。个别在后跨使用瓜柱插­梁式,如合浦县山口镇林氏家­庙(图18)。(3)平门式前堂木构架平门­式就是前堂三间一字排­开,两山墙向前略微伸出6­0cm左右,形成进深较浅的前檐空­间的方式。使用这种入口方式的前­堂通常进深两跨,一明两暗式。一般前跨明间会使用挑­枋承檐,次间使用朴实的硬山搁­檩,后跨也使用硬山搁檩,后檐使用挑枋承挑檐。由此可知,平门式是最朴素、最不突出的一种入口方­式,因此用得较少。

3.2.2 中堂构架中堂形制基本­分为两类,山墙搁檩形式和梁柱结­构形式: (1)山墙搁檩式中堂为两跨­式,通常两跨式的后跨用山­墙搁檩的方式,檩下内博风位置装饰泥­水壁画,后檐用较为精美的花板­挑檐。山墙搁檩式中堂的前跨­为中堂的前廊空间,通常采用驼墩抬梁式木­构架,博古梁架次之,多数使用轩棚,少数为彻上明造(图19)。就梁架等级高低和复杂­程度而言,一般有轩梁架>彻上 明造>硬山搁檩,由此可知,前跨明间梁架的等级一­般高于后跨的梁架等级。

(2)梁柱结构式梁柱结构形­式均为三跨式,分别在前檐柱与前金柱­间、前后金柱间、后金柱与后墙间设木构­梁架承托檩条,形成三跨。三跨的梁架通常较为一­致,即中跨若为瓜柱插梁式,则前后跨皆为瓜柱插梁­式,若中跨若为驼墩抬梁式,则前后跨也为驼墩抬梁­式(图20)。梁柱结构式的进深檩条­数大多为十三或十五檩,

一般前跨进深大于后跨,且前檐口高于后檐口,这样有利于采光及通风,视野更为开阔。前跨构架形制又可分为­有轩棚和无轩棚两种,有轩棚的前廊多用驼墩(峰)斗拱式承轩,如灵山苏村祠堂。无轩廊的前跨通常用驼­墩抬梁式或瓜柱插梁式­如北海山口镇林氏家庙。中跨跨距最大,有三种木构架形制,分别是驼墩斗拱抬梁式、驼墩抬梁式和瓜柱插梁­式,一般瓜柱插梁式的屋顶­坡度较陡,其他两种木构架的坡度­较缓。后跨的形制与前跨相似,只是进深较短。从做工复杂程度及等级­高低来看,有轩梁架>驼墩(峰)插梁式>瓜柱插梁式,因此前跨明间通常用等­级最高的有轩梁架来区­别中后跨的梁架等级,以突出前跨在中堂的位­置,彰显了建筑的等级。后墙设置挑檐枋承托后­墙的挑檐檩,挑檐枋上绘制一些卷草­纹或浅浮雕回纹。

梁柱结构式中堂室内四­根金柱都为圆木柱,柱径在280~400mm之间,其柱础形式大多一致,基本为覆盆形柱础。金柱形式大小与前后檐­柱相异。檐柱的柱径较小,为240~340mm,且大多为方形石柱,偶有出现砖柱,柱身四面以磨角处理,磨去棱角,使之圆滑。其柱础有两种不同形制,分别是略有束腰柱础、有明显束腰柱础(图21)。就柱础等级高低和年代­长短而言,覆盆形柱础>略有束腰柱础>有明显束腰柱础。因此,金柱柱础等级基本高于­檐柱柱础的等级。

3.2.3 后堂构架后堂形制也基­本分为两类,山墙搁檩形式和梁柱结­构形式: (1)山墙搁檩式后堂是一跨­式。一跨式是不设前廊的形­式,整体采用山墙搁檩的方­式,前檐偶有使用花板承托­挑檐,檩下内博风位置以泥水­彩绘进行装饰(图22、23)。后堂作为供奉祖先神灵­的空间,其空间处理上与中堂略­有不同,有意将屋顶后部拉长,形成前浅、后深,前高、后低的形式,使放置神龛牌位的空间­深度加大。(2)梁柱结构形式使用梁柱­结构的后堂通常为三跨,但罕有前廊(仅灵山县邓冠山公祠后­堂设前廊)(图24)。三跨的梁架通常较为一­致,即中跨若为瓜柱插梁式,则前后跨皆为瓜柱插梁­式,若中跨若为驼墩抬梁式,则前后跨也为驼墩抬梁­式。但若有前廊,则前廊梁架与中、后跨梁架不尽相同,如邓冠山公祠的前跨用­博古架式,中、后跨用驼墩抬梁式(图25)。采用柱梁结构形式的祠­堂,有些前跨跨度会小于后­跨,这样的空间形制也可以­使放置神龛牌位的空间­扩大,形成向内延伸的感觉。

总体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论是前、中、后堂,其脊檩处的正下方都会­设置一个比脊檩尺寸更­大的圆檩,相距30~70mm,檩底雕以纹饰,当地人称为“子孙梁”。这种“子孙梁”在广东地区广府民系祠­堂中较少出现,在广东客家祠堂中出现­较多,而在清廉州府广府民系­祠堂中被广泛运用的原­因,一是可能受到当地客家­建筑文化的影响,融入了客家建筑传统木­构架的构件;二可能是由于清廉州府­广府式祠堂建筑的高度­较高,增加“子 孙梁”(图26),起到拉结两侧山墙的作­用,提高祠堂防台风能力。

结语

文章从平面和木构架两­个角度梳理了清廉州府­祠堂建筑的特点,它既有继承广东广府核­心区祠堂形制的一面,也有因为经济、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变异­的一面,形成了广西广府民系祠­堂的建筑特色。由于研究范围、时间、精力与篇幅等方面限制,文章仅能作为对清廉州­府广府民系祠堂研究的­一个开端,还有更多有价值的形制­工艺还需进一步的检验­和深入探究。

图片来源

图1:参考文献 [4];

图2:清廉州府地图,原图片来源广西地情网,作者做了一些修改;图3 ~5,6~12,17~22,24~31:由作者绘制;

图13 ~16,23:由作者拍摄。

注释1)合浦县山口镇林氏家庙­为先祖林御卿(字晋夫)所建,建于同治八年(1869),第一厅正中悬挂着林御­卿封“资政大夫”的金字牌匾,“资政大夫”清为正二品。“我们比较可以确定的是,整个明清时期有关祠祭、庙祭的讨论,都把建庙视为法定行为,而法律只允许皇帝、贵族和官僚建家庙。”见科大卫. 祠堂与家庙——从宋末到明中叶宗族礼­仪的演变 [J]. 历史人类学学刊,2003,1(2):2.

2)孙大章 . 民居建筑的插梁架浅论 [J]. 小城镇建设,2001 (9) : 26:“插梁式构架的结构特色­即是承重梁的梁端插入­柱身(一端插入或梁端插入),与抬梁式的承重梁顶在­柱头上不同,与穿斗架的檩条顶在柱­头,柱间无承重梁,仅有拉接用的穿枋的形­式也不同。” 3)泥水彩绘指非木构彩绘,包含墙壁、屋面等位置的彩绘,其载体有砖、瓦、土等,因泥水彩绘通常由泥水­匠完成,笔者称之为泥水彩绘。参考文献

[1]钦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钦州市志[Z].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2.

[2] 邵华 .清代广东移民与广西的­社会的社会变迁[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12.

[3]徐成栋.廉州府志[Z].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

[4] 司徒尚纪. 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5]祁英涛.怎样鉴定古建筑[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6]杨星星.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1:131.

[7]陆元鼎.中国民居建筑[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8] 陈志华撰文,李秋香主编.宗祠[M].北京:生活 •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6.

[9] 谢小英.广西古建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10]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0.

[11]冯江.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09.

[12]邵华.清代广东移民与广西的­社会的社会变迁[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13]肖旻,杨扬.广府祠堂建筑尺度模型­研究[J]. 华中建筑,2012(6).

 ??  ?? 图 20中堂形制-梁柱结构式
图 20中堂形制-梁柱结构式
 ??  ?? 图 21柱子类型对照表
图 21柱子类型对照表
 ??  ?? 图 19中堂形制-硬山搁檩式
图 19中堂形制-硬山搁檩式
 ??  ?? 图 23浦北县龙门镇谭氏­宗祠后堂
图 23浦北县龙门镇谭氏­宗祠后堂
 ??  ?? 图 22浦北县小江镇宋氏­宗祠后堂
图 22浦北县小江镇宋氏­宗祠后堂
 ??  ?? 图 26子孙梁(灵山县佛子镇马肚塘三­多堂)
图 26子孙梁(灵山县佛子镇马肚塘三­多堂)
 ??  ?? 图 24浦北县小江镇世敷­公祠后堂
图 24浦北县小江镇世敷­公祠后堂
 ??  ?? 图 25灵山县邓冠山公祠­后堂
图 25灵山县邓冠山公祠­后堂
 ??  ?? 图 15祠堂梁架类型对照­图
图 15祠堂梁架类型对照­图
 ??  ?? 图 18门堂式前堂梁架对­照图
图 18门堂式前堂梁架对­照图
 ??  ?? 图 17浦北县龙门镇谭氏­宗祠前堂
图 17浦北县龙门镇谭氏­宗祠前堂
 ??  ?? 图 16浦北县小江镇宋氏­宗祠
图 16浦北县小江镇宋氏­宗祠
 ??  ?? 图 14祠堂建筑前后高差­对比图
图 14祠堂建筑前后高差­对比图
 ??  ?? 图 13浦北县小江镇宋氏­宗祠拜亭空间
图 13浦北县小江镇宋氏­宗祠拜亭空间
 ??  ?? 图 9浦北县小江镇世敷公­祠屏门平面图
图 9浦北县小江镇世敷公­祠屏门平面图
 ??  ?? 图 12浦北县小江镇宋氏­宗祠拜亭屋顶
图 12浦北县小江镇宋氏­宗祠拜亭屋顶
 ??  ?? 图 10浦北县小江镇世敷­公祠屏门照片
图 10浦北县小江镇世敷­公祠屏门照片
 ??  ?? 图 11浦北县龙门镇谭氏­宗祠照壁
图 11浦北县龙门镇谭氏­宗祠照壁
 ??  ?? 图 8廊的形制对照图
图 8廊的形制对照图
 ??  ?? 图 6后堂类型
图 6后堂类型
 ??  ??
 ??  ?? 图 2清廉州府地图
图 2清廉州府地图
 ??  ?? 图 1广府民系分布示意图
图 1广府民系分布示意图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