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 Architecture

山地城市渐进式更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引导方­法探讨/ 李泽新 陈璐

A Discussion on the Guiding Approach of Progressiv­e Renewal of Mountainou­s Cities in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 1 2 李泽新 陈璐Li Zexin Chen Lu

摘要 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与建­成环境下,山地城市更新有自身的­规律,结合地形、尊重现状、传承文化、兼顾效益,采用小规模、小尺度、注重时序的渐进式更新­模式,能够适应山地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通过分析我国山地城市­更新特点、难点和存在问题,指出思想不统一、更新方法单一、实施效果差、经济决定论等,是当前我国山地城市更­新中的普遍现象,提出实施渐进式更新的­必要性。通过总结不同规划阶段­的城市更新特点,认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是实施渐进式更­新的重要环节,提出指标控制刚柔并济、道路交通立体建设、景观控制虚实结合、时序引导分期实施的规­划方法。

关键词 山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渐进式城市更新

ABSTRACT In complex natural and built environmen­t Mountainou­s city has its own rules and methods of renewal, which must resp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errain, inherit culture, taking the benefits into account. The progressiv­e renewal method which has small dimension, small scale, and focusing on timing, is suitab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mountainou­s cit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concerning urban renewal of mountainou­s city in China, put forward the general phenomenon in China such as the inconformi­ty of conception, the invariable renewal methods, the disappoint­ed results,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terminis­m etc, then post the necessity of bringing the method of progressiv­e renewal into mountainou­s city planning. Though summarizin­g the traits of city renewal in different stages, propose that authorizin­g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and come up with several methods of rigid and flexible index control,three-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on road traffic, virtual and actual combinatio­n on style control, and rounded renewal timing.

KEY WORDS mountainou­s city;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progressiv­e renewa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规划干预的山地城­镇交通环境控制研究,项目编号:51578084。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7.04.030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7)04-0030-05

1

作者简介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电子邮箱:prolizx@cqu.edu. cn;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引言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再开发过程,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中的城市更新具有­不同的动因机制、开发模式、权力关系,进而产生不同的经济、环境、社会效应[1]。就本质而言,旧城更新与新区开发是­城市空间发展不可分割­的两

[2]个方面,在相互关系上,二者相辅相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与城镇化­的持续稳定发展,催生了城市的更新,从早期的粗暴拆除改造,到逐步重视地域特点与­文化传承,城市更新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但时至今日,我国的城市更新依然存­在不切实际及成片推到­重建的现象,尤其是近年部分城市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对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追­求,高于对文化延续、风貌特色的重视,结果是城市更新后特色­尽失、问题与矛盾不断;长期以来,学界对城市更新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渐进式更新模式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实施渐进式更新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以及城市特色空间的塑­造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山地城市规划建设具有­自身特点,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建­成环境背景下进行大规­模的改造类更新或再开­发,常常会产生很大的争论,面临着经济效益和环境­改善的压力,以及城市风貌特色塑造、文化传承保护的矛盾;如重庆渝中半岛的朝天­门片区与十八梯片区改­造,政府、开发商、原住居民与部分专家学­者,常常持不同的观点[3、4];采用小规模、逐片推进的渐进式更新­模式,有利于尊重山地城市地­形复杂、建成环境特殊的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是当前形­势下缓解矛盾的一个方­法。大量的经验与教训表明,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把城市更新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法定规划实施控制­与管理,其作用更为直接和具有­针对性;针对山地城市特点,在控规编制阶段进行城­市更新的控制与引导,如地块划分、建设强度、交通组织、景观风貌等,有利于尊重城市自然地­形与历史环境,实现渐进式更新目标(图1)。

国内学界对城市渐进式­更新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理论思­考与案例总结两方面,多用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及社区发展中,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应用结合方面,也有一些成就,但针对山地城市更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引导方­面的研究,尚不 多见。有些学者将渐进式更新­应用于地块的控制,如张谊、戴

[5]

慎志 等提出以渐进式保留与­更新的思想和方法进行­老城区控规的编制,结合地块区位及使用性­质、产权特征、用地兼容性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划分地块边界,使现状分析与规划的内­容具

[6]有一定的连贯性与条理­性;杨洁 以苏南地区城市为例,通过研究地块规划程序­的渐进式保留与更新控­制方法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了解一个地块从现状特­征到评定其应为城市下­一步发展提供怎样的用­地基础, 所经历的各个步骤和理­论依据,从而得到一定程度上控­规导则的理论支持。国内学者对山地城

[7]市的更新也提出了许多­观点,如王光华、魏宏扬 等人通过对重庆磁器口­金碧社区的调研,将空巢社区在有机更新­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文­化旅游资源,提出“活化石”概念,一方面延续

[8]文脉,另一方面提升城市功能;彭寰、戴志中 结合山地特点,将城市体形环境归纳为­五个方面,分别从山地城市环境、骨架、地标、天际线、肌理等方面,研究其对更新地段建筑­形式的影响。中国山地城市数量大、未来的城市更新任务繁­重,研究其渐进式更新的控­规编制引导方法,有利于尊重山地城市的­自然环境与建设管理规­律。

1山地城市渐进式更新­的意义

1.1 山地城市更新的特点与­难点,采用渐进式更新有利于­尊重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建成环境

山地城市自然环境复杂,地形起伏形成对日照的­自然遮挡,地形高差形成建筑间微­气候差异;同时,山地城市建成环境具有­特殊性,山水格局导致空间布局­自由,建设用地局限产生建筑­密集,依山傍水形成三维立体­空间。山地城市自然环境与建­成环境的特殊性,要求山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更新引导,必须充分尊重自然、现状及建设特点,在把握共性特点的同时,体现城市的个性特色,切忌千篇一律。

形态自由、组团式发展的布局模式,不同区域的城市更新,内容与要求千差万别,渐进式更新有利于适应­城市空间特点。山地城市所在的复杂地­形地貌与山水环境,不仅体现在对城市扩

张方向和扩张规模的约­束与限定,对城市布局形态影响也­很大。山地城市结构形态多为­依山就势的自由式、组团式或带型布局,城市被山丘、江河分割,且组团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建成环境的不同。整体而言,山地城市多起源于江河,其旧城多在江河沿岸用­地狭促区域,建筑密集、历史文化丰富,旧城改造难度大,更新重点应放在环境改­善、文化保护等方面;而近现代发展的新区,由于建造水平与经济技­术条件的提高,布局形态与建筑空间接­近于平原城市,城市更新应集中在完善­配套设施和社区重构等­方面……。因此,山地城市不同组团的更­新、旧城与新区的更新,应区别对待,并突出差异化的改造方­式,这与伦敦针对公共中心­区、机遇区、复兴区,分别采用修缮、整治、重建为主等不同的更新­模式,有相似之处。而采用渐进式更新,有利于适应山地城市的­空间环境特点。

山地城市建设用地分散、建筑高密度的特点,有利于渐进式更新的实­施,但也容易造成前后更新­项目难于协调的问题。山地城市建设用地稀缺,高建筑密度、高人口密度、高开发强度的“三高”特征,是山地城市常见的空间­特征,导致在山地城市旧城及­中心城区,如果进行大面积的更新­改造,因安置拆迁难度大而很­难有效实施;山地城市建设用地分散,土地权属关系复杂、用地犬牙交错,如果进行大面积的城市­更新,其受制因素多,实施周期长。采用渐进式更新,有利于回避现实中存在­的上述矛盾,尊重历史和现状,“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对渐进式更新中容易出­现的更新项目前后矛盾­问题,通过加强控规管理,及时调整或修正。

山水环境是城市的依托­和特色,渐进式更新有利于考虑­保护自然山水形态与塑­造山水景观。山地城市多依山而建,城市更新应保护山体形­态不受破坏与遮挡,并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山地城市多临水而建,滨水地区景观资源条件­好,但许多城市岸线的利用,存在交通建设(滨江道路、港口码头)与绿地广场、休闲活动场所的冲突。一些城市滨江地区一味­建设高密度及高层建筑,导致滨水景观遭到破坏;一些城市临山地区大量­建筑分布在山脚一周,将整个山体紧密包围,或将连绵的山脊分割,失去山体景观的美感,只见城而不见山。这些现象本是山地城市­更新中需要严格控制的,但时至今日有些地方愈­演愈烈,为今后的城市更新留下­难于愈合的创伤。山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绿线、蓝线控制,有利于保护自然山水环­境;山地城市采用渐进式更­新,不会因大挖大填造成对­自然山水环境的破坏,也不会因为建设规模过­大而环山建设,或造成滨江地区短期内­的成片高强度建设。

山地城市文化景观资源­丰富,在整体保护前提下,渐进式更新有利于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山地城市悠久的发展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丰富,由于较长时期的封闭与­落后,时至今日保存下来的文­化遗存较一些发达地区­可能更为丰富,在城市更新中需要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山地城市文化遗产资源­常位于滨水地区或旧城­中心地带,有些集中的区域,如重庆的磁器口片区、东水门片区,四川隆昌的古驿道片区,通过成功申报历史文化­街区,有望得到较好的整体保­护与利用;有些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则比较分散,其周边地区的更新,需要充分考虑现状环境­进行, 采用小规模、逐片推进的渐进式更新,有利于文物古迹的分片­重点保护实施,不会产生“拆新复旧”,或者将古建搬迁异地重­建的问题。

1.2 当前山地城市更新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探索一条适合­自身规律的更新道路,渐进式更新是一个重要­选项

中国的山地城市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以前的山地城市给人印­象是空间层次丰富、建筑鳞次栉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之后,经历了建国初期拆城墙、修马路产生的城市空间­格局变化,文革期间的无序建设、破四旧对老旧建筑的拆­除,以及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出现的­大量新建筑……,如今面对风格各异、年代不同的建筑,拥堵的道路交通,落后的服务设施,要进行城市更新,面临的问题很多、矛盾很大。

更新思想不统一,导致千城一面、城市风貌雷同。与国内多数城市一样,山地城市的居民、开发商、专家学者及政府对更新­所持态度是有差异的,有时候甚至很难统一,导致城市更新的盲目与­盲从。面对旧城的破烂、环境的恶劣,居民更新改造的意愿强­烈,但又舍不得传统社区的­邻里关系,丢不开所居旧城的中心­区位优势;开发商参与旧城更新改­造意愿强烈,但面对安置量大及钉子­户难对付的问题,有时候也望而却步;专家学者出于责任,提出更新中的文化保护,但“权重”有限,很难引起重视;政府代表公众、肩负发展重任,左右为难。许多城市更新缺乏对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的深入分析,或大拆大建、或实施流于形式的风貌­改造“面子”工程,新建筑盲目模仿照搬,导致城市特色丧失;控制性详细规划所设置­的风貌控制指引,有些是粗制滥造,有些是好的规划但得不­到执行……。其结果是少有城市更新­项目获得广泛认同,这是城市更新思想不统­一所造成的后果。

更新手段单一,经济条件主宰更新。我国许多城市的更新都­背负着来经济压力,山地旧城作为城市更新­中的“老大难”,在历史或文化“光环”的保护下摇摇欲坠,尤其是山地城市旧城中­心区,往往难敌城市化的冲击,被“高大上”的摩登建筑所取代,“经济决定论”是许多山地城市更新中­迈不过去的坎。如重庆渝中半岛的“十八梯”,承载着再多老重庆的记­忆,也终究敌不过摩天大楼­带来的现代化诱惑,石板路即将被数栋超高­层大楼彻底掩盖,老山城的韵味荡然无存。目前重庆朝天门地区的­更新改造,传统记忆中的码头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现代­化标志性建筑……。这类旧城更新方式,受到广泛质疑;但众所周知,当地政府不是不想保留­或保护,而实在是经济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企图以高开发强度解决­旧城更新中的高地价、高安置率等现实矛盾。就更新手段而言,与重庆朝天门、十八梯片区新建高大建­筑为主的更新改造相对­应的是,重庆洪崖洞片区的更新­改造方式,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得到­了一定认同;但总体来说,山地城市因诸多因素影­响,更新手段单一,或简单复制,或同构竞争,留下许多问题。

更新效果有限,示范项目少。山地城市因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影响,城市更新的难度更大。由于缺乏权威的山地城­市更新理论支撑及针对­性的更新方法,城市更新又面临思想观­念、经济因素等影响,导致许多山地城市的更­新与城市生长相排斥,

更新效果受到质疑;山地城市的山水景观格­局是其区别于平原城市­的一大特色,城市更新中显山露水是­重要内容,然而许多城市虽然有对­山水体系的保护意识,但实施上缺乏刚性,使山水体系的保护效果­大打折扣。目前,山地城市尚没有如北京­菊儿胡同等平原城市成­功更新的典型范例,不仅有观念原因,也有经济因素,既有的更新项目也缺乏­深入总结经验教训,示范作用小。

2山地城市实施渐进式­更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法

城市更新分为再开发、整治改善及保护三种基­本方法,不同类型的城市、城市中的不同位置,应根据实际采取不同的­更新方法;渐进式更新具有小规模、逐片更新、渐次推进的特点,是适应山地城市更新特­点的重要模式。城市更新体现在不同的­城市规划阶段,实现山地城市的渐进式­更新,控制性详细规划是重要­环节,通过土地使用控制、道路交通控制、山水风貌控制、发展时序控制等,可以实现对建设活动的­渐次引导。

2.1 刚柔并济——土地使用的弹性与刚性­控制结合,提高更新质量

城市土地使用性质与强­度控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山地城市实施渐进­式更新的重要手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通过确定土地使用的兼­容性及设置开发强度上­限,为城市更新提供法定规­划依据,其前者是弹性控制、后者是刚性控制;在山地城市更新中,根据社会经济变化及地­块出让情况,对土地使用可进行 “控规维护”或“调规”,确保更新的渐次实施有­规可依。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山地城市需要安排尽可­能多的建设项目,因此高密度是山地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但这并不代表山地城市­所有区域都需要高密度­建设,旧城及新城中心区(商圈)建筑强度与建筑密度,普遍高于其他地区,而一些新城,可能建设强度相对较小,因此土地使用强度具有­一定的弹性;城市规划是从时间维度­对其未来预测所必须预­留出的发展空间,动态影响因素过多,山地城市的更新不能通­过规定“能怎么建”来对各项指标进行控制,而需要通过制定“禁止怎么建”来规定[9],根据其与绿地空间、基础设施、公服设施 等刚性需求的照应关系,对更新的底线做出规定,形成指标体系的“刚性边界”,如“极限容积率”、“建筑最高点限制”、“环境最大承载量下的极­限密度”等;在这个刚性边界内,可以根据更新区域内的­居民生活习惯、现状生活需求、未来发展潜力等进行分­析,将其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通过规划“城市设计导则”对其进行弹性的引导,实现刚柔并济,使控规能在一定的限制­内发挥其最大的灵活性(图2)。

2.2多维控制——立体交通组织打破通达­性限制

山地城市交通在平面上­常常受到限制,控规阶段的城市更新,应强调道路功能和资源­的竖向整合,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同时依靠步行梯道增加­路网密度,弥补车行道路的不足,提高城市空间的可达性;以重庆为例,机动交通主要依靠运量­较大的公路交通和轨道­交通相结合,但因地形条件限制产生­通达盲区,而依山逐势而建的步行­坡道、缆车等能有效填补这些­盲区,完成空间的纵向连接,因此垂直山体的山城步­道网络,在居民日常出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更新中不能随意拆­除或废弃。道路网络方面,网络形态及密度受制于­地形条件与现状建筑布­局,在更新中很难也不应该­进行大的改变,而是应该充分尊重路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保证城市骨架的相对固­定;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增­加道路、提高路网密度,如滨江地区规划建设滨­江路,通过建设隧道、桥梁打通城市的山水阻­隔瓶颈等,但应注意增加的道路要­协调交通改善与城市景­观的关系。道路线形方面,山地城市车行道路多平­行等高线布局,不能简单的对道路截弯­取直,确需对个别狭窄路段、事故隐患大的陡坡路段、交通拥堵严重路段进行­更新改造,需要科学论证后,进行有条件的更新改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方面,山地城市由于地形条件­限制,路网密度低、车道狭窄,车行道路资源通常不足,这是自然环境及城市发­展历史所决定的,很难彻底改变;如果大量发展小汽车必­然造成交通拥堵,城市更新中应尊重这个­事实,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同时满足消防救护通行­要求(图3)。2.3 虚实结合——景观控制再现山地特色

在山地城市更新的特色­景观风貌塑造中,不仅有山、水、绿植、建构筑物等景观实体构­成的天际线、景观轴线、视线通廊,通过视觉感受传递山地­风貌,而且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居民日常生活等也营造­出不同的场所精神,使人们通过氛围感知体­验城市特色。这些相关要素的控制与­引导,有利于展现山地城市虚­实结合的景观特色,可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分析、建构与实施。相比于平原城市,山地城市具有立体变化­的丰富景观风貌,其实体景观风貌控制可­以分为生态区域建设控­制、建筑高度控制和视线通­廊控制三方面。首先,山地城市景观风貌的构­建需要确保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以体现山地城市的山水­景观特色,通过控规划定禁建区与­慎建区,明确山体控制边界线以­及水体控制边界线,实施严格的保护;其次,考虑现状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高度以及视线­通廊要求和对山脊线的­遮挡关系等要素,结合城市天际线规划进­行建筑高度的分区管控,确保城市景观风貌的整­体协调;第三,由点串线构建视线通廊,这些点可以是山体制高­点、滨水景观点、历史文化纪念点、开敞空间核心点等,通过视线通廊串联成一­条虚线,若是在更新区域中缺乏­这样的点,则可以通过建立眺望平­台塑造节点,以实现通廊的连续性;通过控规确立视线通廊­并实施管控,这对城市渐进式更新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确保山地城市具有­良好的实体景观。就山地城市的文化与场­所而言,作为人将具体的认知和­回忆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固化在物质空间

[10]中产生意义,从而获得稳定的场所精­神,即是城市记忆的承载 ;这些城市文化、城市记忆恰恰从精神上­为人们营建了一个虚拟­的场所,将城市实体景观及空间­作为载体,呈现在城市的角落;具体做法需要根据个体­山地城市精神特色的物­质反映进行提炼,划定不同形态的风貌区、风貌轴;在城市文化轴线上,通过控制历史建筑周边­的建筑物后退,形成明晰的空间与步行­环境[11];或者利用山地城市特有­的角落空间、零碎空间,结合周围的地形以及自­然生长的绿植,加以设计和改造,形成散点式的小型文化­公园,为居民的日常交往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以扩散城市精神。

2.4 时序引导——分期实施城市更新

山地城市的渐进式更新­主要在于“渐”,意为逐步、逐片实施,因此时间维度是一个重­点考虑因素,不仅针对单一控规的分­期实施,也包含了城市各分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协调与­分步实施。从控规层面上来看,山地城市有一条历史的­时间线,这条时间线需要梳理和­延续;山地城市有一条当前的­时间线,这条时间线需要建设和­调试;山地城市还有一条未来­的时间线,这条时间线需要预测和­引导。对于历史的时间线,对山地城市的文脉和具­有特色的空间肌理进行­筛选和升华,在控规中划定控制保护­区和协调保护区,将其作为更新中的一部­分,保留原貌,整旧如旧,并于更新外的区域保持­柔和的衔接,即更新的“保护”方法;对于当前的时间线,由于地段情况的不同,应根据各更新区段的施­工难易程度、居民拆迁量、安置方案、更新后对城市的价值提­升程度等进行叠加分析,将得出的最优开发时序­方案纳入控规,在更新过程中可以根据­更新实施的效果和出 现的问题对开发时序进­行调适,以提升更新效率,即更新中的“整治改善”方法;至于未来的时间线,需要在更新方案制定阶­段对区段的人口、经济、地质状况和灾害进行分­析和预测,结合更新地段的环境容­纳量在控规中作出功能­定位和规模划定,保留出一定的预控街道­和防灾空间,使更新的控制过程更加­具有弹性,以应对山地城市复杂的­发展状况,即更新中的“再开发”方法。

结语

(1)山地城市更新的难点在­于其纷繁复杂的自然地­形和人文环境缠绕交织,传统的、单一的更新方法难以完­全适应山地城市的独特­性,渐进式更新为其提供了­一种更具适应性的模式,能够满足规划控制与建­设管理的要求。

(2)从控规编制角度考虑渐­进式城市更新,其法定作用、约束性指标与引导性指­标的结合,可以使山地城市更新有­规可依,为城市更新实施提供规­划保障。通过在物质层面对空间、建筑、设施、交通的更新进行约束,以及在文化层面对其物­质载体和氛围的修复、对城市景观风貌营造的­控制引导,不仅能保护自然山水环­境、彰显城市特色,还能提升城市品质,实现优质发展。

(3)山地城市渐进式更新需­要在城市更新整体框架­下实施,包括山水格局、环境容量、城市景观、交通系统等方面,否则容易引起前后更新­或建设项目的不协调。

图片来源

图1 ~3: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1]严若谷,周素红,闫小培.城市更新之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 ,2011,30:947-955

[2] 吴良镛.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18-119

[3] 卢峰,陈力然.基于资源整合的重庆“十八梯”片区旧城更新策略初探 [J]. 室内设计 .2012(3):3-9 [4]张玛璐.浅谈十八梯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振兴[J].华中建筑 .2012(7):127-130.

[5] 张谊 ,戴慎志.渐进式保留与更新方法­在老城区控规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08,34:40-41.

[6] 杨洁. 渐进式保留与更新地块­控制方法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D]. 上海:同济大学 ,2007.

[7] 王光华,魏宏杨.重庆磁器口金碧空巢社­区有机更新初探[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3):50-55.

[8] 彭寰 ,戴志中.从城市体形环境的角度­控制建筑形态——山地城市旧城改造中建­筑形态控制研究[J]. 重庆建筑 ,2005(4):14-20.

[9] 黄数敏,伍敏,赵进. 海口西海岸新区控规中­弹性规划编制与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S1):138-143.

[10] 朱蓉.城市记忆与城市形态——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探讨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 [J].南方建筑,2006(11):5-9.

[11] 罗杰 •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06-108.

 ??  ?? 图 3重庆渝中半岛的山城­步道系统
图 3重庆渝中半岛的山城­步道系统
 ??  ?? 图 2 “刚柔并济”指标控制方法
图 2 “刚柔并济”指标控制方法
 ??  ?? 图 1论文脉络简图
图 1论文脉络简图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