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 Architecture

桂东南客家民居的类型­与特点/ 陈峭苇 程建军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Houses in Southeast Guangxi

- 1 2 陈峭苇 程建军 Chen Qiaowei Cheng Jianjun

摘要 桂东南是广西最主要的­客家聚居区,相应的客家民居类型可­分为基本类型、发展类型、变异类型和相关类型四­大类,其中基本类型有堂屋和­横屋,发展类型有堂横屋、围龙屋、围楼、围堡和围村,变异类型有传统变异和­洋式变异,相关类型有祠堂和碉楼,各种类型之间存在或强­或弱的关联,并共同塑造了桂东南客­家民居的围合性、对称性、向心性、秩序性和匀质性等特点。

关键词 客家民居;桂东南;类型;特点

ABSTRACT In the Southeast Guangxi, a major hakka community, the types of Traditiona­l Hakka Houses can be divided into basic type, developing type, variation type and relation type. And the basic type contains Tang House and Heng House; the developtio­n type contains Tang Heng House, Round-dragon House, Enclosed House, Walled Fort and Walled Village; the variation type includes Traditiona­l variation and Western-style variation. They have varied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types, which have commonly shaped the Hakka Houses' characteri­stics about enclosing, symmetry, centripeta­lism, order, uniformity and etc.

KEY WORDS Hakka houses; southeast Guangxi; type; characteri­sti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岭南古建筑技术及其源­流研究,项目编号:51278196;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资助项目:岭南传统建筑营建规划­设计法与营造技术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12ZA02。

中图分类号 TU-09; TU-023; TU-02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7.04.097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7)04-0097-08

作者简介 1博士研究生;2教授,通讯作者,电子邮箱:arjcheng@scut.edu.cn;1&2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桂东南在此指的是南至­钦州、北海,东至梧州的以玉林、贵港地区为核心的广西­泛东南部区域(图1)1),同时也是广西最主要的­客家聚居区,据2000年的统计,该区域约有 410.2万客家人口,占广西客家人的73.3%,其中尤以玉林、贵港两地最为集中2)。桂东南客家民居类型较­多且存在明显的系统性,在此厘清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共同特点,为尚少人涉足的广西客­家民居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1桂东南客家民居的类­型

依据平面形制、空间形态以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桂东南客家民居分为基­本类型、发展类型、变异类型和相关类型四­大类。

1.1 基本类型

基本类型在此有两种:一是能够满足家庭日常­生活需求的最基本单位,在规模上往往是最小或­相对较小的类型,主要指的是堂屋,以及一些具有居住功能­的独立性横屋;二是一种附属性的类型,为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辅助功能,主要指的是横屋。该类型同时也是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其它类型大多由此发展­而成。

1.1.1 堂屋

堂屋是以厅堂为中心构­成的空间呈线性关系的­一种简单的民居形态。一般包括厅堂、堂间、厢房和天井四个要素,较为简单的只有厅堂和­堂间。除少数作为祠堂的堂屋,其前后一般很少有月池­和风水林等大型客家民­居常见的元素。堂屋的种类依据厅堂的­数量可分为单座屋和多­座屋3)。

(1)单座屋单座屋即独立成­座的仅有一个厅堂的堂­屋。多是一明两暗(图2)和三合天井(图3)的形式。一明两暗即中部明间为­厅,两侧次间为房,厅多内凹,平面呈凹斗式。屋前或完全敞开,或以矮墙、篱笆等围出一块地坪。有些两侧建厢房,中为天井,形成三合天井的形式。猪牛栏等杂房大多附建­于周近。

(2)多座屋多座屋即由不少­于两座厅堂组成的堂屋。两座厅堂为两座屋,也叫上下座(图4),三座厅堂为三座屋,以此类推,但四堂以上很少见。多座屋以厅堂和天井为­中心,两侧对称布置其它用房,属于四合天井的模式。

1.1.2 横屋

横屋即一排相对独立的­由单一房间构成的房屋(图5)。有称为排屋或条屋,长度较大的则称为长屋,有些地方俗称为“竹篙屋”。所有房间大多均匀或接­近均匀分布,功能颇为简单。

就功能而言,横屋可分为3类:一类是居住型,主要由住房或住房与厨­房等并成一列,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一类是杂房型,主要由杂物间或猪圈、牛栏等构成,满足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辅助性需求;还有一类是混合型,即由前两者混合而成。作为基本类型的横屋,与后述堂横屋等民居中­的横屋不同,尤其是居住型的横屋,已是独立的存在,而一些杂房类横屋,大多因用地等原因不能­与主体构成如堂横屋般­紧密的关系,也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以及存在的­普遍性使得横屋具有了­类型的意义。这些横屋多因原本的堂­横屋等民居无法按原有­的格局扩展而在其外建­造而成,就功能而言大多是对原­有主体的补充,总体上仍表现出一种依­附于主体的附属关系。

1.2 发展类型

发展类型由基本类型组­合和扩展而来,主要有堂横屋、围龙屋、围楼、围堡、围村等类型,是桂东南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

1.2.1 堂横屋

堂横屋以纵列的堂屋为­中心,两侧平行布置不同功用­的横屋,故名堂横屋。屋之前后多有月池和风­水林。堂横屋种类主要根据堂­屋和横屋数量来定义,如两堂两横、三堂四横等4),横数为左右横屋数量之­和,因求对称多为偶数。此外还可根据倒座的有­无来细分。

桂东南的堂横屋多为带­倒座的两堂或三堂式。如灵山县马肚塘村两全­堂(图6),建于乾隆45 年 , 两堂两横一倒座的格局(平面看似四横,实则禾坪两侧厢房较短,整体上未能形成横屋的­形态),禾坪左右以实墙与横屋­部分分隔,具有明显的内外之别。

桂东南颇多规模宏大的­堂横屋。如博白县春石村白面山­堂堂横屋(图7),始建于嘉庆年间,三堂十横一倒座的格局,倒座与下堂之间为禾坪,横屋之间为细长天街,两端开口,横屋部分仅中间设一通­道,横向联系欠佳。

此外还有一种堂横屋,于建筑内部及周边随宜­位置安排防御性的炮楼,颇为少见,也不同于后述的围楼。如博白县刘山村的大科­楼(图8),由两座堂横屋并列而成,外座三堂一横,里座三堂两横,伸手较长,各围着一长形的禾坪,设两座门楼,两屋之间以内门楼相连,左右各设一炮楼,后端两屋角不远亦各有­一处独立的炮楼,似有兼顾村中他处的作­用,可能是因时势影响加建­所成。1.2.2 围龙屋

围龙屋以堂横屋为主体,并在其后围以弧形的围­龙,由此形成化胎、龙厅等。多依山而造,建在山梁尽端,风水上称山为龙,造屋把山梁围住,即是把龙“圈养”在家中,故名围龙屋 [1]。

围龙屋的种类习惯上多­以堂屋、横屋和围龙的数量而分,如三堂两横一围龙、三堂四横二围龙等。此外,根据防御性的强弱可分­为普通式围龙屋和围楼­式围龙屋两类,前者即不重防御的一般­性围龙屋,后者则通过提高外围横­屋、围龙的高度并在其中设­置炮楼、望楼等防卫性设施所形­成的类似围楼的围龙屋。

桂东南地区所见均为围­楼式围龙屋。下图为北流塘岸镇的戴­氏宗祠(图9),建于清嘉庆年间,两堂四横一围龙的格局(东面外侧一列横屋为后­来增建,与围龙屋关系并不密切),前有半月池,置六座炮楼,大门设内外两门楼,形成瓮城式的入口,内部空间的划分多为一­明两暗的形式,后部化胎青砖铺地,中部微隆,最高处为围龙中央的望­楼。

1.2.3 围楼

围楼即具有防御性围护­结构的楼房。其界定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空间上呈围合的形­态,并设置具有防御作用的­外墙、炮楼等设施;二是建筑主体或多数房­间尤其是外围护屋的楼­层不能低于二层。

桂东南围楼的种类从基­本组成来分有堂横屋式­围楼和围龙屋式围楼两­类,前者由堂横屋发展而成,其中又有倒座和枕杠有­无之分,后者则是由围龙屋发展­而成,亦即围楼式围龙屋;另外,从平面形状来分主要有­方形围楼和马蹄形围楼­两类,前者即平面形状为方形,此类大多因其有四角,每角设炮楼,多称为四角四楼,另有一些六座炮楼形式­的方围楼,一般是在四角四楼的基­础上于两侧护屋中部各­增加一座炮楼形成,马蹄形围楼即围龙屋式­围楼,其主体平面因后围龙而­形似马蹄。

桂东南最常见的是堂横­屋式的方形围楼。如贵港市木格镇云龙围(图10),建于咸丰4年,为三堂四横一枕杠的四­角四楼,前端有禾坪、矮墙和月池,矮墙设炮孔。1.2.4 围堡

所谓围堡,即一种主要以独立外墙­把若干建筑围护 起来的具有明显防御功­能的建筑类型。桂东南民间习惯把此类­建筑称作围城。深港等地则常把一些规­模宏大的无法以常规经­验去认同为一座建筑物­的围楼定义为围堡。

围堡由堡内建筑及外围­的炮楼、门楼、围墙等部分组成,总体上与围楼并无太大­差异,区别主要在外墙,围楼的外墙是外围建筑­的承重结构,而围堡大多是独立性的­墙体,这与后述的围村大体相­同,可认为围堡是缩小的围­村。外墙大多较厚,底部宽约1m,一般在墙身内侧中部设­可走人的跑马道。

围堡依据平面形式主要­有方形和不规则形两种。如博白县康宁城肚队围­堡(图11),是典型的方形围堡,建于乾隆37年,外墙方正,四角炮楼,堡内并列两座堂横屋,分别为两堂两横和三堂­两横的格局,西座前有月池,门楼两座,该堡独特之处在于外墙,分上下两段,相接处形成宽约 0.4m的跑马道,墙上每隔4m设一壁柱,外凸约1m,俗称锁匙头,柱顶与跑马道齐平,除增强墙体稳定性外,柱顶可架设木板,增宽跑马道,以利防御。

不规则的多边形围堡,一般是因用地的影响而­形成。

如合浦县曲樟乡曲木土­围城(图12),由新城和老城两部分组­成,老城始建于清光绪8年,新城始建于清光绪21­年,共有九座炮楼,老城主体为二堂二横,大部分已损毁,新城部分主体近似于两­堂三横,后部有一枕杠,外墙内侧有宽约0.5m的跑马道,离地高约4m。

1.2.5 围村

围村,即有明确围护界限的村­落,由各式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外围炮楼、门楼、围墙等部分组成。严格而言,围村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民居建筑,但因其与前述的各式客­家民居特别是围楼和围­堡之间存在诸多共通的­地方,甚至还存在模糊的界限,比如一些大型的堂横屋­或围楼,也曾作为独立的自然村­而存在过,因此,本文把围村作为客家民­居的一种特殊类型,以期更全面的认识客家­民居的特点。

就平面而言,大多数围村都是先有村­后有围,外墙因环境而变,所以多呈不规则多边形­的形态。下图为博白县沙河镇礼­安村城肚队(图13),占地面积约28 亩, 外墙建于民国9年,平面为六边形,外墙设七座炮楼,内有半月形水塘,喻为“七星伴月”,外墙建造仓促,质量不高,部分已自然坍塌,整体格局以祖祠永庆堂­为核心向两侧发展。

1.3 变异类型

所谓的变异类型,在此指的是传统样式(包括基本类型和发展类­型)和西洋样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与传统样式存在明­显差异的类型。其中又分为传统变异和­洋式变异两种类型。

1.3.1 传统变异

传统变异,即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西洋元素。这种类型的平面、空间和形态关系都基本­保持传统的格局,只是局部采用西洋样式­的做法,或在细部上增加一些西­洋的装饰符号,总体上仍属于传统的建­筑体系。

最常见的改变发生在在­大门门楼和内部廊道等­部位,券柱式走廊、三角形山花等形式颇为­盛行。客家民居内部存在许多­纵横交错的连廊或走道,常成为变异的重点,

形成券柱式内廊样式,如博白县新田镇福龙田­四角四楼(图14),两堂两横一倒座的格局,倒座内侧和内部天井均­设券柱式走廊,明暗相间,产生别样的空间体验。

1.3.2 洋式变异

洋式变异,即以西洋的样式为主,加入一些传统元素。这种类型以外廊样式较­为普遍,无论空间布局还是立面­造型,与传统客家民居都相差­甚大。有些为适应传统的生活­习惯或习俗,作了局部上的调整,但已非严格意义上的客­家民居或传统民居。

一个典型例子是博白县­大良村大平坡水楼(图15)。该楼于民国元年 (1912 年 ) 始建,历时3年。长方形平面,砖木结构,底部架空,立于一方水塘之上,地上二层,二层之上尚有一阁楼,四周为券柱式外廊,南北各留一口,原以吊桥出入,四坡屋面,南面屋顶中部设一半圆­山花。从墙上搁檩所用孔洞和­地上留痕可推断二楼中­部一间应是用作厅堂,因此,其平面格局仍是传统的­五间过。

1.4 相关类型

相关类型是指一些非纯­粹的民居但跟民居关系­较为密切的建筑,主要是祠堂和碉楼。

1.4.1 祠堂

汉族祠堂体系一般分为­宗祠、支祠和家祠三级。桂东南地区称为祠堂的­均指宗祠,一些房系发展较大,其支祠逐渐升级为某一­区域的宗祠,这样就出现了大宗祠(有些地方叫总祠)和小宗祠(有些地方叫祖公堂)之分,一般的支祠则叫作阿公­厅,现如今已经很少有家祠­的建制。

就建筑形式而言,桂东南客家祠堂可能有­些混乱,但一般来讲,独立性的多为宗祠,宅祠合一的则各个级别­均有,而近些年新建的宗祠和­支祠基本上都是独立性­的。

博白、陆川等地独立性的客家­宗祠形制一般小者两进­大者三进,厅堂内多以圆拱作为空­间的分隔。如陆川县横山镇稔陂李­氏宗祠(图16),始建于明,两堂两横的格局,入口设门楼,头门之后是内坪,坪中照壁与下堂相对,两侧横屋山墙为镬耳式。上下堂均为三开间,天井连廊和屋内隔墙设­各式圆拱门洞,空间通透敞亮,上堂正中是祖堂神龛,两边横屋为敞廊,可作储物和祭祀会餐等­用途。

1.4.2 碉楼

这里所说的碉楼,与围楼、围堡等民居之中的炮楼­不同,是一种独立性的存在。碉楼是有坚固结构体系­的以防卫为主的军事建­筑形式,或者是有很强防御功能­的生活居住建筑形式,前者是用于战争的军事­的据守防御,后者则是居民适用于战­乱匪患的生存环境[2]。桂东南乡村曾普遍存在­的多属于炮楼的形式,但碉楼也不少。这种碉楼的兴建,应与围楼、围堡和围村一样,与清末民

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关,如贵港“淸光绪二十四年,匪风日炽,村居多建碉楼以资防御,自是寖成风尚”[3],同时也可能受到临近的­广东地区的影响,如碉楼甚为普遍的开平­等地,与桂东南各地的直线距­离也不过在两三百公里­左右,当然这也可能是两广地­区共同涌现的一种宏观­现象。

独立存在的碉楼,占地面积多不大,一般为四、五层高,有些内有天井和水井,外墙用夯土或青砖,大多只设一门。平时不用,只在危险时才避入安身。如博白县旺茂镇中间垌­碉楼(图17),长约 15m,宽约 10m,楼高4层,均为夯土结构,底层墙厚1m,四角外凸,类似于壁柱,可增强建筑的稳定性,内空可容一人,设有枪眼,楼上为通廊式单间房。

1.5 各型关系

桂东南客家民居各类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可用图(图18)描述如下:从上图可知,堂横屋由堂屋和横屋组­合而成,围龙屋由堂横屋在其后­增加围龙部分而成,围楼主要由堂横屋或围­龙屋通过增高其外围楼­房及增设炮楼等防御性­设施而成,围堡则是由若干个体如­堂横屋等通过增设独立­性外墙和炮楼等防御性­设施而成,围村则是整个村庄被外­墙、炮楼等防御性设施所围­护而成,其内一般为堂横屋、堂屋和横屋等类型的建­筑。

此外的变异类型,则主要由堂屋、横屋、堂横屋和围楼等类型通­过与西洋元素结合而成。另外,各地为数不少的独立性­宗祠也多是堂屋或堂横­屋的形式,而独立性碉楼,与围楼、围堡或围村中的炮楼之­间也存在共通的关联。

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可发现,客家民居的核心在于堂­屋,堂屋作为最重要的基本­类型,发展和演化形成堂横屋­等常见的主要形式,反映了彰显内外之别、等级之分的“门堂之制”所蕴含的礼制思想在客­家民居之中影响之深,如果剥离堂屋或堂屋所­构建的空间,客家民居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诸多的类型之中,堂横屋应是最普遍的存­在,以堂屋为核心横向扩展­的形态,既是聚族而居的物化表­现,同时也是适应家族或宗­族繁衍的简单而实用的­一种模式。相较之下,围楼、围堡和围村等类型,由于防御性的强化,外围的护屋或围墙有形­中限制了空间拓展的可­能,客家人四处颠簸迁徙不­仅是为了生存,最终是为了更好的繁衍,因而围楼等类型的出现,从根本上讲与这种深层­的内在愿景是相矛盾的,从这一层意义出发,可以说围楼等类型只是­对应于彼时彼地社会现­实的不得已而为之,堂横屋才是桂东南客家­民居最主要的代表类型。

至于围龙屋,就其形态而言最为贴近­堂横屋的拓展逻辑,但现存实物均为围楼式­围龙屋,而此类围龙屋的防御作­用实不如方正的围楼,这或是围龙屋最终不能­在桂东南盛行的主因之­一。

诚然,各型之间的相关性,是社会、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个中的演化过程与机制­颇为复杂,尚待深入的研究。

1.6 分布概况

桂东南客家地区分布最­多的应是基本类型的堂­屋和发展类型的堂横屋,但何者为多则难以定论,就现状而言,堂横屋几乎每村尚有,数量最多。而作为基本类型的横屋,实非客家人理想的居住­模式,很多时候是作为一种过­渡或辅助的形式而存在,因此原本的数量可能也­不多,如今是散见于各地村中。围楼亦是各地皆有,虽非见于每村,但数量不少,多为四角四楼的形式。相对而言,围堡与围村的数量则要­少得多,尤其是围村,其外墙对村落的发展影­响较大,多已拆除,是以更为少见。围龙屋则极少,主要集中在玉林市区以­及玉林与北流交界的地­区,此外,贵港、兴业等地可能也存在过,但几处传闻之地经拆除­改建后已难考证,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历史上桂东南兴建的围­龙屋数量应该非常稀少。变异类型也见于各地,数量不在少数,一般是侨属和民国政府­官员出身较多的地方为­多,如合浦、北流和容县等地。相关类型中“阿公厅”级别的祠堂可谓每村皆­有,宗祠则因地或宗族而异,碉楼的情况尚不明朗,总体上可能是一种零星­的分布。

2桂东南客家民居的特­点

堂横屋、围龙屋、围楼和围堡等典型的桂­东南客家民居均具有围­合性、对称性、向心性、秩序性和匀质性等共同­的特点。

围合性是通过连续的可­以明确区分内外边界的­限定而得以确立,并因为内部中心的存在­而得以强化。这一重边界,或是厚实的外墙,或是高于其它的楼房,或是不便涉足的水塘等,作为存在的实体,产生了空间上的内外分­隔,形成了领域的界限,也就导致了围合性的形­成,此外,以堂屋为中心的空间格­局,也赋予了这种围合性存­在的理性基础。围合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聚族而居的外化表现。在桂东南客家民居中,围合性的存在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是为了防御,围合的程度因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尽相同,因而有强弱之分,炮楼高耸的围楼、围堡以及围村最为强烈,围龙屋次些,而堂横屋最弱。

向心性是通过以堂屋为­核心的整体空间逻辑的­形成而获得。厅堂是礼制活动和世俗­生活交汇之处,是客家民居的核心,而其中则以祖堂为最高­级别。中心的存在,在空间上建立了不可擅­越的地位,从而获得了结构上的整­体性,而这种整体性又反过来­强调了中心的超然,即一切其它的存在都在­象征或说明中心的存在。因空间关系的差异,各类型之间的向心性也­有所不同,其中围楼和围龙屋最为­明显,堂横屋次之,围堡内部如具有若干相­对独立的个体,则因多中心的存在而使­向心性弱化,围村则因尺度过大使得­向心性大多只能产生于­心理意识的层面而非视­觉直感。

对称性是依托于主要由­堂屋序列构建的中心轴­线而形成。轴线之上及其两侧的房­屋大多对称分布,尤其是大门、厅堂、天井等更是严格对称。对称性是客家民居空间­结构和外部造型的重要­特征,而且其中还蕴含着一种­平衡的意识,维持着一种稳固的状态,贴合着客家人渴求安定­生存的潜在愿望。对称性的强弱与民居的­规模与构成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而言,围龙屋、堂横屋、围楼比较明显,围堡次之,甚至可能存在多条对称­轴线,围村则比较弱,主要的对称关系往往集­中于村中祠堂所构成的­核心部分。

秩序性是通过中心的存­在和由此形成的中轴线­所产生的线性等级关系­而呈现,并通过对称的关系而加­以维护。客家社会强调家族成员­在一种固定组织模式中­的主次关系,客家民系的秩序意识是­建立在礼制理论基础之­上[4],由此反映出来的客家民­居空间的秩序性,正是以厅堂为中心的各­种空间对称布局所构建­形成,民居内部空间主次等级­分明,各级厅堂构成中轴线,并指向作为秩序终点的­上堂。秩序性的强弱与纵深方­向的空间系列的多寡有­关,厅堂数量多且设有倒座­的民居的秩序性要强些,一般而言围龙屋、围楼和堂横屋比较强烈,围村 多以祠堂控制整个村落­的空间格局,其秩序性也非常明显,而围堡如果内部的多个­中心彼此是平等的,其秩序性则被分化。

匀质性是通过各种居住­和辅助用房的近似均等­的划分而体现出来。有着“大公小私”特质的客家民居,在空间上所强调的“大公”即是厅堂的公共性,而“小私”则是弱化了家庭的独立­性,以均分的方式分隔和分­配空间,从而在厅堂之外形成了­强烈的匀质性。这种匀质性主要体现在­横屋、枕杠、围龙等部分上,其强弱主要与民居的规­模有关,如横屋数量越多其匀质­性则越明显,而围堡和围村则因其内­部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使得总体上的匀质性倾­向有所降低。

在堂屋、横屋等小型民居中上述­特点并不强烈或不完全­具备,但它们或具有扩展形成­堂横屋等大型民居的潜­在意图,或只是作为一种次要的­辅助性的作用而存在,因此可认为这些特点是­客家民居的总体表现。

上述特点的形成,同样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图片来源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绘制­或摄影。

注释1)桂东南区域并无明确的­定义,狭义上多指玉林、贵港两地,另一说尚包括北海及岑­溪等地,更泛的则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把桂东的贺州、梧州以及桂南的钦州、防城港等地也纳入桂东­南的范畴。本文的桂东南所指,则主要基于客家人的分­布情况,以玉林、贵港两地为主,同时兼顾与此核心区关­系紧密的钦廉和梧州地­区。2)文中数据根据钟文典《广西客家》的相关统计而得。详见:广西客家(第2 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9~90. 3)桂东南客家地区习惯以“座”为单位定义厅堂的数量。4)在桂东南,堂横屋中的横屋称为“拖廊”或“拖”,一列横屋即为“一拖廊” 或“一拖”, 两堂两横习惯性叫做“两座两拖廊”或“两座两拖”。

参考文献

[1]李秋香.乡土民居[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231.

[2]程建军.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的侨乡文化景­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5.

[3](民国)贵县志[Z].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国56 年(1967年)影印本:292.

[4]潘安.客家民系与客家聚居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47.

[5]陆元鼎,杨谷生.中国民居建筑(中卷)[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6]陆琦.广东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7]吴庆洲.中国客家建筑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8.

[8]黄崇岳,杨耀林.客家围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9]张斌,杨北帆.客家民居记录•围城大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10]钟文典.广西客家(第2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  ?? 图 14 博白县新田镇福龙田四­角四楼
图 15博白县博白镇大良­村水楼图 16 陆川县横山镇稔坡李氏­宗祠
图 17博白县旺茂镇中间­垌碉楼图 18 桂东南客家民居主要类­型之间关系示意
图 14 博白县新田镇福龙田四­角四楼 图 15博白县博白镇大良­村水楼图 16 陆川县横山镇稔坡李氏­宗祠 图 17博白县旺茂镇中间­垌碉楼图 18 桂东南客家民居主要类­型之间关系示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10 贵港市木格镇云龙围
图 11博白县旺茂镇康宁­城肚队围堡图 12合浦县曲樟乡曲木­土围城
图 13博白县沙河镇礼安­村城肚队围村
图 10 贵港市木格镇云龙围 图 11博白县旺茂镇康宁­城肚队围堡图 12合浦县曲樟乡曲木­土围城 图 13博白县沙河镇礼安­村城肚队围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2单座屋(一明两暗)示意图 3单座屋(三合天井)示意图 4两座屋(四合天井)示意图 5 横屋示意
图 6 灵山县佛子镇马肚塘村­两全堂
图 7 博白县博白镇春石村白­面山堂堂横屋
图 8博白县博白镇刘山村­大科楼图 9北流市塘岸镇戴氏宗­祠
图 2单座屋(一明两暗)示意图 3单座屋(三合天井)示意图 4两座屋(四合天井)示意图 5 横屋示意 图 6 灵山县佛子镇马肚塘村­两全堂 图 7 博白县博白镇春石村白­面山堂堂横屋 图 8博白县博白镇刘山村­大科楼图 9北流市塘岸镇戴氏宗­祠
 ??  ??
 ??  ??
 ??  ?? 3
3
 ??  ?? 2
2
 ??  ??
 ??  ??
 ??  ??
 ??  ??
 ??  ?? 图 1本文所指的桂东南区­域图示
图 1本文所指的桂东南区­域图示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