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 Architecture

“跨界大设计”模式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以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创大赛”台山站为例曾宪川/ 曾宪川 李鹏 吕明

- 1 2 3 曾宪川 李鹏 吕明 Zeng Xianchuan Li Peng Lü Ming

摘要 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历史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5厅局联合举办“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文创大赛”是以中国南粤古驿道为­载体,以政府为支撑、大赛为平台、文创为主题、协会为组织、院校为基础、乡村为对象、宣传为导向、转化为目标的文化创意­平台。“三师”在建筑、规划设计专业组织统筹­下,将多方创意以“跨界”设计的方式,与作品产品连接起来;大赛借力高校学生和行­业社会,激活大众参与,提升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与旅游用­户粘连度。文章从“文创大赛”组织者的角度探索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跨界大设计”模式。希望通过这种以大众文­化感知为导向,以“跨界、大设计、美观、实用”为理念,以“可相通、可感知、可触摸”为形式的赛事模式,改善乡村环境并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形成文化品牌和活化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推进文化遗产­活化一个可行的探索方­向。关键词 跨界大设计;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古驿道;文创大赛aBsTra­CT Th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excell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our country's history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Five Guangdong bureaus hold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 Creative Contest' to carry out central government's policy 'inheritanc­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creative contest is a platform that is supported by government, organized by local associatio­n, based on universiti­es, targeted for villages, advised for cultural by products. Architects, planners and designers try to promo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designs and products using transbound­ary design methods. This contest is a platform that enhanc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ctivation of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s historical &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through public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tranbounda­ry deisgn as a method to active historical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st organizer. This contest aims to promote countrysid­e economic developmen­t, achieving prcised poverty alleviatio­n, create cultural brand and mechanism for activating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 transbound­ary desig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ctivation; histriocal trail; cultural creative contest

中图分类号 TU-022; TU-023; K892.27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7.06.013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7)06-0013-05

作者简介 1 党委书记,电子邮箱:1392226069­2@163.com;2 规划设计高级工程师;3 城乡规划工程师;1&2&3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1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的缘起

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广东省结合中国南粤古­驿道1),全面推动岭南文化的挖­掘与活化利用工作2),将古驿道打造为遗产活­化的载体。2016年广东韶关市­举办了定向越野大赛,成功将“体育 +文化”和“驿道+文化”的模式引入到文化遗产­的活化当中,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提升古驿道的­潜能,广东省在此基础上举办­首届“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下称“文创大赛”)3)。“文创大赛”意图把古驿道所蕴含和­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留­给年轻人、留给未来。通过发现和创作有价值­的优秀设计作品并转化­为文创产品,整合沿线人文、自然等特色资源,带动沿线乡村发展,实现精准扶贫,提升“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国内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发展背景

遗产活化利用实际上是­把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而不影响遗产的保­护传承。在理论研究上,国内学者认为遗产活化­需要重视遗产本体的保­护和研究,同时将遗产分成不同层­次;除研究遗产本体保护活­化外,还要研究旅游者参与体­验的问题。

国内外对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主要方式有:对遗产的保护与微改造,举办活动及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增强互动。台北市蒋经国故居针对­当时故居开发局限于点、缺乏内涵的现象,提出了以点带面微改造­的创新思路。通过原真保留核心区,适当加强周边生态设施­以提升可观赏性,以点带面,形成一个集古迹、文物典藏、生态休憩、展示教育、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文化­园区。西安大唐芙蓉园通过载­体的活化,为游客提供了参与性体­验。其依据文献增补重建,构建了原真性的遗产旅­游体验,以本体活化使遗产具备­了可视化的物质载体“形”,使得大唐盛世的形象具­体化为可视化的物质载­体;同时以功能各 异造型精美的建筑和项­目设计,全方位展示盛唐社会经­济及建筑文化风貌。

上述案例均尝试从建筑­规划、产品设计、景观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增加了社会各界的参与­度,通过思维碰撞催生了创­新思想的产生,使得文化遗产得到充分­活化。可见,聚合多方资源的活化利­用方式能够发掘跨界的­优势,是新时代的新方向。

3 “文创大赛”台山站的实践探索

以宣传推广古驿道为筹­办的初衷,广东省住建厅、教育厅、文化厅、体育局、旅游局等5厅局筹办“文创大赛”。“文创大赛”旨在带动广泛社会大众­参与,让社会各方了解、关注和投身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工作,扩大文化遗产的辐射范­围。

2017 年 5月,“文创大赛”在台山站首次举办。在各级政府、“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相­关单位、部门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大赛硕果累累。大赛向广东多所高等院­校与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作品征集。参赛作品融合了台山当­地文化元素,并由大赛评委评选、转化为实物在台山海口­埠文化馆展出,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在海口埠文化馆里,《台山印象》立体书展柜、台山手绘地图明信片、别具质感的刺绣、木质明信片和金属书签­等展品,使游人体验实实在在的­台山温度(图1)。“文创大赛”台山站一共有 11所高校响应参加,共收集到50多项参赛­作品,其中立体书、狮头教具、环保袋、运动手环、土特产包装已投入当地­使用(图 2)[1]。如今创意经济已逐渐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浪潮,中国南粤古驿道借助文­创大赛,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4 在跨界大设计思维下“文创大赛”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模­式

要实现传统文化与大众­生活的高度融合,需要创新模式,“文创大赛”就是这样一种方式。面对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亟需提升的问题,“文创大赛”是以“跨界、

大设计、美观、实用”为理念,是一次多部门统筹、多专业融合、多元化产品的“跨界大设计”探索。“文创大赛”以南粤古驿道为载体,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的思路,将建筑小品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服装、首饰、文学、音乐、传媒等创意以“跨界”设计的方式,实现文化内涵的应用与­创意的融合,让南粤古驿道文化走进­大众生活。

4.1 “跨界大设计”引领创新思路

在过去,文化遗产活化领域存在­着参与者单一、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及力­量分散、传统文化与大众生活脱­节等不足,导致了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传统文化价值不高、村民文化自信不足等问­题。因此,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尝­试聚合多方资源,发掘跨界的优势,为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利­用拓宽视野。

跨界,原意是指2个或多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合作,现在它更多代表着资源­的整合和方式的融合,有利于创新、提升应用性和可实施性。“跨界大设计”呈现了三大方面的特征(图3),并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1)多专业的合作。跨界包括建筑规划、平面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文学、音乐等各专业的交流,实现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包括实体资源、信息乃至用户群,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2)创造性与创新性的产出。大设计促使各专业集合­现有的观念而创造出大­量的、突破性的新想法,带来了产品的丰富性,也带来了设计的丰富性、文化性,从而扩大产品的受众面。

(3)多层次的参与。“跨界大设计”是一种通过扩大影响的­辐射范围,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方法,产生极大的积极效应,如更多人的参与,社会各层次人群参与程­度不断增加。

4.2 关注大众参与度和文化­黏连度的问题导向

“文创大赛”针对提升大众对文化遗­产活化的参与程度,加强传统文化与旅游的­黏连度,形成以“政府为支撑、以大赛为平台、文创为主题、协会为组织、院校为基础、乡村为对象、宣传为导向、转化为目标”的模式。 (1)聚焦活化要素的集聚与­以往的赛事及活动相比,“文创大赛”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是以跨界大设计的理­念为指导,依托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聚集多方的创意;二是将“文创大赛”作为融合城市与乡村纽­带,推动设计向乡村扩展,将创意、文化、情感、实用结合,生产“接地气”文创产品。通过“文创大赛”的平台,吸引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更多优秀创意同­人、创意企业来广东体验古­驿道景观,分享对古驿道文化的理­解。(2)高标准强有力的组织与­协调活动的开展需要面­向市场,离不开政府的引领。政府部门的引领体现在­加强政府层面的指导,省级部门牵头整合资源。“文创大赛”以广东省住建厅、教育厅、文化厅、体育局、旅游局等厅级单位为主­办单位,实现了强有力的组织。“三师”(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负责­组织赛事,统筹各个参赛方和合作­方,组织内容包括制定“文创大赛”实施细则、作品类型、后勤保障等事项。“文创大赛”通过以“政府为主导”, “协会为组织”的高标准、高规格的组织协调,达到了多部门统筹、多专业配合(图4、5)。

4.3 应用性与创新性的目标­导向

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主要­通过产品的创新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得以发挥作­用,需要考虑组织、方法、手段及实施的策略。“文创大赛”在文化的主题、协调和组织、产品的艺术性、产品的可实施性、传媒与教育等方面采用­跨界合作机制。

(1)鲜明统一的文创主题开­发系列主题性强的特色­文创产品是本次“文创大赛”的重要目标之一,产品的征集、各个项目的开展需要统­一主题进行统筹。“文创大赛”台山站确定了以“海内外华人集体情感记­忆空间”为文化的主内涵,挖掘当地侨批银信、海口埠、洋楼等文化元素[2]。在此主题的统筹下,明确参赛单位的创作主­方向,以“台山五要素”山、海、泉、林、桥为主线。在明确的文化主题的引­领下,各参赛单位的创作和项­目的落实井然有序。

(2)追求产品设计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文创产品的设计以创意­为主导,产品不仅是具有观赏性­的作品,而且是具有多元功能的­融合性产品。通过深挖古驿道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设计感,发展具有岭南文化的、绿色生态的产品,用当地的特色资源融合­最新的国际理念打造接­地气的特色文创产品。以狮头教具为例(图6),这是一种可供中小学生­亲手搭建、上色、参与体验的纸质教具,以广东“南狮”为创作原型。在产品的创作上,狮头教具实现了兼具教­具、文化商品、地域文化传播媒介的多­种功能,是文化教育、互联网表达、当地美学创作等多方面­的跨界。(3)强调产品的可实施性文­创产品的设计以落地生­产为导向,探索与沿线村镇文化、旅游、体育、特色农业等整合发展新­路径。“文创大赛”产品的实施性方面以两­种方式进行探索:其一是通过在当地筛选­当地较好的企业来树立­当地产品的品牌形象,促进当地经济的提升;其二是通过在展出现场­的产品义卖,将义卖的全部所得捐赠­给当地贫困学生,回馈当地。两种方式均体现了文创­产品与精准扶贫结合,以古驿道沿线古村为引­领,促进欠发达的镇村发展­的思想。通过“文创大赛”的举办,激活了村落和专业人员­的参与,提升了文化遗产活化与­旅游用户的黏连度,投入生产的文创产品未­来将作为旅游的支撑(图7)。(4)文创与传播传媒、教育的结合院校师生是­文创的目标受众,也是文创的源泉。在教育方面,“文创大赛”借力高校师生,通过将“文创大赛”纳入广东省高等院校的­社会实践项目,利用学校资源,以高校志愿者为主的参­赛群体,发挥高校各个领域的专­业优势。大赛形成有效的文创激­励机制,得到了高校学生的踊跃­参与。此外,产品的精心设计,如狮头教具等产品,创新地将文创与教育结­合起来。

在传播传媒方面,“文创大赛”利用城市新媒体宣传推­广,将“南粤古驿道”与民众巧妙“绑定”。线下,台山站组织了作品集中­展示的机会,通过事件营销等方式提­升古驿道文创产品的知­名度。线上,“文创大赛”通过“中国南粤古驿道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电视直播、手机App等形成持续­性话题。未来也将通过利用 网络微文、诗歌、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技术(AR)、微电影等方式,全方位传播、渗透进公众的日常生活。通过新媒体,让南粤古驿道成为大众­生活方式的一个主题。

4.4 发挥规划建筑专业的引­领作用

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凭着对空间塑造­的专业知识,对古驿道的活化利用起­着关键的作用。“文创大赛”以建筑规划专业为引领,通过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作为志愿者,将文化创意作为激活因­子,将散布古驿道中的建筑、亭台、城墙、街巷,按照系统规划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节点簇式改造,并产生网络化触发效应,不同节点的改造形成节­点簇,逐步再连成片[3]。

古驿道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呈现,一般通过空间的形式[4],需要拓展传统建筑规划­领域,与旅游策划相结合,与产品设计相结合,与文学创作、音乐创作相结合,增加设计参与感,提升古驿道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济。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把产品的故事、情怀讲出来,让设计走入乡村。独具特色的LOGO设­计,以建筑特色为创作元素­的文具(图8)、实体搭建的古驿道驿站(图9),都是乡村与新设计的融­合碰撞,使观众游客在走街串巷­感受古驿道独特魅力。

4.5 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经­验总结

本文探索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跨界大设计”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主要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个方面:

(1)跨界大设计通过资源的­整合和方式的融合,为多专业合作提供平台,促使新想法的产生,有利于创新、提升应用性和可实施性。

(2)政府力量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上层的权威性保证­了活化工作的高标准与­高规格,同时吸引设计力量向乡­村转移,实现活化要素的聚集。

(3)创新性是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灵魂,实用性是它的基础保障。只有在原有元素上推陈­出新,同时保证其实施的可能­性,活化工作才能维持持续­不断的活力。

(4)为保持一致性,跨界设计的成果可由规­划建筑

师组织成符合设计主题­的系统,从而打造出利于游客识­别的空间形态。

5“跨界大设计”模式的未来展望

“文创大赛”台山站的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实现传统文化与大众生­活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在已有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利用“跨界大设计”思维,推动“文创大赛”更进一步的发展,面向更广阔的范畴,可采取的方式方法如下: (1)更多的专业融合提升跨­界大设计的力度,引入更多专业的跨界参­与。在即将开展的“文创大赛”韶关仁化站、汕头澄海站,在原有参与的建筑规划、平面设计等5个专业的­基础上,加入了服装设计、首饰设计、视觉传递、少儿教育等多个专业,丰富了文创大赛的涉及­面以及产品的创作面。(2)更多元的活动类型通过­增加衍生活动的类型,提升大众的参与性,加强旅游与大众的粘连­度,持续扩大古驿道文化遗­产的影响力。目前,文创大赛的衍生活动——“艺道游学”已在台山开展。该活动涉及人物景观、博物馆、民俗、非遗项目、少儿绘画大赛等内容,丰富了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涉及面。

(3)更广泛的社会参与随着­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参与的高等院校由最初­的3个,逐渐增加到韶关站的1­1个。在“艺道游学”活动中,结合新媒体,多角度、多话题、多互动,展现古驿道文化,扩大文化遗产活化的对­象,将古驿道文化体验在专­业院校基础上深入到小­学生和家庭,带来更广泛的社会参与。(4)更成熟的运作模式“文创大赛”目前的运作模式是以志­愿者的为主,未来将通过加入更专业­的团队,更多的市场参与,形成“志愿者+市场”的运作模式。在“艺道游学”活动中,加大了市场的力量——赞助商数量的增加,培训学校、机构、旅行社的参与,促进了古驿道文化更有­效地推广。

在 “跨界大设计”的思维带动下,“文创大赛”在台山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以“文创大赛”作为开放共 融的平台,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参­与面将更广,产品将更丰富。以这样一种方式活化利­用,古驿道文化遗产未来将­以更加多样的形态进入­公众生活,不断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最终在南粤古驿道上形­成一种开放的可持续状­态,让更多人享受古驿道的­文化盛宴,感受古驿道文化氛围。 图片来源

图3 ~5:作者绘制;

其余图片均源自中国南­粤古驿道网 http://infonht.cn/.

注释

1)南粤古驿道:指1913年前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2)南粤古驿道活化工作:广东省现已梳理出古驿­道遗存171 处、14 条古驿道主线、56条古驿道支线,贯穿全省 21 个地级市、103 个区县,其中的8处南粤古驿道­示范段的保护修复工作­正在开展中,西京古道、梅关古道、西片古道、樟林古港等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正在进行,台山海口埠古码头的修­复已完成。3)首届“文创大赛”共设四站,分别为江门台山站、韶关仁化站、汕头澄海站、广州黄埔站。

参考文献

[1]中国南粤古驿道网 http://infonht.cn/.

[2]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南粤古驿道遗存简介[R].2017. [3]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文化厅.南粤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指引 [R].2016.

[4]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线路的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 [R].2017.

[5]田文,许楗,徐博.基于文化遗产历史空间­保护的城市设计研究——以西安市东关片区城市­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6 (9):115-118.

[6]王成晖,刘业,周庆.广东省城市总体规划中­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模­块化思考 [J].南方建筑,2016(4):86-92.

[7]谭金花.乡村文化遗产保育与发­展的研究及实践探索——以广东开平仓东村为例 [J].南方建筑,2015(1):18-23.

[8]金沁,曹永康.国外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理论对国内文物保­护范围划定的借鉴意义[J]. 华中建筑,2015(7):2225.

 ??  ??
 ??  ?? 图 6 与教育结合的文创产品“狮头教具”
图 7 与当地土特产结合的文­创产品“环保包装袋”
图 7 可作为旅游纪念品及承­载侨乡情谊的文创产品 “文化立体书”
图 8 以台山特色建筑为创作­元素的文创产品“金属书签、直尺”图 9实体搭建的古驿道驿­站作品
图 6 与教育结合的文创产品“狮头教具” 图 7 与当地土特产结合的文­创产品“环保包装袋” 图 7 可作为旅游纪念品及承­载侨乡情谊的文创产品 “文化立体书” 图 8 以台山特色建筑为创作­元素的文创产品“金属书签、直尺”图 9实体搭建的古驿道驿­站作品
 ??  ?? 图4“文创大赛”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模­式示意图
图 3 跨界大设计的特征与作­用关系示意图图5“文创大赛”组织及协调架构示意图
图4“文创大赛”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模­式示意图 图 3 跨界大设计的特征与作­用关系示意图图5“文创大赛”组织及协调架构示意图
 ??  ??
 ??  ??
 ??  ?? 图1“文创大赛”首站展出现场海口埠文­化馆图2“文创大赛”台山站作品展示现场
图1“文创大赛”首站展出现场海口埠文­化馆图2“文创大赛”台山站作品展示现场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